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1742:3a1e:c308:760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8: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麗禎
研究生(外文):Li-Jen Lin
論文名稱:台中市國小教師終身學習參與情況與社會人口變項、自我知覺之關係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long Learning Participation, Individual Variable and Self- perceive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指導教授:吳明烈吳明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Lieh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成人及繼續教育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成人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6
中文關鍵詞:國小教師終身學習
外文關鍵詞:lifelong lear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參與情況,並探究與有關因素之關係,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有三:(一)瞭解目前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參與之情況;(二)探討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參與情況與社會人口變項、自我知覺之關係;(三)提出作為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推展教師終身學習之具體建議。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九十三學年度任職於台中市公立國民小學的4683位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取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樣本抽取,共發出問卷494份,回收463份,有效問卷共計434份,有效回收率為87.9%。將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主要研究結論如下:一、台中市國小教師終身學習參與經驗各層面中,以正規學習層面參與度較低,非正規學習及非正式學習層面參與度則較高;二、台中市國小教師具有高度的終身學習參與態度,但整體終身學習參與經驗的參與度不高;三、台中市國小教師的終身學習參與經驗中,以「嬝玩M業或個人興趣的書籍」、「透過解決問題來學習」、「自己決定學習目標並選擇達成目標的活動」居多 ;四、不同個人背景的台中市國小教師其終身學習參與經驗及終身學習參與態度有所差異;五、台中市國小教師的終身學習參與情況與自我知覺有顯著正相關。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一、對教師個人層面的建議:(一)規劃個人的終身學習生涯;(二)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三)累積個人成斥g驗,促進終身學習參與;二、對學校層面的建議:(一)鼓勵並協助教師進行學位進修;(二)給予非兼行政工作的教師更多的學習參與機會;(三)發展學校成為學習型學校,在校內推動各類學習社群;三、對教育行政機關層面的建議:(一)訂定以終身學習為主軸的教師專業發展相關法令;(二)建立教師的「終身學習網絡」。
The focuses of this study are on lifelong learning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a. Figure out lifelong learning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b.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lifelong learning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c. Provide the concrete suggestions that could be applied on promoting teachers’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relevant parties.
We conduct questionnaire survey, using proportional stratified 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on 4,683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There are total 494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issued, and 463 copies are collected. Among them, 434 copies are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is 87.9%.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descriptive analysis, one-way ANOVA, t-test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A. The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of informal learning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is higher. B. The participation attitude of lifelong learning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is high,but the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of lifelong learning is not. C. Among the lifelong learning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reading professional and interesting books and learning trough solving problems ” are in the majority. D. Teachers’ Individual variable is related to the lifelong learning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E. Lifelong learning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eachers’ self-perceive.
In conclusion, our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A.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a) Plan individual lifelong learning career. (b) Being a positive lifelong learner. (c) Accumulate personal successful experience. B. Suggestions for schools: (a) Encourage and help teachers to get advance degree. (b) Provides the opportunities of learning participation for non-administration teachers. (c) Develop learning schools and promote all kinds of learning community in school. C.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 Make laws and regulations abou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lifelong learning. (b) Establish the “lifelong learning network” for the teachers.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 次 ……………………………………………………………… v
表 次 ……………………………………………………………… vii
圖 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終身學習的概念分析
第二節 成人學習參與與社會人口變項、自我知覺關係之探討
第三節 教師終身學習參與及相關研究之分析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假設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第五節 實施程序
第六節 資料處理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析
第二節 台中市國小教師終身學習參與情況之分析
第三節 台中市國小教師終身學習參與情況與社會人口變項之差異分析
第四節 台中市國小教師終身學習參與情況與自我知覺變項之相關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第二節 結 論
第三節 建 議
參考文獻

附 錄
附錄一 預試問卷
附錄二 正式問卷
參考文獻
丁吉文(2001)。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其專業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文科(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瑛(1998)。終身學習理念與專業繼續教育的結合。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身學習年國際終身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3-192)。台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王如哲(2001)。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台北:五南。
王政彥(1995)。我國專業繼續教育的再出發。成人教育雙月刊,28,32-39。
王政彥(1996)。終身學習的理論。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身學習與教育改革(頁241-268)。台北:師大書苑。
王政彥(1998)。終身學習的應然與實然。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身學習年國際終身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5-150)。台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台北縣教育局(2003年,6月)。2003年6月,取自
