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23: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程素真
研究生(外文):Cheng Sue-Chen
論文名稱:台北市高職學生升學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LATIONSHIP AMONG RNTRANCE EXAMINATION, COPING RESPONSES,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AT VA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PEI
指導教授:楊康臨楊康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ang-lin Kate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兒童保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4
中文關鍵詞:升學壓力因應方式身心健康
外文關鍵詞:entrance examinationcoping responsesmental healt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8
  • 點閱點閱:7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高職學生升學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台北市公私立高職的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531名。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升學壓力量表」﹑「升學壓力因應行為量表」﹑「一般健康量表」。
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t檢定、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主要的升學壓力源為考試壓力、自我期望與課業壓力,而教師與父母壓力最少。
2、最常使用的因應行為是「逃避」、「情緒紓解」,最少使用與「情緒困擾」。
3、47.6.%呈現身心不健康。
4、不同性別在「父母壓力」、「考試壓力」上,呈現顯著差異。
5、不同性別在「積極因應」、「面對壓力」上,呈現顯著差異。
6、「自我期望」、「父母壓力」、「考試壓力」、「教師壓力」四個變項對「積極因應方式」有顯著影響。其解釋力達34.2%。
7、「自我期望」、「父母壓力」、「課業壓力」、「考試壓力」四個變項對「消極因應方式」有顯著影響。其解釋力達27.5%。
8、可預測「身心健康」之重要變項為:「父母壓力」、「課業壓力」、「面對壓力」以及「情緒困擾」等變項。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討論,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考。並對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ntrance examination, coping responses,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at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pei.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total of 531 teenage students from 15 seni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ipei.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is study are Entrance Examination Stress Questionnaire, Coping Responses Questionnaire, and 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The t-test, correlation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below:
1. The students’ main entrance examination stress comes from examination itself, self expectation, and stress from studies, while stress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is little.
2. The coping behaviors most students use are “shirking” and “emotion relieving”, only a few students have “emotional disturbance.”
3. 61.6% students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
4. There’s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when it comes to “stress from parents” and “stress from examination.”
5. There’s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students and female students in “positive coping responses” and “facing the pressure.”
6. “Stress from examination”, “self expectation”, “stress from teachers” and “stress from parent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ositive coping responses”. These variables explain 34.2% of the effects.
7. “Stress from examination”, “self expectation”, “stress from studies”, and “stress from parent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negative coping responses”. These variables explain 27.5% of the effects
8. It is predictable that the important variables of mental health are “stress from parents”, “stress from studies”, “facing problems” “emotional disturbance”, etc..

The above result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thesis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are made as well.
目 次
目次 ………………………………………………………………………I
表目次 ………………………………………………………………… III
圖目次 ………………………………………………………………… V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壓力之理論基礎及其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因應方式之理論基礎及其相關研究………………………17
第三節 升學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1
第五節 研究程序 ………………………………………………… 38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40
第七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樣本特質描述 …………………………………………… 42
第二節 升學壓力、因應方式的性別差異 ……………………… 58
第三節 不同升學壓力源對因應方式的影響 …………………… 60
第四節 升學壓力、因應方式對身心健康的預測力………………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綜合討論 ………………………………… 64
第二節 建議 …………………………………………………… 7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 77
二、英文部分 ………………………………………………………… 84

附錄
附錄一 研究問卷 ………………………………………………… 87








表目次
表3-4-1 升學壓力總量表與分量表之內在一致性信度 …………… 32
表3-4-2 因應方式總量表與分量表之內在一致性效度 …………… 34
表3-4-3 教育程度、職業類別區分表……………………………… 37
表3-4-4 社經地位等級計算方式表………………………………… 37
表4-1-1 研究對象之「個人背景變項」分析………………………… 43
表4-1-2 研究對象之「升學壓力」得分現況分析……………………46
表4-1-3 研究對象之「升學壓力」各題項的統計數量表……………49
表4-1-4 研究對象之「因應方式」得分現況分析 ………………… 53
表4-1-5 研究對象之「因應方式」各題項的統計數量表……………55
表4-1-6 研究對象之「身心健康」分布情形…………………………57
表4-2-1 不同「性別」研究對象在「升學壓力」上之差異……………58
表4-2-2 不同「性別」研究對象在「因應方式」上之差異……………59
表4-3-1 不同升學壓力源對因應方式之迴歸分析表 ……………… 61
表4-4-1 研究對象之升學壓力、因應方式等變項對其身心健康多元迴
歸分析…………………………………………………………63
表4-4-2 研究對象升學壓力、因應方式對其身心健康之多元迴歸分
析………………………………………………………………63





圖目次
