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5 04: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田曉齡
研究生(外文):Xiao-Ling Tian
論文名稱:獨居老人福利輸送認知、使用情形、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以澎湖縣為例
指導教授:鄭讚源鄭讚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福利所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獨居老人福利輸送認知使用情形滿意度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1
  • 點閱點閱:21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7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在人口快速老化、疾病型態變遷及長期照護需求日增的情況下,各種老人安養照顧問題也隨之而來,獨居老人便是其中的一環,由於澎湖縣獨居老人的特質與安養需求,使其安養照顧問題面臨急迫且值得關注的議題。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使福利輸送體系更加完善,使服務的標的人口真正獲得所要之服務便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對於澎湖縣獨居老人使用服務之行為與需求便要有所瞭解,進而減少服務使用的障礙,以強化福利資源的有效運用,並企圖找出適合澎湖縣獨居老人之服務方案。

本研究的目的有四:一、瞭解澎湖縣獨居老人的現況、基本特性與其需求。二、分析澎湖縣獨居老人對於老人福利輸送體系之認知、使用情形與其滿意情形。三、探討影響獨居老人福利輸送使用與滿意度之重要預測因子。四、探究未來福利輸送的重要原則與方針。本研究採用「量化次級資料分析法」與「質化深入訪談法」兩種途徑進行。在量化次級資料分析上,是以2004年「澎湖縣老人照顧服務總體需求評估及現行制度滿意度調查」之原始資料中的獨居老人資料庫作為次級資料分析,共計有102位研究樣本。而深入訪談則是以系統隨機取樣方式進行,實際完訪對象共18位。

本研究結果顯示:(一)獨居老人基本特質:以女性多於男性,平均年齡為76歲,婚姻狀況以「喪偶」居多,而大部分獨居老人擁有子女數,教育程度以「不識字或小學」居多。身份別方面則以農漁民為最多,省籍以本省閩南人居多,主要宗教信仰為道教及佛教,經濟來源部分,多以政府所提供之經濟補助為主。而在個人自我照顧能力,大部分獨居老人表示其自我照顧能力還不差,平時不需仰賴他人。(二)獨居老人對福利輸送之認知與需求:以重陽禮金的認知度最高,其次為免費疫苗注射及免費健檢,對於安養照顧及人身安全方面認知較差,福利需求以經濟與醫療保健的需求度較高,需求度較低者為居家服務中的個別項目,且服務認知與福利需求度越高,其福利輸送使用情形也越多。(三)獨居老人福利輸送使用情形:以經濟補助與醫療保健福利使用情形較多,且發現婚姻狀況、教育程度、省籍、居住區位、擁有保險數以及失能程度等均與福利輸送使用情形有關。(四)福利輸送使用滿意度:各項服務滿意度均蠻高的,較少不滿意,且結果顯示,年齡、教育程度及居住區位,擁有保險數、健康狀況以及福利使用情形等均與福利使用滿意情形有關。(五)需求因素與老人個人特質:發現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居住區位以及有聊天對象、自覺經濟狀況等均與需求因素有關。

依據研究發現與訪談資料分析,提出下列幾點建議:1.加強政府宣導措施,建立村里幹事資源連絡網;2.社區巡迴醫療服務的落實,並加強離島醫療資源;3.發展適合當地獨居老人需求之居家服務措施;4.不同行政區位獨居老人特殊福利需求之滿足;4.緊急救援連線系統服務的普及化;5.老人社區照顧網絡的建立,落實在地老化精神;6.安養養護機構的推廣,確立老人長期照護體系之完善。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01
第二節 研究動機……………………………………………………………..…0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06
第四節 名詞界定……………………………………………………………..…0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現行獨居老人概況…………………………………………………..…10
第二節 獨居老人社會福利需求相關研究之探討…………………………..…15
第三節 澎湖縣獨居老人福利輸送體系供給與需求現況分析……………..…20
第四節 影響福利輸送使用相關理論因素之探討…………………………..…25
第五節 影響使用滿意度相關因素之探討………………………………..……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38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操作型定義……………………………………………..…39
第三節 研究方法……………………………………………………………..…42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43
第四章 澎湖縣獨居老人現況分析
第一節 獨居老人基本特質………………………………………………..……44
第二節 獨居老人家庭資源之分析………………………………………..……45
第三節 獨居老人需求因素之分析…………………………………………..…48
第四節 獨居老人福利輸送使用情形與滿意度分析…………………………..52
第五章 影響福利輸送使用與滿意度相關因素之探討
第一節 福利輸送使用情形與相關影響因素之分析…………………………..56
第二節 使用滿意度與相關影響因素之分析…………………………………..74
第三節 影響需求因素之分析…………………………………………………...8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96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1
第三節 研究限制……………………………………………………………….103
第四節 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104

參考書目……………………………………………………………………………..105
附錄一:表一、九十二年年底澎湖縣各鄉市人口數、人口密度及性比例……………..113
表二、九十二年底澎湖縣各鄉市人口年齡結構概況表………………………..113
表三、澎湖縣獨居老人數及服務概況……………………….………………..114
