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內政部(1993)。《台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3)。《臺閩地區失能老人機構照護供需資源分布狀況調查研究》。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社會司(1999)。《台灣省六十五歲以上獨居老人生活狀況與福利需求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內政部統計處(1998)。《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統計處(1999)。《中華民國八十八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統計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內政部(1994)。《中華民國八十二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內政部合編。
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1994)。《我國老人福利法執行成果之評估》。
行政院經建會(200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王増勇(2000)。〈加拿大長期照護的發展經驗〉。《社區發展季刊》。92:270-288。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1999)。《台北市中正區非低收入戶獨居長者生活現況與需求探討》。
白秀雄(1996)。《老人福利》。臺北:三民書局。
白惠婷(2000)。《長期照護中主要照顧者對照護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探討》。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江亮演(1981)。《居家老人福利服務之研究》。國彰出版。
何尹琳(1993)。《三種長期照護模式之比較研究—資源耗用、健康狀況改變與家屬滿意情形之評估》。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翊駿(1998)。〈香港獨居老人需求特性與的顧模式〉。《全國獨居老人需求與社區照顧研討觀摩會》。高雄市長青綜合服務中心,1998年11月19-20。
李翊駿(2000)。〈香港獨居長者的特質與安老服務〉。《社會學刊》。6:18-57。
呂寶靜(1993)。〈老人研究的範疇與理論架構〉。《研考雙月刊》。17(2):37-44。呂寶靜、施教裕、吳淑瓊、張淑英(1994)。〈老人福利政策之研究〉。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
呂寶靜(1999)。《老人非正式照顧體系中朋友和鄰居弁鄐妒麇插衪斒蛌幫牁蚥U中居民互助網絡之建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呂寶靜(1999)。〈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誰的需求?誰的決定?〉。《台大社會工作學刊》。1:181-229。
社會工作辭典(1990)。《社會工作辭典》。中華民國社區發展訓練中心編。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黎明(2000)。《接受長期照護老人對照護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探討》。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松齡、王德睦(1994)。〈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Ⅱ)〉,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林幽妙(1996)。《高雄地區老人日託服務之研究—以高雄縣市老人活動中心為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萬億(1999)。〈社會工作人力運用調查報告〉。《社工專協會訊》。39:2-9。
林嘉駿(2004)。《澎湖縣獨居老人居家服務方案執行之評估》。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周千清(2004)。《農村地區獨居老人社區照顧服務輸送評估-以台南縣新大同社會社區照顧網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吳味鄉(1993)。《臺灣地區老人照顧與社會網絡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福所碩士論文。吳錦勳(2004)。《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生活狀況及照顧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雯婷(1999)。《獨居及僅與配偶同住的老人經驗生活規劃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淑瓊(1994)。〈從健康服務的供需探討我國老人健康照護問題〉。《經社法制論叢》。14:85-100。吳淑瓊、呂寶靜、盧瑞芬(1998)。《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吳淑瓊、張明正(1997)。《台灣老人的健康照護現況分析》。台灣省政府家庭研究所。
洪彩慈、葉莉莉、黃竫芬、田開瑋(2000)。〈台南市北區獨居老人整體性健康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9:277-285。胡幼慧主編(1997)。《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侯菊鸝(2003)。《台北地區單身老年榮民憂鬱症狀、孤寂感與社會支持之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施教裕(1994)。〈老人福利服務使用之相關因素的探討〉。社會工作學刊。3:61-92。施教裕(1998)。〈獨居老人-社區關懷之相關課題探討及省思〉。《社會福利》。138:10-26。施教裕、賴建仲(1998)。〈老人居家服務現況及整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3:74-92。秦毛漁(2002)。《社區獨居老人自覺健康狀況及醫療服務使用之探討》。慈濟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莊明德(2001)。《老人安養機構服務品質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縣老人公寓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莊裕寬(1998)。〈從社區照顧談平宅關懷獨居老人的具體作法〉。《福利社會》。68:15-20。翁詩亮(1999)。《影響醫院型態與護理之家接受居家照護給付之失能者對政府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利用情形及滿意度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陴Q敏(2001)。《主要照顧者對居家護理服務的需求與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宏哲(2002)。〈社區老人使用福利服務的情形極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縣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83-232。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靜琪、葉莉莉、張玉鈴、鹵楓]1999)。〈台南市北區獨居老人之經濟助況、居住安全及其對福利資源使用與需求初探〉。《社區發展季刊》。88:305-315。
郭靜晃(1997)。《老年家庭》。台北:揚智。
連雅棻(2002)。《社區獨居老人人格韌性、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間之相關性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淑真(2001)。《社區獨居老人其內在資源對憂鬱與生活品質影響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研究所老人健康照護組碩士論文。
陳 菊(1998)。〈談台北市獨居老人照顧方案〉。《社區發展季刊》。83:20-25。
