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大明、呂江泉(2003)。台北海洋館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九十二學年度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學報,47- 66。王英欽(2003)。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台灣•咱的國家-正名運動手邊冊。現代文化基金會。
王昭正譯(2003)。休閒與遊憩管理(上),托基德沈恩(George Torkildsen)著。品度出版社。
王昭正譯(2001)。休閒導論Leisure,John R.Kelly著。品度出版社。
王偉哲、賴美蓉(1997)。遊客在休閒農業區中從事遊憩活動之遊憩動機、體驗與滿意度之探討。1997年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9-26,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編著,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出版。
中央社生活新聞(2004)。2004年7月31日取自http://news.pchome.com.tw/life/cna/index1.html
白河水庫管理所(2005)。2005年4月2日。取自http://www.chianan.gov.tw/offoldnew/107.asp
台灣家族(2005)。2005年4月6日。取自http://www.e-kin.com.tw/cc/scen/q/q04b1a.htm
台灣地區重要水庫網際網路暨決策支援系統(2005)。2005年4月6日。取自http://wrm.hre.ntou.edu.tw/wrm/dss/ntou.htm
尖山埤江南渡假村(2005)。2005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chiensan.com.tw/index.htm
江宜珍(2002)。運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解說媒體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朱紡?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私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交通部觀光局(2004)。2004年10月30日。取自 http://taiwan.net.tw/lan/cht/index/
永福國小鄉土教學地圖網(2004)。2004年9月28日。取自http://www.yfps.tpc.edu.tw/Country/index.html
沈松茂(1996)。觀光心理學。台北:中國懦撫Й|。
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南鯤鯓代天府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呂江泉、鄭天明(2002)。淡水漁人碼頭遊客遊憩動機與體驗之研究。九十一學年度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學報,57-88。李明儒、陳元陽、陳宏斌(2003)。澎湖冬季遊客旅遊型態與滿意度之研究。澎技學報,7,23-46。李沛慶(1994)。金門觀光客旅遊動機及其滿意度之研究。商學學報,3:17-47。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周文樹(2003)。台南縣尖山埤水庫風景區遊客滿意度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吳忠宏、江宜珍(2003)。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民眾參觀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科技博物,7(1),35-59。吳忠宏(2001)。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服務品質之研究-以遊客滿意度為例。國家公園學報,11(2),117-135。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林仁和(2001)。商業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畫,10。
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1998)。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4),59-71。林連聰(1991)。風景區旅遊安全管理問題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 憬(2003)運用LISREL模式探討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淑晴(1988)。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樹旺、黃宗成、盧龍泉(2002)。高爾夫球友參與動機、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4(1),79-91。南區水資源局全球資訊網(2005)。2005年3月22日。取自http://www.wrasb.gov.tw/index.asp
胡淑雲(1988)。台北市居民利用公園的行為地理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世全(1995)。服務品質、認知價值與顧客滿意度的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高崇倫(1999)。遊客對國營休閒農場遊憩環境體驗之研究-武陵農場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烏山頭水庫風景區(2005)。2005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chianan.gov.tw/wusanto/
陳水源(1988)。遊客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研討。戶外遊憩研究,1(3),25-51。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台大森林研究室研究報告,未出版。
陳昭蓉、林晏州(1996)。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9(2/3),1-22。陳俊男(2004)。七股鹽場鹽山遊客之遊憩動機、遊憩環境體驗與遊憩滿意度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陳思倫、歐聖榮、林達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台北:世新大學。
陳桓敦、李賢昇(2001)。基隆碧砂觀光漁港遊客滿意度調查之研究。九十學年度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學報,93-113。陳惠美(1995)。鄰里公園使用後評估模式之建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梁志隆(2000)。台北大眾捷運系統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郭文德(2003)。月眉育樂世界馬拉灣水上樂園遊客滿意度之調查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郭春敏(2004)。休閒遊憩動機與體驗滿意度之研究-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例。景文技術學院學報第十四期(下冊),126-133。屠如驥、葉伯平(1999)。觀光心理學概論。台北:百通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頃z娟(1994)。顧客滿意、服務品質與服務價值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宗成、沈進成、翁延碩、戴宜臻(2002)。雪玉明珠-西藏:宗教觀光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2(1),23-42。黃宗成、黃躍雯、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期望、滿意度關係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3),23-48。黃章展、李素馨、侯錦雄(1999)。應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青少年觀光遊憩活動需求特性。1999年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遊憩需求與效益研究。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編著,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出版。
黃錦照(2002)。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曹勝雄(2001)。觀光行銷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喬正康(2001)。嶽�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張馨文(1999)。休閒遊憩學,新竹: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游恆山(2001)。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臺北:五南。
經濟部水利署(2005)。2005年4月15日。取自http://www.wra.gov.tw/default.asp
楊文燦、鄭琦玉(1995)。遊憩衝擊認知及其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8 (2),109-132。楊嵐雅(1994)。台灣主要民俗活動應用於文化觀光方式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楊宏志(1990)。旅遊選擇與阻礙。台北:淑馨出版社。
葉茂生(2001)。澎湖吉貝島遊客對海域遊憩活動滿意度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葉智魁(1994)。「逍遙」與「schole」:莊子與Aristotle之休閒觀。戶外遊憩研究,7(3),79-89。葉智魁(2003)。莊子的消遙之道-道家的休閒智慧。戶外遊憩研究,16(3),1-22。
經濟部水利處南區水資源局(2001)。白河水庫集水區整體經營評估調查計畫。
廖明豐(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嘉南農田水利會(2002a)。烏山頭風景區觀光遊憩整體發展計畫評估與規劃,聯成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嘉南農田水利會。(2002b)。嘉南灌溉水資源調配之探討。
劉修祥(2000)。觀光導論第二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天明、王大明、黃聲威(2002)。遊客對休閒漁港遊憩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竹圍休閒漁港為例。九十學年度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學報,49-78。臧芷伶(1993)。遊客對於古蹟的環境知覺之研究。交通建設,43(9),5-14。
顏文甄(2001)。遊客對玉山國家公園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文雀、酗h軍(1998)。行銷管理-亞洲實例。台北:華泰書局。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謝淑芬(1994)。觀光心理學。台北:五南。
羅鳳恩、顏忠忍、莊書倩、林建民、廖靜如(2002)。台中縣外埔鄉中原子雲禪寺宗教觀剛訪客參訪經驗之探討。朝陽學報,8(2),19-38。二、英文部分
Burkart,A.J.&Medlik,S.(1990).Tourism:Past, Present and Future,Heinemann.
