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書籍
(一)中文部分
王逸舟(1999),《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
內政部警政署(2004),《警政白皮書》,臺北:內政部警政署。
朱延智(2000),《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幼獅。
朱愛群(2002),《危機管理》,臺北:五南。
江岷欽、林鍾沂(2003),《公共組織理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東燕(2003),《2002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中國社科院。
胡聯合(2001),《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北京:東方。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等(1996),《行政學》,臺北:空中大學。
吳莉玲(1998),《十大校園危機管理手冊》臺北:五南。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第三版。臺北:智勝。
臺北縣少年隊(2003),《幫派入侵校園問題之探討》,臺北:臺北縣少年警察隊。
許龍君(1998),《校園安全與危機管理》,臺北:五南。
教育部(2002),《學校事故責任解析》,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軍訓處(1992),《學生軍訓教育法規選輯》,臺北:教育部軍訓處。
教育部軍訓處(2002),《校園安全與教官輪值要點》,臺北:教育部軍訓處。
教育部軍訓處(2003),《建構校園安全管理機制》,臺北:教育部軍訓處。
陳芳雄(1997),《校園危機處理》,臺北:幼獅。
楊志誠(2003),《談判藝術、理論與實務》,臺北:大中國。
國防部(2004),《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幼獅。
黃秋龍(2004),《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法務部調查局。
詹中原(2003),《危機管理-個案分析》,臺北:神州。
希爾斯特(Paul Hirst)著,朱道凱譯(2002),《全球化迷思》,臺北:群學。
貝克(Ulrich Beck)著,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約翰•馬丁上校著,王一鳴譯(2002),《擊潰恐怖主義戰略分析》,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凱恩.博斯特著,徐慧譯(2004),《FBI聯邦調查局檔案》,臺北:代表作國際文化。
賴利.包熙迪、瑞姆.夏藍(Larry Bossidy & Ram Charan)著,李明譯(2003),《執行力》,臺北:天下遠見。
瓊安.瑪格瑞塔(Joan Magretta)著,李田樹等譯(2003),《管理是什麼》,臺北:天下遠見。
David Held著,李銘珠譯(2004),《民主與全球秩序》,臺北:正中。
James, M.S, and W. C. Thomas合編,謝豐安、吳福生譯(2002),《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Noam Chomsky著,林祐聖、葉欣怡譯(2003),《恐怖主義文化》,臺北:弘智。
Otto Lerbinger著,于鳳娟譯(2003),《危機管理》,臺北:五南。
Roland Jacquard著,陳浩等譯(2001),《賓拉丹秘密檔案》,臺北:聯經。
(二)英文部分
Anne, J. A. (1999) The Model School Crisis Management Plan, Virgi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harles, F. H. (1969), Crisis in Foreign Policy, Indianpolis: Bobbs MCRRILL.
Charles, T. E. (1997), “Counter terrorism and Conventional Military For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Effect and Unity,” In Studies in Conflict and Terrorism. Washington: Crane Russak.
Cline, R. S. and Y. Alexander.(1986), Terrorists or Freedom Fighters, New York: Crane.
Daniel, F. (1978) International Crises and Crisis Management:An East-West Symposium,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Edward, L. M. (1973), “Crisis Diplomacy,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 ”Cited in Raymond, T. and R, H. Wlman, Theory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Crisis, Princeton.
Edward, M. (1977),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Terrorism,” In Terroris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New York: Mc Graw-Hill.
Glenn. H. S. and P. Diesing, (1977), Conflict Among Nations: Bargaining, Decision Making and System Structure in International Crisi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Lawrence, F. H. Christopher, A. Roberts, R.J. Vincent, P. Wilkinson & P. Windsor, (1986) Terrorism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O’ Brine, C. C. (1983) “Terrorism Under Democratic Conditions-The Case of the IRA,” in M. Crenshaw ed, Terrorisms, Legitimacy and Power-The Consequences of Political Violence. Wesleyan University.
Richard, H. S. Jr. and S. Sloan (1989) Responding to the Terrorism Threat. New York: Pegramon Press Inc.
Roger, M. & F. Goldstein (1999)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on the Eve of a New Millennium,” In Studies in Conflict and Terrorism.
