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07: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淑華
研究生(外文):Shu-Hua Lee
論文名稱:優質企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國家磐石獎得獎廠商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 strategies of high quality enterprises: A case study on the winners of National Award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SMES Award)
指導教授:林豐智林豐智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4
中文關鍵詞:磐石獎競爭策略優質企業
外文關鍵詞:Competition StrategyHigh Quality EnterpriseSMEs Awar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4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文摘要
台灣的中小企業具有對於全球市場脈動反應非常敏捷的特質,且技術商品化的能力特強,有高度化創業與創新的精神及豐富的國際競爭優勢特質,但是必須依靠經濟,才有強化的國際地位,本研究以政府經濟政策及全球產業資源的配置變化來探討優質企業的經營策略,以四家獲得國家磐石獎的優質企業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舉辦的四場發表觀模會,由獲獎的優質企業廠商業主現身說明其成功經驗談及企業參訪所收集的個案企業資料,資料經過歸納整理分析後發現企業家創業精神和資源基楚與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與企業文化的形成及產業價值網絡的維繫對優質企業經營策略有直接的影響,本研究發現成功的優質企業都具有積極努力,學習成長與創新的企業文化,善用科技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與優勢競爭力,使企業能夠永續發展,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創業家思索轉型之際仍保有創新精神,創新精神隨企業持續成長以因應時勢的變化轉換為對決策建立及思考的敏感性。
2.中小企業的資源基礎會隨著市場利基不斷轉變,設計及速度、創新及彈性與積極將成為核心能力的成功最大關鍵。
3.中小企業努力的認證與獲獎,有助於掌握競爭優勢,發揮競爭專長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aiwan have the extremely agile characteristic to response the global market change. Although they have the sprint of innov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uperiority, they still have to depend on economic environment to consolidate international state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high-quality enterprises .which won the national award. We select four enterprises which are awarded the national SMES Awar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entrepreneurs, public speeches and personal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f selected firms.. The entrepreneurs share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s directly and guild the tours of field survey to introduce the firms, information . After reorgan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ollected materials, we discovers that the undertaking spirit of the entrepreneurs,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base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the enterprise culture formation, and the maintaining of industrial value network have the direct influence to the strategy of the high-quality enterprise.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high-quality enterprises all have the great efforts on the innovation. They use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attachment value and superior competitive ability in order to enable the enterprise to continue operating forever.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The entrepreneur makes a lot of efforts on reengineering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spirit keeps continuously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enterprise growth in order to meet the environment change.
2.The resources base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can be unceasingly transformed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s.. Design, speed, innovation, elasticity, and positive will become the keys to the success of firms.
3.Obtaining the authentication or an award is helpful to catch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y display competitive specialties to face the challenges in the new century.
目錄
誌 謝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 録……………………………………………………………………………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三節 研究架構…………………………………………………………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優質企業…………………………………………………………12
第二節 創業家與創業精神………………………………………………13
第三節 資源基礎與核心競爭能力………………………………………19
第四節 企業文化…………………………………………………………27
第五節 產業價值網絡……………………………………………………32
第六節 經營策略…………………………………………………………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48
第一節 個案研究法………………………………………………………48
第二節 資料收集…………………………………………………………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53
第四章 個案公司介紹…………………………………………………………54
第一節 信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9
