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丘昌泰、余致力、羅清俊、張四明、李允傑合著,(2001),《政策分析》,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石真瑛,(2001),〈政府機關(構)公法人化員工權益問題與對策之探討〉,《人事月刊》,第33卷,第1期,頁36-44。江昭青,(2002),〈大學理念研討會專題報導陳維昭:國立大學法人化 更彈性〉,《中國時報》
http://www.ncu.edu.tw/~cage/active/learn10.htm 2004/4/14
行政院組織改造委員會網站http://www.ey.gov.tw/COR/policy_02.htm 2004/4/14
江岷欽、林鐘沂,(1999),《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岷欽、劉坤億,(2000),《企業型政府 理念.實務.省思》,台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江岷欽,(2003),〈組織變革與組織創新〉,《T&D飛訊》,第9期,頁1-15。
宋宏日,(2005),《國立大學法人化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余致力,(2002),《民意與公共政策-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余致力、郭昱瑩、陳敦源,(2001),《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李建良,(1999),〈公立大學公法人化之問題探析〉,《台大法學論叢》,第29期,頁15-58。
李建良,(2002),〈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月旦法學》,第84期。李建良,(2002),〈機關法人化之理論基礎〉,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行政院研考會,頁1-20。
李名揚,〈台大師生連署反對大學法修正案〉,《聯合報》,2003/12/16,版A6
李允傑、丘昌泰,(2002),《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家同,〈清交合併 公法人是陷阱〉,《聯合報》,2004/12/02
李逸洋,(2004),〈行政法人全球趨勢〉,
http://www.ttnn.com/cna/news.cfm/041230/87
李逸洋,(2004),〈我國與日本推動行政法人制度之比較分析〉,《研考雙月刊》,第28卷6期,頁55-70。社評,〈大學校長遴選問題〉,《民生報》,2003/12/24,版A2
社論,〈教授治校不等於大學自主〉,《台灣立報》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882.shtml2003/6/11
我國公立大學法人化之評析及其對大學運作之影響
http://www.high.edu.tw/01/1_1/html
吳清山、林天祐,(2000),〈公立大學法人化〉,《教育研究月刊》,第89期,頁111-112。吳清山,(1998),〈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教師天地》,第98期,頁4- 9。吳定,(2000),《公共政策》,台北,中華電視。
吳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數位科技公司。
吳萬益、林清河,(2001),《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圖書出版公司。
林騰鷂,(2003),〈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 不適移植臺灣〉,《國政評論》,內政(評)092-046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C-092-046.htm
林水波,(1999),《政府再造》,台北:智勝文化事業。頁420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素鳳,(2002),〈日本的行政改革與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行政院研考會,頁9-11。
林麗雪,〈大學法修正草案台大自提反27、34版〉,《民生報》,2003/12/21版A2。
林海清,(2000),〈跨世紀教育組織再造〉,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論壇。范祥偉,(2002),〈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之理論與政策〉,《人事月刊》,201期,頁55。孟祥傑,〈國立大學法人化 讓財團染指〉,《聯合報》,2003/6/16版A6。
周志宏,(1989),《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
周志宏,(1990),〈從大學之法律性質論公立大學法人化之必要〉,《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文化。
周志宏,(2002),《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規》,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周志宏,(2003),〈公立大學法人化的質變與隱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9期,頁2-3。
周志宏,(2004),〈大學治理的法制調整與影響-兼論我國與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之比較〉,《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
周傳良,(2002),《港口管理機關組織法人化可行性之研究-以高雄港務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高明秋,(2003),〈政府機關推動行政法人制度之研究〉,《文官政策與立法研究》,林鍚山主編,台北:立法院法制局。
馬起華,(1990),〈從憲法觀點看公立大學公法人化法律評論〉,第57卷第2期。許立一,(2002),〈行政組織再造之探討〉,《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R-091-055.htm
許立一,(2003),〈解構公共行政當中管理主義的後設敘事〉,《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R-092-018.htm
許立一,(2003),〈對我國建立行政法人制度的省思〉,《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R-092-019.htm
許宗力,(2000),〈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第57期,頁26-39。許金龍、林敬殷,〈大學行政法人化 立委多反對〉,《聯合報》,2003/6/10,版A2
徐明珠,(2002),〈法人化是大學導入責任概念的契機〉,《國政評論》,教文(評)091-145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C-091-145.htm,2004/4/14
徐明珠,(2005),〈落實大學自主 強化競爭力〉,http://www.cdn.com.tw/daily/2005/01/28/text/940128i2.htm
康育斌,(2003),《公立大學法人化之再思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為藩,(2004),《轉變中的大學 傳統、議題與前景》,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國立大學法人化在期待與不安中揚帆啟程
http://china.kyodo.co.jp/big5.cnv/2004/kaisetu/1.html93/4/14
梁靜于,〈國立大學法人化反對聲不斷〉,《聯合報》,2003/6/10,版A2
陳月春,〈行政法人推動實例—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之簡介〉,《公務人員月刊》,第93期,頁24-31陳志華,(2004),〈法人化不是組織改革的底線〉,《公務人員月刊》,第93期,頁18-23陳新民,(2003),〈新創「行政法人」制度 ─行政組織精簡的萬靈丹?〉,《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10.htm
陳誠,(2002),〈大學自治之意義-憲法專業名詞解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acotochen/2004/6/16
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等譯,(1998),《政策制定的過程》,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程明修,(2003),〈制度的終結?-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學院「大學法學術研討會」
張芳全,(2004),《教育政策分析》,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錦弘,〈台大版大學法改稱「教育法人」〉,《聯合報》,2003/12/21,版B8
張曉鵬,(2004),〈解讀日本教育的「國立大學法人法」〉,
http://edu.sina.com.cn/1/2004/3/12/62607.html
湯堯、成群豪,(2004),《高等教育經營》,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曾意芳,(1998),〈公立大學法人化學者肯定〉,《中央日報》,1998/03/29
盛子龍,(2002),〈機關法人化問題〉,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行政院研考會,頁1-17。
黃國鐘,(2003),〈政府改造與組織重整〉,《國家政策論壇》,2003/4http://www.npf.org.tw/monthly/0302/theme-021.htm
黃福濤,(2004),〈法人化與日本國立大學内部管理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4/06/16
黃東熊,(1997),《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台中:財團法人國立中興大學文教基金會。