Ted, R. G. (1974) Why Men Rebel.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
(一)中文部分
李零(2004),〈中國歷史上的恐怖主義:刺殺和劫持(上)〉,《讀書》,第11期,頁14~53。
王崑義(2002),〈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頁146~150。
王叢桂(1998),〈師生間的衝突事件與處理〉,《學生輔導雙月刊》,第57期,頁42-51。丘昌泰 (1994),〈危機狀態下的災變管理體系:美國經驗及其對我國的挑戰〉,《研考雙月刊》,第18卷4期,頁4~12。林吉郎(1997),〈後冷戰時期「危機管理」應用之研析〉,《國防雜誌》,第12卷10期,頁20~27。吳兆豐(1999),〈恐怖主義世紀檔案〉,《北京青年週刊》,第4版,頁15~21。
邱志淳(2002),〈危機管理與應變機制〉,《研習論壇》,19期,頁35~40。紀俊臣(1996),〈校園危機處理之法律問題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4期,頁3-10。紀惠容(1998),〈校園如何面對性侵害事件〉,《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期,頁68-72。
孫本初(1997),〈校園危機管理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4期,頁11~20。郭孚宏(2000),〈校園危機的防制與處理〉,《高中教育雙月刊》,第15期,頁14~17。翁明賢(2003),〈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行動的發展趨勢〉,《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卷第6期,頁1~2。陳頤萱(2005),〈從海上擊敗恐怖主義〉,《國防譯粹月刊》,第32卷第7期,頁12~24。
張平吾、丘台峰(1992),〈論恐怖主義及其起源與發展〉,《警政學報》,第21期,頁427~433。
張錫模(2003),〈論武裝伊斯蘭主義〉,《新世紀宗教研究》,第2卷第1期,頁102~107。張德銳(1997),〈校園衝突事件處理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2期,頁53-57。游肇賢(2002),〈全面品質管理在校園危機管理的應用〉,《教育研究》,第10期,頁167~176。
黃德祥(1997),〈校園危機處理的原則與策略〉,《輔導通訊》,第51期,頁8~13。
楊永明(2002),〈九一一事件影響下日本之安全政策與亞太安全環境的變化〉,《國際事務季刊》,第2期,頁58~81。詹中原、吳文川(2003),〈整合的危機管理體系—以九二一震災為例〉,《研習論壇》,第25期,頁20~30。
蔡崇振(2002),〈從兩個實例談校園危機處理〉,《教育學術演講專輯》第14輯,頁231~238。
蔡德輝、鄭瑞隆(2000),〈校園暴力與危機處理〉,《高中教育雙月刊》,第15期,頁10~13。鄭美華(2000),〈危機管理制度之建立以校園危機事件為例〉,《人力發展月刊》,第83期,頁42~50。鄭燕祥、伍國雄(1997),〈學校危機的理念和管理:多元觀點的分析〉,《當代華人教育學報》,第1卷第1期,第7篇,頁52~60。
謝謹如(2000),〈當危機來臨時—談學校危機溝通〉,《教育研究》,第8期,頁53~63。
鍾景生(2001),〈校園危機事件處理專家系統開發研究〉,《和春學報》,第8期,頁171~177。(二)英文部分
Carter, T. (1997) “Crisis Management for Sales Force Managers”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Marketing, Vol.15, No.2, 87~103.
Pearson, C. M. & Clair, J.A.(1998)“Reframing Crisis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23, No.1, 59~76
Snyder, T. D. (1993). “When Tragedy Strikes” The Executive Educator, Feb, vol.15, No.7, 30~31.
Sturges, D. L.(1994).“Communicating through Crisis-A Strategy for Organizational Survival”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Feb, vol.7, No.3, 297~316.
三、學位論文
徐崇實(1980),《中丹殘障兒童福利之比較》,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大全(1982),《危機決策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清安(2004),《911事件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之影響》,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四、線上資料
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安全(safety)〉,《大英百科全書》。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65148,2005/4/3。
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安全保衛制度(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大英百科全書》。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67389,2005/4/3。
王崑義(2004),〈美國的反恐戰爭與台灣的戰略選擇〉。恐怖主義與國際反恐座談會引言稿。http://cgpss.nchu.edu.tw/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2004/1/5。
中央社(2005),〈俄媒體披露中俄聯合演習方案,南韓有意傚尤〉,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503/20050304422369.html,2005/3/4。
中央日報社論專欄(2004),〈以人文主義的角度反省新恐怖主義的誕生〉,《多元社會主流聲音》http://www.cdn.com.tw/daily/2004/09/05/text/930905b1.htm,2004/9/5。
中國科普博覽(2004),〈設立專門小組及應變中心〉,《核能博物館》。http://159.226.2.5:89/gate/big5/www.kepu.net.cn/gb/technology/nuclear/scrap/200207310061.html,2004/1/2。
中國日報(2005),〈美萬人反恐演習為期5天“傷員”千餘〉《重慶晚報》http://www.cqwb.com.cn/webnews/bightm/2005/4/5/133726.htm,2005/4/5。