表四、獨居老人身份別(複選)與各類別福利輸送使用情形次數分配表…….115
表五、可能照顧者(複選)與各類別福利輸送使用情形次數分配表………….115
表六、獨居老人身份別(複選)與需求因素之次數分配表…………………….116
表七、可能照顧者(複選)與需求因素之次數分配表………………………….117
附錄二:澎湖縣行政區域圖…………………………………………………….……118
附錄三:澎湖縣老人照顧服務總體需求評估及現行制度滿意度調查問卷….……119
附錄四:獨居老人訪談大綱…………………………………………………….……131

圖表目次

圖2-3-1:澎湖縣社會福利經費預算分配情形………………………………………24
圖2-4-1:第一階段健康行為模式..…………………………………………………..27
圖2-4-2:第二階段健康行為模式1970年代………………………………………..27
圖2-4-3:第三階段健康行為模式……………………………………………………28
圖2-4-4:第四階段健康行為模式-1990年代…………………………………….….28
圖3-1-1:研究架構圖…………………………………………………………………39
圖5-2-1:福利輸送使用滿意量表因素陡坡圖………………………………………75
表1-1-1:台灣未來老年人口結構……………………………………………………02
表1-1-2:臺閩地區六十五歲以上長期照護需求者之概況按居住方式分…………03
表2-1-1:臺閩地區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居住狀況……………………………………11
表2-3-1:澎湖縣現住人口之年齡分佈………………………………………………21
表2-5-1:國內老人福利服務使用滿意度相關研究文獻整理摘要…………………36
表4-1-1:獨居老人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45
表4-2-1:獨居老人家庭資源次數分配表……………………………………………46
表4-2-2:獨居老人對福利輸送項目認知次數分配表………………………………47
表4-3-1:自覺健康狀況次數分配表…………………………………………………48
表4-3-2:罹病情形次數分配表………………………………………………………49
表4-3-3:日常生活活動弁鉡`分次數分配表………………………………………49
表4-3-4:日常生活活動弁鄏U項障礙次數分配表…………………………………50
表4-3-5: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弁鄏U項障礙次數分配表…………………………50
表4-3-6:獨居老人對各福利輸送項目需求次數分配表……………………………51
表4-4-1:各項福利輸送使用情形次數分配表………………………………………53
表4-4-2:各項福利輸送使用滿意情形次數分配表…………………………………54
表5-1-1:各福利輸送類別使用情形次數分配表……………………………………57
表5-1-2:個人特質與各類別福利輸送使用情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9
表5-1-3:獨居老人居住區位與各類別福利輸送使用情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9
表5-1-4:獨居老人家庭資源與各類別福利輸送使用情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2
表5-1-5:服務認知與各類別福利輸送使用之相關分析表……………………….…62
表5-1-6:健康情況(需求因素)與各類別福利輸送使用之相關分析表………….63
表5-1-7:各類別福利輸送感覺性需求與各類別福利輸送使用之相關分析表…………....64
表5-1-8:影響各類福利輸送使用因素之逐步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68
表5-2-1:福利輸送使用滿意量表因素矩陣………………………………………….76
表5-2-2:影響各類福利輸送使用滿意情形因素之逐步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79
表5-3-1:個人特質(含居住區位)與需求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5
表5-3-2:個人特質(含居住區位)與各類福利輸送感覺性需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6
表5-3-3:獨居老人家庭資源與需求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8
表5-3-4:服務認知與需求因素之相關分析表……………………………………….89
表5-3-5:影響各類需求因素之逐步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93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內政部(1993)。《台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3)。《臺閩地區失能老人機構照護供需資源分布狀況調查研究》。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社會司(1999)。《台灣省六十五歲以上獨居老人生活狀況與福利需求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內政部統計處(1998)。《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統計處(1999)。《中華民國八十八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統計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內政部(1994)。《中華民國八十二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內政部合編。
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1994)。《我國老人福利法執行成果之評估》。
行政院經建會(200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王増勇(2000)。〈加拿大長期照護的發展經驗〉。《社區發展季刊》。92:270-288。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1999)。《台北市中正區非低收入戶獨居長者生活現況與需求探討》。
白秀雄(1996)。《老人福利》。臺北:三民書局。
