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依筆劃次序)
王兆鵬(2002)。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刑事訴訟。台北:元照。
王兆鵬(1999)。對質詰問權與強制取證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28(3)179-244。
王梅英(2000)。專家在法庭上的-鑑定或參審?。律師雜誌,253,29-37。方文宗(2003)。論鑑定。刑事法雜誌,48,64-69。古振輝(2001)。論鑑定。司法週刊,1029,2-3。
刑事法研究會編著(2002)。交互詰問制度之理論與實踐。台北:學林文化。
宋耀明(1998)。檢察官準備好行使詰問權了嗎?律師雜誌,228。
巫正松(2001)。台灣苗栗地方法院實施交互詰問現況分析。司法改革雜誌,33,23-20。
李元簇(1985)。刑事責任能力判別之標準。刑事法雜誌,29(3)。李元簇(1971)。英美刑事責任判別之標準。軍事專刊,19(4)。
李英生(2002)。警察偵查犯罪程序法令實務,台北:內政部警政署印行。
邱詩茜(2003)。交互詰問制度及規則簡介-事訴訟法為中心。萬國法律,128,14-28。
林山田(1993)。刑法通論。台北:三民。
林鈺雄(1999)。刑求與自白之因果關係及其證明負擔。月旦法學雜誌,48,14。
林鈺雄(1999)。論刑事訴訟之目的。政大法學評論,61,403-420。林鈺雄著(2002)。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台北:學林文化。
林鈺雄著(2000)。刑事訴訟法。台北。學林文化。
林鈺雄著(2001)。刑事法理論與實踐。台北:學林文化。
林樹根(1988)。論刑事責任能力。司法官訓練所第二十二期學員論文選集,22。
張麗卿(1994)。責任能力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8,189-206。張麗卿(1994)。證據鑑定之研究-以精神鑑定為主,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123,305-329。
張麗卿(2003)。傳聞法則之理論與其實踐。月旦法學雜誌,97,86-90。
張麗卿(2003)。鑑定制度之改革。月旦法學雜誌,97,126-140。高點法學研究室編(2003)。學習式六法。台北:高點。
陳運財(2001)。直接審理與傳聞法則。台北。五南。
陳運財(2000)。現行法下如何落實被告詰問權之保障。月旦法學雜誌,66,36-47。陳運財(2003)。傳聞法則之理論與其實踐。月旦法學雜誌,97,85-106。郭乃嘉(譯)(2002)。Brian Kennedy著。從加州觀點談專家證人(鑑定人)。全國律師,6(9),58-64。
黃東熊(1993)。刑事訴訟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黃東熊(1985)。談傳聞法則。軍法專刊,35(1),17-18。黃朝義(2002)。刑事訴訟法-證據篇。台北:元照出版。
黃朝義(2002)。證據能力與證明力之概念區分-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臺上字第六九六三號判法與八十九年度臺上字第六O四七號等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20,29-41。
楊紋寧(2003)。從『全民作證原則』談接受『交互詰問』應有之認知與注意事項。海巡,3,47-51。楊雲驊(2003)。德國刑事訴訟法對傳聞證據的處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43,106-110。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訪視報告(2004)—受訪視法院: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審查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庭長鄭文肅;撰寫人: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法官黃翰義)。臺南: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發行
劉豐州(2003)。從美國法論交互詰問制度下傳聞證據的禁止。律師雜誌,286,69-96。蔡兆誠(1998)。律師界準備好行使詰問權了嗎?。律師雜誌,222。
蔡兆誠(1999)。辯護人直接詰問證人經驗談。全國律師,3(9),37-44蔡碧玉(1999)。論我國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上應有的角色與地位。月旦法學雜誌,45,56-68。蔡墩銘(1997)。鑑定之證據能力與證明力。台大法學論叢,26(4),161-171。
蔡墩銘(1997)。司法精神鑑定與刑事判決。刑事法雜誌,42,11-24。蔡墩銘(1999)。刑事訴訟法論。台北。五南。
羅秉成(2002)。從辯護律師的角度檢討交互詰問實務的利弊。新竹律師會刊,7,50-65。警光雜誌(2003)警察因應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之觀念與作為一文,2003年10月份。台北:內政部警政署印行。
警政白皮書(2003)。台北:內政部警政署印行。
Francis L.Wellman(2001)。The art of cross-Examination.周幸、陳意文(譯)。交叉詰問的藝術。台北:商周。
Steven Lubet(2002).Modern trial advocacy analysis and practice.吳懿婷(譯)。現代訴訟辯護分析與實務。台北:商周。
二、英文部份:(依筆劃次序)
Aitken,C.G.G.(1997).Statistics and th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for forensic Scientist.NY:J.Wiley
Bennett,W.W.&Hess,K.M.(1999).Study guide for criminal investigation.CA:Wadsworth Pub.Co.
Bronstein,D.A.(1999).Law for the Expert Winess.Boca Raton:CRC Press
Cissell,J.C.(1966).Federal criminal trials.Va:Michie Co.
Foster,K.R&Huber,P.W.(1997).Judging scienc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he federal courts.Cambridge:Mass MIT Press.
Hrones,S.&Czar,C.C.(1995).Criminal practice handbook.
Klotter J.C.(1996).Criminal evidence.OH:Andersob Pub.Co.
Matson,J.V.(1998).Effective expert wintnessing.Boca Raton:CRC Press.
McKnsson,S,C.&Richards,C.A.(1998).Speaking as an expert:A guide for the identificatio sciences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courtroom.Springfield.I11.:Charles C.Thomas.
Miller R.D.(1994).Criminality responsibility. NY:Chapman&Hall
Moenssens,A.A.,Starrs,J.E.,Henderson,C.E&Inbau,F.e(1995).
Scientific evidence in civil and criminal cases.NY:Westbury.
Regoli,R.M.&Hewitt,J.D.(1966).Criminal justice.NJ:Prentice Hall.
Zuckerman.A.A.S.(1989)The principles of criminal evidence.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