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0 16: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粘淑真
研究生(外文):Shu-Chen Nien
論文名稱:高職採行學年學分制重補修辦理現況與問題之研究-以台中、彰化及雲林等四縣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Current Conditions & Problem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BS’s Redo Mechanism—The Case of VHSs in Taichung, Changhua and Yunlin Counties
指導教授:廖年淼廖年淼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教育政策評估學年學分制重補修生
外文關鍵詞:Credit-Based SystemEducational Policy Evaluat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3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學年學分制重補修辦理現況與問題,及高職教師對學年學分制的意見。研究取向兼顧理論與實務,採教育政策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的方式,以自編的「高職學年學分制重補修辦理現況與問題」學校問卷及教師問卷二種作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台灣中部地區中彰雲四縣市的所有國私立高職。學校問卷由各校承辦重補修業務的組長,就學校的實施現況填答;教師問卷採隨機抽樣方式,回收有效樣本556份,就所蒐集的資料採t考驗、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比較法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及討論,以瞭解高職學年學分制重補修實際辦理情形及教師的意見反映。
研究結果發現:一、人本主義和能力本位教育可作為高職採行學年學分制的理論基礎。二、學年學分制整體運作尚未完全落實。三、學生選課自主、適性發展目標與實際尚有落差。四、教務人員異動率高,影響重補修之辦理與工作傳承。五、補考與重補修人數多,教師、學生、家長負荷重。六、補考、重補修與延修生人數比率,國立高職比私立高職高。七、各項配套措施,各校作法不一,影響學生受教權。八、宣導方面各校有積極的作為與策略。九、影響高職教師對學年學分制意見的重要因素有:任教科目、學校地區、兼任職務、學校屬性、任教年資等。十、各校辦理重補修困難重重,亟需研究改進。十一、整體評估結果,大多數教師認為學年學分制應予檢討改進。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主管單位、學校、教師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多項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do mechanism of the Credit-Based System (CB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VHSs) in Taichung, Changhua, and Yunlin counties. A survey technique utilizing the questionnaire was the primary research design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instrument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a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and further refin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administrators in VHSs. All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serving in VHSs in Taichung, Changhwa and Yunlin counties. Total of 556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yielding a responding rate of 99%.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test、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the Scheffe` method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package.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Humanism and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BS.
2. The CBS meanwhile was not carried out well in terms of the CBS’s original intentions.
3.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realistic part and expectation was observ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studying goal and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al opportunities.
4. Turnover rate of the VHS’s administrators was too high to secure an effective outcome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BS in most VHSs.
5. The percentage of redo students was more than what has been expected. The loading of students, instructors and parents seemed to become worse as a result of this problem..
6. The redo student rate in public VHS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rivate VHSs.
7. The CBS’s relating policies were found to be varied from school to school. This might has certain impacts upon redo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8. In general, most VHSs were pretty aggressive in promoting the credit-based system.
9. Factors affecting instructors’ perception about the CBS include teaching subjects, school location, duty types,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eniority.
10. Issues of the redo mechanism in different schools were common to certain extent and, therefore, further modifications were highly requested perceived by most teacher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several suggestions from the viewpoint of were made by the researcher at the end of this thesi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高職課程採行學年學分制之意涵與實際 ………………………11
第二節 高職採行學年學分制的理論基礎 ………………………………25
第三節 高職學年學分制試辦概況 ………………………………………33
第四節 教育政策執行與評估 ……………………………………………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調查實施 …………………………………………………………67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8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資料分析 ………………………………………………69
第二節 高職學年學分制重補修辦理之現況與問題 ……………………71
第三節 高職學年學分制重補修辦理之現況與問題教師意見分析 ……87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學年學分制重補修意見差異分析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8
第二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18
英文部分 ……………………………………………………………………121
附錄
附錄一 學年學分制現況與問題之研究焦點團體訪談資料 ……………123
附錄二 高職採行學年學分制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專家座談會議程 ……124
附錄三 高職學年學分制重補修辦理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學校問卷 ……125
附錄四 高職學年學分制重補修辦理現況與問題之研究教師問卷 ……128
附錄五 研究問卷請託函 …………………………………………………131
壹、中文部份
朱志宏(1990)。公共政策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0)。CBT能力本位訓練。台北:勞委會。
呂廷和(1979)。美國師範教育新法:能力本位教育。台北:茂昌。