白惠婷(2000)。《長期照護中主要照顧者對照護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探討》。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亮演(1981)。《居家老人福利服務之研究》。國彰出版。
何尹琳(1993)。《三種長期照護模式之比較研究—資源耗用、健康狀況改變與家屬滿意情形之評估》。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翊駿(1998)。〈香港獨居老人需求特性與的顧模式〉。《全國獨居老人需求與社區照顧研討觀摩會》。高雄市長青綜合服務中心,1998年11月19-20。
李翊駿(2000)。〈香港獨居長者的特質與安老服務〉。《社會學刊》。6:18-57。
呂寶靜(1993)。〈老人研究的範疇與理論架構〉。《研考雙月刊》。17(2):37-44。
呂寶靜、施教裕、吳淑瓊、張淑英(1994)。〈老人福利政策之研究〉。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
呂寶靜(1999)。《老人非正式照顧體系中朋友和鄰居弁鄐妒麇插衪斒蛌幫牁蚥U中居民互助網絡之建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呂寶靜(1999)。〈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誰的需求?誰的決定?〉。《台大社會工作學刊》。1:181-229。
社會工作辭典(1990)。《社會工作辭典》。中華民國社區發展訓練中心編。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黎明(2000)。《接受長期照護老人對照護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探討》。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松齡、王德睦(1994)。〈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Ⅱ)〉,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林幽妙(1996)。《高雄地區老人日託服務之研究—以高雄縣市老人活動中心為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萬億(1999)。〈社會工作人力運用調查報告〉。《社工專協會訊》。39:2-9。
林嘉駿(2004)。《澎湖縣獨居老人居家服務方案執行之評估》。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
周千清(2004)。《農村地區獨居老人社區照顧服務輸送評估-以台南縣新大同社會社區照顧網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吳味鄉(1993)。《臺灣地區老人照顧與社會網絡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福所碩士論文。
吳錦勳(2004)。《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生活狀況及照顧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雯婷(1999)。《獨居及僅與配偶同住的老人經驗生活規劃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淑瓊(1994)。〈從健康服務的供需探討我國老人健康照護問題〉。《經社法制論叢》。14:85-100。
吳淑瓊、呂寶靜、盧瑞芬(1998)。《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吳淑瓊、張明正(1997)。《台灣老人的健康照護現況分析》。台灣省政府家庭研究所。
洪彩慈、葉莉莉、黃竫芬、田開瑋(2000)。〈台南市北區獨居老人整體性健康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9:277-285。
胡幼慧主編(1997)。《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侯菊鸝(2003)。《台北地區單身老年榮民憂鬱症狀、孤寂感與社會支持之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
施教裕(1994)。〈老人福利服務使用之相關因素的探討〉。社會工作學刊。3:61-92。
施教裕(1998)。〈獨居老人-社區關懷之相關課題探討及省思〉。《社會福利》。138:10-26。
施教裕、賴建仲(1998)。〈老人居家服務現況及整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3:74-92。
秦毛漁(2002)。《社區獨居老人自覺健康狀況及醫療服務使用之探討》。慈濟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明德(2001)。《老人安養機構服務品質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縣老人公寓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裕寬(1998)。〈從社區照顧談平宅關懷獨居老人的具體作法〉。《福利社會》。68:15-20。
翁詩亮(1999)。《影響醫院型態與護理之家接受居家照護給付之失能者對政府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利用情形及滿意度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陴Q敏(2001)。《主要照顧者對居家護理服務的需求與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宏哲(2002)。〈社區老人使用福利服務的情形極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縣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83-232。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靜琪、葉莉莉、張玉鈴、鹵楓]1999)。〈台南市北區獨居老人之經濟助況、居住安全及其對福利資源使用與需求初探〉。《社區發展季刊》。88:305-315。
郭靜晃(1997)。《老年家庭》。台北:揚智。
連雅棻(2002)。《社區獨居老人人格韌性、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間之相關性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淑真(2001)。《社區獨居老人其內在資源對憂鬱與生活品質影響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研究所老人健康照護組碩士論文。