圖2-1 刺激取向壓力模式………………………………………………10
圖2-2 反應取向的壓力模式……………………………………………11
圖2-3 互動的壓力模式…………………………………………………12
圖2-4 壓力與健康之作用途徑…………………………………………15
圖3-1 研究架構圖………………………………………………………36
參考資料:
一、中文部份
丁明潔(2002)。國中生樂觀/悲觀傾向、課業壓力評估、課業壓力因應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卿(2003)。國中生父母衝突、親子衝突、課業壓力與自殺意念 之影響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學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震武(2002)。升學主義的成因及其社會心理基礎-一個歷史觀察。本土心理學研究,17,3-65。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台北市教育局統計室,(2005)。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升學 就業統計報告。台北:教育局。
江承曉(1991)。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其身心健康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承曉、沈姍姍、林香寶、林為森(2000)。南區大專生壓力調適行為與身心健康狀況之影響研究。嘉南學報,26,54-59。
何茉如(2000)。國中生幽默感對於生活壓力、身心健康調節作用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2(1),頁123-156。
何雪珍(1998)。護理科應屆畢業生憂鬱傾向及其與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殺傾向之影響。 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系碩士論文。
呂敏昌(1993)。國中學生的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心理社會幸福感之關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惠芬(1998)。高職護校生升學壓力、因應行為與身心症狀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治(200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欣瑩(2000)。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
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李明濱(1997)。醫學人性面:情緒與疾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李敏英(2002)。高職學生行為困擾問題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李慧玟(2002年5月6日)。少年耶!為什麼不想活了。自由時報,第37版。
李選(2003)。對抗憂鬱症,大家一起來。國政分析。2003年4月9。擷取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2/SS-B-092-010.htm
吳宜真(2002)。升學、就業意向與學習情況之探討─以高中職餐飲管理科學生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孟錞(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效能、知覺父母期望、教師期望與行為困擾、學業表現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麗娟(1998)。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91-132。
邱浩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林俊瑩(2001)。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教育行為關連性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菁(2004)。台灣地區大學升學壓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周裕欽、廖品蘭(1997)。出身背景、教育程度及對子女教育期望之關聯性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 0,313-330。
施協志(2002)。國中學生性別、年級、編班與壓力因應、自重感、幸福感之影響研究---以雲林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怡如(2001)。國中生依附關係、壓力知覺與其因應策略之影響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銀德(2002)。台南縣公私立國中學生父母期望、學生成就動機與焦慮之影響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明珠(2004)。十年教改爭議與政策革新之研究。國政研究報告。
2004年3月19日,擷取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3/EC-R-093-002.htm
高明薇(1996)。高中、職學生自我分化與因應方式、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雍琳(2001)。台灣師大新生適應問題及因應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雄、何信助、廖年淼(2000)。跨世紀台灣技職教育之挑戰與因應。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5,65-67。
張玨(1987)。大專聯考壓力症候群之探討。公共衛生,6(3),43-53。
張酒雄、楊百世、楊世能、莊麗娟、董力華、李新民、黃昌誠與廖仁智 (1997)。高雄地區高中生升學壓力與因應行為之調查研究。教育學刊,13,149-195。
教育部(2005)。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台北:教育部。
曾巧芬(2000)。護理實習學生休閒.生活壓力及身心健康影響研究--以台北護理學院學生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秋玲(1998)。台灣國中生的自我落差、學業成就與憂鬱、焦慮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肇文(1995)。國小學童學校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論文。
崔珮玲(2004)。青少年生活壓力、人格特質對其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琪(2002)。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家庭氣氛及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齡(2000)。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果真(2002)。高中職五專、技專院校、大學多元入學改良方案
大解析。師說,169,4-8。
陳曼玲(2003)。民意調查七成七認為教改讓升學壓力更重。文教報。民92年9月11日,擷取自http://www.cdn.com.tw/live/2003/09/11/text/920911e2.htm
陳筱瑄(2003)。台中縣某國中生內外控人格特質、主觀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自覺身心健康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靜晃(2000)。少年身心與生活狀況。台北:洪葉圖書出版公司。
黃菁瑩(1999)。台灣地區父母對子女教育期望之差異──性別角色
觀和學校功能觀的中介影響。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黃淑馨(1993)。台北市參加「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學生升學壓力﹑因應行為﹑身心健康與班級氣氛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淑馨(1995)。台北市參加「國中畢業生自願就業輔導方案」學生升學壓力、因應行為、身心健康與班及氣氛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5(2),170-192。
楊朝祥(2001)。升學壓力是扭曲教育本質的元兇。國政分析。2003年4月9日,擷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10.htm
楊朝祥(2003)。升學壓力的根源與解決之道 。國政分析。2003年7月29日,擷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R-092-013.htm
鄭惠萍(2002)。雙親教養態度、人格特質、社會支持、生活事件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照順(1997)。高壓力青少年所知覺的家庭、社會支持及其因應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歐仁榮(2004)。家庭環境、家庭結構對高職生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觀富(1992)。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台北:心理。