吳天元、張志銨(2001),高職學年學分制重修問題之探討,大安高工學報,台北市立大安高工。
吳清基(1992)。教育行政決定理論與實際問題。台北:文景。
林福裕(2002)。能力本位教學網站規劃與建置之研究─以高職電機電子群「數位邏輯」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淑理(2000)。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茂興(1998)。Guy R. Lefrancois 著。教學心理學。台北:弘智文化。
邱皓政(2004)。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柯憲榮(1995)。公共政策研究。台北:李健出版社。
洪嘉文(2003)。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制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侯世光等(1998)。八十六學年度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規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徐昌慧(1999)。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配合措施。國立編譯館通訊,12(4),27-33。
翁萃芝(2000)。學年學分制中重修學分的可行策略。職教園地,9月號,30-33。
康自立、林新發、丁鳳碧、施溪泉(1999)。高職採行學年學分制標準配合措施規劃研究期末報告。臺北:教育部。
康自立(2000)。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康自立。
曹俊漢(1990)。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許陣興(2002)。高級職業學校實施新課程執行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鈿富(199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淵程(2001)。高級職業學校全面採行學年學分制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秋明(1997)。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紹勳(2003)。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自健、張錫輝(2004)。高職實施學年學分制重補修方式及其改進策略之研究—以虎尾農工為例。國立彰化師大第五屆提昇技職學校經營品質研討會論文集,頁267-276。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教育部(1999)。台灣省八十七學年度推動高級職業學校試辦學年學分制研討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職業學校試辦學年學分制實施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教育部公報。卷期301,(2000.01.31),44-45。
教育部(2000)。八十八學年度高職實施學年學分制工作檢討會會議實錄。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2003)。職業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九十二學年度高級職業學校校長會議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九十二學年度高職教務主任工作研討會手冊。台北:教育部。
莊謙本、侯世光、楊思偉、江文雄、林新發、吳文憲等(2000)。八十八學年度高職採行學年學分制諮詢網之推動規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教育部。
黃光雄(1983)。能力本位師範教育。高雄:復文。
黃孝棪(編撰)(1984)。能力本位職業教育。台北:正文。
黃政傑、潘慧玲、方崇雄、吳文憲、李鍚津、林新發等(1992)。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3)。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4)。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4)。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試辦工作報告彙編與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5)。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6)。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7)。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1998)。教育部八十六學年度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宣導研討會手冊,11。教育部。
黃享湧(2004)。高職工業類科重補修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滿意度相關 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香吟(2003)。網路化教師資訊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勤仁(2003)。檢討學年學分制,發揮適性選修功能。九十二學年度高職教務主任工作研討會手冊。117-125,臺北:教育部。
梅瑤芳(1999)。職業學校學年學分制修訂之政策試析。國立編譯館通訊,12
(4),2-10。
曾嘉業(2003)。國民小學教師聘任政策之執行評估。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思偉(1992)。日本的後期中等教育。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205-246。 台北:台灣。
劉秀琴(2001)。高級中等學校商業類科行政人員與教師對學年學分制教育政策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劉美姿(2002)。高職工業類科教師對新課程實施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清村 (2003)。環境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垃圾清運及收費制度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慧玲(1992)。美國高中學分制之實施概況。中等教育雙月刊,43卷,3期,
60-64。
謝文全(2001)。中等教育,台北:文景。
鄭肇楨(1984)。香港中學課程與學制的探討。香港教育透視,71-80。香港:廣角鏡。
謝美慧(2002)。教育政策評估理論之研究-以北高兩市幼兒教育券政策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錫錡、侯世光、施溪泉(2001)。八十九學年度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
諮詢輔導工作計畫期末報告書。臺北:教育部,未出版。
羅金盛(2003,08.22)。高級中學實施學年學分制問題之探討。中國時報,16。
(http://www.edu.cn/20010827/209239.shtml)

貳、英文部份
Bracey, K.(1999). Falling children-twice. Education week,Issue 40, 42-43.
Combs,A.W.(1982). A pers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Beliefs that make a difference. Boston:Allyn & Bacon.
Dunn, W.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N. J.: Prentice-Hall.
Hartke, K.(1999).The misuse of tests for retention. Thrust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Issue 3, 22-25.
Johnston, D.(2000). Chicago study questions results of retention. Education week,Issue 3, 3-5.
Motala, S.(1995). Surviving the system-A critical appraisal of some conventional wisdoms in primary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Comparative education. Issue 2, 1-18.
Rossi, P. H. (Ed.). (1982).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practic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Viadero, D.(2000). Ending Social Promotion. Education week,Issue 27, 40-43.
Winter, S. (1990). Integrating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In D. J. Palumbo & D.J. Calista (Eds.),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process: Opening up the black box (pp. 1-40).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Wolf, R. M. (1990).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Foundations of competency
assessment and program review. New York: Praege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