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17: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美玉
研究生(外文):Mei-Yu Liu
論文名稱:消費者之風險知覺、商品認知,與消費行為之關聯性─以某大型壽險企業為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On Association of Consumer’s Behavior, Risk Awareness and Product Perception-A Case Study of A Large-Scale Life Insurance Enterprise
指導教授:汪浩汪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ao Wna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6
中文關鍵詞:商品認知消費者行為風險知覺資料採礦
外文關鍵詞:risk awarenessconsumer behaviordata collectionproduct awaren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261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關於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在顧客的購買決策過程中,是什麼因素影響最後的購買決定,以及顧客的再購意願,一直是企業行銷想要探討與瞭解的部份。誰最瞭解顧客的消費行為,誰就擁有最佳的競爭力與優勢。顧客關係管理(CRM)是強調以個別的顧客和消費者為基礎,藉由資訊科技與資料庫分析,提供個人化的產品與服務,塑造顧客的忠誠度,並獲取顧客的終身價值。
本研究選擇以產業競爭激烈且擁有大量顧客交易資料的壽險業,為個案研究對象,以瞭解顧客所購買的各類保險商品是否息息相關,並找出人口屬性與保險商品間之關聯性,以作為市場區隔與開發潛在客戶之依據。本論文量化研究採用Clementine 7.2中的Apriori與GRI模型進行關聯分析;質性深度訪談,探討消費者的風險知覺、商品認知對購買行為之影響。最後將量化與質性研究結果相互印證,提出下列的建議:
1. 顧客屬性:男性、年齡在50-64歲,教育程度國中及以下者,多數購買的商品組合是壽險主約搭配傷害附約。若年齡在50-64歲,個人所得是81-100萬,家庭所得是151-200萬,是商品組合醫療主約與壽險附約的潛在顧客。依社會現況的需要,建議提高承保年齡的上限,並針對已經是個案公司的顧客中,年齡在50-64歲者提供老年人醫療保險保費優惠。
2. 顧客屬性:未婚,年齡在20-29歲,多數會購買的商品組合是壽險主約搭配壽險附約與傷害附約。此年齡階段,正在為進入家庭作準備,是投資型商品的潛在顧客,可同時兼顧保障與投資。因保費的預算是此顧客群首要考量,個案公司如何精算保險費用,提供此顧客群的服務,並可創造顧客的終身價值。
3. 對於有風險知覺、商品認知者,影響其購買因素是保費的預算、對壽險公司及服務人員的信任。個案可以電話或網路行銷降低保費,或是由服務人員拜訪與提供相關資訊以加強消費者信心。
In consumer behavioral study with regard to the consumer purchasing decision-making process, wha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subscriber’s final subscribing decision and consumer purchasing desire has always been a key area that business marketing wishes to explore and understand. And who best understands the consumer and their purchasing behaviors would possess the best competitiveness and an advantageous niche. Customer relations management is of a process, built on the premise of emphasizing individual customs and consumers and utiliz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atabank analysis, aiming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shape customer loyalty and secure subscriber lifetime value.

The study chooses th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that is fiercely competitive and with a large customer tradition volume case the case study subject to discern whether there is a motive in the subscriber’s subscribing a variety of products, and in an effort to loc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mographic nature and insurance products, which would serve as a premise in marketing segregation and exploring potential subscribers. The study’s quantified search has taken to Apriori of Clementine 7.2 and the GRI models to carry out the relevancy analysis, together with qualitative in-depth interviews sought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consumer risk awareness, product awareness on consumption behavior, before mirroring the quantified and qualified study findings to present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1. Of those aged between 50 and 64, male, and with an education level of below junior high, a majority of the product portfolio that they purchase tend to be a main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with provisional injury contract. Those aged between 50 and 64 with a personal income at between $0.81 million and $1 million and a household income at between $1.51 million and $2 million tend to be the potential subscribers for subscribing the product portfolio of a main life medical care contract with provisional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By the current social needs, it is recommendable that the subscription age roof be raised, together with focusing on subscribers in the existing database, to offer incentive premiums for elderly medical insurance.

2. The product portfolio favored by those aged between 20 and 20 and unmarried tend to be a main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coordinated with a provisional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and injury contract. Those that fall in this stage of life that tend to be preparing for building a family are potential subscribers for investment type of products that duly address protection and investment. Therefore, premium budgeting tends to be a leading concern among this customer group, and case companies that are smart in carefully calculating the insurance premiums to cater to this subscriber group can certain come out winning in earning subscriber lifetime value.

