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10: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雅雯
研究生(外文):Ya-wen Huang
論文名稱:企業經濟附加價值與平衡計分卡聯結運用之研究—以C電子公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EVA and Balanced Scorecard Application in firm:The C Electronic Company Case
指導教授:黃德舜黃德舜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5
中文關鍵詞:績效管理企業經濟附加價值策略管理平衡計分卡
外文關鍵詞:Performance ManagementStrategy ManagementThe Balanced ScorecardEVAEcnomoic Value Adde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5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面臨高度競爭、全球化及微利的時代,企業如何在穩定中求成長,以及如何維持企業永續經營等議題,是企業經營者在為企業從事策略規劃時極須重視的一環。企業要永續經營與迎接未來環境挑戰,除了要有明確的願景與清晰的策略圖,更要有持久執著且厚植企業的核心資源。而如何有效的執行企業策略,使得績效管理成為重要之課題。
本研究以國內一設計及製造之電子大廠為例,以企業經濟附加價值制度為基礎並運用平衡計分卡之架構,推動短中長期競爭優勢之制度設計。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分析個案公司之現況問題,包括:
1.分析個案公司1999~2003年經濟附加價值之變化:個案公司近五年之經濟附加價值(EVA)除2001及2002外均呈現正值,此代表著個案公司於1999年,2000年以及2003年均創造超額盈餘。
2.分析個案公司策略規劃架構及策略管理制度:個案公司總公司層級、事業群層級及支援單位層級之策略區分不夠明確及策略不夠聚焦等。
3.分析個案公司績效管理制度:個案公司無一個整合性創造長期股東價值的指標如EVA以衡量整體的財務績效,長期及中短期目標之區分並不明確且責任劃分不明確,以及策略與績效衡量指標未完全連結等。
4.分析個案公司預算管理制度:發現個案公司較著重於營運預算,關於策略預算個案公司則較缺乏。
二、 探討個案公司導入EVA及平衡計分卡之作法及制度設計
1.個案公司策略規劃架構制度之建立:
(1)建議個案公司策略規劃區分為總公司層級、事業群層級及弁鄔吨銧底璁儤h級並依據不同層級規劃策略、目標、衡量指標及行動計畫等,以及建議針對個案公司七大事業群或中心均發展平衡計分卡。
(2)在策略規劃流程方面:建議個案公司分為二階段實施EVA及平衡計分卡計架構之制度設計共兩年完成階段性制度之實施,第一階段為設計總公司及事業群及中心與EVA 聯結運用之平衡計分卡,第二階段則依據最終之財務性衡量指標”EVA”與平衡計分卡之聯結運用進行個人及部門之獎酬制度設計。
2.策略地圖及目標之制定:
針對個案公司之核心競爭力及關鍵成它]素等,研擬個案公司總公司層級及事業群層級之策略地圖。
(1)總公司層級之策略地圖:總公司層級之策略應著重在如何達成願景及如何整合資源及創造旗下各事業群處之綜效,因此以”整合運算、通訊影音多媒體處理三大核心技術,以發展資訊、通訊、消費電子及汽車電子等四大應用領域產品,以成為全球前十大 DMS廠”及”整合旗下各單位以發揮最大綜效為主軸”發展個案公司之總公司層級策略地圖。
(2)事業群層級之策略地圖:個案公司事業群層級之策略地圖係以顧客價值主張”4C產品為主要服務架構提供符合時效與低成本效益的產品”為主軸運用平衡計分卡精神及個案公司已制定之相關策略方向及目標重新規劃制定,以作為企業願景、策略、目標及行動方案之連結。
3.績效衡量指標之制定:根據策略地圖之策略性議題及目標制定適合個案公司事業群層級之績效衡量指標,包括EVA、資產報酬率、客戶退貨率、專案進度、能夠有效進行專案管理與領導的員工比率等。
三、推行EVA及平衡計分卡制度之對策
1. 建立EVA制度推行專案小組,以求企業整體策略及績效管理制度更加完整。
2. 由於個案公司現行策略及績效管理制度以行之有年,主要管理階層及員工對目前之實施方式較為習慣,建議經營企劃部門可先執行實施EVA及平衡計分卡制度之具體且完整之成本效益分析,以獲得高階管理階層之支持,並要求高階管理階層必須積極參與,以使EVA及平衡計分卡制度能對有效進行。
3. EVA係企業追求長期股東價值之衡量指標,而以平衡計分卡精神制定績效衡量指標則可衡量策略及策略性目標是否有效執行;績效衡量指標權重則代表該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所以須於EVA設計階段,先內部討論後依其對部門績效目標的貢獻程度依序排列,並訂定出所有績效指標權重,俾利於EVA計算作業遂行。
4. 個案公司組織龐大,實施EVA制度時可能造成績效衡量指標過多難以控管及檢討,因此,建議個案公司分階段實施EVA制度,且專案小組必須負責評估及推動相關階層參與之討論會議,以建立上下均達成共識且與策略相連結之績效衡量指標。
5. 個案公司主要之資訊架構為ERP,ERP由於各模組架構龐大,若要及時取得資料以了解績效衡量指標之達成狀況,則需要耗費相當的人力,因此建議應運用現有之ERP架構,建立以EVA制度及平衡計分卡為基礎之資料庫及資訊架構。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內容及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經濟附加價值之定義與理論探討 5
第二節 平衡計分卡之文獻探討 10
第三節 企業策略與平衡計分卡之關係文獻探討 30
第四節 平衡計分卡與EVA及其他制度聯結運用之文獻探討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個案研究方法與步驟 53
第四章 個案簡介與現行制度概況 56
第一節 個案簡介 56
第二節 個案公司EVA之研究 62
第三節 個案公司策略及績效管理制度之介紹與分析 74
第四節 個案公司以EVA及平衡計分卡觀點之問題分析 80
第五章 個案公司EVA制度導入及問題對策 84
第一節 個案公司導入EVA及平衡計分卡之作法及制度設計探討 84
第二節 個案公司實施平衡計分卡問題對策 95
第三節 個案公司EVA與平衡計分卡聯結運用之注意事項 9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9
第二節 研究貢獻 108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1
一、中文部份
ARC遠擎管理顧問公司策略績效事業部譯(2001),策略核心組織-以平衡計分卡有效執行企業策略,台北:臉譜出版。
