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00: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翠玲
研究生(外文):TRACY
論文名稱:論偵查主體
指導教授:柯耀程柯耀程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偵查主體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22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1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論文摘要
刑事訴訟制度建立主要目的,乃在藉由一套縝密偵查、起訴、審理、執行之程序,達到迅速終結刑事案件,以建立公平、安定之社會秩序,並兼顧維護被害人、社會、國家受害之法益得以平復,使作姦犯科者得到應有法律制裁,以建構即時正義得以實現之理想。檢察官與司法警察(官)為我國法定之偵查機關,對於追訴犯罪,悍衛司法正義一職,責無旁貸。
檢察官依法令規定為犯罪偵查之主導者,但警察機關因設置之全面性、機動性,對於犯罪偵查,常為第一線之執行者,造成法律規範與實務運作產生差異,致邇來警界爭取成為偵查主體或與檢察官並列偵查主體之呼聲日熾。又1999年7月司法院所召開之「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共識及2001年刑訴法修正後,對於檢警定位及其關係產生鉅大衝突,學界及實務界對此提出不少解決之道,但至今仍意見分歧。
本文透過歷史研究法、綜合研究法及分析研究法,探討檢察官及司法警察之偵查主體定位,並自偵查制度之形成探究偵查主體劃分之機制,希望能夠從偵查任務之分配,並比較我國與美、日、德國在偵查主體法制及其運作上之異同,探求當前我國檢察官與司法警察在實際運作所產生之問題,提出重整檢察官與司法警察關係之解決之道。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3
第四節 研究方法…………………………………………………4
第五節 論文架構…………………………………………………4
第二章 偵查制度之形成……………………………………………7
第一節 偵查概說…………………………………………………7
第一項 偵查之意義…………………………………………7
第二項 偵查之開端…………………………………………7
第三項 偵查之原則……………………………………… 10
第一款 正當法律程序…………………………… 12
第二款 發現真實兼顧保障人權原則……………. 13
第三款 合理懷疑原則……………………………. 13
第四款 職權原則…………………………………. 14
第五款 偵查秘密原則……………………………. 14
第六款 禁止先行傳訊原則………………………. 14
第七款 比例原則…………………………………. 15
第八款 法定原則…………………………………. 15
第四項 偵查之目的………………………………………17
第五項 小結………………………………………………20
第二節 偵查制度之演進……………………………………….21
第一項 羅馬法與日耳曼法………………………………21
第二項 中世紀至近世之歐陸法系………………………22
第三項 中世紀至近世之英美法系………………………25
第四項 檢察官制度形成之意義…………………………26
第五項 小結………………………………………………28
第三節 偵查在刑事司法上所涉及之層面…………………….29
第一項 犯罪偵查之技術面………………………………29
第二項 犯罪偵查之法律面………………………………31
第三項 犯罪偵查之程序面………………………………32
第四項 犯罪偵查之政策面……………………………..33
第五項 小結……………………………………………. 34
第三章 偵查之分配………………………………………………. 35
第一節 檢察官之定位及其職權……………………………….35
第一項 檢察官之定位………………………………….35
第二項 檢察官之職權………………………………….36
第二節 司法警察之概念及其職權………………………….39
第一項 司法警察之概念…………………………………39
第二項 司法警察之職權………………………………40
第三節 偵查主體之概念……………………………………….41
第一項 最狹義說…………………………………………42
第二項 狹義說……………………………………………42
第三項 廣義說……………………………………………43
第四項 本文所採之見解…………………………………44
第四節 偵查主體劃分之體制………………………………….46
第一項 偵查權與追訴權分離制……………………….46
第二項 偵查權與追訴權合一制……………………….47
第三項 小結 ……………………………………………47
第五節 檢察官與司法警察在偵查任務上之定位…………….48
第一項 公判專從與偵查維持二元論爭…………48
第一款 公判專從論………………………………. 49
第二款 偵查維持論………………………………. 50
第一款 小結……………………………………….52
第二項 警察之雙重任務…………………………………52第三項 檢警偵查能力之差異……………………………54
第一款 偵查目的認知不同……………………… 54
第二款 教育背景不同…………………………… 55
第三款 辦案資源不同…………………………… 56
第四款 對轄內犯罪事實瞭解程度有異………… 57
第五款 組織隸屬上不同………………………… 57
第六款 小結 ……………………………………. 57
第四項 檢警在偵查程序定位之釐清……………………57
第一款 偵查主體與輔助機關……………………. 57
第二款 追訴者與輔助者…………………………. 59
第五項 小結………………………………………………60
第四章 偵查運作之比較…………………………………………63
第一節 美國……………………………………………………63
第一項 概說………………………………………………63