中晚社評(2004),〈化解仇恨〉,《中時晚報》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class/show_preview.php3?d=2004-09-05&enname=mednews&t=.htm&fn=main&view=1#,2004/9/5。
中新網(2005),〈俄媒體披露中俄聯合演習方案 韓欲與俄聯合軍演〉,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2005/Mar/801336.htm,2005/3/4。
中新網(2005),〈美國舉行最大規模反恐演習 恐怖份子將獲勝〉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Topics/zxs_2005-04-05_559016.shtml,2005/4/5。
巨克毅(2003),〈國際恐怖主義理論〉,《恐怖主義與國際反恐》
http://cgpss.nchu.edu.tw/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51,2003/5/21。
巨克毅(2004),〈當前蓋達(Al-Qaeda)組織的思維與策略之分析〉,恐怖主義與國際反恐座談會引言稿, http://cgpss.nchu.edu.tw/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4,2004/1/5。
朱蒲青(2005),〈今起舉行反恐演習3天,謝揆:作業標準可用在維護治安〉東森政治新聞,http://www.ettoday.com/2005/04/13/301-1777140.htm,2005/4/13。
李海元(2004),〈美政府吸取別斯蘭事件教訓,要學校注意反恐〉,中國新聞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1077/2903440.html,2004/11/8。
汪毓瑋(2004),〈國際反制恐怖主義作為〉,恐怖主義與國際反恐座談會引言稿。http://cgpss.nchu.edu.tw/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 2004/1/5。
何秉松(2002),〈現代恐怖主義之意義與反恐怖主義的國際實踐〉,《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R-091-034.htm。2004/1/5。
林慧晶(2005),〈組圖:反分裂法通過,兩岸反應成對比〉,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3/15/n849272.htm,2005/3/15。
明報新聞網(2005),〈歐洲五國決定設反恐情報網〉,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5/3/16/n850677.htm,2005/3/16。
明報新聞網(2004),〈美警告學校提防恐怖襲擊〉,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4/4/10/7/n849119.htm,2004/10/7。
美國司法部(2001),《恐怖事件發生後OVC應對手冊》,美國司法項目辦公室與犯罪受害者辦公室製。http://www.ojp.usdoj.gov/ovc/foreignlang/chinese/coping/welcome.html,2004/11/1。
南方朔(2004),〈泛伊斯蘭運動全面反撲,美國報復戰爭騎虎難下〉,《深度分析》http://www.peace.org.tw/enews/analysis/20011227_2.htm,2004/10/18。
亞洲新聞網(2004),〈反恐警戒升級 美國各地嚴陣以待〉,美聯社http://www.cna.tv/stories/americas/view/1547/1/b5/.html,2003/2/9。
帥化民(2001),〈公元2010年台海威脅與犯台作戰想定〉,《國家政策論壇》,http://www.npf.org.tw/monthly/00106/theme-128.htm,2004/11/1。帥化民(2001),〈美反恐怖戰爭後續評估〉,《國政評論》,國安(評)090-331號。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331.htm,2004/11/1。
馬榮助(2001),〈校園危機處理之探討〉,http://www.knsh.com.tw/edupaper/paper42.asp,2004/10/7。
孫承武(2005),〈反恐系列報導之二 倫敦地鐵驚爆 凸顯反恐機制架構運作重要性〉,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7/9/n980598.htm,2005/7/9。
陳廣先(2004),〈FBI情報顯示,美校園可能成攻擊目標〉,TBVS-NEWS,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41009114745,2004/10/9。
陳寶山(2002),〈校園意外事件和校園安全〉, http://teacher.sljh.tp.edu.tw/t415/public.htm,2004/11/21。
游達裕、陳淑儀(2000),〈學校危機的處理〉http://swforum.socialnet.org.hk/article/000701.htm,2004/11/14。
許國平(2004),〈聯合國反恐策略〉,http://www.twnchinese.org.my/wto/cureent/UN%20strategy130.html,2004/11/17。
楊裕富(2005),〈探討客家的居住文化〉,http://ayf.myweb.hinet.net/adte0011.html 2005/4/7。
教育部資訊網,http://www.edu.tw/,2004/10/7。
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http://csrc.edu.tw,2004/10/7。
潘雲召、譚新木(2005),〈美國將與英國和加拿大合作舉行反恐演習〉,央視國際,新華社,http://202.108.249.200/news/world/20050318/101070.shtml,2005/3/18。
羅正明(2005),〈台海巡署特勤隊 反恐急先鋒〉,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5/3/15/n849119.htm,2005/3/15。
五、平面媒體資料
李登科(1997),〈人質危機因應之道〉,《自由時報》,1997/11/20,第10版。
李潤田(2004),〈總統享有特大權力,處理危機抗擊災害:各國如何應對緊急狀態?〉,《環球時報》,2004/10/25,第7版。
陳基任(1995),〈危機管理辨識危機出現的早期警訊,防範危機發生的最好方法〉,《經濟日報》,1995/4/7,第30版。
陳千惠(2002),〈校園安全獲重視交大加強設備〉,《聯合報》,2002/3/6,第20版。
黃敦硯,〈反恐訓練基地? 擬設桃園〉,《自由時報》,2004/9/19,第12版。
管淑平,(2004),〈俄人質危機╱老換小救人質!當局排除強力攻堅〉,《中國時報》,2004/9/2,國際新聞版。
六、其他
施正鋒(2001/10/28),〈台灣族群關係的危機管理〉,「多元族群學術座談會」發言稿。
陳宇嘉(1999),〈談危機處理-震災過程〉,「社區重建與志工訓練」研討會資料,34-35 頁。台中:東海大學。
聖嚴法師(2004/2/12),〈防止恐怖主義〉,「以教育來促進世界和平及催生全球共通的倫理價值」研討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