Bulltena,C.L.&Klessig,L.L.(1969).Satisfaction in Camping:A Conceptualization and Guide at Social resear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348-364.
Bryman,A.&Cramer,D.(1997).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with SPSS for Windows. London:Routledge
Cai ,L.A.&T.E. Combrink.(2000).Japanese female travelers-A unique outbound market,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5(1),16-24.
Cooper, C. P. et al.(1993).Tourism: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itman, London.
Crandall,R.(1980).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45-54.
Driver,B.L.&Tocher,S.R.(1970).Elements of Outdoor Recreation Planning:The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9-31.
Dorfman,P.W.(1979).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Engel,J.F.,Blackwell,R.d.&Miniard,P.W.(1993).Consumer behavior 7th ed., Harcourt Broce Jor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Dryden Press.
Gay, L. R.(1992).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Macmillan.
Gilbert, D.C.(1991).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 related to tourism. In C.P. Cooper(ed.)Progress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3, Belhaven Press , London.
Gold, S.(1972).Nonuse of neighborhood park. 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8(3), 369-378.
Harris, C.C.(1982).Recreation satisfaction:Visitor evaluation of forest experience as a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In Forest and Rover Recreation:Research Update. St. Paul:North Central Forest and Experiment Station:USDA Forest Service Misc.Publ.18.
Hawes J. M, Kiser, G. E,&Rao, C. P(1982).Analyzing the market for planned retirement communities in the Southwest. Baylor Business Studies, 13, 39-46.
Hawes J. M,&Rao, C. P(1985).Using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to develop health care market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5(4),19-25.
Hempel, D.J.(1977).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Home Buying Process: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H. K. Kieth(ed.), Cambridge, Mass: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7-8.
Howard, John A.&Jagdish N. Sheth(1969).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New York: John Wiley.
Iso-Ahola,S.(1982).Toward a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tourism motivation:A rejoinder.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2, 256-262.
Myriam Jansen-Verbeke,&Johan van Rekom.(1996).Scanning Museum visitor: Urban Tourism
Market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2), 364-375.
Kotler , P.(1993).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9thed, Prentice-Hall Inc.
Kotler, P.&Armstrong, G.(1994).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8th edn.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Lang,C.&J.T.O’Leary.(1997).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and preference:A multi-segmentation approach of the Australian nature travel market.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6(3/4), 159-180.
Manning, R. E. (1986). Study in Outdoor Recreation:Search and Research for Satisfaction. Oregon:Oregan State University.
Mathieson, A.&Wall, G.(1982).Tourism: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gman, Harlow.
Martilla, J. A.&James ,J. C.(1977).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41(1),77-79.
Miez Kswki, Z.T. (1981). Some Note on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A Comment. Canadian Geographer, 25,186-191.
Oliver,R.L.(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3), 460-469.
Orams, M.(1999). Marine Tourism-Development, impacts and management, London:Rutledge. 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6(3/4), 159-180.
Parasuraman, A.,V.A. Zeithaml, &L. L. Berry(1994). Reassessment of Expectations as A Comparison Standard in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111-123.
Jansen,V.M.&Johan,R.(1996).Scanning museum visitors Urban Tourism Market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2), 364-375.
Sampson, S. E.&Showalter, M. J.(1999). The performance-importance response function:Observations and implications.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25, London.
Schreyer, R.S., &Roggenbuck J.W.(1978).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ception on 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Leisure Science, 1(4), 373-394.
Scott, D. (1994). A comparison of visitors' motivations to attend three urban festivals. 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 3(3), 121-128.
Sethna, B. N.(1982). Extensions and testing of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Business Economics, 28-31.
Solomon, M.R.(1999). Consumer behavior:Buying, having,&being (4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Swarbrooke, J.&Horner S.(1999). Consumer behavior in tourism. Woburn:Butterworth-Heinemann.
Um, S.,&Crompton, J. L.(1990). Attitude Determinants in Tourism Destination Choi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7(3), 432-448.
Young,P.T.(1961). Motivation and Emotion. Willy,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