第二項 檢察官及其職權…………………………………63
第一款 實施偵查………………………………….65
第二款 審酌是否提起控訴…………………….66
第三款 遞交控訴書……………………………….67
第二款 出庭應訊………………………………….67
第三項 司法警察及其職權………………………………68
第四項 檢警關係…………………………………………69
第二節 德國…………………………………………………….70
第一項 概說………………………………………………70
第二項 檢察官及其職權…………………………………72
第三項 司法警察及其職權………………………………74
第四項 檢警關係…………………………………………76
第三節 日本………………………………………………….79
第一項 概說……………………………………………79
第二項 檢察官及其職權………………………………80
第三項 司法警察及其職權……………………………82
第四項 檢警關係………………………………………83
第四節 綜合比較…………………………………………….86
第五章 我國法偵查機制之檢視…………………………………89
第一節 現行檢警關係法規範實況…………………………….89
第一項 指揮、調度關係………………………………….90
第二項 協助關係…………………………………………91
第三項 監督關係…………………………………………92
第四項 事務聯繫關係……………………………………93
第五項 小結………………………………………………94
第二節 現行檢警關係之實際面……………………………….95
第三節 檢察機關相關偵查機制運作之檢討………………….97
第一項 退案權……………………………………………97
第一款 肯定說…………………………………….98
第二款 否定說…………………………………….99
第三款 本文見解…………………………………100
第二項 檢察事務官……………………………………103
第一款 檢察事務官設置之源起…………………103
第二款 檢察事務官之定位………………………105
第三款 檢察事務官運用之現況─以臺灣
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為例……………..106
第四款 小結………………………………………108
第三項 獎懲權………………………………………….108
第四節 司法警察機關相關偵查機制運作之檢討……………110
第一項 微罪處分權…………………………………….110
第一款 微罪處分權之依據………………………110
第二款 採行微罪處分權之妥當性………………112
第三款 本文見解…………………………………114
第二項 績效考核制度…………………………………115
第一款 績效考核制度產生之流弊………………115
第二款 績效考核制度未來之走向………………117
第三項 微罪不解送權…………………………………118
第一款 微罪不解送權之依據……………………118
第二款 本文見解…………………………………121
第五節 結語……………………………………………………123
第六章 偵查主體應然性思維………………………………….125
第一節 概述……………………………………………………125
第二節 犯罪偵查之任務執掌…………………………………126
第一項 檢警偵查權責劃分之解決分案……………….126
第一款 組織隸屬上之重分配……………………126
第二款 廢除檢察機關另成立刑事追訴機關……127
第三款 重新分配刑事訴追任務…………………127
第二項 學者見解……………………………………….127
第三項 評釋…………………………………………….129
第四項 小結…………………………………………….131
第三節 司法警察在犯罪偵查角色之界定……………………133
第一項 犯罪事實之查明………………………………133
第二項 科學鑑識與證據之調查………………………133
第三項 協助司法審判者釐清事實……………………134
第四節 檢察官在犯罪偵查角色之界定………………………135
第一項 犯罪偵查之指揮……………………………….135
第二項 偵查工作的法律監督………………………….136
第三項 貫徹追訴……………………………………….137
第五節 新修正刑事訴訟法對於檢警關係產生之衝擊………137
第一項 引入傳聞法則之影響…………………………137
第二項 增訂證據排除法則之影響……………………140
第三項 實施交互詰問之影響…………………………140
第四項 司法警察有通知證人到場詢問權之影響……142
第五項 小結……………………………………………142
第六節 檢、警合作應有之作法………………………………143
第一項 偵查任務的分工……………………………….143
第二項 尊重專業……………………………………….144
第三項 協調關係……………………………………….144
第七章 結論……………………………………………………….147
第一節 在偵查制度形成方面…………………………………147
第二節 在偵查之分配方面……………………………………149
第三節 在偵查運作之比較方面………………………………150
第四節 在我國法偵查機制之檢視方面………………………152
第五節 在偵查主體應然性思維方面…………………………153
第六節 總結……………………………………………………155
第七節 建議……………………………………………………157
參考文獻…………………………………………………………….161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1.何賴傑、林鈺雄、陳運財、黃朝義合著,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6月。
2.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出版,2002年10月。
3.林鈺雄,檢察官論,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5月。