http://tpctc.tpc.edu.tw/000complain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江雪齡(1998)。美國終身學習的推展。成人教育雙月刊,44,48-53。
余嬪(1998)。國中生之性別、學業成就、遊憩參與型帶予自重感之研究。高師大學報,9,119-147。
吳明烈(2004a)。一九九O年代後終身學習概念的發展。成人及終身教育,1(1),28-37。
吳明烈(2004b)。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台北:五南。
吳明隆(1992)。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的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9(6),133-161。
吳明隆(2003)。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
吳秉叡(2002)。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其專業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美麗(1996)。國小教師對參與學士後進修之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清基(1982)。中小學教師再職進修意願研究。台北:教育部中教司。
吳清基(1993)。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吳慎慎(2003)。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佳霓(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狄英(1996)。大浪:教育台灣─海闊天空。天下雜誌1996年度特刊,138-142。
周成平(1999)。教師的自我進修與發展。中等教育,50(1),22-28。
周崇儒(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合懋(2000)。國民小學校長的成就目標、終身學習經驗、轉型領導與其多元智慧學校經營理念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林如萍(1990)。中等學校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美和等人(1993)。我國成人學習需求研究摘要。載於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成人教育專集(頁31-32)。台北:教育部社教司。
林清江(1997)。評1996歐洲終身學習年白皮書。成人教育,37,2-9。
林淑娟(1997)。高雄市市民學苑成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勤敏(2002)。成人參與學習。載於黃富順(主編),成人學習(頁43-78)。台北:五南。
林勤敏(2002)。高齡學習者的障礙與困難。成人教育雙月刊,65,44-50。
林麗惠(2001)。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以杜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世昌(1995)。我國空中大學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及其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夢鯨(2002)。終身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苑。
孫國華(1993)。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高義展 編著(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群英。
崔宇華(1999)。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素偵(2001)。國民小學階段適齡學生終身學習方案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國珍(1991)。我國成人識字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清秀(1994)。國小教師從事研究活動之現況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瓊瑩(1994)。成人學習活動參與者、非參與者在參與障礙、教育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台北:作者。
教育部電子報小組(2004年8月10日)。老師才是教改的主角~杜正勝部長受訪紀要。教育部電子報。2004年8月1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054/people.htm
郭金池(1988)。國民小學教師價值觀念、進修態度與教師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為藩(1990)。自我的意義及其概念架構。載於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編著),教育心理學(頁1-70)。台北:復文。
郭為藩(1995)。實現終身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成人教育,28,2-6。
郭秋勳(1990)。影響高及職業學校教師參與在職進修教育訓練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乃林(1998)。終身學習論析。成人教育雙月刊,41,36-41。
陳木子(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人員的體認。2002年3月,取自http://k.jz.ks.edu.tw/weeknew/weeknew41.htm
陳招玲(1993)。台北市老年人的學習參與障礙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英豪、李坤崇(1987)。教不倦、學不厭─國小教師進修意見調查分析。國教之友,39(1),20-26。
陳香君(2004)。知識工作者終身學習歷程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曾俊銘(2003)。學校退休人員終身學習參與情形與再工作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月純(2002)。成人學習者。載於黃富順(主編),成人學習(頁23-42)。台北:五南。
黃倩儀等(譯)(2003)。Milldred L. Patten著。研究方法。台北:華騰。
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復文。
黃富順(1989)。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3)。台北市成人教育實施現況及市民成人教育需求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教所。
黃富順(1994)。終身教育與自我導向的學習。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終身教育(頁71-91)。台北:台灣書店。
黃富順(1995)。終身教育的意義源起與發展。台灣教育月刊,535,41-46。
黃富順(1996)。終身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身學習與教育改革(頁1-32)。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7)。終生學習理念的意義與發展。成人教育,35,6-15。
黃富順(1998)。學校教師在終身學習社會中的角色。教師天地,97,17-22。
黃富順(1999)。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3)。社會變遷中終身學習典範的形成。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頁1-20)。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4)。社會變遷中終身學習典範的形塑。成人教育雙月刊,77,4。
楊文雄(1974)。國民小學教師在職教育之改進途徑。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國德(1994)。發展學習組織,推動終生學習的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華民國教育學會。
楊國德(1996)。成人教育發展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楊國樞(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東華。
楊國賜(1988)。人文主義哲學與教育。教育學,14,14-15。
楊國賜(1995)。我國大學成人教育的政策及發展方向。成人教育,568,2-4。
楊國賜(1997)。我國終身教育法制與實施途徑。教育資料與研究,15,26-34。
溫世頌(1978)。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劉文通(1987)。新竹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世閔(1995)。教師專業成長與在職教育研究─一所國民小學教師個案分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明昌(1999)。中學校師繼續專業教育學習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培村(1999)。終身學習教師的發展培育。教育資料集刊,24,101-120。
蔡培村、孫國華(1996)。教師的生涯發展與規劃。載於蔡培村(主編),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頁229-250)。高雄:麗文 。
鄭照順(1988)。國中教師社會化之研究。高雄:復文。
鄧運林(1992)。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學生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慧津(2001)。國中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之研究─以終身學習四面向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蕙君(2000)。嘉義市國中教師終生學習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的驗證。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賴麗珍(1998)。終身學習所需關鍵學習能力之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協會主辦之「國際終身學習學術討會論文集」(頁151-171),台北。
鍾肇騰(1999)。老人教育參與者、非參與者教育態度與規範失調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蘇癸玲(1998)。鄉村學校義工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Bagnall, R. G. (1989). Researching participation in adult education: A case of quantified distortion. Internation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8(3), 251-260.
