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資料
1.工商時報工商社論,「欣見政府獎勵企業興建老人住宅讓老有所終」,2004年6月17日。
2.內政部統計處編(1997),「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
3.內政部統計處編(1999),「臺閩地區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內政部。
4.內政部統計處編(1999),「國人對老人福利機構居住意願及長期照護方式之探討摘要分析」,內政部。
5.內政部統計處編(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
6.方瓊惠(2002),「高齡者理想住宅行銷訊息之探索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民眾為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7.王駿良(1999),「高齡者對福利產品購買決定型態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8.永春不動產連鎖加盟總部新聞稿,「投資養生村 享五年免稅」,2004年10月6日。
9.台灣省社會處(1992),「台灣省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10.行政院主計處、內政部合編(199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
11.行政院主計處(2001),「八十九年戶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結果提要分析」,行政院主計處網站,摘自http://www.dgbasey.gov.tw/census~n/Six/lue5/census_p&h.htm。
12.行政院主計處(2002),「九十年國情統計報告」,行政院主計處網站,摘自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7/report/90/title90.htm。
13.行政院主計處(2002),「九十年社會指標統計目錄」,行政院主計處網站,摘自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91chy/catalog.htm。
14.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2),「台灣老人十年間居住、工作與健康狀況的改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摘自http://www.bhp.doh.gov.tw/people/。
15.伊慶春、陳玉華(1998),「奉養父母方式與未來奉養態度之關連」,人口學刊,19,第1-32頁。16.李文龍(2003),「抓住3000億老人商機」,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7.李威儀(1993),「構築銀髮族的香格里拉」,太聯房屋市場,6月份,第114-117頁。
18.林惠生、劉怡妏(1999),「台灣地區高齡人口組成及其社會經濟健康狀況的變遷:世代的比較分析」,「家庭、社會政策及其財務策略」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年4月16日~17日。
19.林聖峰(1994),「台北地區老人對自費安養機構居住意願之影響因素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20.林靜湄(2001),「老人居住安排決定過程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1.周柏宏(2002),「建商老人住宅之財務分析--從開發與經營面解析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研究所。22.施教裕(1994),「老人對安養機構之抉擇及使用的探討-以老年適應方式三種理論模式為例」,經社法制論叢,14,第101-125頁。23.翁延碩(2001),「中高齡族群對長住型旅館需求之探」,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24.陳明國(2004),「我國壽險業務人員生活品質、組織承諾及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研究所。25.陳芷如編著(2001),「老人的遷居和壓力調適」,於高淑芬等人編著,老年護理學(pp.10-1~10-27),台北:永大。
26.陳建勝、魏光淩 (2002),「我國年金屋保單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27.陳淑嬌(2001),「大台北地區高齡者理想住宅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統計研究所。28.陳寬政、王德睦、陳文鈴、葉天鋒(1987),「因應我國人口高齡化之對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9.陳寬政、楊靜利(1999),「子女數量、同居傾向與老年居住安排」,「家庭、社會政策及其財務策略」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年4月16日~17日。
30.許皆清(2000),「老人生活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松柏育樂中心松柏學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31.章英華(1994),「」變遷社會中的家戶組成與奉養態度-台灣的例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學刊,23,第1-34頁。
32.張明正、孫得雄(1999),「台灣家庭結構的變遷與互動,家庭、社會政策及其財務策略」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年4月16日~17日。
33.黃秀玲(1999),「銀髮小家庭居住型態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34.黃庭郁(2002年4月6日),台北報導,「台灣新老人 寧與老伴同住」,中國時報,第13版。
35.曾煥棠(1995),「台灣地區老人遷移類型及居住安排間關係之決定因素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學報,2,第195-227頁。
36.葉光輝(1997),「年老父母居住安排的心理學研究:孝道觀點的探討」,中央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3,第121-168頁。
37.萬育維(1994),「從國內老人消費行為的趨勢探討福利產業的發展」,輔仁學誌--法、管理學院之部,26,第377-417頁。
38.詹火生、萬育維、郭登聰(1991),「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服務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39.楊偉成(1996),「新建築產品的開發計劃-以中高齡專用住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40.鄭淵聰(1999),「中老年人對老人住宅購買行為及行銷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台中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41.齊力(1999),「大台北地區中年人對於非家庭安養模式所持態度之研究」,「家庭、社會政策及其財務策略」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年4月16日~17日。
42.謝美娥(1992),「台北市老人居家福利需求與照顧網絡之研究」,台北市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43.潤福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ruenfu.com.tw/。
44.長庚養生文化村網站,http://ergo.cgu.edu.tw/cgv/。
45.聖恩全生涯事業網站,http://www.sheng-en.com.tw/
二、 英文文獻資料
1.Anderson, K.(1995), "Growing Old Purposefully", Journal of Property Management, March and Apr, pp.54-58.
2.De Jong, G.F. amd Wilmoth, J.M. and Angel, J.L. and Cornwell, G.T.(1995), "Motives and the Geographic Mobility of Very Old America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 Social Sciences, 50B(6), pp.395-404.
3.Gibler, K.M.(1989), "The Potential Market For Housing among Older Americans", Real Estate Issues,Fall/Winter,pp.33-38.
4.Litwak, E., and Longino C.F. (1988) Migration Patterns among the Elderly: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The Gerontologist, 27: 266-272.
5.Lunsford, D.A. and Burnett, M.S. (1992)," Marketing Product Innovations To The Elderly: Understanding The Barriers To Adoption",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Fall, 9(4), pp.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