陳 菊(1998)。〈談台北市獨居老人照顧方案〉。《社區發展季刊》。83:20-25。
陳水芳(2003)。《金門縣老人照顧政策之研究—以獨居老人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昌(2002)。《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台北:巨流。
陳玉敏(2001)。〈獨居老年人之自我照顧需求〉。《榮總護理》。18:223-232。
陳宇嘉(1998)。《台中縣老人福利服務需求之研究》。台中:台中縣政府社會局。
陳怡君(2002)。《我國長期照護服務中政府角色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武雄(1996)。〈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現行措施與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74:5-14。
陳美蓉(2003)。《老人病患家屬對呼吸照護病房服務滿意度之探討—以北部某地區醫院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峰瑛(2003)。《獨居老人的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探究-以高雄都會區的獨居老人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燕禎(1998)。〈老人社區照顧-關懷獨居老人具體做法〉。《社區發展季刊》。83:244-254。
陳寶輝(1995)。〈台北市老人醫療保健需求評估調查〉。《北市衛生雙月刊》。3(7),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陳肇男(1994)。〈晚年離子獨居-台灣的例子〉。《台灣社會期刊》。19:57-93。
陳肇男(2001)。《快樂銀髮族-台灣老人的生活調查報告》。台北:張老師月刊。
陶梮砥]1994)。〈福利需求意識類型與意向模式:以台北市的調查研究為例〉。《中國社會學刊》。18:153-192。
曾桂琴(2002)。《運用衛生服務利用行為模式探討影響主要照顧者對長期照護服務利用及滿意度之相關因素》。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煥裕、沈慶盈、陳穎儒(2002)。〈台北市獨居及失能長者生活狀況調查研究〉。台北市政府委託研究。
曾閔程(2004)。《探討獨居老人自助行為對其健康弁鄐尬v響》。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火生(1989)。〈台北都會老人福利需求與家庭結構間關係之研究~台灣社會現象分析〉。《中研院三民所叢刊》。25:57-58。
詹火生(1993)。〈人口高齡化問題之對策—政府、家庭與民間的分工〉,《研考雙月刊》。174:30-36。
葉若分(2003)。《以行動研究法探討獨居老人需求滿足過程》。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育維(1994)。〈專業整合與老人長期照護之規劃〉。《經社法誌論叢》,14:67-83。
萬育維(1996)。《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黃子庭、廖秀珠(1993)。〈台北市北投區社區居家老人跌倒的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公共衛生》。20(3):234-245。
黃松林(1994)。《老人養護機構服務提供與被養護者滿意度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秋華(2001)。《台北市獨居老人使用社會福利服務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建忠、韓文瑞(1994)。〈台灣地區老人的醫療行為與醫療照護需求〉。《社會福利》。112:34-42。
黃春戀(2000)。《在宅護理服務方案對改善獨居老年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之成效》。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
黃素珍、高迪理、林金卿、陳淑美、廖美玲(1994)。〈獨居老人在宅服務需求研究-以彰化縣鹿港鎮為例〉。《社會工作學刊》3:61-92。
黃湧焜(2002)。《獨居老人居家照護需要之探討-以南部某顯示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
黃靜君(2000)。《北投社區型態養護機構住民健康狀況與長期照護服務需求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璉華(1992)。〈老人生活滿意度相關因素之因徑分析研究〉。《護理雜誌》。39(4):37-45。
黃璉華、林豔君(2000)。〈獨居老人健康狀況與照護需求之系統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黃麗玲(2000)。《社區獨居老人身體、心理及社會弁鄐妤敦Q》。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麗蘭、楊政峰(1999)。〈獨居老人跌倒情形、步態居家環境及身體弁鉞禲r。《中華物療誌》,24(2):1-9。
蔡美華(1994)。《台灣地區老年人社會需求之綜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楊培珊(1999)。〈台北市獨居老人生活暨需求概況調查-文山區為例〉。《台大社會工作學刊》27:143-188。
楊培珊(2000)。〈台北市獨居老者照顧模式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
趙安娜(2002)。《鄉村地區老年人生命意義、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唯真(2004)。《澎湖地區整合性醫療方案評估》。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熊曉芳(1999)。《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熊曉芳(2000)。〈獨居老人之社會支持及相關探討〉。《長庚護專學報》2:53-69。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1999)。《台灣省獨居老人生活狀況及對社會福利需求調查報告》。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盧淑敏(2003)。《探討社會支持對獨居老人健康狀況、壓力感受與心理社會健康弁鄐尬v響》。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
