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14: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碧鴻
研究生(外文):Chen,pi-hung
論文名稱:普菴信仰與儀式之考察
論文名稱(外文):Puu an belief and rites of inspection
指導教授:鄭弘岳鄭弘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g,hung-yu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中文關鍵詞:普菴普菴風水禪普菴咒佛僧道神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8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要

普菴禪師於閩南福建和台澎一帶都有百姓為之建廟供奉,具跨佛僧、道神的屬性,成為地方民間信仰的一類,目前針對普菴禪師作研究的並不多,尤其是針對他的思想以及他在台灣被信奉的情形作探討的文章幾乎沒有。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普菴禪師的思想和台灣信仰現況,前三章說明研究動機、文獻回顧、研究方式,第四章探討普菴禪師的背景與思想,藉由對<普菴印肅禪師語錄>分析歸納,以揭示他的思想本源,第五、則以觀察和訪談內容整理出台灣普菴信仰現象,由此看出普菴在佛、道人士不同的認知差異,同時從訪談內容歸納出普菴信仰發展的軌跡,第六章則是儀式的介紹,第七章結論是,普菴的思想根基於佛教,明心見性是他的思想骨幹,民間信眾對他的推崇不是在他佛教修行高超,而是在於他的靈驗與咒語威力上。
普菴禪師的背景和思想是,禪師生於北宋徽宗年間,二十九歲入湖湘請法於潙山牧庵法忠,得其開示即有所悟,史料上載為「紹臨濟十二世孫,牧庵忠禪師之緒」,後參閱《華嚴經》閱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處而豁然大悟,成為臨濟宗第十三代祖師。從其教誨僧俗二眾的開示語中可以得知:普菴禪師全就心性上下手,強調溯達本源、明心見性為修行之要。從台灣普菴信仰的研究結果發現:釋姓佛門對普菴禪師的認知是表現在對〈普菴咒〉方面,而普菴思想方面尚未受到注意;民間一類說法是,普菴也叫董公,兩者的同異說共有三種不同看法。至於民間普菴信仰發展脈絡和地緣、宗族信仰有極密切關係,在研究中也發現,寺廟發展的過程與規模是從「家中祖神」成為「民家濟世」,從「民家濟世」再成為「宗姓廟」,最後成「地方信仰廟寺」,又,宗教人士對他的肯定在於咒語與符籙的威力這一方面,而善信對他的認知是「靈驗」部份。從台灣普菴儀式的研究結果發現:台灣民間的普菴信仰教偏向於祈福、解厄與酬答神明的思想行為。
目 錄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第一節 前言 …………………………………………………………… 1
第二節 有關中國佛教俗神 ……………………………………………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4
第一節 台灣學者對普菴祖師的研究 ……………………………….. 4
一、普菴祖師的研究 ………………………………………………4
二、<普菴咒>的研究 ……………………………………………5
第二節 大陸學者對普菴祖師的研判………………………………… 5
第三章 研究問題與方法 …………………………………………………… 7
第一節 問題提出 ……………………………………………………… 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7
一、歷史法 ………………………………………………………… 8
二、田野研究法……………………………………………………. 9
第四章 普菴信仰 …………………………………………………………… 11
第一節 普菴禪師背景 ………………………………………………… 11
一、生平要略 ………………………………………………………11
    二、世系宗承……………………………………………………… 12
第二節 修道過程與時代背景 ………………………………………… 13
一、修道過程 ……………………………………………………… 13
二、時代背景與影響 ……………………………………………… 14
第三節 普菴禪師的思想 ……………………………………………… 16
一、從對出家僧之訓誨看其思想 ………………………………… 17
二、普菴禪師對出家的看法 ……………………………………… 23
三、從對居士開示文中看普菴的思想 ………………………….. 24
四、從<普菴風水禪>看普菴的思想…………………………… 30
第五章 台灣的普菴信仰 …………………………………………………… 37
第一節 佛門的普菴信仰 ……………………………………………… 37
一、普菴咒功能的肯定…………………………………………… 37
二、普菴咒功發音的說法………………………………………… 38
三、當今佛門持咒現況…………………………………………… 30
第二節 民間的普菴信仰……………………………………………… 30
    一、普菴與董公之關係…………………………………………… 41
二、台灣普菴信仰發展脈絡……………………………………… 43
第六章 台灣普菴儀式的呈現 ……………………………………………… 49
第一節 個案一 台南本淵寮朝興宮 ………………………………… 49
一、台南與本淵寮歷史 ……………………………………………49
二、朝興宮沿革與信仰 ……………………………………………51
三、慶典的準備 ……………………………………………………52
四、儀式的進行 ……………………………………………………55
第二節 個案二 宜蘭董慶寺 ………………………………………… 58
一、宜蘭與頭城鎮史 ………………………………………………58
二、頭城民間宗教信仰發展 ………………………………………59
三、董慶寺的歷史 …………………………………………………60
四、董慶寺典禮儀式 ………………………………………………60
第七章 結論 ………………………………………………………………… 66
第一節 結論 …………………………………………………………… 66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限制 ……………………………………………… 67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 68
附錄一 ………………………………………………………………………… 70
表一 普菴禪師時期年表 ……………………………………………… 70
表二 台灣民間主祀普菴與董公廟寺表 ……………………………… 71
表三 台南朝興宮沿革年表 …………………………………………… 72
附錄二 直誦本<普菴咒>全文 …………………………………………… 73
附錄三 …………………………………………………………………………74
訪談稿一 台南本淵寮朝興宮訪談紀錄 ……………………………… 74
訪談稿二 后里金普玄堂普菴道院訪談紀錄 ………………………… 83
訪談稿三 臥龍街董真宮與黃朝欽訪談紀錄 ………………………… 90
訪談稿四 麻豆普菴寺訪談紀錄 ……………………………………… 97
訪談稿五 台北泰山普興宮訪談紀錄 ………………………………… 101
訪談稿六 宜蘭董慶寺訪談紀錄 ……………………………………… 111
訪談稿七 宗教人士對普菴禪師看法訪談紀錄 ……………………… 114
附錄四 ………………………………………………………………………… 116
圖片一、二 ……………………………………………………………… 116
圖片三、四 ……………………………………………………………… 117
圖片五、六 ……………………………………………………………… 118
圖片七、八 ……………………………………………………………… 119
圖片九、十 ……………………………………………………………… 120
圖片十一、十二 ………………………………………………………… 121
【參考書目】

