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23: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立強
研究生(外文):Li-Chiang Huang
論文名稱:從世界體系理論觀點論台灣機車產業發展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aiwan Motorcycle Industry Through the World System Theory
指導教授:莊淑姿莊淑姿引用關係王秋華王秋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u Tzu ChuangChiu Hua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立德管理學院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世界體系機車產業發展
外文關鍵詞:motorcycle industryworld system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17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8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1
台灣是全球機車持有率最高的國家,也是機車生產的內外銷大國。台灣的機車產業發展,是一個受錯綜複雜的社會脈絡現象交錯而主動與被動的演進,在台灣多種產業發展中,本論文選擇機車產業為研究對象,實因機車產業之發展與台灣經濟成長歷程中,可明顯發現國家政策、產業政策、社會文化、國際力量、國內消費者意識…等皆會影響國家與產業之發展,且機車為台灣歷史最悠久之技術移轉產業,在如此複雜的面向中,無法以單一的經濟學與管理學的角度來理解,而必需整合全方位的事件現象,不再侷限於特定學科領域裡,而運用合一學科的思考來探討台灣機車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歷經半世紀之產業內涵與發展意象。因此本論文運用社會學學者華勒斯坦之世界體系理論,分析台灣機車產業從邊陲國家之發展,進而移轉體系位置至半邊陲地位之歷程,分析台灣機車產業低度發展之原因。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企圖詮釋產業發展背後之因素與力量,探討我國機車產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所面臨之競爭問題以及輿論的批評指責。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aiwan motorcycle industry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affected by complicated factors. With the highest motorcycle holding rate and largest trade market in the world, Taiwan motorcycle industry’s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affected by both indigenous and exotic factor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aiwan motorcycl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Wallerstein’s point of view the world system theory. Because, while observ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torcycle industry and Taiwan economic growth, we find that the motorcycle industry was influenced by the Country policies, industry policies, society culture, international forces, domestic customers’ conscious and some other factors. Motorcycle industry was the earliest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ies that adopte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pproach in Taiwan modern society. In such a complicated condition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from a single economics or management theory. It needs to integrate all-around event phenomenon and unify all science knowledge. So in this study we adopt the world system as our main theory for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aiwan motorcycle industry, and analysis how to change, it’s world system position from periphery to semi-periphery. We analyze the factors causing the Taiwan motorcycle industry expands in a low speed. We adopted the archives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depth interview method and attempt to interpret the factors and powers behind the appearance phenomenon in motorcycle industry. Using this to investigate Taiwan motorcycle industry facing’s competitive problems and criticisms of the public opinion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ces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ii
目錄..................................iv
圖目錄..................................vii
第壹章 諸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重要性與目的..................................2
第貳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4
第一節 華勒斯坦的研究取向..................................4
(一) 合一學科..................................4
(二) 空間與時間的概念..................................4
(三) 華勒斯坦的分析方法..................................5
第二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思想淵源..................................5
(一) 法國年鑑學派..................................6
(二) 馬克思主義..................................8
(三) 依賴理論..................................11
第三節 世界體系的內涵..................................13
(一) 世界體系的單位..................................14
(二) 世界體系之結構..................................17
(三) 世界體系的動態過程..................................18
第四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概念..................................19
(一) 不平等的世界分工..................................19
(二) 世俗性趨勢..................................21
1.擴張..................................22
2.商品化..................................22
3.機械化..................................22
(三) 循環性律動..................................23
(四) 國際貿易和產品專門化..................................24
第五節 低度發展的發展..................................24
(一) 國家發展要素..................................25
1.世界體系位置的衡量..................................25
2.社會力特質..................................27
3.政府的力量..................................28
(二) 陷入低度發展之過程..................................30
1.不平等交易..................................30
2.社會力的扭曲..................................30
3.結構分化的受阻..................................31
第六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反省與批判..................................31
(一).史歌普的批評..................................31
(二).史坦寧的批評..................................33
第參章 研究方法..................................36
第一節 研究取向..................................36
第二節 研究範疇..................................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38
(一) 新史學..................................38
(二) 文獻分析法..................................39
(三) 深度訪談法..................................40
第四節 世界體系位置指標..................................40
(一) 產業貿易特化係數..................................41
(二) 產業資本密集度..................................41
(三) 產業技術密集度..................................42
第肆章 世界體系位置的變動..................................44
第一節 機車產業貿易專業化係數..................................44
第二節 運輸工具業資本密集度係數..................................46
第三節 機車產業技術密集度..................................48
第伍章 台灣機車產業發展歷程..................................50
第一節 邊陲區域(1940~1980年代)..................................50
(一) 社會力..................................50
1.勞工意識..................................50
2.人民意識與消費者意識..................................51
(二) 政府力量..................................54
(三) 機車產業陷入低度發展過程..................................57
1.不平等交易..................................57
2.社會力扭曲..................................60
3.結構分化受阻..................................61
第二節 半邊陲區域(1980年代之後)..................................64
(一) 社會力..................................65
1.台灣機車產業與工會力量..................................65
2.人民意識與消費者意識..................................68
(二) 政府力量..................................72
(三) 機車產業陷入低度發展..................................74
1.不平等交易..................................74
2.社會力扭曲..................................74
3.結構分化受阻..................................75
第陸章 結論建議..................................78
第一節 研究結論..................................78
第二節 後續討論..................................82
參考文獻..................................85
附錄一..................................97
附錄二..................................100
附錄三..................................105
附錄四..................................112
附錄五..................................114
自傳..................................117