陳水芳(2003)。《金門縣老人照顧政策之研究—以獨居老人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正昌(2002)。《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台北:巨流。
陳玉敏(2001)。〈獨居老年人之自我照顧需求〉。《榮總護理》。18:223-232。陳宇嘉(1998)。《台中縣老人福利服務需求之研究》。台中:台中縣政府社會局。
陳怡君(2002)。《我國長期照護服務中政府角色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武雄(1996)。〈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現行措施與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74:5-14。陳美蓉(2003)。《老人病患家屬對呼吸照護病房服務滿意度之探討—以北部某地區醫院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峰瑛(2003)。《獨居老人的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探究-以高雄都會區的獨居老人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燕禎(1998)。〈老人社區照顧-關懷獨居老人具體做法〉。《社區發展季刊》。83:244-254。陳寶輝(1995)。〈台北市老人醫療保健需求評估調查〉。《北市衛生雙月刊》。3(7),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陳肇男(1994)。〈晚年離子獨居-台灣的例子〉。《台灣社會期刊》。19:57-93。
陳肇男(2001)。《快樂銀髮族-台灣老人的生活調查報告》。台北:張老師月刊。
陶梮砥]1994)。〈福利需求意識類型與意向模式:以台北市的調查研究為例〉。《中國社會學刊》。18:153-192。
曾桂琴(2002)。《運用衛生服務利用行為模式探討影響主要照顧者對長期照護服務利用及滿意度之相關因素》。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煥裕、沈慶盈、陳穎儒(2002)。〈台北市獨居及失能長者生活狀況調查研究〉。台北市政府委託研究。
曾閔程(2004)。《探討獨居老人自助行為對其健康弁鄐尬v響》。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火生(1989)。〈台北都會老人福利需求與家庭結構間關係之研究~台灣社會現象分析〉。《中研院三民所叢刊》。25:57-58。
詹火生(1993)。〈人口高齡化問題之對策—政府、家庭與民間的分工〉,《研考雙月刊》。174:30-36。葉若分(2003)。《以行動研究法探討獨居老人需求滿足過程》。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萬育維(1994)。〈專業整合與老人長期照護之規劃〉。《經社法誌論叢》,14:67-83。
萬育維(1996)。《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黃子庭、廖秀珠(1993)。〈台北市北投區社區居家老人跌倒的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公共衛生》。20(3):234-245。黃松林(1994)。《老人養護機構服務提供與被養護者滿意度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黃秋華(2001)。《台北市獨居老人使用社會福利服務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建忠、韓文瑞(1994)。〈台灣地區老人的醫療行為與醫療照護需求〉。《社會福利》。112:34-42。黃春戀(2000)。《在宅護理服務方案對改善獨居老年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之成效》。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黃素珍、高迪理、林金卿、陳淑美、廖美玲(1994)。〈獨居老人在宅服務需求研究-以彰化縣鹿港鎮為例〉。《社會工作學刊》3:61-92。黃湧焜(2002)。《獨居老人居家照護需要之探討-以南部某顯示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
黃靜君(2000)。《北投社區型態養護機構住民健康狀況與長期照護服務需求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璉華(1992)。〈老人生活滿意度相關因素之因徑分析研究〉。《護理雜誌》。39(4):37-45。黃璉華、林豔君(2000)。〈獨居老人健康狀況與照護需求之系統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黃麗玲(2000)。《社區獨居老人身體、心理及社會弁鄐妤敦Q》。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傅麗蘭、楊政峰(1999)。〈獨居老人跌倒情形、步態居家環境及身體弁鉞禲r。《中華物療誌》,24(2):1-9。
蔡美華(1994)。《台灣地區老年人社會需求之綜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楊培珊(1999)。〈台北市獨居老人生活暨需求概況調查-文山區為例〉。《台大社會工作學刊》27:143-188。
楊培珊(2000)。〈台北市獨居老者照顧模式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
趙安娜(2002)。《鄉村地區老年人生命意義、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趙唯真(2004)。《澎湖地區整合性醫療方案評估》。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熊曉芳(1999)。《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熊曉芳(2000)。〈獨居老人之社會支持及相關探討〉。《長庚護專學報》2:53-69。臺灣省政府社會處(1999)。《台灣省獨居老人生活狀況及對社會福利需求調查報告》。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盧淑敏(2003)。《探討社會支持對獨居老人健康狀況、壓力感受與心理社會健康弁鄐尬v響》。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劉慧俐(1998)。〈高雄市獨居老人居家服務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83:26-33。鄭青青(2004)。《探討都會型社區獨居老人接受社區服務對其自覺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鄭讚源(2004)。〈澎湖縣老人照顧服務總體需求評估及現行制度滿意度調查〉。澎湖縣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未出版)。
謝美娥(1993)。〈台北市老人居家福利需求與照顧網絡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謝高橋(1994)。〈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之規劃與整合-老人福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內政部委託研究。
謝穎慧(2002)。《服務使用對老人健康之影響—追蹤1994-2000年高雄市三民區社區老人》。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博士學位論文。關懷山(1994)。〈台灣老人的居住安排與住宅問題〉。《建築學報》。11:53-72。
羅佩思(2004)。《影響老人使用居家服務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為對象》。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羅雅玲(1997)。《日間照護對於病人及其主要照護者健康狀況與服務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鐘文君(1999)。《老人居家照顧服務者與被照顧者互動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Aday, L. A. & R. M. Andersen (1974).“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Access to Medical Care”,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9:208-220.
