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文孝,“射出成型對球面及非球面鏡片之影響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2] Altman, M. Richard and D. L. John, “Optical Design Techniques for Polymer Optics,” SPIE Proceedings, Vol. 237, pp.380, 1980.
[3] L. H. Roger, The Handbook of Plastic Optics, 2nd ed., U.S. Precision Lens Inc, New York, 1983.
[4] 姜燮堂,“光學塑膠元件,”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第145期,民國92年。[5] 鄭伊凱,“非球面透鏡的最佳化與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 內尾舜二,實用塑膠透鏡,復文書局,台北,1995。
[7] R. E. Fisher and B. T. Galeb, Optical System Design, McGraw-Hill, New York, 2001.
[8] H. H. Hopkins, Wave Theory of Aberration, Oxford, London, 1950.
[9] W. T. Welford, Aberrations of Optical Systems, 1st edition, Adam Hilger, London, 1986.
[10] 莊福明,“變焦光學系統之全域解,”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5年。[11] 袁旭滄,光學設計,初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北京,1988。
[12] 岸川利郎著,杜光宗編譯,光學入門,初版,建弘出版社,台北,民國89年。
[13] Warren J. Smith, Modern Optical Engineering, 3rd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2000.
[14] 張弘,幾何光學,初版,東華書局,台北,民國76年。
[15] 劉怡緯,“數位相機鏡頭設計,”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16] A. Konig:U.S. Patent 1159233Ex.1, 1915.
[17] Focus Software, Zemax Optical Design Program User’s Guide, Version 10.0, 2001.
[18] 楊志仁,“光學設計原理之研究及三合鏡組之設計,”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19] 林永昌,“新型變焦鏡頭設計,”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20] 王俊勛,“繞射/折射複合型變焦鏡組之設計與量測,”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