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王譽穎(2004)。我國境外金融中心經營績效的分析-以隨機邊界模型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2.石淼(2004)。台灣地區金融控股公司經營規模、業務整合度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3.周麗真(1989)。財務比率建立銀行經營績效評鍵模型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研究所,臺北。4.周夢柏(2002)。應用財務比率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獲利能利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台中。5.韋立森(2004)。應用資料包絡法分析台灣OBU分行經營效率。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管理學院經濟學系,臺北。6.曹捷光(1995)。台灣與新加坡境外金融中心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7.陳惠貞(2002)。OBU在國際租稅規劃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臺北。8.陳又慈(2002)。我國境外金融中心營運績效分析。台灣銀行季刊。53(2),36-55。
9.陳建淑(2003)。台灣、新加坡與香港境外金融中心資產規模實證研究:兼論香港回歸及台灣與大陸直接通匯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10.陳佳怡(2003)。金控公司經營績效之探討-財務面因素評估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高雄。11.蔡蒔詮(1995)。台灣地區OBU經營績效及政府開放政策效果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臺北。
12.蔡玉惠(1995)。台灣境外金融中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管理研究所,台南。13.蔡顯融(2004)。兩岸入世現行 OBU規範與業者之期待。臺灣銀行季刊。54(4),127-144。
14.廖銘正(1999)。我國OBU經營現況及稅務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臺北。15.劉雪聆(2004)。金融控股公司子銀行與獨立銀行之經營績效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台中。16.謝甲輝(2002)。本國銀行OBU分行經營績效之研究-DEA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研究所,高雄。17.賴憲基(2004)。我國OBU政策開放對OBU分行發展成為大陸台商資金調度中心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彰化。18.簡永光(1996),國貿財務工程(第一版)。臺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英文部份
1.Choi Sang-Rim, Tschoegl Adrian E., and Yu Chow-Ming(1986).Banks and The World''s Major Financial Centers, 1970-1980.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22 (1),498-514.
2.Goldberg, Michel A.and Helsley,Robert W.and Levi,Maurice (1988).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2(2),81-94.
3.Lessard ,Donald R.(1993),Singapore a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p1-36.
4.Meinster David R.and Elyasiani Elyas(1988).The Performance of Foreign Owned,Minority Owner,and Holding Company Owned Banks in the U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2,293-313.
5.Neely Michelle Clark and Wheelock David C.,(1997).Why Does Bank Performance Vary Across State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 2,27-40.
6.Sul Wonsik,(1998).Do Universal Banks in Major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A Better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Sepcialized Bank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11,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