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霍伊,《批評的循環》(台北:南方出版社,1988)
一栗 編,《紅樓夢卷》(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
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人民文學出版社 編,《中國歷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三民書局 編《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2)
王大方,《紅樓說夢》(台北:幼獅文化,1990)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
王溢嘉,《不安的靈魂》(台北:野鵝出版社,1993)
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出版社,1996)
王蒙,《紅樓啟示錄》(北京:三聯書店,1991)
王瓊玲,《清代四大才學小說》(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台北:里仁書局,1994)
王蘭沚,《綺樓重夢》(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
卡西勒(Ernst Cassirer),《人文科學的邏輯》(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
古添洪,《記號詩學》(台北:東大圖書,1997)
皮述民,《蘇州李家與紅樓夢》(台北:新文豐,1996)
艾恩.瓦特(Ian Watt)《小說的興起》(台北:桂冠圖書,1994)
朱淡文,《紅樓夢研究》(台北:貫雅出版社,1991)
朱一玄 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濟南:齊魯書社,1990)
朱一玄 編,《紅樓夢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
朱立元 等編,《二十世記西方美學經典文本》(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朱崇儀〈大觀園做為女性空間的興衰〉(中外文學,22:2,頁67~84)朱學群〈紅樓夢整體結構中的茫茫大士與渺渺真人—兼論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啟悟主題〉(紅樓夢學刊,1989:4,頁39~54)
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桂冠圖書,2001)
伊麗沙白.弗洛恩德(Elizabeth Freund)《讀者反應理論批評》(台北:駱駝出版
社,1994)
坎伯(Joseph Campbell)《神話的智慧》(台北:立緒文化,2002)
吳宏一 編,《明清小說》(台北:黎明文化,1995)
吳志達,《唐人傳奇》(台北:國文天地,1993)
吳承恩,《西遊記》(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
呂正惠,《中國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
呂宗立,《中國民間諸神》(台北:學生書局,1991)
呂啟祥,《紅樓會心錄》(台北:貫雅文化,1992)
余珍珍,〈紅樓夢的多原意旨與情感〉(清華學報,23:2,頁193~211)
宋隆發,《紅樓夢文戲目錄》(台北:學生書局,1982)
里仁書局 編《紅樓夢藝術論》(台北:里仁書局,1994)
佛洛姆,孟祥森 譯,《愛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
佛斯特,李文彬 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1)
何滿子,《古代小說藝術漫話》(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
何滿子,《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何其芳 等著,《名家解讀紅樓夢》(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出版社,1981)
余英時 等著,《曹雪芹與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1985)
李君俠,《紅樓夢人物介紹》(台北:商務印書館,1998)
李昭瑢,《邊綠與中心—紅樓夢人物互動考察》(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文,1994)
李進益,《天花藏主人及其才子佳人小說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台北:洪業文化,1995)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李豐楙,〈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5:7)李豐楙,〈道教謫仙傳說與唐人小說〉《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
林芳玫,《解讀瓊瑤的愛情王國》(台北:時報文化,1995)
林依璇,《無才可補天----《紅樓夢》續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編《繡像金瓶梅詞話》(台北:雲山圖書,1993)
孟森,《清代史》(台北:正中書局,1992)
周策縱,《紅樓夢案─棄園紅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周策縱,〈紅樓夢本旨試說〉《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1983,頁171~179)
周中明,《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台北:里仁書局,1997)
周中明,《金瓶梅藝術論》(台北:貫雅文化,1990)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香港:北斗書屋,1964)
周汝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台北:東大圖書,1989)
周汝昌 編《紅樓夢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
周英雄,《小說.歷史.心理.人物》(台北:東大圖書1989)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0)
洪淑苓,《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台北:台灣文史叢刊,1995)
柯慶明,《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
柯慶明,《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
柯慶明,《文學美縱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6)
胡從經,《中國小說史學史長篇》(香港:中華書局,1999)
胡萬川,《平妖傳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4)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1963)
姚一葦,《戲劇與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
咱郁B,《紅樓夢辨》(上海:上海書店,1990)
咱郁B,《咱郁B論紅樓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施耐庵,《水滸傳》(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