劉慧俐(1998)。〈高雄市獨居老人居家服務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83:26-33。
鄭青青(2004)。《探討都會型社區獨居老人接受社區服務對其自覺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讚源(2004)。〈澎湖縣老人照顧服務總體需求評估及現行制度滿意度調查〉。澎湖縣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未出版)。
謝美娥(1993)。〈台北市老人居家福利需求與照顧網絡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謝高橋(1994)。〈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之規劃與整合-老人福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內政部委託研究。
謝穎慧(2002)。《服務使用對老人健康之影響—追蹤1994-2000年高雄市三民區社區老人》。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博士學位論文。
關懷山(1994)。〈台灣老人的居住安排與住宅問題〉。《建築學報》。11:53-72。
羅佩思(2004)。《影響老人使用居家服務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為對象》。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羅雅玲(1997)。《日間照護對於病人及其主要照護者健康狀況與服務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鐘文君(1999)。《老人居家照顧服務者與被照顧者互動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day, L. A. & R. M. Andersen (1974).“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Access to Medical Care”,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9:208-220.
Andersen, R. M. (1968).A behavioral model of families use of health service. Chicago, IL:Center for Health Administr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ersen, R. M. (1995).“Revisiting the behavioral model and access to medical care:Does it matter?”,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36(March):1-10.
Andersen, R. M. & J. Newman (1973). “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 51(1):95-124.
Auslander, G.. & H. Litwin (1990).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and formal help see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applicants to social services and non-applicant sample”, Jounral of Gerontology, 45:112-199.
Bass, D., W. Looman & P. Ehrlich (1992). “Predicting the volume of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integra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into the modified Andersen framework”, The Gerontologist, 32 (1):33-43.
Bass, D., C. McCarthy, S. Eckert & P. Ehrlich (1992).“Predicting the volume of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integra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into the modified Andersen framework”, The Gerontologist, 32(1):33-34.
Bass, D. & L. Noelker (1987).“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aregivers on elder’s use of in-home serices:An expande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Behavior, 28:184-196.
Belgrave, L. L. & J. E. Bradsher(1994).“Health as a factor in institutionalization:Disparities between African Americans and whites”, Research on Aging,16(2):115-141.
Bradshaw J. (1972). “A Taxonomy of social Need”. in G. Mclachlan(ed.), Problems & Progress in Medical Ca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lsyn, R. & L. Roades (1993). “Predicting perceived service need, service awareness, and service utiliz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21(1/2):59-76.