圖目錄
圖2.1:國際產業分工類型..................................25
圖2.2:產業結構發展型態圖..................................27
圖4.1:台灣機車產業貿易專業化係數圖..................................45
圖4.2:製造業與運具業歷年固定資本密集度係數..................................47
圖4.3:機車產業歷年技術密集度..................................48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1976),中華民國工礦業發展概況,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印行。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1986),中華民國工業發展概況民國七十五年版,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印行。

中華徵信所(1983),汽機車工業,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

王志剛(1971),台灣區機車工業基本結構之研究,經濟部金屬工業研究所。

王建彬(1995),二輪機車市場發展策略及國際分析專題研究,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王建彬(2002),2000機車產業年鑑,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各年版),中華民國臺閩地區工商普查初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桂冠文化出版社。原著:Patton, Q. Michael(1995)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吳柔若(1996),政經發展與工運變遷之跨國分析,華泰書局。

吳智魁(1991),中華民國八十年工業發展年報,經濟部工業局。

周業謙,周光淦(譯)(1999),社會學辭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原著:戴維.賈里,朱莉亞.賈里。

林大煜(1999),台灣地區機車交通管理政策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林宗弘,鄭力軒,徐千惠,廖郁毓,林良榮,廖偉程(2000),打拼為尊嚴-大同工會奮鬥史,台北:勞工陣線叢書。

林彩梅(1994),多國籍企業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淑真(1998),台灣機車史,中華民國機車研究發展安全促進協會。

姜新立(1980),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貧困,黎明文化。
洪銀興,夏江(1999),馬克思資本論選讀,南京大學出版。

財政部關稅總局統計室(各年版),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財政部關稅總局。

馬康莊(1988),一九八七年台灣年度評論,圓神出版社。

高承恕(1982),布勞岱與韋伯—歷史對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的意義,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高承恕(1988),理性化與資本主義-韋伯與韋伯之外,聯經出版社。

張國安(1987),歷練-張國安自傳,天下出版社。

張景森(1993),臺灣的都市計畫(1895~1988),業強出版社。

傍_強,汪暉(1999),發展的迷思,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郭方,劉新成,張文剛(譯)(2000),近代世界體系(第一卷),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原著:Wallerstein, I.(1974),The modern world-systemⅠ ,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郭方,劉新成,張文剛(譯)(2000),近代世界體系(第二卷),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原著:Wallerstein, I.(1980),The modern world-systemⅡ ,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郭方,劉新成,張文剛(譯)(2000),近代世界體系(第三卷),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原著:Wallerstein, I.(1989),The modern world-systemⅢ ,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佩秀(譯)(2002),再造哈雷-機車巨擘執行長現身說法,台北:遠流出版社。原著:Teerlink R. & Ozley L. More than a motorcycle.。