4.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下冊),自版,2000年12月初版2刷。
5.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5版。
6.林山田主持,刑事訴訟法改革對案,刑事程序法研討會系列(一),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10月初版1刷。
7.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下),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4月3版。
8.吳麗琪譯,Claus Roxin,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1月初版。陳宏毅,追訴犯罪與法本質之研究,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5月初版。
9.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10.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自版,1993年10月重訂8版。
11.黃東熊,中外檢察制度之比較,中央文物供應社,1986年4月出版。
12.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增訂初版。
13.黃朝義,刑事訴訟法(制度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2刷。
14.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4月2版一刷。
15.董璠輿、宋英輝譯,土本武司著,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5月初版。
16.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上冊)、(下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8月3版。
17.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 (修訂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2月2版1刷。
18.蔡墩銘譯,德日刑事訴訟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7月初版一刷。
19.鄭善印,檢警關係調和論,刑事法系列研討會(一),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

二、外文文獻
1.小田中聰樹,刑事訴訟と人權の理論,成文堂,1983年9月1日初版一刷。
2.土本武司,犯罪搜查,弘文堂,1987年7月15日初版五刷。
3.團藤重光,新刑事訴訟綱要(改訂版)飯島書局,1950年。
4.Lawrence H.Cho ,Chronology of Chriminal Cases,(1999)。
5.Michele L.Crawford,The Prosecution Function,(2003)。

三、期刊
1.王展星,論檢察官之司法獨立地位,中律會訊雜誌,2003年12月。
2.王梅英,從刑庭法官角色談司法警察之偵查,司法改革雜誌,1999年2月。
3.王兆鵬譯,丹尼爾.傅特教授主講,檢察官起訴裁量權─日本與美國,法學叢刊,第174期,1999年4月。
4.朱建男,美國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中之角色及其實務之運作,刑事法雜誌,第42卷第5期,1998年10月。
5.余振華,司法警察微罪處分權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5月。
6.余振華、康順興,中日檢警關係及偵查主體法治之比較考察,月旦法學雜誌第56期,2000年1月 。
7.余振華、康順興,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與檢警關係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51期,1999年9月。
8.李建廣,從犯罪偵查構造之分析論提升刑警偵查效能,警學叢刊,第121期,1998年11月。
9.吳耀宗,論犯罪偵查之主體─從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九二號解釋所引起的波盪談起,刑事法雜誌第40卷第4期,1996年8月。
10.吳景芳,我國與日本檢警關係之比較,刑事法雜誌第42卷第3期。
11.林山田,人權保障不可修憲走回頭路─憲法二十四小時的保障時限改不得,司改雜誌第22期,1999年8月。
12.林裕順,論司法警察於刑事偵查程序中應有之定位─日本刑訴訟法制上的思考,月旦法學雜誌,第74期,2001年7月。
13.林吉鶴、孟維德、林煒翔,刑案偵查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3期,1998年9月。
14.林山田,刑事法與刑事,臺灣本土法學24期,2001年7月。
15.林山田,論檢察機關與檢察官,全國律師,第2卷6期,1998年6月。
16.林鈺雄,論刑事訴訟之目的,政大法學評論61期,1999年6月。
17.林秀濤譯,約瑟夫.霍夫曼,當前美國刑事訴訟程序之特色及爭議重點,法務通訊第2059期,2001年11月15日。
18.康順興,憲法精神下檢警偵查主體關係之探討,警學叢刊,第123期,1999年3月。
19.康順興,自公法原則探討警察偵查主體法制之研修方向,全國律師,第2卷12期,1998年12月。
20.莊忠進,犯罪偵查之邏輯推論,警學叢刊,第107期,1996年7月。