于泳泓(2004)”平衡計分卡實務解惑Q&A”,會計研究月刊,第224 期,頁56-65。
于泳泓譯註(2002),平衡計分卡最佳實務-按部就班成札氻J ,台北:商周出版。
朱道凱譯(1999),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台北:臉譜出版。
李書行(1995),“務實創新的策略性績效評估”,會計研究月刊,第113 期,頁15- 23。
李郁卿(2002),「推動以均衡計分卡為基礎的績效管理制度之個案研究 - 以一外商食品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李慶明、曹如瑋、孩R官(2003)”企業邁向21世紀之致勝關鍵-經濟附加價值管理(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11期,頁127-136。
李慶明、曹如瑋、孩R官(2003)” 企業邁向21世紀之致勝關鍵-經濟附加價值管理(下),會計研究月刊,第212 期,頁50-57。
吳安妮(2004),” 平衡計分卡之重點發展方向”,會計研究月刊,第224 期,頁98-109。
吳安妮(2003),”平衡計分卡之精髓、範疇及整合(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11 期,頁45-55。
吳安妮(2003),”平衡計分卡之精髓、範疇及整合(下)”,會計研究月刊,第212期,頁78-84。
吳安妮(2002),”淺談平衡計分卡成旦磟I之精隨概念" 會計研究月刊,第198期,頁26-32。
吳安妮(1997),”「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34期,頁133-140。
吳安妮(1997),”「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中)”,會計研究月刊,第135期,頁102-126。
吳安妮(1997),”「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下)”,會計研究月刊,第136期,頁108-118。
吳淑貞(2002),「企業網絡、群聚現象與企業競爭力關係之研究-以兩岸製鞋業為例」,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周齊武、吳安妮、Kamal Haddad、施能錠(2001),”探索實施平衡計分卡可能遭遇之問題”,會計研究月刊,第183期,頁63-75。
周齊武、吳安妮、Kamal Haddad(2000),”企業推行平衡計分卡之可行結構-台灣經理人員之觀點(一)”,會計研究月刊,第174期,頁137-142。
周齊武、吳安妮、Kamal Haddad(2000),”企業推行平衡計分卡之可行結構-台灣經理人員之觀點(二)”,會計研究月刊,第175期,頁107-114。
周齊武、吳安妮、Kamal Haddad(2000),”企業推行平衡計分卡之可行結構-台灣經理人員之觀點(三)”,會計研究月刊,第176期,頁72-78。
邱雅楓(2003),「經濟附加價值、經營效率與市場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業為例」,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財務資源研究所。
個案公司(C電子公司)1999~2003年度財務報表及2003年年報。
馬維揚(1995),“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之績效評估-以科學工業園區為例”,台北銀行月刊,第26 卷,第2 期,頁29-41。
陳正平、朱道凱、張淑芳、劉麗真及高子梅譯(2004),策略地圖:串聯組織策略從形成到徹底實施的動態管理工具,台北:臉譜出版。
陳韋宇(2003),台灣中小企業中家族企業經營策略形成模式之探索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所碩士論文。
張文獻(1992),「企業的股東附加價值與其動因之探討—以台灣電子資訊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純(2003),EVA®業績評價體系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張素鈴(1999),「公司評價新趨勢-EVA(經濟附加價值)在台灣應用的可能性」,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所碩士論文。
酗h軍(1995),管理學(十版),台北:東華書局。
黃兆禎(2003),“應用附加經濟價值評估經營績效與財務管理品質-以台電公司為例(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06 期,頁125-134。
黃兆禎(2003),“應用附加經濟價值評估經營績效與財務管理品質-以台電公司為例(下)”,會計研究月刊,第207 期,頁84-94。
徐俊明 (2000),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諭文譯(2004),企業經濟附加價值再提升:提升企業經濟價值,開發員工新激勵系統,台北:梅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宗銘(2003)「企業競爭力對產業進入國際市場策略影響之研究─以汽車零件業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德舜(2003),企業財務分析-企業價值的創造及評估,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鄭澤鴻(2003),「專業代工與自我品牌的EVA®價值分析研究~以網通產業作分析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漢鐔、劉俐君、洪德俊(2004),” 以平衡計分卡剖析鴻海企業的企業價值創造”,會計研究月刊,第224 期,頁156-166。
蔡昭珍(2004)「價值基礎管理模式應用之研究-以AC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rmitage, H.M., E. Wong ,and A. Douglas(2003) “The Pursuit of Value: EVA in Canada—An Uncertain Legacy,” CMA Management, Vol.77, (Nov.) ,Iss. 7, pp. 34-38
Biddle, Gary C., Robert M. Bowen, and James S. Wallace(1999), “ Evidence on EVA,”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12 (Summer), pp 69-79.
