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2 15: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政曉
研究生(外文):Cheng-Shiao Lee
論文名稱:警察機關防制詐欺犯罪之評估~以台南縣為例
指導教授:楊士隆楊士隆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5
中文關鍵詞:詐欺犯罪
外文關鍵詞:Fraud Crim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10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近年來台灣地區詐騙案件不斷的增加,從上階層的上流社會到下階層之販夫走卒都感受到詐騙集團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的困擾與傷害,更引起社會大眾的不安;尤其詐欺犯罪集團借助先進科技,利用法律漏洞與人性的弱點,使得多數無辜百姓受害。根據統計,近二年詐欺犯罪案件比例已上升至各類型犯罪第二位,而民眾往往以自身生命財產是否受到侵害之感受程度,來作為治安好壞之衡量標準。政府部門發覺事態發展的嚴重性,要求警政單位提出因應對策,從訂頒「各級警察機關偵防詐欺計畫」、召開「跨部會防制作為」到「全民拼治安行動方案—全面反詐騙,增進民眾生活安全感」等一連串作為,並採「偵查作為」與「預防作為」雙管齊下之策略,期使詐欺犯罪問題在全體警察人員之動員努力下,能有效的獲得控制。然而在執行過程中成效如何?民眾認知如何?政策擬定有無問題?執行有無困難?有何改進之處?均有待評估。
本研究係由研究者參酌國內外有關防制詐欺相關文獻、警察機關執行反詐欺工作實務概況,進而編擬調查問卷,以台南縣民眾與台南縣警察局員警為調查之對象,依隨機抽樣方法,計抽取民眾1,000名(約佔台南縣總人口的0.3﹪)及警察人員1,000名(約佔台南縣警察局總員警數40﹪),合計2,000人之樣本,回收有效問卷一般民眾946份,警察人員936份,做為本研究統計分析之基本資料。
本研究旨在藉由檢測一般民眾及警察人員對警察機關執行防制詐欺犯罪從「偵查作為」、「預防作為」、「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之滿意度及其他現況認知差異來評估成效。研究結果發現,目前警察機關執行詐欺防制工作,成效良好,尤其幾項指標性之措施均能獲得民眾認同,在偵查作為、預防作為及「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方面,不僅員警本身覺得自我評價高,一般民眾亦持正面的看法,然而在政策執行與觀念認知仍存在不少問題。研究者提出下列建議:在偵查作為方面應持續對可疑貸款資訊(報紙分類廣告、傳單等)予以追查;持續規劃雷霆專案掃蕩;斷絕人頭帳戶之設置;改進偵查技巧,增加偵查人力。在預防作為方面應加強金融機構之巡守;強化大眾傳播媒體反詐騙宣導;對新興詐欺犯罪手法之宣導;自動提款機(ATM)前張貼警語;自動提款機(ATM)之提領應適度設限。在設置「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方面應廣發「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宣傳貼紙;加強諮詢人員專業知能;加強學生族群防制詐欺宣導工作。最後,應加強兩岸三地之查緝行動,警察機關並應與其他機關合作,結合金融、電信、法務等相關部門,共同戮力打擊詐欺犯罪,才能竟其央C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8
第四節 相關名詞界定.................................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詐欺犯罪現況分析............................. 13
第二節 詐欺犯罪相關理論之探討....................... 30
第三節 詐欺犯罪相關實證研究......................... 42
第四節 警察機關詐欺犯罪偵防措施之探討............... 58
第五節 綜合評論..................................... 8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過程............................... 8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8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82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預試............................... 85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89
第五節 資料處理.....................................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95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基本人口特性....................... 95
第二節 警察人員知覺本身防制詐欺犯罪之評估........... 106
第三節 民眾對台南縣警察防制詐欺犯罪之評估........... 134
第四節 民眾與警察對防制詐欺犯罪評估之差異分析....... 1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8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05
第三節 研究限制..................................... 214
第四節 後續研究之建議............................... 216

參考文獻...............................................219
附錄一:詐欺犯罪防制工作問卷調查表(警察部分).........225
附錄二:詐欺犯罪防制工作問卷調查表(民眾部分).........231
一、中文部分:(依筆劃次序)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民93年12月21日)。
內政部警政署94年2月24日警署秘字第0940024163號函發「全民拼治安行動方案─現階段強化社會治安實施計畫」。
內政部警政署94年2月25日警署秘字第0940018511號函「警政署對 院長近期重要指示應立即辦理事項」。
內政部警政署(民93年4月15日):「署長工作提示」。風紀宣導手冊(93年中集)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刑案紀錄代碼表。
台南縣警察局治安概況分析(民93年6月),台南縣警察局編印。
台南縣警察局統計要纜第四期(民93年10月),台南縣警察局會計室編印。
台閩刑案統計(民93年10月),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編印。
吳定(民84):公共行政論文集(五版),順達出版社。
李曉明(民90):「經濟犯罪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周文科(民93):「台灣地區詐欺犯罪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
孟維德(民94):「海峽兩岸人口走私活動之實證研究」。犯罪學期刊第七卷第二期。嘉義縣,中華民國犯罪學會。
林水波、張世賢(民84): 公共政策,台北:五南書局。
林世當(民90):「春風專案成效之評估~以嘉義市警察局實施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三吉(民80):「政策評估在公共行政上的運用」,公共政策與政治經濟。
洪漢周、曾景平(民92):「刮刮樂及手機簡訊詐欺集團組織結構及偵查實務之研究」,刑事科學第55期,內政部政署刑事警察局。
徐遠齡(民75),犯罪偵查學,再版,桃園,中央警察學校編印。