陳美玲(2003),2003汽、機、自行車產業年鑑,工業技術學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陸先恆(1988),世界體系與資本主義-華勒斯坦與布賀岱的評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經濟部(各年版),中華民國臺灣工業生產統計月報,經濟部。

經濟部工業局(1982),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工業發展年報,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金屬工業研究所(1972),中華民國機械工業調查報告,經濟部應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聯繫小組印行。

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2004),裕隆汽車公開說明書,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出版社

衛民(1990),勞資關係:問題與政策,商略出版社。

蕭新煌(1985),低度發展與發展-發展社會學選讀,巨流圖書公司。

謝國雄(1997),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巨流出版社。

顏鍚銘,李文欽,沈大白,陳木榮,(1983),台灣機車工業技術移轉之研究,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中心。

尤甘珍(2003),「機車業」,產業經濟,第二五九期,54~59頁。

尤素芬(1993),「由華勒坦世界體系理論談台灣地區關廠現象的產生」,勞工之友,第五一五期,30~32頁。

文現深(1985),「機車業能否開上國際大道」,天下雜誌,第四十八期,21~26頁。

王信賢(1996),「世界體系理論與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策略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二卷第六期,32~47頁。

王建彬(2004),「我國機車產業發展現況分析」,機械工業,第二五九期,122~138頁。

合作金庫調查研究室(1989),「產業調查報導:台灣機車工業之現況和展望」,產業經濟,第一00期,55~64頁。

多言(1998),「從勞工參與談我國工業民主立法」,勞資關係月刊,第十六卷第十一期,653~666頁。

朱沛幗(1990),「世界體系理論與台灣經濟發展」,警政學報,第十八期,439~456頁。

江文宏(1992),「虎落平陽-拼裝重車的悲歌」,摩托車雜誌,第八十九期,52~53頁。

林秀蓮(2004),「機車工業」,產業調查與技術,第一五0期,106~120頁。

林良榮,郭國文(2000),「我國工會體系的看法」,勞資關係月刊,第十九期第四卷,25-35頁。

林崇熙(2001),「脈絡性技術-頡頏國家的拼裝車」,新史學,第十二卷第四期,75~113頁。

胡克威(1984),「世界體系理論初探-學術傳承與基本論點」,思與言,第二十一卷第六期,590~595頁。

范發斌(1995),「說台灣機車工業的半世紀」,設計,第六十二期,6~9頁。

哲文(1974),「都市交通之建議,機車應否淘汰」,新時代,第十四卷第一期,75頁。

徐淑美(1994),「我國機車製造業面臨問題與因應措施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十七期,72~76頁。

翁維津(1991a),「三陽工業首開國內承製義大利車種先例」,流行騎士,第五十八期,42~45頁。

翁維津(1991b),「等啊等!望啊望!談重型機車開放進口與現行國內機車工業問題」,流行騎士,第四十八期,172~177頁。

馬康莊(1984),「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韋伯與華勒斯坦的比較」,思與言,第二十一卷第六期,571~587頁。

張水綿(1985),「日本人眼中的台灣機車現況」,摩托車雜誌,第四期,71頁。

張水綿(1986a),「原裝機車與凱汰廠的關係」,摩托車雜誌,第二十一期,84~86頁。

張水綿(1986b),「給騎士們」,摩托車雜誌,第十九期,92~94頁。

張水綿(1987),「雷根總統在哈雷」,摩托車雜誌,第三十一期,48~53頁。

莊淑姿(1998),「新史學及其在社會學上之應用」,農業推廣學報,第十五期,107~127頁。

莊曜燦(2001),「2001年機車產業技術研發與經營策略調查」,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九十八期,29~35頁。