Campion, E. W. (1996). “Home alone, and in danger”, The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4 (26):1738-1739.
Calsyn, R. & L. Roades (1993). “Predicting perceived services need , services awareness, and service utiliz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21(1/2):59-76.
Coulton, C. & A. K. Frost (1982). “Use of social and health services by the elderly”,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23:330-339.
Coward, R., P. Douncan & K. Freudenberger (1994).“Residential 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formal service prior to entering a nursing home”, The Gerontologist, 34(1):44-49.
Coward, R. & S. Cutler (1989). “Informal and formal health care systems for the rural elderly”,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3(6):785-806.
Davis, M. A., D. J. Moritz, J. M. Neuhaus & M. R. Segal (1992).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in the NHANES I epidemiologic follow-up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82(3):401-406.
Diwan, S. & C. Coulton (1994). “Period effects on the mix of formal and informal in-home care used by urban elderly”, The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13(3):316-330.
Dwyer, J. & M. Miller (1990).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egiving network by area of residence:Implications for primary caregiver stress and burden”, Family Relations, 39:27-39.
Eliopoulos, C. (1993). “Mental-health problems”. In C. Eliopoulos, Gerontological Nursing (3thed.,pp301-319). Philadelphia:J. B. Lippincott.
Evashwick C., G. Rowe, P. Diehr & L. Branch (1984). “Factors explaining the use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by elderly”, Health Service Research, 19(3):357-382.
Fowler, J. (1970). Knowledge, Need and the Use of Services among the Aged. In C. Osterbind(ed),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the Aged. Gainsville, FL:University of Florida Press.
Greene, V. & D. Monahan (1984). “Comparativ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based long-term care services by Hispanic and Anglo elderly in a case management system”, Journal of Gerontology,39(6):730-735.
Hanssen, A. M., N. J. Meima, L. M. Buckspan, B. E. Henderson, T. L. Helbig & S. H. Zarit (1978). “Correlates of Senior Center Participation”, The Gerontologist, 18:193-199.
Mayer, R. R. (1985). 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McCaslin, R. (1989). “Service utilization by the elderly:The importance of orientation to the formal system”,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Work, 14(1/2):152-174.
Miller, B. & S, McFall (1991). “The effect of caregiver burden on change in frail older person use of formal helpers”, Journal of Geronotogical Social Work, 4(3/4): 107-125.
Mindel, C. & R. Wright (1982). “The ues of social services by black and white elderly: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s”, Journal of Geronotological Social Work, 4 (3/4):107-125.
Mui, A. & D. J. Brunette (1994). “A comparative profile of frail elderly persons living alone and those living with others”,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21(3):5-24.
Mui, A. & D. Brunette (1994). “Long-term care service use by frail elders:Is ethnicity a factor?”, The Gerontologist, 34:190-198.
Iliffe, S., S. S. Tai, A. Haines, S. Gallivan, E. Goldenberg, A. Booroff & P. Morgan (1992). “Are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an at risk group?”,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05(24):1001-1004.
Kendig, H. L., Hashimoto A. & L. C. Coppard(n.d./1997)。“Family Support for the Elderly”(張月霞譯,《老年人的家庭支持》)。臺北:五南。
Kohen, J. A.(1983).“Old but not alone:informal social supports among the elderly by marital status and sex”, Gerontologist, 23:57-63.
Krout, J. (1983). “Knowledge and use of services by the elderly: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17: 153-167.
Kushman, J. & B. Freeman (1986).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service knowledge among older Americ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23(3):217-237.
Liu, K. & K. G.. Manton (1989). “The effect of nursing home use on Medicaid eligibility”, The Gerontologist, 29:59-66.
Risser NL. (1975).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e”, Nursing Research, 24(1):157-160.
Sarwari, A. R., L. Fredman, P. Langenberg & J. Magaziner (1998).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iving arrangement and change in functional health status of elderly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47(4):370-378.
Stanhope, M. & J. Lancaster (1992).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process and practice for promoting health. USA:Mosby Year Book.
Starrett, R. A. & J. T. Decker (1986).“The Utilization of Social Services by the Mexican-American Elderly”,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9:87-101.