楊永斌,(2003),《大學與社會之聯繫》
http://www.ce.ntu.edu.tw/~ybyang/cht/article/article_12.htm
楊蕙菁,〈18教師會批大學法人化〉,《聯合晚報》,2003/6/18 2版
楊秀娟、胡明華、方衍濱、謝亞杰、林靜芳、黃雅文等,(2001),〈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在我國適用之可行性〉,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九十年度自行研究報告
詹中原,(2002),《新公共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葉至誠,(2002),《高等教育發展的策略與願景》,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302-303。
董保城,(2000),〈我國大學現今運作困境與未來公法人化之整備〉,《教育研究資訊》,第8卷第4期,頁33-50+a12。董保誠,(1997),《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寧騷,(2001),《政策分規劃的初步方法》,北京:華夏。
蔡茂寅,(2002),〈機關法人化實務問題〉,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行政院研考會,頁1-14。
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1997),〈國外教育訊息〉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18/hk20.htm
劉源峻,〈論大學法再修訂的大方向〉,2004/3/29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8/j08/15.html
劉宗德,(2003),〈日本公益法人、特殊法人及獨立行政法人制度之分析─兼論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之現狀及困境〉,
http://www.nmp.gov.tw/main/07/7-3/3-2/2-4/2.pdf
蕭文生,(1999),〈自法律觀點論中央銀行之組織與獨立性〉,《中正大學法學集 刊》,第二期,頁1- 44
戴一凡,(2003),《我國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之論述分析》,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文化。
羅華美,(2003),〈公立大學公法人化相關芻議之探討--制度主義之分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卷第12期,頁127-133。
顧忠華,(2004),〈評「高等教育組初步改革建議」〉,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8/j19/52.html 2004/4/21
外文部分:
Benveniste,Guy(1989).Mastering the Politics of Planning.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Bozeman,B.,& Straussman,J. D.,(1991),Publ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Guidelines for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Dunleavy, P.,(1991), Democracy, Bureaucracy and Public Choice: Economic Explanations in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Etzioni,A.,(1964),Moder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Goodsell,C. T.(1990).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In G. L.Wamsley et al.(eds.),Refound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96-113).Newbury Park,C. A.:Sage.
Gross,E.and Etzioni A.,(1985),Organizations in Society ,NJ: Prentice/fall
Gronlund,N. E.&Linn,(1990),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ching(6th Ed.)New York:Macmillan
Hammer, M. & Champy,J.,( 1993),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N.Y.:Harper Collins
Hughes, O. E.(1998),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2nd e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Jones,Charles. O.(1977),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Noth Scituate,MA:Duxbury.
March,J. G.,& Oslon,J. P.,(1983),Organizing Political Life: What Administrative Reorganization Tells Us About Govern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77(2):281-296
May,J. Peter,(1991),”Reconsidering Policy Design:Policies and Public.”Journal of Public Policy,11(2):187-206
Mosher,F. C.,(1967) Governmental Reorganization:Case and Commentary. New York:The Bobbs-Merrill Company,Inc.
Nachmias,David and Nachmias,Chava,(1979),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pproaches and Methods.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Ostrom,V.(1974).The Intellectual Crisis in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uscaloosa,Alabama: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Rossi,P. and Freeman,H.E.(1982),Evaluation:A Systematic Approach.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
Rosenbloom,D. H.(2002). Public Administration: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5th Ed.New York,N.Y.:McGraw-Hill Book Co.
Rohr,J. A.(1990).The Constitutional Cas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In Gary L.Wamsley et al.(Co-authored),Refound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52-95).Newbury Park,C. A.:Sage.
Scott W.,(1992) Organizations: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s (3rd ed.) NJ: Prentice Hall.
Stillman II R. J.,(1995)The Refounding Movement in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From “Rabid” Anti-Statism to “Mere” Anti-Statism in the 1990s. Administrative Theory & Praxis(29-45),Vol.17,No.1.
Torres C.A. and Rhoads R.A.,(2004),Globaliz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 System Theoret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s.The Conference on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30th April 2004(2-17),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at Tamkang University.
Weimer,David L. and Aidan R.Vinning(1999).Policy Analysis: Concepts and Practice. 3rd 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
田端博邦,(2003),《憲法(上)新版》,東京:有斐閣
佐藤功,(1983),〈驚くべき國立大學法人法の內容-法案の分析〉,《國立大學はどうなる》,東京:花傳社,頁7-8
宮澤俊義,(1974),《法律學全集4,憲法Ⅱ》,東京:有斐閣
褔家俊朗、濱川清、晴山一穗,(2000),《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評論社,頁85-86
橋本公互,(1980),《日本國憲法》,東京:有斐閣
藤田宙靖,(1994),《行政組織法》,法律出版社
褔家俊朗,(1999),《独立行政法人-その概要と問題点》,日本評論社,頁1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