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慈濟年鑑》(1966-1992),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年鑑》(1993),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年鑑》(2001),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年鑑》(2002),台北:慈濟文化。
《福音原則》,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台北。
MBA核心課程編譯組編譯(2003),《公關經理上下冊》(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台北:讀品文化。
丁仁傑(1999),《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台北:聯經。
卜正珉(2003),《公共關係-政府公共議題決策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王佳煌等譯;Neuman, W. Lawrence著(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Social Research Methods),台北:學富。
王順民(2001),《當代台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台北:洪葉。
司徒達賢(2001),《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
司徒達賢等著(1997),《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江明修主編(1998),《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
江明修主編(2002),《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
江明修主編(2003),《志工管理》(Volunteers Management),台北:智勝。
江明修審訂;Brinckerhoff, Peret C.著(2004),《非營利組織標竿管理》(Mission-Based Management:Leading Your Not-For-Profit In The 21st Century),台北:智勝。
江明修審訂;Dees, J. Gregory& Emerson , Jed& Economy,Peter著(2004),《企業型非營利組織》(Enterprising Nonprofits:A Toolkit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台北:智勝。
江明修審訂;Reiss, Alvin H.著(2003),《非營利創新管理》(CPR For Nonprofits:Creative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Fundraising,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台北:智勝。
江明修審訂;Weisbrod, Burton A.著(2003),《非營利產業》(To Profit Or Not To Profit:The Commer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台北:智勝。
余佩珊譯;彼得˙杜拉克著(2004),《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管理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Practices And Principles),台北:遠流。
吳玟琪譯;Harris,Thomas L.著(1997),《行銷公關》(The Marketer Guide To Public Realations),台北:台視文化。
吳瓊恩(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
李芳齡譯;Ries ,Al &Ries, Laura著(2003),《啊哈!公關:行銷策略大師Al Ries談公關與廣告的新定位》(The Fall Of Advertising&The Rise Of PR),台北:遠流。
李美華等譯;Babbie, Earl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冊)》(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台北:時英。
李振昌譯;普哈拉等著(2003),《哈佛商業評論精選 顧客關係管理》(Havard Business Review O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台北:天下。
官有垣著(200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台北:亞太。
官有垣編著(2003),《台灣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台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林財丁、林瑞發譯;Robbins, Stephen P.著(1998),《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台中:滄海。
洪敏莉譯;Peter, Larry著(2000),《整合行銷傳播策略:從企劃、廣告、促銷、通路到媒體整合》(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台北:遠流。
洪瑞璘譯;Kluyver, Cornelies A. de著(2005),《彼得˙杜拉克管理研究所教你學策略》(Strategic Thinking:An Executive Perspective),台北:台灣培生教育。
洪懿研等譯;Kochan,Thomas A.&Schmalensee,Richard L.著(2003),《未來管理:MIT史隆管理學院精要》(Management:Inventing And Delivering Its Future),台北:天下。
胡祖慶譯;Haywood,Roger著(2002),《全面公關時代-打造企業公關的新形象》(Managing Your Reputation),台北:麥格羅。
康淑華、方凱弘譯;凱文˙肯斯著(2003),《帶領公益部門邁向成功之路:公共與非營利組織的策略規劃指南》(Private Sector Strategies For Social Sector Success:The Guide To Srategy and Planning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台北:喜馬拉雅基金會。
張茂芸譯;赫茲林格等著(2000),《哈佛商業評論精選:非營利組織》(Harvard Buainess Review On Nonprofit),台北:天下。
張譽騰等譯;Gelatt, James P.著(2001),《世紀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台北:五觀。
許長田(1999),《行銷學》,台北:揚智。
許晉福等譯;Mark, Margaret&Perarson, Carol S.著(2002),《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The Hero And The Outlaw:Building Extraordinary Brands Throught the Power Of Archetypes),台北:麥格羅。
許梅芳譯;Jay, Ros著(2001),《Smart MBA自修手冊-顧客》(Smart Things To Know About Customers),台北:遠流。
陳希林等譯;Flanagan, Joan著(2002),《募款成功-義工與專家必讀》(Successful Fundraising-A Complete Handbook For Volunteers and Professionals Second Edition ),台北:喜馬拉雅基金會。
陳佩秀譯;Mariotti, John著(2001),《Smart MBA自修手冊-品牌》(Smart Things To Know About Brands&Branding),台北:遠流。
陳智文譯;Simmons, Annette著(2004),《說故事的力量:激勵、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The Story Factor:Inspiration, And Persuasion Throught The Art Of Storytelling),台北:城邦。
陳慧劍(1990),《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台北:慈濟文化。
傅篤誠(2002),《非營利組織事業管理:議題導向與管理策略》,台北縣:新文京。
湯明哲(2003),《策略經論:基礎篇》,台北:天下。
榮泰生(1999),《消費者行為》,台北:五南。
齊思賢等譯;Bossidy, Larry&Charan, Ram著(2004),《應變-用對策略做對事》(Confronting Reality:Doing What Matters To Get Things Right),台北:天下。
劉慧清等譯;Richardson, Tom等著(2003),《關係是一種策略性資產:RAM關係資產管的12個法則》(Business Is A Contact Sport:Using the 12 Principles Of Relationship Asset Management To Build Buy-In, Blast Away Barriers, And Boost Your Business),台北:城邦。
劉麗雯著(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書廊。
潘煊(2004),《證嚴法師 琉璃同心圓》,台北:天下。
蕭新煌(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賴金波(2003),《公關策略:理論與實務運用》,台北:五南。
謝佳娟等譯;Jackson, Alun C.&Donvan, Frances著(2003),《勇往直前-中小型非營事業管理人實務》(Managing To Survive:Mangerial Practice In Not-For-Ptogit Organisations),台北:五觀。
鍾家怡等譯;Brinckerhoff, Peret C.著(2004),《非營利組織行銷:以使命為導向
(Mission-Based Marketing:Positioning Your Not-For-Profit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World),台北:揚智。
藍美貞等譯;Gobe, Marc著,(2004),《公民品牌,感性行銷》(Citizen Brand),台北:天下。
釋德亻凡 編撰(2004),《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春之卷》,台北:慈濟文化。
釋德亻凡 編撰(2004),《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夏之卷》,台北:慈濟文化。
闞正宗(2004),《重讀臺灣佛教‧戰後臺灣佛教(續編)》,台北:大千。
二、外文書目:
Brinckerhoff, Peter C.(1996), Financial Empowerment : More Money For More Mission,
Dillon, Colo./ Alpine Guild.
