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朱志宏(1990)。公共政策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0)。CBT能力本位訓練。台北:勞委會。
呂廷和(1979)。美國師範教育新法:能力本位教育。台北:茂昌。
吳天元、張志銨(2001),高職學年學分制重修問題之探討,大安高工學報,台北市立大安高工。
吳清基(1992)。教育行政決定理論與實際問題。台北:文景。
林福裕(2002)。能力本位教學網站規劃與建置之研究─以高職電機電子群「數位邏輯」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淑理(2000)。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茂興(1998)。Guy R. Lefrancois 著。教學心理學。台北:弘智文化。
邱皓政(2004)。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柯憲榮(1995)。公共政策研究。台北:李健出版社。
洪嘉文(2003)。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制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侯世光等(1998)。八十六學年度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規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徐昌慧(1999)。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配合措施。國立編譯館通訊,12(4),27-33。
翁萃芝(2000)。學年學分制中重修學分的可行策略。職教園地,9月號,30-33。
康自立、林新發、丁鳳碧、施溪泉(1999)。高職採行學年學分制標準配合措施規劃研究期末報告。臺北:教育部。
康自立(2000)。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康自立。
曹俊漢(1990)。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許陣興(2002)。高級職業學校實施新課程執行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鈿富(199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淵程(2001)。高級職業學校全面採行學年學分制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張秋明(1997)。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紹勳(2003)。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自健、張錫輝(2004)。高職實施學年學分制重補修方式及其改進策略之研究—以虎尾農工為例。國立彰化師大第五屆提昇技職學校經營品質研討會論文集,頁267-276。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教育部(1999)。台灣省八十七學年度推動高級職業學校試辦學年學分制研討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職業學校試辦學年學分制實施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教育部公報。卷期301,(2000.01.31),44-45。
教育部(2000)。八十八學年度高職實施學年學分制工作檢討會會議實錄。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2003)。職業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九十二學年度高級職業學校校長會議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九十二學年度高職教務主任工作研討會手冊。台北:教育部。
莊謙本、侯世光、楊思偉、江文雄、林新發、吳文憲等(2000)。八十八學年度高職採行學年學分制諮詢網之推動規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教育部。
黃光雄(1983)。能力本位師範教育。高雄:復文。
黃孝棪(編撰)(1984)。能力本位職業教育。台北:正文。
黃政傑、潘慧玲、方崇雄、吳文憲、李鍚津、林新發等(1992)。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3)。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4)。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4)。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試辦工作報告彙編與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5)。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6)。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等(1997)。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1998)。教育部八十六學年度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宣導研討會手冊,11。教育部。
黃享湧(2004)。高職工業類科重補修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滿意度相關 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陳香吟(2003)。網路化教師資訊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勤仁(2003)。檢討學年學分制,發揮適性選修功能。九十二學年度高職教務主任工作研討會手冊。117-125,臺北:教育部。
梅瑤芳(1999)。職業學校學年學分制修訂之政策試析。國立編譯館通訊,12
(4),2-10。
曾嘉業(2003)。國民小學教師聘任政策之執行評估。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楊思偉(1992)。日本的後期中等教育。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205-246。 台北:台灣。
劉秀琴(2001)。高級中等學校商業類科行政人員與教師對學年學分制教育政策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劉美姿(2002)。高職工業類科教師對新課程實施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蔡清村 (2003)。環境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垃圾清運及收費制度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潘慧玲(1992)。美國高中學分制之實施概況。中等教育雙月刊,43卷,3期,
60-64。
謝文全(2001)。中等教育,台北:文景。
鄭肇楨(1984)。香港中學課程與學制的探討。香港教育透視,71-80。香港:廣角鏡。
謝美慧(2002)。教育政策評估理論之研究-以北高兩市幼兒教育券政策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蕭錫錡、侯世光、施溪泉(2001)。八十九學年度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
諮詢輔導工作計畫期末報告書。臺北:教育部,未出版。
羅金盛(2003,08.22)。高級中學實施學年學分制問題之探討。中國時報,16。
(http://www.edu.cn/20010827/209239.shtml)
貳、英文部份
Bracey, K.(1999). Falling children-twice. Education week,Issue 40, 42-43.
Combs,A.W.(1982). A pers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Beliefs that make a difference. Boston:Allyn & Bacon.
Dunn, W.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N. J.: Prentice-Hall.
Hartke, K.(1999).The misuse of tests for retention. Thrust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Issue 3, 22-25.
Johnston, D.(2000). Chicago study questions results of retention. Education week,Issue 3, 3-5.
Motala, S.(1995). Surviving the system-A critical appraisal of some conventional wisdoms in primary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Comparative education. Issue 2, 1-18.
Rossi, P. H. (Ed.). (1982).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practic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Viadero, D.(2000). Ending Social Promotion. Education week,Issue 27, 40-43.
Winter, S. (1990). Integrating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In D. J. Palumbo & D.J. Calista (Eds.),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process: Opening up the black box (pp. 1-40).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Wolf, R. M. (1990).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Foundations of competency
assessment and program review. New York: Prae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