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3: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琪琪
研究生(外文):Chi-chi Chang
論文名稱:企業聲譽風險管理與量化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Reputational Risk: Managing and Measuring the Single Greatest Risk Facing Business
指導教授:薛立言薛立言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4
中文關鍵詞:企業聲譽聲譽風險聲譽風險管理企業聲譽風險值巴塞爾協定
外文關鍵詞:reputation riskreputation risk managementreputational VaRBasel IIIcorporate reput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15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企業賴以永續經營的不僅是資金、人才與技術,企業聲譽更是至為重要。企業聲譽是由企業各利害關係人對企業過去行為的評價而長期累積而成,同時這些想法會藉著直接或間接資訊而相互傳遞與影響企業聲譽,這些利害關係人包含員工、股東、顧客、債權人、供應商及社會民眾。因利害關係人的負面批評或外在形象,導致公眾對企業信心下跌,甚至終止關係,這就是企業聲譽風險。以往企業大多為中小型規模,資訊傳遞的速度較慢,聲譽對企業來說,只是塑造對外的良好形象,雖然認同它的重要性,卻鮮少正視管理聲譽風險的迫切性;隨著時代的變遷,使得企業必須朝向全球化、大型化發展,沒有永續經營的理念的企業將被邊陲化、泡沫化。全球化與資訊傳遞快速的結果,使得負面評價對企業的影響加深、加鉅,企業聲譽風險已然成為企業面臨的最大威脅,企業聲譽風險的量化與管理亦成為風險管理的新課題。

本研究著眼於聲譽風險管理的重要,自企業聲譽的組成構面談起,提出企業聲譽商數、聲譽風險管理策略以及企業聲譽的量化模型討論,並利用常見的風險值測量方式、量化企業聲譽風險,最後將企業聲譽風險導入巴塞爾協定,建構出未來巴塞爾協定第三版的架構,使風險管理層面更趨完備。
Reputation risk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but least understood threat to businesses today. Corporate reputation reflects in the aggregate an on-going evaluation of a business entity by various parties, including employees, investors, customers, lenders, suppli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Reputation risk,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corporate earnings arising from negative public opinion which may expose the institution to litigation, financial loss and/or a decline in its customer base. Due to globalization and fast media transmission, reputation risk management will be no doubt taking on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business operation. It is therefore highly critical for a business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be able to assess, as well as managing its reputation risk.

The first part of this study reviews the definition of reputation, analyzes its composition, and proposes a schematic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a corporation’s reputation.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how to manage reputation risk is given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udy. In part three, a regress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empirically assess the level of corporate reputation, based on six pre-identified facets that are deemed to be the key determinants. To quantify reputation risk, this study extends the well-known value at risk(VaR) concept and introduces the reputational VaR (R-VaR), which allows us to quantify the reputation risk faced by corporation. Finally, this study integrates reputation risk into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Basel II proposal and suggests the inclusion of reputation risk in Basel III.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P.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P.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P.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P.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P.5

第三章 企業聲譽風險 P.11
第一節 何謂企業聲譽 P.11
第二節 企業聲譽風險因子分析 P.14
第三節 企業聲譽風險高低 P.19
第四節 企業聲譽商數 P.21

第四章 企業聲譽風險管理 P.23
第一節 企業聲譽風險管理不可不為 P.23
第二節 企業聲譽風險管理策略 P.24

第五章 量化風險模型的討論與發現 P.27
第一節 聲譽風險的特性 P.27
第二節 量化模型的討論 P.27
第三節 風險值測量適用模型的討論 P.31

第六章 導入巴塞爾協定III P.35

第七章 結語 P.40
第一節 結論 P.40
第二節 貢獻與研究限制 P.43

參考文獻 P.44
【中文部份】
1. 劉威漢,(民93)財金風險管理:理論、應用與發展趨勢,智勝出版。
2. 陳錦村,(民92)風險管理概要(個案與實務),新陸書局。
3. 鄧家駒,(民91)風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
4. 沈思明,生產者伸延責任及商譽風險,企業環境管治計劃講稿。
5. 薛明玲、劉明玲,維護企業聲譽的新遊戲規則,文章摘自PwC之Risky Business
6. 台灣工銀投顧月刊,(民94年2月)淺談Basel II 對貨幣市場之衝擊暨國內企業因應之道。
7. 陳怡如,(民91)聲譽量表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盧惠伶,(民93)企業財務績效、內部治理與環保績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9.吳村銘,(民92)巴塞爾協定與銀行市場風險資本計提研究-內部模型運用,淡江大學財金專班碩士論文。
10.天下雜誌第二六○期、第二八四期(標竿企業;企業聲望調查)。
11.遠見雜誌第二二八期(台灣企業第一屆企業社會責任獎)。