章韁?1982),「世界分工與國家發展:世界體系理論評介」,思與言,第二十卷第一期,63~76頁。

陳美玲(2003a),「2003年台灣機車市場展望」,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124期,35~39頁。

陳美玲(2003b),「兩岸機車市場比較」,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一二0期,25~29頁。

陳美玲(2004a),「2004年日本機車廠全球經營策略」,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一三一期,18~22頁。

陳美玲(2004b),「台灣ATV產業發展契機」,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一二九期,26~33頁。

陳美玲(2004c),「台灣機車廠經營模式逐漸步上日本後塵」,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一三三期,17~21頁。

陳美玲(2004d),「印度為台灣機車產業新生產基地」,機械工業,第二五九期,139~145頁。

陳偉昌(1987),「國內機車工業的過去與未來」,流行騎士,第九期,94~96頁。

傅貽樁(1971),「極待輔導發展的二輪機動車工業」,企業與經濟,第七期,15~24頁。

游常山(1995),「機車業飆向新巔峰」,天下雜誌,第一六四期,118~125頁。

湯京平,廖坤榮(2004),「科技政策與民主化:台灣發展電動機車經驗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十一期,1~34頁。

廖鎰鈤(2000),「關於馬克思階級理論的略談」,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四期。

趙樹人(1975),「台灣的機車應予切實管理」,宇宙月刊,第五卷第十期,19頁。

暱名(1975),「平心靜氣談機車騎士」,中國論壇,第一卷第五期,44~48頁。

蔡淑芬(2001),「機車工業」,產業經濟,第二四一期,92~96頁。

蔡淑芬(2002),「機車工業」,產業經濟,第二四七期,49~55頁。

盧復國(1994),「機車業」,產業經濟,第一五一期,44~48頁。

賴祥文(1995),「台灣地區機車工業的現況與展望」,產業經濟,第一六七期,51~66頁。

賴祥文(1996),「機車業」,產業經濟,第一七五期,56~60頁。

應未遲(1975),「機車殺人何時已」,世界評論,第十二期,15~17頁。

藍希雅(1976),「請聽外國人談台北的交通」,車車車月刊,第一期,59頁。

龐建國(1994),「社會變遷與國家發展理論的演變及其新動向」,中山社會科學學報,第八卷第一期,113~139頁。

蘇耀昌,趙永佳(1995),「世界體系分析視野中的現代東亞」,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六卷秋刋,174~197頁。

