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1381)被譽為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其前半生(以四十九歲為分野)在元朝渡過,五十歲正式仕明,宋濂經歷這種世變的過程,其詩文大多脫去元末纖穠浮豔之習,對當代文風影響甚夥。在學術的演進過程中,就狹義層面而言,如從思想與文學層次觀之,「變」可說是一種直線對應式的完成,即上有所承到下開新局,其中亦有橫向的變與不變之間標準的衡量。若從廣義層面來看,朝代的更迭是「變」,在歷史與時間的座標上,可視為影響價值觀轉化的重要推手,同時亦可作為文化層面的一種檢視,尤其是知識分子如何看待政治變局,進而反省世情變遷對個人主體安身立命分際之掌握與影響,宋濂身處在元明易代之際這種特殊的世變時空環境背景,因此知識分子的生命體驗與傳統文化價值,在其中產生的互動,就顯得格外有意義。本篇論文以宋濂為研究對象,並以《宋濂全集》與相關宋濂作品為研究範圍,以「道學」和「文論」為兩個重要的軸心,歷代學者對此「文」與「道」之間的互社關係有相當多的討論,在此範疇中,本文的研究重心試圖透過對宋濂道學思想的釐清與文學理路的梳理,證明宋濂在其屢言不朽之文背後價值觀「道」的確立,同時文章意義與價值不僅僅屬於文學層次的論述,更是立身處世的標準,因而吾等可進以深究其中曲折深處的思想轉折與變化。雖然釵h文學史對明代初期的文章發展評價不高,然筆者以為,對於被視為足以轉變當代學術風氣的指標型學者而言,給予適當詳實的評價與定位,有其必要性,明初的宋濂即是如此。因此本篇論文首先從敘述釐析宋濂的生平事蹟,以及其與元末明初之際師友互動的情況、時代環境對其所造成的影響為出發,進而探究宋濂的道學思想特質與浙東學術發展的關係與脈絡,希望藉此尋得宋濂思想的特質,並作為探究他文學理路發展的根據。其次是探討宋濂文論的內涵架構與法則,並透過宋濂個人對詩文作品鑑賞的態度和法則,檢視宋濂的道學如何影響其文論的建立,同時透過分析宋濂的詩文作品,試圖驗證其理論,若合乎道才取之為用,將如何落實在實際的創作層面上,道學與文學究竟如何交流,試圖給予宋濂在思想與文學的互動層面上,找尋一個較為適切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