Brewer, Perter C. and Thomas W Speh(2000),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measur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Vol.21, lss.1, pp.75~94.
Chandler, A. D.(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ndler, A.D. (1990), Scale and Scope: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ndler, A.D. (1997), 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en, Shimin. and James L. Dodd (1997), “ Economic value added(EVA®™) :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a New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 fall,Vol.9, pp.318-333.
Fletcher, Harold D. and Darlene Brannigan Smith (2004), “Managing for Value: Developing a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Integrating Economic Value Added an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 Strategic Planning “,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ies, spring, Vol. 21, pp. 1-17.
Fleury Afonso and Maria Tereza Fleury (2003),” Competitive strategies and Core Competencies: Perspectiv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y in Brazil”,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Vol.14, Iss. 1, pp.16-26.
Gupta R. K., C. C. Lin, P. J. Malarkey, and M.G. Rachiele (1995),“ A New Yardstick for Measuring Value Creation,” Oil and Gas Investor, Vol.15,(July), pp.51-54.
Gilgeous, Vic and Kaussar Parveen (2001), “Core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for Manufacturing Effectivenes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V0l. 12, pp. 217-228.
Galpin J. Timothy(1997), Making Strategy Work: Building Sustainable Growth Capabil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Hamel, Gary and C.K. Prahalad(1990), “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pp.79-91.
Hamel, Gary and C.K. Prahalad (1994),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For Seizing Control of Your Industry and creating the Markets of Tomorrow,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Itami, H. (1987), Mobilizing Invisible Asset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aplan, R. S. and D. P. Norton, (1996), The Balance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aplan R.S. and D. P. Norton (2001) 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aplan R.S. and D. P. Norton (2003), Strategy Map: 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arnoe, Peter (1995), “Competence as Process and the Social Embeddedness of Competence Build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pp. 427-432.
Liberatore, Matthew J. and Tan Miller(1998)”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to the Logistics 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Monitoring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Vo. 19, lss.2, pp.131~155.
Malmi, S., and I. Teemu(2003) ,“ Value Based Management Practices — Some Evidence From the Field ,”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4, Iss.3, pp.235-254.
Niven,R. Paul(2002), Balanced Scorecard Step by Step: Maximizing Performance and Maintaining Resul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Norton, David P. (2001),”Building Strategy Map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January, Vol.3 [1]
Petts, N. (1997), "Building Growth on Core Competences - a Practical Approach",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30 No. 4, pp. 551-561.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 Y.: The Free Press.
Stewart, G. Bennett III (1990), The Quest for Value : a Guide for Senior Managers, N.Y. : Harper Business.
Yin, R.K.(198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CA: Sage Publications.
Young, S. D.(1999),“Some Reflections on Accounting Adjustments and Economic Value Added,”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Winter), pp.7-19.
Young ,S. David and Stephen F. O’Byrne (2001), EVA and Value-based Management: A Practical Guid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黃兆禎(2003),“應用附加經濟價值評估經營績效與財務管理品質-以台電公司為例(下)”,會計研究月刊,第207 期,頁84-94。
2. 黃兆禎(2003),“應用附加經濟價值評估經營績效與財務管理品質-以台電公司為例(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06 期,頁125-134。
3. 吳安妮(1997),”「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下)”,會計研究月刊,第136期,頁108-118。
4. 吳安妮(1997),”「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中)”,會計研究月刊,第135期,頁102-126。
5. 吳安妮(1997),”「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34期,頁133-140。
6. 吳安妮(2003),”平衡計分卡之精髓、範疇及整合(下)”,會計研究月刊,第212期,頁78-84。
7. 吳安妮(2003),”平衡計分卡之精髓、範疇及整合(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11 期,頁45-55。
8. 蘇蘅、吳淑俊,(1997),「電腦網路問卷調查可從性及回覆者特質的研究」。新聞學研究,54期。
9. 張紹勳,(2000),「網際網路行銷之成功模式」。中華管理評論,第三卷,第二期,17-38。
10. 張紹勳,(2001),「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之關係品質模式」。廣告學研究,16集。
11. 李秀珠,(2004),「台灣有線電視採用者及採用過程之研究:檢視有線電視早期傳佈及晚期傳佈之差異」。新聞學研究,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