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文獻
一、中文書籍
1、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10月初版。
2、王文宇,控股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10月初版。
3、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1月。
4、王文宇,金融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7月初版。
5、王泰銓,公司法新論,三民書局,2002年10月增訂二版。
6、王志誠,信託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
7、王泰銓,比較關係企業法之研究,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8月初版。
8、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三民書局,1998年9月。
9、林德瑞,論一人公司,輔仁法學第23期,2002年6月,頁177-236。10、林建和,公司法關係企業專章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十九輯第六篇,司法院秘書處,1999年6月。
11、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下),三民書局,2003年增訂5版2刷。
12、洪貴参,關係企業法—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3月初版。
13、財團法人萬國法律基金會著,公司法制全盤修正計畫研究案總報告第一冊,2003年2月。
14、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1997年11月,三民書局。
15、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三民書局,1998年4月。
16、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初版一刷。
17、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8月。
18、劉連煜譯,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1984年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2月初版。
19、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2002年2月初版。
20、賴源河、王志誠著,現代信託法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1月三版三刷。
21、薛波主編,元照英美法詞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
22、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
23、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四冊,三民書局,1992年8月。
二、學位論文
1、李金樺,股東書面協議法制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2、吳姿璉,論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者與公司間利益衝突交易—以關係人交易為核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3、武永生,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之法律與經濟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7月。4、范惇,關係企業法律責任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5、林黎華,強制收購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公司控制權移轉時對少數股東的保護,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頁74。6、林雁琳,公司組織變動之研究—以公司合併及收購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7、紀天昌,企業重組規範之研究-著重重組手段之辨析及控制權移轉之規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8、紀佳良,控股公司架構下少數股東保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月。9、許美麗,股東代位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9月。10、陳介山,董事之忠實義務—以企業併購法制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5月。11、陳彥竹,控股公司之創設及其債權人之保護,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12、陳峰富,關係企業證券交易違法行為之研究—以股票流通市場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7月。13、劉公偉,公司法有限責任之經濟分析,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二、中文期刊
1、王志誠,公司負責人之概念與地位,月旦法學教室第24期,2004年10月,頁82-94。2、王志誠,股東會之權限及議事原理,月旦法學教室第27期,2005年1月,頁71-81。
3、王志誠,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判定標準與類型,政大法學評論第66期,2001年9月,頁164-208。
4、王志誠,論關係企業之立法與課題,證交資料第445期,1999年8月,頁13-27。5、王志誠,閉鎖性公司少數股東之保護,收錄於21世紀商法論壇2004年國際研究會—轉型中的公司法的現代化論文集(一),北京清華大學商法研究中心,2004年,頁1-45。
6、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與監理機制,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頁153-186。7、王志誠,公司負責人對第三人之責任,法學講座第29期,2004年10月,頁93-108。8、王志誠,信託,私法體系之水上浮油?(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6期,2003年5月,頁3-24。
9、王志誠,信託,私法體系之水上浮油?(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7期,2003年6月,頁20-28。
10、王文宇,論董事與公司間交易之規範,收錄於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頁31-72。
11、王文宇,從「公司管控」之觀點論如何加強董事權責,收錄於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頁1-29。
12、王文宇,公司董事、關係人交易與地雷股,收錄於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頁73-78。