1954.07.29,裝配機器腳踏車,當局突停止發照,商家請求收回成命,聯合報

1956.10.20,國產機器腳踏車機件均符合標準,業者向當局建議兩點,請有效的禁外貨進口,聯合報

1957.12.12,購器機腳踏車,經濟部下令購買國貨,聯合報

1959.04.27,開始汽車工業的保護,聯合報

1959.08.30,機器腳踏車開放進口,聯合報

1961.01.01,外貿會規定機器腳踏車限向歐美地區進口,聯合報

1961.01.24,機器腳踏車捨近求遠,等於只開放一半,聯合報

1961.08.08,機器腳踏車公會要求有計劃進口,聯合報

1962.04.01,裝有馬達三輪車貨車、省令暫緩取締,聯合報

1968.08.25,馬達三輪車貨車司機請求放寬交通管制,聯合報

1971.05.11,台北市警察局新規定,重型機車可附載一人,輕型機車需有固定坐位才可載人,但皆不可載14歲以下兒童,聯合報

1972.10.4,警方開始取締無照馬達貨車,聯合報

1974.02.19,取締非法拼裝車輛,聯合報

1974.06.29,取締非法拼裝車輛應嚴格執行,聯合報

1974.07.04,再談取締裝車輛問題,聯合報

1974.07.07,取締非法拼裝車輛,應訂一勞永逸辦法,聯合報

1974.09.17,兼顧農產品運輸安全,屏縣議員主張將無照拼裝車輛納入管理,聯合報

1974.09.18,放寬拼裝車輛取締之後,聯合報

1975.02.24,聯勤光耀廠供應拼裝車,聯合報

1978.09.28,拼裝車輛不安全,道安會報促禁駛,中國時報

1984.12.24,無照拼裝車取締不力,執行態度消極是主因,台灣日報

1985.05.11,對不合格拼裝車,縣府決暫緩取締,聯合報

1986.01.09,工業局不考慮開放日本機車進口,中央日報

1986.05.16,取締拼裝車幾近刁難、罔顧輿情,民眾譁然,公路警察大武分隊的作法在自毀形象,聯合報

1987.06.16,無照拼裝車將全面沒入,中國時報

1987.07.09,取締拼裝車常放水,計點制依然難奈何,聯合報

1987.12.13,無照拼裝車,正反兩角色,警方難做人,取締多顧忘,聯合報

1988.04.06,工業局訂定開放時間表,聯合報

1990.07.08,重機車外銷,宜先有內銷,150西西以上盼發照,經濟日報

1994.06.28,通過150西西以上機車免牌照稅,中國時報

1995.05.30,交通部認為150西西以上機車已足夠人民使用,大型機車肇事率高,民生報

1995.06.23,歐洲聯盟關切台灣機車狀況,聯合報

1995.08.29,我國廢止技術合作條例,日本機車業姿態高,中國時報

1996.07.26,三輪貨車待客竹南街頭奇景,聯合報

1999.05.12,哈雷條款,台灣終讓步,民生報

1999.05.12,機車問題,財、經、交部互踢皮球,經濟日報

1999.05.15,哈雷與環保,中國時報

內政部,1963年,發文台內警字第118427號。

經濟部,1966年,發文經台(五五)工技字第02465號。

王志弘(1990),流動、論述與權力-台北『交通黑暗期』與KTM的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王林聰(2002),略論「全球歷史觀」,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英杰(1995),產業國際競爭與分工模式探討-以台灣、日本及中國大陸機車工業為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吳鴻財(1988),對台灣重型機車購買者的購買行為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李宏琪(2003),台灣機車業者拓展海外市場策略之實證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在職班碩士論文。

李忠仁(1992),我國製造業國際分工發展之研究-以我國與美、日、德、新、泰、馬、菲、印尼為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鐵英(1986),重型機車購買行為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春生(2003),台灣機車發展軌跡與創新模式,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所碩士論文。

張文欽(1978),重型機車購買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慶年(1972),台灣二輪機車未來發展之展望,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武舜(2003),企業內集體協商過程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淑姿(2000),台灣鄉村發展類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貞吟(1995),台灣機車業赴大陸投資之研究,國立成奶j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陳立儀(2003),勞動關係與勞動意識-以台灣勞動三法修法歷程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泰(1979),台灣區運輸工具業成長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新政(2000),台灣機車業海外市場的進入策略與行銷通路設計,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瑞嘉(2003),哈雷機車零配件業的經營策略與競爭分析-以ZE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企管組碩士論文。

黃佳琪(2000),世界體系與台灣產業結構之轉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趙大維(1998),非正式之流動-台灣地區機車現象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斐菁(1998),台灣勞工失業問題研究:世界體系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劍豪(2002),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藍嘉俊(2001),失落的人性空間-台北市人行空間問題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Z族機車討論區:http://www.zclub.com.tw/

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經營同業全國促進會:http://home.kimo.com.tw/cktmotor/

中華民國機車研究發展安全促進協會:http://www.motorsafety.com.tw/home.html

中華徵信所:http://www.credit.com.tw/newweb/index_all.htm

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工會:http://www.ttvma.org.tw/index.htm

立法院:http://www.ly.gov.tw/index.jsp

交通部:http://www.motc.gov.tw/

交通部統計處:http://www.motc.gov.tw/service/index.htm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http://www.iot.gov.tw/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重車地平線:http://www.moto-lines.idv.tw/forum2/index.php