Andersen, R. M. (1968).A behavioral model of families use of health service. Chicago, IL:Center for Health Administr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ersen, R. M. (1995).“Revisiting the behavioral model and access to medical care:Does it matter?”,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36(March):1-10.
Andersen, R. M. & J. Newman (1973). “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 51(1):95-124.
Auslander, G.. & H. Litwin (1990).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and formal help see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applicants to social services and non-applicant sample”, Jounral of Gerontology, 45:112-199.
Bass, D., W. Looman & P. Ehrlich (1992). “Predicting the volume of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integra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into the modified Andersen framework”, The Gerontologist, 32 (1):33-43.
Bass, D., C. McCarthy, S. Eckert & P. Ehrlich (1992).“Predicting the volume of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integra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into the modified Andersen framework”, The Gerontologist, 32(1):33-34.
Bass, D. & L. Noelker (1987).“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aregivers on elder’s use of in-home serices:An expande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Behavior, 28:184-196.
Belgrave, L. L. & J. E. Bradsher(1994).“Health as a factor in institutionalization:Disparities between African Americans and whites”, Research on Aging,16(2):115-141.
Bradshaw J. (1972). “A Taxonomy of social Need”. in G. Mclachlan(ed.), Problems & Progress in Medical Ca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lsyn, R. & L. Roades (1993). “Predicting perceived service need, service awareness, and service utiliz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21(1/2):59-76.
Campion, E. W. (1996). “Home alone, and in danger”, The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4 (26):1738-1739.
Calsyn, R. & L. Roades (1993). “Predicting perceived services need , services awareness, and service utiliz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21(1/2):59-76.
Coulton, C. & A. K. Frost (1982). “Use of social and health services by the elderly”,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23:330-339.
Coward, R., P. Douncan & K. Freudenberger (1994).“Residential 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formal service prior to entering a nursing home”, The Gerontologist, 34(1):44-49.
Coward, R. & S. Cutler (1989). “Informal and formal health care systems for the rural elderly”,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3(6):785-806.
Davis, M. A., D. J. Moritz, J. M. Neuhaus & M. R. Segal (1992).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in the NHANES I epidemiologic follow-up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82(3):401-406.
Diwan, S. & C. Coulton (1994). “Period effects on the mix of formal and informal in-home care used by urban elderly”, The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13(3):316-330.
Dwyer, J. & M. Miller (1990).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egiving network by area of residence:Implications for primary caregiver stress and burden”, Family Relations, 39:27-39.
Eliopoulos, C. (1993). “Mental-health problems”. In C. Eliopoulos, Gerontological Nursing (3thed.,pp301-319). Philadelphia:J. B. Lippincott.
Evashwick C., G. Rowe, P. Diehr & L. Branch (1984). “Factors explaining the use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by elderly”, Health Service Research, 19(3):357-382.
Fowler, J. (1970). Knowledge, Need and the Use of Services among the Aged. In C. Osterbind(ed),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the Aged. Gainsville, FL:University of Florida Press.
Greene, V. & D. Monahan (1984). “Comparativ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based long-term care services by Hispanic and Anglo elderly in a case management system”, Journal of Gerontology,39(6):730-735.