Burlingame, Dwight F.(1997), Critical Issues In Fund Raising , New York / Wiley.
Carlson, Mim & Clarke ,Cheryl(2000), Team-Based Fundraising Step By Step: A Practical
Guide To Improving Results Through Teamwork, Jossey-Bass Publishers.
Clemen, Robert T.(1996), Making Hard Decisions, B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Courtney, Roger(2002),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Voluntar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Cummings, Thomas G.& Worley, Christopher G.(1997), Drganization Development&
Change, South-Western.
Daniel,Tracy & Connors(1997), The Nonprofit Hankbook: Management , New York/Wiley.
Duronio, Marh garet A&Tempel, Eugene R(1997), Fund Raisers,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Grace, Kay Sprinkel(2003), Over Goal: What You Must Know To Excel At Fundraising
Today, Emerson & Church.
Hodgkinson, Virginia A.(1996), Giving And Volunteering In The United State, Independent
Sector.
Jeannet, Jean-Pierre&Hennessey, H.David(2001),Global Marketing Strategies,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Kinzey, Ruth Ellen(1999), Using public Relation Strategies To Promote You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 Haworth Press.
Knauft, E.B&Berger, R.A&Gray, S.T(1991), Profiles Of Excellence-Achieving Success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California:Jossey-Bass Inc.
Kuniholm, Roland(1995), The Compalete Book Of Model Fund Raising Letters, Paramus,
NJ/ Prentice Hall.
Letts, Christine W.&Ryan, William P.&Grossman, Allen(1999), High Performanc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Managing Upstream for Greater Impact, John Wiley Sons, Inc.
Mattessich, Fpaul W.(2001), Collaboration: What Makes It Work, Amherst H. Wilder
Foundation.
McCarthy, Kathleen D.&Hodgkinson , Virginia A.&Sumariwalla, Russy D.(1992),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The Global Community : Voices From Many Nations, San
Francisc /Jossey-Bass.
Newman, Diana S.(2002), Opening Doors, San Francisco/Wiley&Sons Inc.
Robinson, Maureen K.(2001), Nonprofit Board That Work: The End Of One-Size-All
Govermance, John Wiley & Sons.
Stern, Gary J. & Centor, Elana(2001), Marketing Workbook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Volume 1: Develop The Plan, Amherst H. Wilder Foundation.
Warda, Mark(2002), How To Form A Nonprofit Corporation, SphinxPublishing.
Warwick, Mal(2002), Stephen Hitchcock.Ten step To Fundraising Success: Choosing The Right Strategy for Your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Wolf, Thomas(1999),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 Simon & Schuster Inc.