21.陳運財,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從貫徹檢察官控訴原則的立場,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
22.陳志龍,法治國檢察官之偵查與偵查制度,台大法學論叢第27卷第3期,1998年4月。
23.陳志龍,釋字三九二之轉機或危機?─檢察官失去偵查主體,律師通訊,第196期,1996年1月。
24.陳志龍,兩岸檢察官的地位與走向,律師雜誌,第226期,1998年7月。
25.陳運財,偵查之基本原則與任意偵查之界限,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9期,1995年9月。
26.陳運財,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從貫徹檢察官控訴原則之立場,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
27.陳景發,論警察權限行使與犯罪偵查,警學叢刊,第113期,1997年7月。
28.陳財貴,司法警察在刑事訴訟交互詰問制度中應有之作為,警光562期,2003年5月。
29.黃朝義,檢警關係,且旦法學教室雜誌,第8期,2003年6月。
30.黃朝義,論科學偵查中之鑑定及其證據問題,法學叢刊,第170期,1998年4月。
31.黃朝義譯,三井誠,偵查中之檢警關係,且旦法學雜誌第23期,1997年4月。
32.黃朝義,偵查中之強制處分與檢警關係,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5月。
33.楊宗熙,為雙偵查主體催生─兼介立法院偵查法制變革公聽會意見,警光雜誌,第481期,1996年8月。
34.褚劍鴻,偵查機關與偵查犯罪職權之比較(上 ),法令月刊第48卷第8期,1997年8月。
35.褚劍鴻,偵查機關與偵查犯罪職權之比較、(下),法令月刊第48卷第9期,1997年9月。
36.蔡碧玉,論我國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上應有之角色與地位,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1999年2月。
37.蔡碧玉,檢警關係之研究,法令月刊第48卷第1期,1997年1月。
38.蔡震榮,德國檢警關係之探討,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警政學報18期,1990年。
39.鄭逸哲,偵查之開始與罪刑法定主義,法令月刊,1997年12月。
40.鄭善印,我國檢警關係重要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警政學報18期1990年
41.鍾鳳玲,美國刑事訴訟流程概述,法學叢刊第194期,2004年4月。

四、論文及學術研討會專論
1.王正嘉,司法警察偵查活動之法規制初探─以人權保障理念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2.王國棟,論偵查中羈押,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3.王世華,交付審判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4.沈守敬,論刑事程序之證據排除,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5.林鈺雄,我國檢察官之法律地位─以指令權及其限制之探討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991年6月。
6.林朝榮,檢察制度民主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6月。
7.林立華,偵查主體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12月。
8.邱智宏,論我國檢察官與司法警察之關係─以行政與司法在偵查中的交錯領域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9.高淑梅,偵查中之檢警關係,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10.陳思成,論檢察官在國家權力與刑事訴訟程序上之地位,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
11.陳姝樺,強制處分權分配構想之建構─以被告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2月。
12.馮保郎,警訊筆錄證據資格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2月。
13.黃朝貴,民眾參與檢察權運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14.吳東都─檢察體系之危機與轉機,刑事訴訟法改革對策系列研討會,主辦單位刑事程序法研討會、月旦法學雜誌,1999年9月12日。
15.柯耀程,檢、警犯罪偵查職權分配之檢討,2001年刑事偵查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中央警察大學、警察學術基金會,2001年3月30日。
16.柯耀程,司法警察機關與檢察官之分工合作,海峽兩岸犯罪偵查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韓忠謨教授法學基金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龔祖遂文教基金會,1998年5月。
17.侯友宜,務實看檢警關係,檢察官─法治國的守護人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臺灣最高法院檢察署,2005年3月26日。
18.陳瑞仁,如何從法制面提升警察辦案品質,刑事訴訟法改革對策系列研討會,主辦單位刑事程序法研討會,收錄於月旦法學雜誌,1999年11月28日。