Steiner, D. & B. Marcopulos (1991).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6(3):585-595.
Soldo, B. J. (1985). “In-home Services for the Dependent Elderly:Determinants for Current Use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Demand”, Research on Aging, 7:281-304.
Thayer, R. (1973).“Measuring Need in the Social services”, Social and Economic Administration, 7(may):91-105.
Walker, A. J., C. C. Partt & L. Eddy (1995). “Informal caregiving to aging family members:A critical review”, Family Relations, 44:402-411.
Wan, T. T. H. & B. G. Odell, (1981) . “Factor affecting the use of social and health service among the elderly”, Aging and Society,( 1) :95-115.
Yeatts, D., T. Crow & E. Folts, (1992). “Service use among low-income minority elderly: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barriers”, The Gerontologist, 32 (1):24-32.
Zyzanski, S. J., J. H. Medalie, A. B. Ford & I. Grava-Gubin (1989).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Family Medicine, 21(3):199-205.

網站部分
Administration on Aging, (2000) “The Many Faces on Aging Fact Sheets”, 2000.
http://www.aoa.gov/
Administration on Aging, (2000) “Older Women”, 2000.
http://www.aoa.gov/naic/may2000/factsheets/olderwomen.html
行政院主計處普查局(2000),八十九年戶口及住宅普查
http://www.dgbas.gov.tw/census~n/six/lue5/ht4601.htm
行政院主計處普查局專題分析(2003),臺閩地區老人居住安排與健康照護之研析
http://www.dgbas.gov.tw/census~n/six/lue5/HT4605.htm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2004),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2004),http://sowf.moi.gov.tw/04/07/07.htm
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2003),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4),獨居老人照顧http://www.bosa.tcg.gov.tw/i/i0300.asp?l1_code=04&l2_code=21&fix_code=0421003&group_type=1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2000),關懷獨居老人活動 http://www.kcg.gov.tw/~socbu/service.thm
澎湖縣政府政府網頁(2004),http://www.phhg.gov.tw/index.asp
澎湖縣政府主計處網頁(2004),http://www.penghu.gov.tw/organize/auditing/index.as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劉慧俐(1998)。〈高雄市獨居老人居家服務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83:26-33。
2. 熊曉芳(2000)。〈獨居老人之社會支持及相關探討〉。《長庚護專學報》2:53-69。
3. 黃璉華(1992)。〈老人生活滿意度相關因素之因徑分析研究〉。《護理雜誌》。39(4):37-45。
4. 黃素珍、高迪理、林金卿、陳淑美、廖美玲(1994)。〈獨居老人在宅服務需求研究-以彰化縣鹿港鎮為例〉。《社會工作學刊》3:61-92。
5. 黃建忠、韓文瑞(1994)。〈台灣地區老人的醫療行為與醫療照護需求〉。《社會福利》。112:34-42。
6. 黃子庭、廖秀珠(1993)。〈台北市北投區社區居家老人跌倒的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公共衛生》。20(3):234-245。
7. 詹火生(1993)。〈人口高齡化問題之對策—政府、家庭與民間的分工〉,《研考雙月刊》。174:30-36。
8. 陳燕禎(1998)。〈老人社區照顧-關懷獨居老人具體做法〉。《社區發展季刊》。83:244-254。
9. 陳武雄(1996)。〈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現行措施與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74:5-14。
10. 陳玉敏(2001)。〈獨居老年人之自我照顧需求〉。《榮總護理》。18:223-232。
11. 張宏哲(2002)。〈社區老人使用福利服務的情形極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縣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83-232。
12. 莊裕寬(1998)。〈從社區照顧談平宅關懷獨居老人的具體作法〉。《福利社會》。68:15-20。
13. 施教裕、賴建仲(1998)。〈老人居家服務現況及整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3:74-92。
14. 施教裕(1998)。〈獨居老人-社區關懷之相關課題探討及省思〉。《社會福利》。138:10-26。
15. 施教裕(1994)。〈老人福利服務使用之相關因素的探討〉。社會工作學刊。3: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