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王丕承,實驗設計的需要與發展,品質月刊(2003)。[2]王亞屏,什麼是6標準差、六標準差如何運作,品質月刊(2003)。[3]王國鴻,自行車煞車把手之設計,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2000)。[4]台灣經濟研究院。規劃建構我國產品失效鑑定體系之可行性研究(2001)。
[5]李輝煌,田口方法品質設計的原理與實務,高立圖書(2003)。
[6]李國榮,車輛肇事速度推估模式之研究,大葉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7]李思賢,田口品質工程應用於鋁輪圈高壓鑄造製程參數之研究,私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8]李全安,田口式品質工程推動之省思,品質管制月刊(1996)。[9]朱慧德、王摒非,六標準差的威力,品質月刊(2002)。[10]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肇事鑑定之煞車距離應用與行車速度推估方法之研究 (2003)。
[11]林國華,應用田口動態參數設計於UV油墨光起始劑之最佳配方組合,華梵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12]林朝蒼,田口玄一的品質技術導向,品質月刊(1996)。
[13]林建基,6σ的進化,品質月刊(2004)。[14]林朝蒼、蕭濱鎮,粉末冶金製程條件最適化探源-田口方法的應用,粉末冶金會刊(2003)。[15]林聖芳,運用QFD與TRIZ手法在工地用安全帽之創新設計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4)。[16]林詩盈,結合6 Sigma手法與田口品質工程之應用-以TFT-LCD製程為例,
[17]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05)。
[18]吳泊諺,應用田口實驗法於IC封裝內金線偏移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19]吳復強,田口品質工程,全威圖書(2002)。
[20]高瑞錚,鑑定問題知多少-談玩具槍之的鑑定,律師通訊(1994)。[21]韋士能,田口品質工程的應用—粉體塗裝業製程改善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22]陳順宇、鄭碧娥,實驗設計,華泰書局(2002)。
[23]陳秋寶,應用田口方法動態特性理論於放電加工製程最佳化研究,私立長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24]陳信憲,結合6σ手法與田口實驗設計對改善製程能力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25]陳儀峰,中正機場行李轉盤減噪之設計,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2002)。[26]陳素蓮,台北銀行顧客查詢與抱怨系統之流程再設計─以六標準差DMAIC手法為步驟,東海大學碩士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27]陳怡碩,六標準差在降低Color Filter RGB製程側蝕之應用研究,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3)。[28]莊水旺、蔡恒光,以TRIZ方法開發新型漁艙口蓋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運學報(2004)。[29]曾念民,-TRIZ-6Sigma 創意問題解決的新利器,品質月刊(2004)。[30]舒伯‧喬賀瑞,六標準差設計:打造完美的產品與流程,經濟新潮社(2002)。
[31]張志平、莊靜怡、黃啟原,應用田口方法於石砮投擲最遠之研究,品質月刊(2003)。[32]張志平、林師豪、黎欣怡、鄭慧玉,CD-R基板之多重品質特性製程參數最佳化設計,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39屆年會暨第9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2003)。
[33]張魁麟,田口方法在筆記型電腦CPU過熱改善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34]張旭華、陳綺雯,田口品質工程應用實例-色溫量測系統操作之穩健設計,量測資訊(1997)。[35]張忠樸,實驗計劃速學活用法,電路板資訊雜誌(1995)。
[36]張菀育,帷幕牆無開口鋁板防火性能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37]張嘉揚,金屬閥座防漏機構之設計,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2000)。[38]張慧棟,探討卡式爐盛具空燒狀態其燃料消耗量及容器溫度的影響,標準與檢驗雜誌 (2005)。[39]張銘坤、林羿含、黃舒平, LPG 灌裝場槽車外洩之火災爆炸後果模擬,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學刊(2005)。
[40]傅龍順、蔡隆昌、張仁榮、張銘坤,應用田口方法評估超音波測厚準確度,檢測科技(2001)。[41]趙克賢,整合六個標準差手法與田口品質工程於儀具量測作業品質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42]熊谷秀,論鑑定制度之理論構成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43]劉桂伶,安全座椅扣環之結構設計,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2001)。[44]劉侑殷,應用TRIZ理論解決筆記型電腦鍵盤拉拔規格設計問題,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5)。[45]標準檢驗局,CNS 14951 實驗設計指導綱要(2005)。
[46]標準檢驗局,CNS 14914田口式品質工程與其應用指導綱要(2005)。
[47]標準檢驗局,CNS 14529 攜帶式卡式爐(2001)。
[48]標準檢驗局,CNS 14530 攜帶式卡式爐用燃料容器(2001)。
[49]蔡宗訓,證照失效鑑定,標準檢驗局,檢驗技術簡訊(2004)。
[50]蔡墩銘,鑑定之證據能力與證明力,台灣大學法學論叢(1997)。
[51]蔡憲唐、韋端、戴貞德,應用田口損失函數於投資組合績效指標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2002)。[52]樂為良,「六標準差-奇異、摩托羅拉等頂尖企業的高績效策略」,美商麥格羅‧希爾(McGraw-Hill)國際出版公司(2001)。
[53]鄭燕琴,田口品質工程技術理論與實務,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1995)。
[54]鄭順興,TRIZ輔助設計高爾夫球鐵桿球頭,逢甲大學紡織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0)。[55]黎正中,「田口式品質工程與實驗設計之比較」,機械工業雜誌(1994)。[56]鍾秋英,資料挖掘應用於產品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以印刷電路板業為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3)。[57]簡國政,六標準差應用於製程能力提昇-以電磁閥驅動線圈為例,華梵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4)。[58]魏銘宏,3M問題庫存管理系統之流程再設計--以六標準差DMAIC手法為步驟,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2)。[59]盧東岳,卡式瓦斯罐驚爆記,消費者報導(1999)。[60]盧啟宏,以TRIZ輔助多功能投幣機構之設計,國立中山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0)。[61]鴻輯,火因分析與鑑定技術的最新成就,現代消防(1998)。[62]蘇學恭,TRIZ與TM,品質月刊(2004) 。[63]蘇國強,運用六標準差DMAIC手法於研發時程縮短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4)。[64]東森新聞報 http://www.ettoday.com。
[65]自由日報 http://www. libertytimes.com。
[66]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http://www.bsmi.gov.tw。
[67]中華民國汽車消費者保護協會 http://www.car.org.tw。
[68]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CPSC) (www.cpsc.gov)。
英文文獻
[69]Almquist, E. and Wyner, G. ”Boost Your Marketing ROI with Experimental Desig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ctober, pp.135-141,.2001.
[70]Nakai, I., Inoue, K., Ishida, H.and Yano, H. “Development of Charpy Impact Test Piece”, 9th Annual Taguchi Symposium, ASI, Nov,1991.
[71]Jhang, J.P. andChan, H.L”Application of Taguchi Method to Improve the Process Yield Rate For Air Cleaners in Toyota Corono Vehic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liability, 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 Vol.8, No.3, pp.219-231, 2001.
[72]Kalyan, K.C., Gijo, E.V. and Raghavan, R “Qua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Design of Experiments: A Case Study,” Quality Engineering, Vol.12, No.3, pp.407-416, 2000.
[73]Lin, C.Y., Hong, C.L. and Lai, J.Y“Improvement of a Dimensional Measurement Process Using Taguchi Robust Designs,” Quality
Engineering, Vol.9, No.4, pp.561-573, 1997.
[74]Maruthi, B.N. and Roshan, J.V “Improving the Yield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Quality Engineering, Vol.12, No.2, pp.259-265, 1999.
[75]Montgomery, D.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