Hanssen, A. M., N. J. Meima, L. M. Buckspan, B. E. Henderson, T. L. Helbig & S. H. Zarit (1978). “Correlates of Senior Center Participation”, The Gerontologist, 18:193-199.
Mayer, R. R. (1985). 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McCaslin, R. (1989). “Service utilization by the elderly:The importance of orientation to the formal system”,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Work, 14(1/2):152-174.
Miller, B. & S, McFall (1991). “The effect of caregiver burden on change in frail older person use of formal helpers”, Journal of Geronotogical Social Work, 4(3/4): 107-125.
Mindel, C. & R. Wright (1982). “The ues of social services by black and white elderly: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s”, Journal of Geronotological Social Work, 4 (3/4):107-125.
Mui, A. & D. J. Brunette (1994). “A comparative profile of frail elderly persons living alone and those living with others”,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21(3):5-24.
Mui, A. & D. Brunette (1994). “Long-term care service use by frail elders:Is ethnicity a factor?”, The Gerontologist, 34:190-198.
Iliffe, S., S. S. Tai, A. Haines, S. Gallivan, E. Goldenberg, A. Booroff & P. Morgan (1992). “Are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an at risk group?”,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05(24):1001-1004.
Kendig, H. L., Hashimoto A. & L. C. Coppard(n.d./1997)。“Family Support for the Elderly”(張月霞譯,《老年人的家庭支持》)。臺北:五南。
Kohen, J. A.(1983).“Old but not alone:informal social supports among the elderly by marital status and sex”, Gerontologist, 23:57-63.
Krout, J. (1983). “Knowledge and use of services by the elderly: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17: 153-167.
Kushman, J. & B. Freeman (1986).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service knowledge among older Americ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23(3):217-237.
Liu, K. & K. G.. Manton (1989). “The effect of nursing home use on Medicaid eligibility”, The Gerontologist, 29:59-66.
Risser NL. (1975).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e”, Nursing Research, 24(1):157-160.
Sarwari, A. R., L. Fredman, P. Langenberg & J. Magaziner (1998).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iving arrangement and change in functional health status of elderly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47(4):370-378.
Stanhope, M. & J. Lancaster (1992).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process and practice for promoting health. USA:Mosby Year Book.
Starrett, R. A. & J. T. Decker (1986).“The Utilization of Social Services by the Mexican-American Elderly”,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9:87-101.
Steiner, D. & B. Marcopulos (1991).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6(3):585-595.
Soldo, B. J. (1985). “In-home Services for the Dependent Elderly:Determinants for Current Use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Demand”, Research on Aging, 7:281-304.
Thayer, R. (1973).“Measuring Need in the Social services”, Social and Economic Administration, 7(may):91-105.
Walker, A. J., C. C. Partt & L. Eddy (1995). “Informal caregiving to aging family members:A critical review”, Family Relations, 44:402-411.
Wan, T. T. H. & B. G. Odell, (1981) . “Factor affecting the use of social and health service among the elderly”, Aging and Society,( 1) :95-115.
Yeatts, D., T. Crow & E. Folts, (1992). “Service use among low-income minority elderly: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barriers”, The Gerontologist, 32 (1):24-32.
Zyzanski, S. J., J. H. Medalie, A. B. Ford & I. Grava-Gubin (1989).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Family Medicine, 21(3):199-205.
網站部分
Administration on Aging, (2000) “The Many Faces on Aging Fact Sheets”, 2000.
http://www.aoa.gov/
Administration on Aging, (2000) “Older Women”, 2000.
http://www.aoa.gov/naic/may2000/factsheets/olderwomen.html
行政院主計處普查局(2000),八十九年戶口及住宅普查
http://www.dgbas.gov.tw/census~n/six/lue5/ht4601.htm
行政院主計處普查局專題分析(2003),臺閩地區老人居住安排與健康照護之研析
http://www.dgbas.gov.tw/census~n/six/lue5/HT4605.htm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2004),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2004),http://sowf.moi.gov.tw/04/07/07.htm
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2003),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4),獨居老人照顧http://www.bosa.tcg.gov.tw/i/i0300.asp?l1_code=04&l2_code=21&fix_code=0421003&group_type=1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2000),關懷獨居老人活動 http://www.kcg.gov.tw/~socbu/service.thm
澎湖縣政府政府網頁(2004),http://www.phhg.gov.tw/index.asp
澎湖縣政府主計處網頁(2004),http://www.penghu.gov.tw/organize/auditing/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