第二節 白木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72
第三節 群錄自動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85
第四節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9
第五章 研究結果……………………………………………………………. 111
第一節 經營策略影響因素研究……………………………………… 112
一.創業家創新 ………………………………………………. 112
二.創業精神 …………………………………………………. 113
三.資源基礎與核心競爭能力………………………………….114
四. 企業文化……………………………………………………115
五. 產業價值網絡………………………………………………116
六. 經營策略…………………………………………………..11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2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28


表目錄
表1-1國家磐石獎徵選辦法評估指標及內容 …………………………………4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 10
圖2-1 創業精神分類圖 16
圖2-2 創業類型圖 18
圖2-3 競爭優勢之來源 20
圖2-4 以資源為基楚的策略分析架構 22
圖2-5 企業文化特質 30
圖2-6 價值網絡架構 32
圖2-7 策略矩陣圖 43
圖3-1 個案研究資料來源與證據 52
圖4-1-1 信億科技創業初期階段(1994-1998)策略分析圖 67
圖4-1-2 信億科技成長經營階段(1999-2000)策略分析圖 69
圖4-1-3 信億科技整合階段(2001-2004)策略分析圖 71
圖4-2-1 白木屋食品創業初期階段(1997)策略分析圖 80
圖4-2-2 白木屋食品成長經營階段(1998-2000)策略分析圖 82
圖4-2-3 白木屋食品整合階段(2001-2004)策略分析圖 84
圖4-3-1 群錄自動化創業初期階段(1997)策略分析圖 94
圖4-3-2 群錄自動化成長經營階段(1998-2000)策略分析圖 96
圖4-3-3 群錄自動化整合經營階段(2001-2004)策略分析圖 98
圖4-4-1 台虹科技創業初期階段(1997-1998)策略分析圖 106
圖4-4-2 台虹科技成長經營階段(1999-2000)策略分析圖 108
圖4-4-2 台虹科技整合經營階段(2001-2004)策略分析圖 110
圖5-1 企業價值 114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司徒達賢著﹙2000﹚,“策略管理”,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248-273。
2.伍忠賢著﹙2004﹚,“事實經營策略實戰全書”,商周出版。
3.尚榮安譯﹙2001﹚,Robert K. Yin 著,”個案研究法“,弘智文化。
4.李田樹等譯﹙2003﹚,瓊安.瑪格瑞塔﹙Joan Magretta﹚,南.史東﹙Nan Stone﹚ 著,“What Management Is:管理是什麼”,天下遠見。
5.李明軒與邱美如譯﹙2004﹚,麥克、波特﹙Michale E.Porter﹚著,“競爭優勢”,天下遠見。
6.李明譯﹙2004﹚,瑞姆、夏藍﹙Ram Charan﹚著,“成長力:持續獲利的策略”
7.卓宗雄著強勢競爭﹙2002﹚,“強勢競爭,如何駕馭企業的招財貓”,揚智文化。
8.周旭華譯﹙2004﹚,麥克、波特﹙Michale E.Porter﹚著,“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天下遠見。
9.吳思華著策略九說﹙2000﹚,“策略九說”,臉譜出版社。
10.高登第與李明軒譯﹙2001﹚,麥克、波特﹙Michale E.Porter﹚著,“競爭論”,天下遠見。
11.高德明譯﹙2003﹚,三家英治著,“經營策略的基楚知識”,中衛發展中心。
12.黃營杉譯﹙1999﹚,Charles W.L.Hill and Gareth R.Jones原著,“策略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3.徐作聖與邱奕嘉譯﹙2003﹚,Allan A fuah 原著,“創新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4.傅治天與林修崴及李亦秦編譯﹙2002﹚,Pankaj Ghemawat原著,“經營策略與企業宏景”,華泰文化事業股份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張火燦著﹙2004﹚,“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6.楊錦洲住﹙2004﹚,“策略創造優勢:運用策略規劃,永續經營事業“,中國生產力。
17.趙柱英譯﹙1996﹚,Jim Schell著,“中小企業經營寶典,成功經營中小企業的心歷路程“,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8.蕭富峰與李田樹譯﹙2002﹚,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作,“創新與創業精神:管理大師談創新時務與策略“,臉譜出版社。
19.彼得.杜拉克原典;H.奧特編著﹙2004﹚,“馬上活用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新朝社。
20.“第十一屆國家磐石獎—卓越中小企業—得獎企業專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 ﹙2002﹚。
21.“第十二屆國家磐石獎暨第五屆海外台商磐石獎得獎企業專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 ﹙2003﹚。
22.“第十三屆國家磐石獎暨第五屆海外台商磐石獎得獎企業專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 ﹙2004﹚。
23.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 ﹙2003﹚,“中小企業白皮書”,經濟部出版。
24.陳逸麒﹙2001﹚,“以價值網路探討外商在亞洲的整合利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陳建宇﹙2003﹚,“台灣中小企業創業導向、組織資源與能力對企業績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汪俊在﹙2003﹚,“應用資源基楚理論探討網路券商核心資源與經營策略”,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27.黃俊潔﹙2003﹚,“創業投入、創業策略、創業類型、與創業績效間關係性之研究—以台灣電工器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呂永峰﹙2003﹚,“大陸台商中小企業經營成長策略因素之探討—以浙江台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係碩士論文。
29.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網站﹙2004﹚,http://www.moeasmea.gov.tw/index.asp。
30.“第十三屆國家磐石獎暨第五屆海外台商磐石獎得獎企業專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 ﹙2004﹚。
31.孫嘉琪﹙2004﹚,“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企業核心淨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2.陳人楷﹙2004﹚,“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研究以中部地區五家小巨人獎企業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3.羅培文﹙2004﹚,“中小企業CEO特質廠商資源產業環境與產品創新之關係”,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經濟部中小企業服務報導” DEC.2004。
35.賴杉桂(2005/4/22)“中小企業競爭力提升策略”。
36.信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三界國家磐石獎成功經驗發表觀摩會”資料。
37.白木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界“第十三界國家磐石獎成功經驗發表觀摩會”資料。
38.群錄自動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三界國家磐石獎成功經驗發表觀摩會”資料。
39.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三界國家磐石獎成功經驗發表觀摩會”資料。

