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沛泳(2001)。球迷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影響因素:統一獅實証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王武昌(1970)。台北市青年、學生、運動員運動參與動機調查。國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中華民國高球協會(1999)。台灣高爾夫發展史,台北,中華民國高球協會。
中華民國高球協會(2005)。台灣地區高爾夫球運動人口統計。2005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garol.com.tw。
牟鐘福(2001)。台灣地區民眾運動休閒設施需求研究,台北,行政院體委會。
江中皓(2002)。運動觀光高爾夫假期遊客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宋定衡(2002)。教練領導與高爾夫訓練之實際運用。2002年國際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李俞麟(2004)。游泳俱樂部會員參與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寬明游泳俱樂部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沈莉青(1994)。高爾夫俱樂部會員證購買行為之研究-以幸福高爾夫俱樂部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沈淑貞(1999)。桃竹苗地區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與會員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沈進成、方靜儀、許志遠、鍾武侖、王鈞平(2003)。南華大學學生參與動機、阻礙因素、運動參與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立德管理學院健康休閒暨觀光餐旅產官學研討會。
余朝權(1993)。現代行銷管理。臺北:五南。
林東泰(1994)。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和態度研究。民意研究季刊,188,p41-94。林煒迪(2001)。高爾夫球友擊球動機及體驗之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洪祥洲(2003)。高爾夫球場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長安高爾夫俱樂部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范智明(1999)。台北市運動健身俱樂部會員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洪銀銀(2003),高爾夫球場成功關鍵因素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之間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章志昇(2001)。台北地區高爾夫球場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秀華(1993)。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郭毓仁(1997)本省發展高爾夫球遊憩之評估,休閒觀光產業。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p1~7,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陳學綿(2001)。舞蹈才藝班消費者之行為研究─以臺中市綿綿舞蹈班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秀華(1993)。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鴻雁、楊志顯(1993)。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張良漢(1997)。選擇健康體適能俱樂部考慮因素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6(2),p107-113。張志銘、蘇榮立、呂崇銘(1999)。大葉大學學生課後參與運動休閒動機之研究。大專體育,45,p118-124。馮建榮(1991)台北地區高爾夫球友對球場規劃設計偏好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淑青(2000)。價格知覺對顧客滿意影響之研究~以觀光旅遊為例以觀光旅遊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慧美(1986)。製造業未婚女性職工休閒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兩廠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黃鴻斌(2003)。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會員參與動機、顧客滿意度及忠誠關性之研究-以金牌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逢文(1987)。服務業滿意因素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劉碧雯(2002)。國人對高爾夫球場遊憩認知與需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趙興華(1993)。影響我國高爾夫球場服務品質因素之研究。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衛南陽(1999)。顧客滿意學。台北: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瑞宇(1996)。顧客行為學。台北:天一圖書。
蔡榮聰(1994)。高爾夫消費者對球場行銷刺激之反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賴子敬(2003)。台中市高爾夫參與者參與動機和參與行為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盧英娟(1999)。全面品質管理在高爾夫產業的應用。我國運動產業趨勢分析暨運動管理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灣體育學院,p177~191。
謝岫芸(2000)。會員制俱樂部關係行銷之研究~KMV模式之應用。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戴遐齡(1995)。台北高爾夫練習場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譚彥(2003)。台北地區高爾夫練習場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以消費者對服務品質滿意度評估為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二、英文部分
Alderfer, C. P.(1969).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Anderson, E.W., C. Fornell, & D.R. Lemann.(1994). Customer satisfaction, market share, and profitability: finding from sweden.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p53-66.
Bolton, R.N., & Drew, J.H.(1991), A Multistage Model of Customer’s Assessments of Service Quality and Valu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7 (March), p375-384.
Cattell, R.B. (1966).The scree test for the number of factors.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1, p245-276.
Cronbach, L.J.(1951).Coefficient alpha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s. Phychometrika, 16, p297-334.
Churchill, G. & Surprenant, C.(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 p491-504.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1990). Consumer behavior. I L.:Dryden Press.
Francken, D. A.& Van Raaij, W. F.(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337-352.
Getzels, J. W.; Lipham, J. M.& Campbell, R. P.(1968).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 New York: Harper & Row.
Hampel, D. J.(1977).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Home Buying Process: Conceptualiza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Cambridge, Mass., p7.
John,W. L., & Jeffery, R.P.(1992). Leisure need and vacation satisfaction. Leisure Sciences,14.p105-109.
Kolter, P. (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Millennium Edition), Englewood, NJ: Prentice Hall.
Longhurst & Sprink(1987).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Australian children involved in organized sport.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Sciences, 11(2), p106-114.
Oliver, R. L., & Desarbo, W. S.(1988). Response determinants in satisfaction judgemen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4, p495-507.
Weiner, B. (1982). The emotional consequences of causal ascriptions In M.S. Clark & S. T. Fiske (Eds.), Affect and Congnition. Hillsi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Weiner, D. R., & Lerman, D. (1985). Affective consequence ness of causal ascriptions. In J. H. Harvey, W. Ickes, & R. F. Kidd (Eds.), New directions in attribution research (2nd., 59-90). Hillsdale, NJ: Erlba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