韋勤克、華倫 著,王夢鷗、陸篹? 譯《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
徐小梅,《聊齋誌異與唐人傳奇的比較研究》(台北:黎明文化,1983)
恩斯特.卡西勒,《人論》(台北:桂冠圖書,1997)
恩斯特.卡西勒,《語言與神話》(台北:桂冠圖書,1998)
孫愛玲,《〈紅樓夢〉對話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台北:廣雅出版社,1983)
高陽,《紅樓一家言》(台北:聯經出版社,1977)
高國藩,《紅樓夢民俗趣語》(台北:里仁書局,1996)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
秦子忱,《秦續紅樓夢》(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海圃主人,《海續紅樓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7)
凌濛初,《拍案驚奇》(台北:河洛圖書,1980)
秦英燮,《紅樓夢的主線結構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梅向東,〈情:多型態愛欲模式的復歸—紅樓夢文化哲學思想探討〉(紅樓夢學刊,1997:2,頁80~94)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
康來新,《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台北:漢光文化,1987)
康來新,《紅樓長短夢》(台北:駱駝出版社,1996)
釭揪琚A《紅樓夢中夢的解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崔溶澈,《清代紅學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張小虹,《性別越界》(台北:聯合文學,1995)
張雙英,《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
張愛玲,《紅樓夢魘》(台北:皇冠出版社,1991)
張錦池,〈究竟是回歸還是叛逆—紅樓夢與儒林外史社會觀念的比較研究〉(紅樓夢學刊,1996:2,頁13~51)
張錦池,〈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紅樓夢主線與明清小說傳奇結構型態〉(紅樓夢學刊,1992:1,頁1~26)
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8)
陳大康,《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長沙:湖南出版社,1993)
陳天水,《中國古代神話》(台北:國文天地,1993)
陳少海,《紅樓復夢》(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
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台北:正中書局,1995)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九大文化,1990)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
陳昂妮,〈由紅樓夢及其續書探討賈寶玉之角色變遷〉(國文天地,9:7,頁33~44)
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輯校》(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
陳國球,《鏡花水月》(台北:東大圖書,1987)
陳鵬翔 編,《主題學研究論文集》(台北:東大圖書,1983)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之十(台北:中華書局1978)
梁啟超,《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
逍遙子,《後紅樓夢》(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
馮夢龍,《古今小說》(台北:世界書局,1996)
馮其庸 等編《紅樓夢大辭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
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黃錦珠,〈紅樓夢的近代續書〉(台北師院學報,1996:9,頁171~196)
嫏嬛山樵,《補紅樓夢》(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
傅佩榮 譯,《科學與現代世界》(台北:黎明文化,1985)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94)
楊澤 編,《嬝玩i愛玲》(台北:麥田出版,1999)
達達基茲(Wladyslaw Tatarkiewicz),《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
趙國棟,《紅樓夢之謎》(台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趙建忠,〈紅樓夢續書的源流嬗變其及研究〉(紅樓夢學刊,1992:4,頁301~335)
蒲松齡,《聯齋誌異》(台北:里仁書局,1991)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4)
赫魯柏,《接受美學理論》(板橋:駱駝出版社,1994)
歐麗娟,《詩論紅樓夢》(台北:里仁出書局,2001)
蔡元培 等著,《石頭記索隱》(台北:金楓出版社,1987)
蔡彥仁,《天啟與救贖—西洋上古的末世思想》(台北:立緒出版社2001)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8)
潘重規 編,《校定本紅樓夢》(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紅樓夢研究小組,1983)
劉上生,〈紅樓夢的真甄假賈和曹雪芹的創作情節〉(紅樓夢學刊,1997:2,頁142~163)
劉宏彬,〈金陵十二釵中六對人物形象的矛盾組合〉(紅樓夢學刊,1990:4,頁55~69)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
鄭明娳,《珊瑚撐月──古典小說新向量》(台北:漢光文化,1987)
鄭明娳,《通俗文學》(台北:揚智文化,1993)
鄭明娳,《西遊記探源》(台北:文開出版社,1982)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台北:宏業書局,1987)
鄭樹森,《文學理論與比較文學》(台北:時報文化,1982)
蕭馳,《中國抒情傳統》(台北:允晨文化,1999)
龍協濤,《文學解讀與美的再創造》(台北:時報文化,1993)
賴芳伶,《清未小說與社會政治變遷》(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台北:東大圖書1987)
嚴一萍 輯,《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嚴明,《紅樓釋夢》(台北:洪葉出版社,1995)
嚴明,《紅樓夢與清代女性文化》(台北:洪葉出版社,2002)
嚴雲受,〈紅樓夢與因果報應模式〉(紅樓夢學刊,1994:2,頁119~133)
歸鋤子,《紅樓夢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臨鶴山人,《紅樓圓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羅伯特,《文學結構主義》(台北:桂冠圖書,1994)
羅貫中,《三國演義》(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
龔鵬程,《文學與美學》(台北:業強出版社,1987)
龔鵬程,《中國小說史論》(台北:學生書局,2003)
龔鵬程、張火慶,《中國小說史論叢》(台北,學生書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