蔣桂嫚(1993)。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氏基金會(2002)。青少年主觀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影響調查報告。台北市: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鄒浮安(1997)。著名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伶霞(2004)。高職美容類科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素美(2003)。國小學童課業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婉莉(2002)。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影響研究-以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為背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嘉慧(1998)。國中生的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影響研 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祐如(2002)。高職畢業生升學選校困擾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盈君(2004)。有無犯罪國中生自我調控能力與壓力因應策略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雪萍(1999)。青少年家庭功能、親子衝突、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俊華(1998)。國中聽覺障礙學生心理壓力、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
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戴秀津(2002)。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影響因素及其身心健康影響探 討。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台北:幼獅。
蘇彙珺(1997)。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國中學生壓力因應歷程中認知 評估及因應策略的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份
Alder, J.(1999). How stress attacks you? Newsweek. June, 14, 56-63.
Aldwin,C.M., & Revenson,T.A.(1987).Does coping help?A re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oping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Personal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2), 337-348.
Bruder-Mattson, S. F., & Hovanitz, C. A. (1990). Coping and attributional styles as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46, 557-565.
Burke, R. J.(1994).Stressful events, work-family conflict, coping, psychological burnout, and well-being among police officers. Psychological Reports, 75, 787-800.
Chang, E. C. (1998). 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appraisal of a stressor: Controlling for confounding influences and relations to 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adjust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4), 1109-1120.
Cheng, T. A., & Williams, P. (1986).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screening questionnaire(CHQ) for use in community studie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aiwan.Psychological Medicine, 16 (2), 415- 422.
Cheng, T. A., Wu, J. T., Chong, M. Y., & Williams, P. (1990).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 Acta Psychiatric Scandinavica, 82 (4), 304- 308.
Chong, M. Y., & Wilkinson, G. (1989). Validation of 30- and 12-item versions of the 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 (CHQ) in patients admitted for general health screening.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 (2), 495- 505.
Compas, B. E., Malcarne, V. L., & Fondacaro, K. M. (1988). Coping with stressful events in older children and you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6(3), 405-411.
Ellen, F. M. (1986). Coping in School: Correlations among Perceptions of Stress, Coping Style, Personal Attrubit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Inner-Ci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0537)
Fleming, R., Baum, A., & Singer, J.(1984). Toward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46(4), 939-949.
Folkman, S., Lazarus, R. S. (1980).An analysis of coping in a middle-aged community sample.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1, 219-239.
Folkman, S., Lazarus, R. S., Dunkel-Schetter, C., DeLongis, A., & Grune, R. J. (1988). Dynamics of a stressful encounter: Cognitive appra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 992-1003.
Frydenberg, E., & Lewis, A.R. (1991). Adolescent coping: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boys and girls cop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4.
119-133.
Hollingshead, A. B.(1957). 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New Haven: Yale.
Holahan, C. J., & Moos, R. H. (1987).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determinants of cop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946-955.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Lazarus,R.S. ,& Folkman,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Springer.
Lazarus, R.S.,& Lazarus , B.N.(1994).Passion and Reason:make sense of our emo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rafino, E.P(1998). Health Psychology: 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 3rd ed.).New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Van-Lieshout, C. F. (1995).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middle childhood.(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81271).
Whitman, N.A.(1985).Student Stress:Effects and Solutions. U.S.,District of Columbia.
Wodarski & Harris. (1987). Adolescent Suicide:A Review of Influences and the Means for Prevention. Social Work, 6, 477-48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