三、碩博士論文、期刊書目:
《天下雜誌》(2005),第324期,台北:天下。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05),第41期,台北:資訊傳真。
《慈濟月刊》(2003),第441期,台北:慈濟文化。
《遠見雜誌》(2005),第228期,台北:遠見。
《聯合勸募》(2002),第九期,中華聯合勸募協會。
王梅芳(2001),《宗教團體的租稅問題及其管理-代理觀點》,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王詩慧(2001),《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以醫療類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江明修(1999),〈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中國行政評論》,第八卷,第三期。
江明修等著(2000),《志願組織運作型態初探》,台灣志願服務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
吳紀勳(2002),《非營利組織運用網路行銷之研究-以台灣基金會網站為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汪浩(2002),〈簡介「募款」--非營利組織的生存基礎〉,《逢甲合作經濟》,第34期。官有垣(1996),〈台灣民間社會福利機構與政府的競爭關係:以台灣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為例〉,《空大行政學報》,第五期。官有垣(2002),〈基金會治理功能之研究:以台灣地方企業捐資型社會福利與慈善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政學報》,第七期。
林美玲(2002),《佛教慈善事業之發展-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等個案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敏昌(2001),《非營利組織之顧客導向行銷策略-捐血中心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學程)碩士論文。林嘉慧(2001),《美國大學募款策略之研究-非營利組織行銷之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施教裕著(1996),〈志願機構團體在勸募活動上的因應和推展〉,《社會福利月刊》,第125期。洪麗晴(2001),《台灣非營利社會福利機構網路募款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培新(2002),〈宗教類非營利事業經營管理之研究-以佛光山為例〉,《玄奘學報》,第五期。曹學仁(1998),〈中美大學院校募款制度之比較研究〉,《比較教育通訊》,第43期。
陳振甫(2001),《宗教慈善團體非營利組織管理特質分析-以佛教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專班碩士論文。黃俊英、林義屏、董玉娟(1999),〈非營利組織顧客滿意度模式之研究-以台南捐血中心為例〉,《亞太管理評論》,第四卷,第三期。滕雨方(2003),《非營利組織義工教育訓練之研究以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宏財(2001),〈從非營利組織的行銷觀點談學校公共關係的建立〉,《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第十二卷,第一期。
四、網路書目:
92年社政年報,網址:http://sowf.moi.gov.tw/17/92/index.htm。
王億雯(2002),《研究顯示:選擇宗教團體作為公益捐贈對象者高達六成九》,喜馬拉雅基金會。
王億雯(2003),《「願景管理」對公益界之重要性漸增》,喜馬拉雅基金會。
王億雯(2003),《2003年美國私人捐贈排行榜》,喜馬拉雅基金會。
王億雯(2003),《研究證實租稅扣抵政策可激勵民眾參與公益捐贈》,喜馬拉雅基金會。
王億雯(2003),《研究顯示:民眾之財務信念將影響其公益捐贈模式》,喜馬拉雅基金會。
王億雯(2003),《美國公益界節撙千億美元開支的可能途徑》,喜馬拉雅基金會。
王億雯(2003),《剖析少數公益組織成為媒體寵兒的研究》,喜馬拉雅基金會。
王億雯(2003),《基金會之責信機制與運作效率報告出爐》,喜馬拉雅基金會。
王億雯(2004),《2003年美國公益界最引人注目的議題:組織責信》,喜馬拉雅基金會。
台灣非營利組織研究網,網址:http://npo.nccu.edu.tw/content/section02/item03.php.
江明修(1998),《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符號管理之研究》,「第二屆當代宗教學術研討會《宗教與非營利事業》」,南華管理學院。
網址:http://npo.nccu.edu.tw/content/section02/item03_doc/199801.pdf
江明修(2003),《國際非營利組織發展之析探》, 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網址:http://npo.nccu.edu.tw/content/section02/item03.php.
江明修、鄭勝分(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學術研討
會」。網址:npo.nccu.edu.tw/content/section02/item03.php 2004/11/6.
江明修等(2001),《自律乎?他律乎?財團法人監督機制之省思》,「財團法人功能與監督研討會」。網址:http://npo.nccu.edu.tw/content/section02/item03.php.
佛光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fgs.org.tw/main.htm.
呂郁青,《刷公益卡 獻愛心可抵稅》,聯合報新聞網。
網址:http://tw.news.yahoo.com.041215/15/19b89.htm.
李依儒(2001),《美國聯合勸募協會公布今年最新募款結果》,喜馬拉雅基金會。
李雪瑩(2003),《公益機構董事會之原則》,喜馬拉雅基金會。
李雪瑩(2003),《信賴使公益更有效力》,喜馬拉雅基金會。
李雪瑩(2003),《愈多不一定愈好》,喜馬拉雅基金會。
李雪瑩(2004),《公益組織如何擺脫對贊助的依賴》,喜馬拉雅基金會。
李雪瑩(2004),《揭開公益品牌的面紗》,喜馬拉雅基金會。
林本炫,《對宗教團體內部經濟活動的規範》。
網址:file://A:對宗教團體內部經濟活動的規範.htm.
徐木蘭,《NPO之策略規劃-理論及實務分析》,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網址:http;//site. Nyc.Tw/part3/c4212.htm#.
高子景(2002),《衡量公益品牌的價值》,喜馬拉雅基金會。
高子景(2004),《衡量公益品牌的價值》,喜馬拉雅基金會。
高子景、王億雯(2004),《公益創投的成功案例(上)》,喜馬拉雅基金會。
許安妮(2002),《透明化之組織運作有助於建立責信度》,喜馬拉雅基金會。
許安妮(2004),《如何進行明智且更積極之慈善捐贈》,喜馬拉雅基金會。
許安妮(2004),《邁向企業公益之途的五步驟》,喜馬拉雅基金會。
慈濟基金會網站,網址http://www.tzuchi.org.tw.
蔡美慧(2001),《捐款人是否有自主空間將影響募款成效》,喜馬拉雅基金會。
聯合勸募網站,網址http://www.unitedway.org.tw.
舉辦統一募捐運動流程,網址:http://sowf.moi.gov.tw/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