一、歷史文獻
元姚燧(1238-1313)〔元〕,<牧庵集>卷十,《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冊1201,頁503a-504b,1987。上海:海古籍出版
朱時恩(不詳)〔明〕<佛祖綱目>第三十八卷,《卍續藏經》,冊146,頁787b-788b,1994。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宋褧(1292-1344)〔元〕,<燕石集>卷十二,《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冊1212,頁483,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吳澄(1249-1333)〔元〕,<吳文正集>卷四十九,《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冊1197,頁507a-508b,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周南瑞編(不詳)〔元〕,<天下同文集>卷九,《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冊1366,頁621a-623b,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通問(不詳)〔明〕編定 施沛彙集,<續燈存稿>第十遺補,《卍續藏經》,冊145,頁248b-249a,1994。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清皇家編撰,<秘殿珠林>卷二十三,《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冊823,頁727b,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程鉅夫(不詳)〔元〕,<雪樓集>卷四,《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冊1202,頁49b-50a,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善遇(不詳)〔元〕編,<天如惟則禪師語錄>第六卷、第八卷,《大藏新纂卍續藏經》,冊70,頁0808b-0809b及頁0825b-0826a,台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趙弘恩(?-1758)[清]等監修,<江西通志>卷八,《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冊513,頁301a-b,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編者不詳,<普菴印肅禪師語錄>三卷,見於《卍續藏》,冊120,頁530a-695b,1994。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邁柱(不詳)〔清〕等監修,<湖廣通志>卷七,《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冊513,頁 216a,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釋常念(約1282)〔元〕撰,<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大正新修大藏經》,冊49,頁691b-691c,1994。台北:世樺出版社。
釋覺岸(約1354)〔元〕,<釋氏稽古略>第四卷,《大正新修大藏經》,冊49,頁881a,1994。台北:世樺出版社。
釋通容(1593-1661)〔明〕,<五燈嚴統>第二十卷,《卍續藏經》,冊139,頁916a-917a,1994。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釋幻輪(不詳)〔明〕彙編,<釋鑑稽古略續集>第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經》,冊49,頁0911b,1994。台北:世樺出版社。
釋淨柱(不詳)〔明〕,<五燈會元續略>第二上,《卍續藏經》,冊138,頁898a,1994。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邁柱(不詳)〔清〕等監修,<湖廣通志>卷七,《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冊513,頁 216a,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釋自容(1615-1691)〔清〕,<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第四卷,見於《卍續藏經》,冊137,頁659a-661a,1994。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二、現代叢書
王秋桂 李豐懋主編,1989,《新編連相搜神廣記》,頁82-84,見《中國民間信仰彙編》第二本,台北:學生書局出版社1989。
王秋桂 李豐懋主編,1989,《三教源流聖帝佛祖搜神記》,頁94-97,見《中國民間信仰彙編》第三本,台北:學生書局出版社1989。
王秋桂 李豐懋主編,1989,《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大全》,頁172-175,見《中國民間信仰彙編》第四本,台北:學生書局出版社1989。
王徵士 周勳男編,1995,《普菴禪師全集》,台北:大乘精舍印經會。

三、學者研究
吳永猛,1994,<澎湖宮廟小法的普庵祖師之探源>,《東方宗教研究》第4期,頁165-182。
吳永猛,1995,<普菴禪師與民間信仰>,見於《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頁485-497。台北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出版。
范李彬,1998,<普庵咒音樂研究>,台北:國立藝術學院碩士論文。
葉明生,2000,<閩西北普庵清微等派調查>,見於楊彥杰主編《閩西北的民俗宗教 與社會》,頁384-451,香港:國際客家協會出版。

四、一般書籍
仇德哉,1983,《台灣廟神大全》卷六。台中:台灣省文獻會出版。
王瑞麟整編, 2004,<本淵寮朝興宮沿革誌>。台南:朝興宮管理委員會出版。
李崇信,1996,<生死問題與宗教探索>。《當代台灣的社會與宗教》。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
林政德纂修,1999,《安南區志》。台南:台南市安南區公所編印。
林英賢撰,1959,《宜蘭縣志》。宜蘭: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林進源,1996,《台灣民間信仰神明大圖鑑》。台北:進源書局。
南懷瑾,2000,《道教密宗語東方神秘學》。台北:古老文化出版。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台中:滄海書局。
黃文博,1997,《台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台北:常民文化出版公司。
Kerlinger, Fred N. & Howard B.Lee著,黃營杉 汪志堅編譯,2004,《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