13、王文宇,公司法適用民法原則之探討,法令月刊第五十四卷第二期,2003年3月,頁38-53。14、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台灣本土法學第34期,2002年5月,頁99-116。
15、王文宇,前瞻公司法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00期,2003年9月,頁163-173。16、方嘉麟,關係企業專章管制控制力濫用之法律問題(一)──自我國傳統監控模式論專章設計之架構與缺憾,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年6月,頁271-321。17、范建得,論公司人格之否認,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祝賀文集,三民書局,1997年4月,頁1-37。
18、林國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之資格、選任與解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6期,2002年7月,頁91-110。
19、林國全,證券交易法,收錄於王文宇主編,金融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7月初版,頁119-167。
20、林國全,公開收購股權之資訊公開,月旦法學雜誌第19期,1996年12月。
21、林國全,有價證券公開收購之定義,收錄於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9月,頁55-87。
22、林國全,控制從屬公司之形式認定基準,月旦法學雜誌第77期,2001年10月,頁16-17。23、林國全,股份有限公司事民事賠償責任之追究,月旦民商法雜誌創刊號,2003年9月,頁50-63。24、林國全,法人代表人董監事,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9年6月,頁16-17。
25、林仁光,公司合併與收購之法律規範,萬國法律第105期,1999年6月,頁33。26、邵慶平,再論公司法第二十七條-公司治理強化下的另一種思考,收錄於國立中正大學所舉辦之2005年財產法暨經濟法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4月9日,頁35-60。27、洪秀芬,一人有限公司與單獨股東進行法律行為時之代表,月旦法學教室第29期,2005年3月,頁34-35。28、許美麗,股份收買請求權實務問題之研究,全國律師,第8卷11期,2004年11月號,頁60-70。29、許美麗,控制與從屬公司(關係企業)之股東代位訴訟,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年6月,頁401-445。30、陳峰富,金融機構對關係企業違法融資之案例研究,台灣本土法學第61期,2004年8月,頁101-115。
31、陳介山,企業併購法第六條獨立專家之研究,收錄於國立中正大學所舉辦之2005年財產法暨經濟法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4月9日,頁81-102。32、黃銘傑,公司法七十二變(四)-下一階段公司法修正方向之芻議,月旦法學教室第三期,2003年1月,頁112-121。33、黃銘傑,公司法七十二變(六)-下一階段公司法修正方向之芻議,月旦法學教室第5期,2003年3月,頁74-81。34、黃輝,控股股東信義義務:比析法分析及對我國的立法建議,收錄於21世紀商法論壇2004年國際研究會—轉型中的公司法的現代化論文集(二),北京清華大學商法研究中心,2004年,頁7。
35、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探討強制公開收購制度,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主辦之公司證券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5月6日,頁143-190。
36、廖大穎,論股份轉換與控股公司法制之實質規範,成大法學第五期,2003年6月15日,頁151-230。37、廖大穎,論關係企業的內部監控與股東權之保護—兼評完全控股的一人公司制度,經社法制論叢第31期,2003年1月,頁31-67。38、劉連煜,關係企業專章之立法及其實務運用,收錄於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初版一刷,頁33。
39、劉連煜,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財經法趨勢研討會(八)暨兩岸財經法學術研討會(一)第二天會議資料,2004年11月14日,頁21。
40、劉連煜,內部人交易規範中內部消息「重大性」之認定基準,收錄於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三民書局,1998年4月,頁163-185。
41、劉連煜,公司負責人之忠實及注意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2003年5月,頁24-25。42、劉連煜,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及否認公司人格理論在我國實務之運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2005年2月,頁40-49。
43、謝哲勝,忠實關係與忠實義務,收錄於財產法專題研究(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頁120-154。
44、戴志傑,公司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06期,2004年3月,頁157-176。45、羅怡德,美國公司法中董事所負「忠實義務」之研究,企業組織法論集,輔大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992年12月,頁67-113。
貳、西文文獻
一、Books
1、ADOLF A. BERLE, JR. & GARDINER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Williams S. Hein & Co., Inc. Reprint Edition, 1982)
2、A. J. BOYLE, MINORITY SHAREHOLDERS’ REMEDIE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3、CHARLES R.T. O’KELLEY & ROBERT B. THOMPSON, 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ASSOCIATIONS CASES AND MATERIALS(3rd edition, Aspen Publishers, Inc., 1999)
4、DEMETRA ARSALIDOU, THE IMPACT OF MODERN INFLUENCES ON THE TRDITIONAL DUTIES OF CARE, SKILL AND DILIGENCE OF COMPANY DIRECTORS ( Kluwaer Law International, 2001)
5、DENNIS J. BLOCK & NANCY E. BARTON & STEPHEN A. RADIN,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FIDUCIARY DUTI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5th edition, Aspen Publishers, Inc., 2002)