【英文部份】
1. Allen, Jodie T.(2002), U.S. News & World Report, Vol. 133 Issue 15, p54, 1p, 2c
2. Bell, David E. and Jr., Authur Schleifer, “Risk Management”, ISBN 957-99581-4-9
3. Billington, John (2004), “How to Manage Reputation Risk”, ZDNet
4. Chavens, Karen and Oliver, Elizabeth Goad and Ramamoorti, Shidhar, “The Reputation Index: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orporate Reputation”, Journal of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1, 2003
5. History of the Basel Committee and its membership, March, 2001
6. Murray, Kevin (2003), “Reputation-Managing the single greatest risk facing business toda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Vol. 8, 2 142-149
7. Rayer, Jenny, “Managing Reputational Risk”, ISBN 0-471-49951-X
8. Rose, Caspar and Thomsen, Steen (2004),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Reputation on Performance:Some Danish Evidence”,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2, No.2, pp.201-210
9. Scott, Susan V. and Walsham, Geoff (2002), “Banking on Trust: Managing Reputation Risk in Financial Services Organizations”, Working Paper Series 11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安梧 <「道」「德」釋義:儒道同源互補的義理闡述-以《老子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暨《論語》「志於道、據於德」為核心的開展>,《鵝湖月刊》 第二十八卷第十期,總號第334,2003/04,頁23-29。
2. 李景林 <莊子道論中的個體性原則>,《鵝湖月刊》 第二十卷第五期,總號第323,1994/11,頁28-32。
3. 李漢相 <老子之「德」的涵意>,《鵝湖月刊》 第二十七卷第八期,總號第320,2002/02,頁24-28。
4. 王邦雄 <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 -論莊子「命」與「義」理念《現代化研究》>,第十期 ,1997/04,頁3-10。
5. 王邦雄 <莊子齊物論儒墨兩行之道>,《鵝湖月刊》 第十七卷第八期,總號第200,1992/02,頁8-13。
6. 林安梧 <「存有三態論」與「存有的治療」之構建─道家(教)思維的一個新向度>,《鵝湖月刊》 第二十六卷第六期,總號第306,2000/12,頁28-39。
7. 林妙貞 <莊子<齊物論>-解消言語論辯與物我對立的平等觀>,《鵝湖月刊》 第二十七卷第二期,總號第314,2001/08,頁55-63。
8. 高柏園 <莊子思想中的唯美性格-以勞思光、徐復觀為中心之討論>,《鵝湖月刊》 第二十一卷第一期,總號第241,1995/07,頁14-21。
9. 陳德和 <莊子寓言中的逍遙思想 >, 《鵝湖月刊》 第二十七卷第四期,總號第316,2001/10,頁39-58。
10. 黃漢耀 < 從莊子、惠施的論辯看「真人」的四重修養>,《鵝湖月刊》 第十五卷第三期,總號第171,1989/09,頁10-16。
11. 葉海煙 <莊子論惡與痛苦>,《鵝湖月刊》 第二十四卷第五期,總號第323,1994/11,頁28-32。
12. 趙明媛 <《莊子‧德充符》析論>,《勤益學報》第十三期,頁425-441。
13. 鍾雲鶯 <《莊子》之「夢」探析>,《鵝湖月刊》第二十三卷第五期,總號第269,1997/11,頁43-51。
14. 賴錫三 <「境界形上學」的繼承、釐清和批判與道家式存有論的提出>,《鵝湖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六期,總號第270,1997/12,頁1-12。
15. 賴錫三 <「實有姿態」的解消轉譯與「道家式存有論」的詮釋還原>(上),《鵝湖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八期,總號第272,1998/2,頁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