閉K金(民89),「犯罪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順和(民92):「行動電話簡訊詐欺犯罪問題之成因與對策探討」,透視犯罪問題第二期。
陳順和(民94):「電信犯罪與防制對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澤憲(民90),經濟刑法新論,台北,群眾出版社。
最高法院檢察署93年4月22日台文字第0930005397號函「加強查緝電話詐欺恐嚇專案會議結論」。
最高法院檢察署93年4月27日台文字第0930005585號函「研商查緝電話詐欺恐嚇案件相關事宜會議結論」。
湯文章(民90):「經濟犯罪之態樣與刑罰」,台北,司法院印行。
黃俊英(民82):計畫評估理論(一),載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編印,行政績效評估專論選輯(一)。
楊士隆(民84):「運用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之探討」。警學叢刊第二十五卷第四期,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楊士隆(民86):「竊盜犯罪與犯罪預防之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楊士隆(民86):「竊盜犯認知與決意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1期。
楊士隆(民92):「犯罪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士隆(民92):「92年度台灣民眾被害經驗暨對政府防制犯罪滿意度調查研究」。透視犯罪問題第二期。
楊士隆、何明洲(民93):竊盜犯罪防治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葉毓蘭(民93):「保護弱勢從反詐騙做起」,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刑事雙月刊第2期。
預防詐騙宣導手冊(民92年),刑事警察局。
劉惟宗(民87):「人頭支票詐欺犯罪之研究」,台北,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台灣士林分院檢察署編印。
蔡德輝、楊士隆(民92):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增訂四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德輝、楊士隆(民92):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德輝、楊士隆(民93):犯罪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鄧煌發(民88):犯罪預防,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賴光義(民91):「傳播之研究─以刮刮樂詐財案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警政統計年報(民93),內政部警政署編印。

二、外文部分:(依字母順序)
Adam Graycar(2000), Frau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ferenc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ommonwealth Attorney-General’s Department.
Becker,G.S.(1968)”Crime and punishment:An Economic Approac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No77:169-217.
Bemlett, Trevor and Richard Wright (1984) Burglars on Burglary: Prevention and the Offender. Aldershot England: GOWER.
Bennett, Trevor.(1989). Factors related to participation in neighborhood watch scheme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 Vol. 29.
Clarke, R.V. (1992). 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Successful Case Studies, New York: Herrow and Heston.
Cohen, Lawrence E. and Felson, Marcus (1979) Social Change and Crime Rate trends: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44:588-608.
Cornish, D.B. and Clarke, R.V.(1986) The Reasoning Criminal: 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s on Offending. New York:Springer -Verlag.
Grabosky, Smith&Wright(1996),〝Crime and Telecommunications〞pp2-3,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
http://www.aic.gov.au/conferences/fraud/graycar.pdf
Jeffery, C.R.(1977).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Beverly Hills,C.A.:Sage.
Rossi, Peter H. and Freeman Howard, E. (1982). Evaluation : A Systematic Approach . Sage Publications.
Shelley,L.L.(1998).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 Kobe University Law Review,32(1),77-91.
Sherman, Lawrence (1990) “Police Crackdown.” NJ Reports, March/ April.
Siegel, Larry J.(2003) Criminology,West/Wadworth Publishing Co.
Skogon,Wesley G.(1977)”Dimensions of the Dark Figure of Unrepored”Crime and Delinquency,Januasy,p41-50.
Southland,Edwin H.(1937) the Professional Thief,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ullivan, Richard F (1973) “The Economics of Crim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Crime and Delinquency 19(2): 138-149.”
Van Den Haag. Ernest (1982) “ The Criminal law as a Threat System,”
Weiss, Carol H. (1992). Purpose of Evaluation .Quoted in Shafritz, Jay M. and Hyde, Albert C.(eds.).Classics Public Administration(3rd ed.),U. S. A.: Wadswoth Inc. Austin Police Department.
Wilhelm,W.K.(2004)The Freud Management Lifecycle Theory.Journal of Economic Crime Management.Spring 2004vol.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