Blackman, C. A. (1989). Issu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ontinuing agenda. In M. L. Holly & C. S. McLoughlin (Eds.), Perceptions 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Cropley, A. J. (1980). 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
Cross, K. P. (1982). Adults as learners. Washington: Jossey-Bass.
Delors, J, et al. (1996).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 UNESCO.
Dewey, J.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ian.
Douglah, M.& Moss, G. (1968). Differential participation patterns of adults of low and high education attainment. Adult Education, 18(4), 247-259.
Elias, J. L., & Merriam, S. (1980).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NY: Robert E. Krieger.
Gay, L. R. (1992). Education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Y: Macmillan Publish Company.
Grossberg, M. F. (1981). Re-entry woman: An analysis of selected variables rel- ated to their re-entry decis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1(9), 3838-A.
Guglielmino, L. M. (1978). Development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1977). Dissera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38, 6467A.
Hiemstra, R. (1988).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dividualizing instruction. In H. B. Long and Associates(Eds.), Self-directed learning: Application and theory(pp.99-124). Athens, GA: Adult Education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Georgia.
Holly, M. L. H. (1989).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in the USA and England. In M. L. Holly & C. S. McLoughlin (Eds.), Perceptions 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Hutchins, R. M. (1968). The learning society. New York: Britannica.
Hyde, A. A. & Pink, W. T. (1992). Thinking about effective staff development. In W. T. Pink & A. A. Hyde (Eds.), Effective Staff Development for School Change. Norwood, NJ: Ablex.
James, W. (1890).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Knappre, C. K. & Cropley, A. J. (1985). Lifelong Learn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London: Croom Helm .
Knowles, M. S. (1975). Self-directed learning.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Knowles, M. S. (1976).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Knowles, M. S. (1990). The adult learner : a neglected species. Houston: Gulf.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Lee, v. (1982). The Self-concept. London: Open Unviersity Press.
Lengrand, P. (1970). An Introducation to lifelong education. Paris: UNESCO.
Long, H. B. (1983). Adult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The Adult Education Company.
Longworth, N. & Davies, W. K. (1996). Lifelong Learning. London: Kogan Pag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Cotinuing and Adult Education(NAPCAE).
(1977). Treasure of techniques for teaching adults. NAPCAE .
Penland, P. (1979). Self-directed learning. Adult Education, 29, 170-179.
Peterson, R. E. & Associates (1979). Lifelong Learning in America : An Overview of current practices,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future prospect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ress.
Rosenberg, M. (1965).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 Self-Imag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mith, R. M. (1982). Learning how to learn: Applied theory for adults. Chicago: Follett.
Wells, L. E. & Marwell, G. (1976). Self-esteem: Its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London: Sa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蔡培村、孫國華(1996)。教師的生涯發展與規劃。載於蔡培村(主編),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頁229-250)。高雄:麗文 。
2. 蔡培村(1999)。終身學習教師的發展培育。教育資料集刊,24,101-120。
3. 楊國賜(1997)。我國終身教育法制與實施途徑。教育資料與研究,15,26-34。
4. 楊國賜(1995)。我國大學成人教育的政策及發展方向。成人教育,568,2-4。
5. 黃富順(2004)。社會變遷中終身學習典範的形塑。成人教育雙月刊,77,4。
6. 黃富順(2003)。社會變遷中終身學習典範的形成。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頁1-20)。台北:師大書苑。
7. 黃富順(1998)。學校教師在終身學習社會中的角色。教師天地,97,17-22。
8. 黃富順(1997)。終生學習理念的意義與發展。成人教育,35,6-15。
9. 黃富順(1996)。終身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身學習與教育改革(頁1-32)。台北:師大書苑。
10. 陳英豪、李坤崇(1987)。教不倦、學不厭─國小教師進修意見調查分析。國教之友,39(1),20-26。
11. 陳乃林(1998)。終身學習論析。成人教育雙月刊,41,36-41。
12. 郭為藩(1995)。實現終身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成人教育,28,2-6。
13. 林勤敏(2002)。高齡學習者的障礙與困難。成人教育雙月刊,65,44-50。
14. 狄英(1996)。大浪:教育台灣─海闊天空。天下雜誌1996年度特刊,138-142。
15. 吳明隆(1992)。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的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9(6),13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