6、EDWARD P. WELCH & ANDREW J. TUREZYN, FOLK ON THE 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 FUNDAMENTALS (2001)
7、ELIZABETH J. BOROS, MINORITY SHAREHOLDERS’ REMED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5)
8、FRANK H. EASTERBROOK & DANIEL R. FISCHEL,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RPORATE LAW(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9、JONATHAN CHARKHAM AND ANNE SIMPSON, THE FUTURE OF SHAREHOLDER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
10、JOEL SELIGMAN, CORPORATIONS CASES AND MATERIALS(Aspen Publishers, Inc., 1995)
11、Lewis D. Solomon & Alan R. Palmiter, CORPORATIONS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Second Edition, Aspen Publishers, Inc., 1994)
12、LEWIS D. SOLOMON, DONALD E. SCHWARTZ, JEFFREY D. BAUMAN & ELLIOTT J. WEISS, CORPORATIONS LAW AND POLICY MATERIALS AND PROBLEMS(3rd edition, Aspen Publishers, Inc., 1994)
13、PAUL L. DAVIES AND D.D PRENTICE, 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Sixth Edition, 1997 )
14、REINIER KRAAKMAN, PAUL DAVIS, HENRY HANSMANN, GERARD HERTIG, KLAUS HOPT, HIDEKI KANDA, EDWARD ROCK, THE ANATOMY OF CORPORATE LAW, A COMPARTA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5、ROBERT W. HAMILTON,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RPORATIONS, INCLUDING PARTNERSHIPS AND LIMITED PARTNERSHIPS(West Publishing Co.,1994)
16、ROBERT W. HAMILTON, CORPORATIONS(West Publishing Co.,1997)
17、STEVEN EMANUEL, CORPORATIONS(2nd edition, Emanuel Law Outlines, Inc.,1992)
二、Periodicals
1、Caroline M Hague, ANALYSIS: Directors: De Jure, De Facto, or Shadow? 28 HONG KONG L.J. 304, 304-314(1998)
2、Caroline Bradley, Transatlantic Misunderstandings: Corporate Law and Societies, 53 U. Miami L. Rev. 269-314 (1999)
3、Charles W. Murdock, Squeeze-outs, Freeze-outs, and Discounts: Why is Illinois in the Minority in Protecting Shareholder Interests? 35 LOY. U. CHI. L.J. 737, 737-766(Spring, 2004)
4、Daniel D. Prentice, Some Aspects of the Law Relating to Corporate
Groups in the United Kingdom, 13 CONN. J. INT’L L. 305, 305-328 (Spring, 1999)
5、Henry Hansmann & Reinier Kraakman, Toward Unlimited Shareholder Liability for Corporate Torts, 100 YALE L.J. 1879, 1879- 1934 (May, 1991)
6、Ian M. Ramsay, Allocating liability in Corporate Groups: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13 CONN. J. INT’L L. 329, 329-377 (Spring, 1999)
7、Mary Siegel, The Erosion of the Law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24 DEL. J. CORP. L. 27, 27-81(1999)
8、Maximilian Schiessl, The Liability of Corporations and Shareholders for the Capitalization and Obligations of Subsidiaries under German Law, 7 NW. J. INT'L L. & BUS. 480(Spring, 1986)
9、Michael W. Aiken, A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In Dissension-How does Delaware Do It and What Can Louisiana learn? 50 LOY. L. REV. 231, 231-264(Spring, 2004)
10、Renee M. Jones, Rethinking Corporate Federalism In the Era of Corporate Reform, 29 IOWA J. CORP. L. 625, 625-663(Spring, 2004)
11、Ronald J. Gilson & Jeffrey N. Gordon, Controll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152 U. PA. L. REV. 785, 785-843(December, 2003)
12、Sandra K. Miller, The role of the court in balancing contractual freedom with the need for mandatory constraints on opportunistic and abusive conduct in the LLC, 152 U. PA. L.REV. 1609, 1609-1658(May, 2004)
13、Troy A. Paredes, A Systems Approach To Corporate Goverance Reform: Why Importing U.S Corporate Law Isn’t The Answer, 45 WM AND MARY L.REV. 1055, 1055-1156(2004)
14、Wayne O. Hanewicz, Director primacy, omni care, and the function of corporate law, 71 TENN. L. REV. 511, 511-571(Spring,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