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2001)。台閩語中變調對韻律結構的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9-2411-H-007-032),未出版。
吳憲忠(1999)。中文閱讀單位的研究:單位整體化模式取向。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李如龍(1991)。聲調對聲韻母的影響。語言教學語研究,1,122-126。
李如龍(1996)。聲母對韻母和聲調的影響。聲韻論叢,5,59-70。林美貴(1989)。幼兒語言發展的新觀念。師友月刊,263 ,24-27。
林壽與王理嘉(1995)。語音學教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林麗卿(2000)。敘事體在學前幼兒發展中之功能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3,149-186。洪蘭(譯)(2002)。Steven Pinker著。語言本能。台北:商業週刊出版。
唐小雅(2002) 。詞頻與詞義透明度對朗讀中文詞反應時間的影響:一個探討影響朗讀詞頻效果因素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高千惠(2000) 。語義與連結促發作用對中文字彙辨識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張淑品(1999)。國中重度聽障學生與耳聰學生舉單元音與聲調的聲學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曹峰銘(1992)。詞彙狀態與音節特性在辨識漢語語音過程中的作用。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梅永人(2000)。國語聲調電腦評量模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郭錦桴(1993)。漢語聲調語調闡要與探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陳秀才(1989)。父母與幼兒的語言發展。研習資訊,52,15-20。陳秀才(1991)。幼兒早期語言的學習。國教輔導,37(3),9891-9896。陳桂霞(2000)。國音聲調評量與診斷系統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9-2213-E-142-001),未出版。
陳淑麗(1996)。閱讀障礙學童聲韻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達德(1997) 國語聲母的時間維度:基礎聲學參數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陸莉、劉鴻香(1998)。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國語版)。臺北:心理出版社。
曾進興(1996)。語音知覺的基本問題。科學月刊,10 (27),824-831。黃秀文、沈添鉦(2003)。不同年齡及不同語文程度學童的敘事表現之研究。嘉義大學學報,75,57-81。黃國祐(1993)。詞彙狀態、音節數目與說話速度在漢語語音辨識過程中的作用。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黃國祐(2003)。字調在國語詞彙辨識過程中的作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1-2413-H-324-004。
黃國祐、曾進興(2001)。國語輔音知覺混淆之多元尺度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9-2413-H-017-032-895),未出版。
靳洪剛(1994)。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蔡晴惠(2002)。詞的長度對其產製時間的影響-檢驗MacKay(1987)的節點結構理論。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鄭佩芬(1999)。中文與英文語音覺識和符號表徵之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心裡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鄭傑麟(1995)。國語聲調音位的探究。屏東師院學報,8,257-276。鄭靜宜(1994)。聲調、韻母及音節特性對漢語音素偵測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鄭靜宜(2003)。腦性麻痺說話者讀國語聲調基本頻率型態與特性。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1,29-54。謝國平(1990)。語言學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羅溦憑(2003)。國語三聲變調的心理特性。國立交通大學語言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蘇友瑞(1999)。漢字的發音歷程。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論文。Carey, S. (1978). The child as word learner. In M. Halle, J. Bresnan & G. A. Miller (Eds.),Linguistic Theory and Psychological Reality:. Cambridge, MA: MIT Press.
Smith, M. E. (1926).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ntence and the extent ofvocabulary in young children. University of Iowa Studies in Child Welfare, 3 (5).
Templin, M. C. (1957). Certain Language Skills in Children: Their Development and Interrelationships. Minnesota,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Xu Yi. (1992), Information for Mandarin tones in the amplitude contour and in brief segments, Phonetica, Volume, 49, 25-47.
Xu, Yi.(1997). Contextual tonal variations in Mandarin. Journal of Phonetics, 25, 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