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5: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建彰
研究生(外文):Chien-Chang Chiu
論文名稱:指數現貨、指數期貨與指數股票式基金三者間價格發現能力之探討
指導教授:何加政何加政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7
中文關鍵詞:台灣50指數ETF價格發現向量自我迴歸模型誤差修正模型
外文關鍵詞:ETFPrice DiscoveryVARVEC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3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篇研究主要是在探討指數現貨、指數期貨與台灣50指數ETF三市場間的價格發現關係。研究資料為2003年7月1日到2004年6月30日的每分鐘日內資料,並將三種商品兩兩配對以單根檢定、共整合檢定、誤差修正模型、衝擊反應分析及預測誤差變異數分解來進行實證研究分析,藉此來判斷其價格領先的情況。
在實證結果中可得出下列結論:一、三市場間確實存在高度的相關性,以及具有長期的均衡關係。二、從兩兩配對的實證中可看出,台指現貨的價格發現則是略優於台指期貨,而台灣50指數ETF又優於其它二者,居於領先的地位。三、在資訊的傳遞過程中,台灣50指數ETF對資訊的反應是最快速的,所以在價格發現能力上也最為顯著,而台指現貨在價格發現上則是略勝於台指期貨。
對於本研究結論中台指期貨的價格發現略低於台指現貨的原因,可能是因本研究採高頻率的日內資料型態,在落後期的尋找上不甚完備,而導致在計量分析上有所偏誤。其次是在不同市場的價格發現研究上,並沒有考慮到不同市場的價格波動性,而導致對市場資訊傳遞方向的誤判。最後可能是導因於國人交易的習慣,國人較不喜歡投資於高槓桿的期貨市場,而偏好於風險較小的台股現貨操作,導致了對市場資訊傳播方向的誤判。
目次---------------------------------------------------I
表目錄------------------------------------------------II
第一章 續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2
第三節 台股指數期貨及台灣50指數ETF介紹-----------3
第四節 研究架構------------------------------------8
第五節 研究流程------------------------------------9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效率市場與價格發現-------------------------10
第二節 不完美市場下的價格發現---------------------10
第三節 其它相關文獻探討---------------------------17
第四節 結論---------------------------------------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單根檢定-----------------------------------19
第二節 Johansen最大概似共整合檢定法 --------------22
第三節 誤差修正模型-------------------------------23
第四節 向量自我迴歸模型---------------------------25
第五節 衝擊反應分析與變異數分解-------------------26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29
第一節 實證資料說明-------------------------------29
第二節 實證結果-----------------------------------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44
第一節 結論---------------------------------------44
第二節 研究建議-----------------------------------45
參考文獻----------------------------------------------46
一、中文參考文獻
賴瑞芬(1999),「台股指數期貨與現貨日內價格關係之研究」,台大金融財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凱蒂(2000),「台股指數期貨價格發現之探討:日內週型態」,政大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雅菁(2002),「小型台指期貨價格發現之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
劉廷麟(2001),「台股指數期貨與摩根台股指數期貨價格發現能力之探討」,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
二、英文參考文獻
Boot, A. W. A., and A. V. Thakor. “Security Design,” Journal of Finance, 48, 4(1993), 1349-1378。
Chan, K.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sh Market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5, 1(1992), 123-152。
Chan, K., K. C. Chan, and G. A. Karolyi. “Intnaday Volatility in the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 “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4, 4(1991), 657-684。
Chu, Q. C., W. G. Hsieh, and Y. Tse. “Price discovery on the S&P 500 Index Markets : An Analysis of Spot Index, Index Futures, and SPDRs,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8, 1(1999), 21-34。
Fleming, J., B. Ostdiek, and R. E. Whaley. “Trading Costs and the Relative Rates of Price Discovery in Stock, Futures, and Option Markets, “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6. 4(1996), 353-387。
Herbst, A. F., J. P. McCormack, and E. N. West. “Investigation of a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t Stock Indices and Their Futures Contracts, “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7, 4(1987), 373-420。
Kawaller, I. G., P. D. Koch, and T. W. Koch. “The Temporal Pric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 500 Futures and the S&P 500 Index,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2, 5(1987), 1309-1329.
Kim, M., A. C. Szakmary, and T. V. Schwarz. “Trading Costs and Prices Diacovery across Stock Index Futures and Cash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 4(1999), 475-498.
Quan, J. “Two-Step Testing Procedure for Price Discovery Role of Futures Price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2, 2(1992), 140-149.
Schwarz, T. V., and A. C. Szakmary. “Price Discovery in Petroleum Markets : Arbitrage, Cointegration, and the Time Interval of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4, 2(1994), 147-167.
Stoll, H. R., and R. E. Whaley. “The Dynamic of Stock Index and Stock Futures Return, “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5, 4(1990), 441-468.
Tse, Y. “Price Discovery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in the DJIA Index and Futures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 8(1999), 911-930.
Tse, Y. “International Linkages in Euromark Futures Markets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Market Intergration ,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8, 2(1998), 129-149.
Roope, M., and R. Zurbruegg. “The Intra-day Price Discovery Process between The Singapore Exchange and Taiwan Futures Exchange,”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2, 3(2002), 219-2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明宏(1997)。商業環境視覺設計計畫系列報導-從文化觀點談公共標識設計。設計,75,54-56。
2. 陳明宏(1997)。商業環境視覺設計計畫系列報導-從文化觀點談公共標識設計。設計,75,54-56。
3. 張弘毅、林姿君(2003)。國高中生對網路遊戲的使用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64,36-52。
4. 林萬義(1993)。學校建築-校園環境規劃之研究。教師天地,63,7-13。
5. 林萬義(1993)。學校建築-校園環境規劃之研究。教師天地,63,7-13。
6. 吳清基(2000)。建立組織識別系統,塑造發展共同願景。研習資訊,99。
7. 吳清基(2000)。建立組織識別系統,塑造發展共同願景。研習資訊,99。
8. 吳其聰(1992)。淺談CIS與服飾經營。今日生活,310,53。
9. 吳其聰(1992)。淺談CIS與服飾經營。今日生活,310,53。
10. 張弘毅、林姿君(2003)。國高中生對網路遊戲的使用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64,36-52。
11. 湯誌龍(1996)。企業與學校導入識別系統(CIS) 應有的體認。南港高工學報,21,9。
12. 湯誌龍(1996)。企業與學校導入識別系統(CIS) 應有的體認。南港高工學報,21,9。
13. 黃坤謨(2000)。從CIS 到SIS,談校園識別系統在學校公共關係上的實際應用。國立教育研究院研習資訊,16(4)。
14. 黃坤謨(2000)。從CIS 到SIS,談校園識別系統在學校公共關係上的實際應用。國立教育研究院研習資訊,16(4)。
15. 龍冬陽、李建國(1996)。商業環境視覺設計。設計,6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