19.蔡碧玉,從檢察官之角色論偵查之指揮監督,海峽兩岸犯罪偵查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韓忠謨教授法學基金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龔祖遂文教基金會,1998年5月。
20.推動警察績效考評合理化座談會,主辦單位民間司改會,收錄於司法改革雜誌,2003年4月。
21.「偵查中檢察官與司法警察之角色定位」學術研討會會議紀實,東吳大學法學院,主辦單位台灣法學刑事法委員會、東吳大學法學院,收錄於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3月。
22.「警察職權行使法評析」研討會,主辦單位臺灣大學法學院公法研究中心,收錄於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3年12月。
23.林妙黛,論檢察官之偵查主體地位,司法官訓練所第三十三期學員論文選輯。
24.高偉文,我國檢警關係之研究,司法官訓練所第三十九期學員論文選輯。
25.廖梅君,檢、警偵查地位之研究,司法官訓練所第四十二期學員論文選輯。
26.溫祖德,論偵查主體─兼論我國之檢警關係,司法官訓練所第四十二期學員論文選輯。
五、其他資料
1.方萬富,檢警關係之再調整,最高法院檢察署九十二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民國92年12月,收錄於法務部暨所屬各機關研究發展項目法務研究選輯(下冊),法務部編印,2004年12月。
2.朱朝亮,從檢察官之地位論刑事追訴權之行使,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察署七十七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1988年6月。
3.吳巡龍,各國檢察官地位與檢察官偵查權行使制度之比較,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六年度研究發展報告,1997年7月。
4.林永義,我國檢察制度,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1991年。
5.林麗瑩,現行法制下檢警關係之研究,台灣基隆地方法院檢察八十四年度研究發展報告,1995年7月。
6.2003年中華民國法務統計年報,法務部統計處編印,2004年1月。
7.內政部2004年8月23日、台內警字第0930077772號函。
8.立法院公報18卷第5期院會紀錄。
9.立法院法律系統查詢法院組織法之修正沿革。
10.法務部對於「檢察機關是司法機關」及「檢察官得行使羈押等強制處分權」綜合意見書,法務部編印,1995年10月。
11.法務部網站,檢察統計資料,2004年11月。
12.高點法律網,司法特考─檢察事務官應考資格、應試科目及89─92年錄取統計資料。
13.陳志龍,檢、審、辯在刑事認知程序之互動關係,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研究成果,法務部編印,2001年11月。
14.檢察改革白皮書,法務部編印,1999年3月。
15.「2003年刑事訴訟法新修正條文簡介」及相關法令規定輯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彙集,2003年10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1. 鍾鳳玲,美國刑事訴訟流程概述,法學叢刊第194期,2004年4月。
2. 40. 鄭善印,我國檢警關係重要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警政學報18期1990年
3. 39. 鄭逸哲,偵查之開始與罪刑法定主義,法令月刊,1997年12月。
4. 38. 蔡震榮,德國檢警關係之探討,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警政學報18期,1990年。
5. 36. 蔡碧玉,論我國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上應有之角色與地位,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1999年2月。
6. 35. 褚劍鴻,偵查機關與偵查犯罪職權之比較、(下),法令月刊第48卷第9期,1997年9月。
7. 34. 褚劍鴻,偵查機關與偵查犯罪職權之比較(上 ),法令月刊第48卷第8期,1997年8月。
8. 33. 楊宗熙,為雙偵查主體催生─兼介立法院偵查法制變革公聽會意見,警光雜誌,第481期,1996年8月。
9. 32. 黃朝義,偵查中之強制處分與檢警關係,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5月。
10. 30. 黃朝義,論科學偵查中之鑑定及其證據問題,法學叢刊,第170期,1998年4月。
11. 28. 陳財貴,司法警察在刑事訴訟交互詰問制度中應有之作為,警光562期,2003年5月。
12. 27. 陳景發,論警察權限行使與犯罪偵查,警學叢刊,第113期,1997年7月。
13. 26. 陳運財,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從貫徹檢察官控訴原則之立場,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
14. 25. 陳運財,偵查之基本原則與任意偵查之界限,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9期,1995年9月。
15. 24. 陳志龍,兩岸檢察官的地位與走向,律師雜誌,第226期,199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