香港運輸署:http://www.info.gov.hk/td/chi/transport/tf_menu_index.html

財政部:http://www.mof.gov.tw/

經濟部:http://www.moea.gov.tw/

檔案管理局:http://near.archives.gov.tw/main.htm

環保署:http://www.epa.gov.tw/welcome.html

国土交通省ホームページ:http://www.mlit.go.jp/

公共電視製作(2003),峰迴路轉.7,光陽工業反敗為勝的故事-VCD,公共電視。

Amin, S., (1974), Accumulation on a world scale,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Marx, k., (1971), Birth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Marx, K., (1982), Poverty of philosophy,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Moore, B. (1966),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Boston : Bacon Paige.

Wallerstein, I. (1974), The modern world-systemⅠ,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Wallerstein, I. (1979), The Capitalist world Economy,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llerstein, I. (1980), The modern world-system Ⅱ,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Wallerstein, I. (1989), The modern world-system Ⅲ,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Wallerstein, I. (1991), Unthinking social Science:The Limits of Nineteenth-Century Paradigms, Cambridge:Polity Press.

Wallerstein,I (1983), Labor in the world social structure, Beverly Hills : Sage Publications.

Gourevitch, P., (1978),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Regime Forma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Anderson and Wallerstein”, Comparative Politics, 10(3):419-438.

Kwang Yang Motors,(1996), “Motorcycle exports surge but domestic sales decline”, Trade Winds’ Industry Weekly.

Nolan, P. D., (1983),”Status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Nation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114:1-2.

Nolan, P. D., (1983),”Status in the World System,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9:410.

Pascale, R. T., (1984), “Perspectives on Strategy: The Real Story Behind Honda’s Succes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16(3):47-72.

Pascale, R. T.,(1996), “The Honda Effect”,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8(4):80-91.

Snyder, D. & Kick, E. L.,(1979), “Structural Position in the World System and Economic Growth, 1955-1970:A Multiple-Network Analysis of Transnational Intera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4:1096-1126.

Bradsher, K., 2002.06.28., Trade Rules Power Up Motorcycles Of Taiwan, New York Times.

Jianzhong, Z., 1997.11.23., Motorcycle Maker moves into mainland, China Dail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莊曜燦(2001),「2001年機車產業技術研發與經營策略調查」,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九十八期,29~35頁。
2. 馬康莊(1984),「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韋伯與華勒斯坦的比較」,思與言,第二十一卷第六期,571~587頁。
3. 范發斌(1995),「說台灣機車工業的半世紀」,設計,第六十二期,6~9頁。
4. 胡克威(1984),「世界體系理論初探-學術傳承與基本論點」,思與言,第二十一卷第六期,590~595頁。
5. 林崇熙(2001),「脈絡性技術-頡頏國家的拼裝車」,新史學,第十二卷第四期,75~113頁。
6. 林良榮,郭國文(2000),「我國工會體系的看法」,勞資關係月刊,第十九期第四卷,25-35頁。
7. 陳美玲(2003a),「2003年台灣機車市場展望」,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124期,35~39頁。
8. 朱沛幗(1990),「世界體系理論與台灣經濟發展」,警政學報,第十八期,439~456頁。
9. 多言(1998),「從勞工參與談我國工業民主立法」,勞資關係月刊,第十六卷第十一期,653~666頁。
10. 王建彬(2004),「我國機車產業發展現況分析」,機械工業,第二五九期,122~138頁。
11. 王信賢(1996),「世界體系理論與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策略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二卷第六期,32~47頁。
12. 尤素芬(1993),「由華勒坦世界體系理論談台灣地區關廠現象的產生」,勞工之友,第五一五期,30~32頁。
13. 尤甘珍(2003),「機車業」,產業經濟,第二五九期,54~59頁。
14. 陳美玲(2003b),「兩岸機車市場比較」,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一二0期,25~29頁。
15. 陳美玲(2004a),「2004年日本機車廠全球經營策略」,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一三一期,18~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