3. For those with risk awareness and product awareness, factors that impact their purchasing decision rest on premium budgeting, their confidence toward the insurance company and the service personnel. The case companies may want to market reduced premiums via the telephone or through the Internet, or through insurance agent’s visits or information offering to build and strengthen subscriber confidence.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5
第二章 理論與相關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消費者行為 -------------- 7
第二節 風險知覺與商品認知 -------------- 15
第三節 資料採礦 --------------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5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研究方法 -------------- 2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26
第三節 資料採礦分析方法與工具介紹 -------------- 27
第四節 個案訪談的資料蒐集 -------------- 34
第四章 實證分析 -------------- 40
第一節 個案公司概況 -------------- 40
第二節 資料採礦標準過程 -------------- 42
第三節 深度訪談 -------------- 70
第四節 研究結果的應用 -------------- 80
第五章 結論 -------------- 85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85
第二節 後續研究之建議 -------------- 87
參考文獻 -------------- 89
附錄 深度訪談大綱 -------------- 96
一、中文部分
1.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壽險統計資料(2003) , 壽險業統計年報。(http://www.lia-roc.org.tw)。
2.方世榮譯(1998), 行銷管理學:分析,計畫, 執行與控制/ Philiop Kotler著;三版 p195, 台北 東華書局。
3.方世榮譯(2004), 行銷管理學/ Philiop Kotler著;五版 p.219, 台北 東華書局。
4.王忠聖(1990), 台灣地區壽險需求之研究, 逢甲大學保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5.王威仁(2004), 應用資料採礦技術於顧客區隔與購買行為之研究, 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6.尤克強(1997),資訊管理個案研究方法評論,資訊管理學報,4卷,第1期,pp.18-20。
7.江明修(1997),《研究方法論》。台北:政大書城。
8.李永振(1985), 人身保險需求型態與市場區隔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呂子杰(1997), 壽險需求決策模擬分析與系統建立之研究, 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沈維明(2000), 應用資料挖掘於目標行銷之研究, 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1.季宏潤(1993), 我國個人年金保險市場調查及其商品行銷之研究, 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林建州(1994), 人壽保險消費行為與市場區隔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林玲汶(2000), 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市場區隔之研究─台中市實證分析, 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林育宏(2002), 建構可供資料採擷之壽險客戶關係管理模式,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15.吳怡真(2003), 應用資料挖掘技術於證券業顧客關係管理之研究, 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吳桐(2004),《完全人身保險手冊》,修訂版 p.61,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17.吳常洲(2004), 運用資料探勘技術在產險行銷之個案研究,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吳旭志、賴淑貞譯(2001),Michale J.A. Berry, Gordon Linoff 著《資料採礦理論與實務─顧客關係的技巧與科學》,台北市:維科圖書有限公司。
19.邱愛倫(2003), 應用資料探勘分析顧客行為改變,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周忠翰(2000), 保險商品的風險知覺、人格特質與投保意願之關係研究─以綁架勒索險為例,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
21.周紹康(2004), 投資型保險商品購買意願因素之研究, 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2.徐柏園(1997), 消費者對壽險保單增購之探討, 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3.高淑珍(2004), 應用資料探勘於顧客回應模式之研究─以國內A壽險公司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博士論文。
24.孫恬琳(2004), 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汽車保險購買行為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5.韋瑞、鄭宇庭、鄧家駒等人編著(2003),「DATAMINING概述—以Clementine 7.0為例」。台北:中華資料採礦協會發行。
26.陳振燧(1988), 台灣地區人壽保險行為及其行銷之研究,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7.陳香伶(1994), 人壽保險之購買行為與潛在市場之研究-台南市實證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28.陳明哲(1996), 台灣地區人壽保險需求之實證估計, 壽險季刊, 99: 49-55。
29.陳棻煐(1997), 應用羅吉特回歸模式分析壽險購買行為, 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0.陳雅惠(2000), 壽險商品知覺風險與資訊搜尋分析, 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陳坤信(2001), 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影響因素之研究, 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2.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書局。
33.陳佳麟(2002), 資料探勘於顧客關係管理之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企業館理學系碩士論文。
34.陳虹君(2002), 銷售資料挖掘與顧客關係管理整合之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企業館理學系碩士論文。
35.袁方主編,林萬億審定(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書局。
36.張瑋倫(2000), 應用資料挖掘學習方法探討顧客關係管理問題, 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7.張哲銘(2003), 人身保險市場之消費者行為探討─以國泰人壽公司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8.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書局。
39.許由(2001),從泰勒主義到後福特主義,全球化監察,第11期,p8。
40.許晏豪(2002), 終身醫療保險購買意願影響因素之分析─以台北都會區人口統計變數為例, 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1.連惟謙(2004), 應用資料分析技術進行顧客流失與顧客價值之研究, 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2.郭瑞祥(2005), 「供應鍊管理」,《經理人月刊》,第4號,p133。
43.焦經隆(2003), 女性消費者產品涉入對知覺風險、資訊搜尋及散佈之影響─以『健康食品』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EMBA)專班碩士論文。
44.彭文正譯(2001),Michale J.A. Berry, Gordon Linoff 著《資料採礦─顧客關係管理暨電子行銷之應用》,台北市:數博網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45.彭漣漪編自《Accenture》,新整合行銷45個「撇步」全攻略,e天下雜誌,2003,2月號,p135。
46.楊清潭(2003), 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顧客價值分析之研究, 東吳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
47.楊文德(2004), 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共同基金客戶分群之研究─以金融業為例, 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8.鄭君仲(2005)「FCB模式-確定產品定位、發展廣告策略的實用架構」。《經理人月刊》,第4號,p42。
49.廖本哲(1990), 產品涉入知覺風險與購買決策關係之研究,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0.廖雅郁(2002), 應用資料探採於我國西藥業行銷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1.盧坤利(2000), 台灣地區企業用顧客關係管理系統之影響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2.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53.歐蓁瑛(2001), 態度與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之影響研究─以壽險業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4.蔡育倫(1998), 任意汽車責任保險認知涉入與購買行為之研究, 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5.蔡英哲(1999), 台灣壽險業消費者行為, 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56.劉純之(1993), 「人壽保險需求之估計與模擬」,保險專刊, 33:87-101。
57.廖欽佐(1994), 以EKB模式探討台北市個人人身保險消費市場消費者之購買決策行為,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58.盧樹基(1995), 消費者購買壽險利益因素與生活型態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9.賴南光(1999), 台灣家庭特徵對保險需求之影響, 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0.賴昆崙(2003), 壽險需求實證分析─以雲嘉地區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61.蘇承華(2004), 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促銷成果之研究─以連鎖速食業為例, 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62.中原大學資料探勘Data Mining研究http://www.datamining.org.tw/index.asp
63.SPSS Clementine 7.2 新增功能-資料採礦的最愛http://www.sinter.com.tw/spss/dep/Clementine%207.2%20add.htm
64.MiLiWo Data Mining Community, http://www.geocities.com/misforto/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