英文文獻
40. Ansoff, H. I. (1979), “Strategic Management”, London: Macmillan.
41. Bruyat, C. and Julien, P. (2001), “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6(2), pp.165-180
42. Hamel, G. and Prahala, C. K.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 pp . 79-91.
43. Jarillo, J. C. (1988), “On Strategic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9,pp.31-41.
44. Knoke, D. and Kuklinski, J. H. (1982),“Network 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Publishers.
45. Kono, T. (1990), “Corporate Culture and Long-range Planning”, Long Range Planning,23(4), pp.9-19.
46. Long, W. (1983), “The meaning of entrepreneurship”,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Business, 8(2), pp.47-56.
47. Lynch, R. P. (1989),“The Practical Guide to Joint Venture and Corporate Alliance”, NewYork: John Wiley & Sons, p.7.
48. Ohmae, K. (1989), “The Global Logic of Strategic Alliances”, Harvard BusinessReview, pp. 143-154. 57.Lynch, R. P. (1989), The Practical Guide to Joint Venture and Corporate Alliance, NewYork: John Wiley & Sons, p.7.
49. Petrock, F. (1990), “Corporate Culture Enhance Profits”, HR Magazine, 35(11), pp.64-66.
50.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2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51. Schumpeter, J. A. (1934),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2. Stevenson, H. H., Robert M.J. and Grousbeck H.I. (1989),“New business ventures and theentrepreneur”, Hornewood , IL: Irwin, p.128.
53. Timmons, J. A. (1994), “New venture creation, Burr Ridge IL”:Irwin, 4th Ed.
54.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5, pp.171-18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王敏銓,〈著作權法修正評析-合理使用協議之法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106期,頁74-85,臺北市,2004年3月。
2. 20.劉博文,《智慧財產權之保護與管理》,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
3. 2.王敏銓,〈著作人格權之負面效果與合理使用-伯恩公約與美國法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111期,頁44-60,臺北市,2004年8月。
4. 3.吳尚昆,〈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與個人使用〉,書苑,49期,頁38-52,臺中市,2001年7月。
5. 4.汪家倩,〈「版權所有」與「版權沒有」之外的選擇:Creative Commons簡介〉,萬國法律,138期,頁85-91,臺北市,2004年12月。
6. 5.汪渡村,〈論網際網路時代著作權法因應之道-以合理使用制度為中心-〉,智慧財產權,62期,頁102-123,臺北市,2004年2月。
7. 6.李憲珍,〈技術保護措施與反規避條款之探討-兼論衍生之不公平競爭問題〉,全國律師,9卷1期,頁18-36,臺北市,2005年1月。
8. 8.林昱梅,〈藝術自由與嘲諷性模仿之著作權侵害判斷〉,成大法學,7期,頁129-234,臺南市,2004年6月。
9. 9.林輝雄,〈法律經濟分析的效率與正義問題-以寇斯定理與羅爾斯正義論為中心〉,全國律師,8卷12期,頁48-58,臺北市,2004年12月。
10. 10.邵瓊慧,〈科技保護措施之著作權法爭議及挑戰〉,智慧財產權管理,34期,頁12-18,臺北市,2002年9月。
11. 11.陳人傑,〈科技保護措施與著作權保護面面觀〉,智慧財產權管理,30期,頁18-24,臺北市,2001年9月。
12. 12.陳明進,〈智慧資本之組成與管理〉,財稅研究,36卷5期,頁54-63,臺北市,2004年9月。
13. 13.陳信至,〈網路交易定型化契約-消費者保護相關議題探討(上)〉,萬國法律,135期,頁52-62,臺北市,2004年6月。
14. 14.陳起行,〈資訊著作的著作性與合理使用-事理、學理及法制面研究〉,政大法學評論,68期,頁183-262,臺北市,2001年12月。
15. 15.陳家駿,〈對網路P2P業者著作權補償金制度提議之意見〉,智慧財產權,64期,頁88-96,臺北市,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