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1999):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教育年報(2002):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石樹培(1991):台北縣提前入學學生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學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余啟名(1994):國小單親學生學業成就、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巫有鎰(1997):影響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臺東縣做比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新富(1999):國中生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資源、學校經驗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幼妃(1980):社經地位、智力、性別及城鄉背景與兒童語言能力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系及教育研究所學刊,2:93-119。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吳和賢(1987):不同類型國民小學學生之智能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台南師院學報,20:191-211。
吳明隆(1998):國小學童家庭結構、學業成就及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訓育教育,37:35-54。
吳培源(1979):排行、社經地位、親子交互作用與兒童語言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1:127-180。
吳裕益(1993):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6:1-31頁。
吳康寧(2000):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李朝賢(1993):區域發展規劃。台北:華泰文化事業。
林文達(1983):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8:87-115。林生傳(1975):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研究。高雄:炘光出版社。
林生傳(1976):影響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分析與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學報,4:167-205。
林生傳(1988):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生傳(1993):教育社會學(增訂版)。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生傳(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生傳(1997):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秀琴(2004):台灣南區高一學生家長社經地位、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與其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軍治(1985):場地獨立╱依賴、城鄉背景、性別及社經地位與國中生幾何推理能力之研究。花蓮師專學報,16:155-191。林軍治(1987):教學法、場地獨立╱依賴、性別及社經地位與國小學童數學認知層次關係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253-308。林美秀(1993):學前學生語文發展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清江(1984):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清江(1998):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清江譯 班克斯著(1997):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淑玲(1982):家庭社經地位與學前教育對學齡兒童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淑玲、馬信行(1983):家庭社經背景對學前教育機會的影響及學前教育對小學學業成績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6:19-39。林義男(1973):我國國中學生智能分配與學業成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5:1-128。
林義男(1993):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1:95-141。林義男、王文科合著(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榮俊(1998):高雄市國民小學提早入學學生學習適應、行為困擾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繼盛(1982):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載於國民中小學專題研究。台北縣:台灣省教師研習會。
胡夢鯨(1988):從思想研究的本質與步驟談「回歸原點」的必要性。現代教育,3(2):150-161。馬信行(1985):家庭文化背景與學業成績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1:139-165 。黃光明(1987):社經地位、產序、家庭氣氛與高職學生自我概念的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黃昆輝(1978):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報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背景之比較分析。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0:149-326。
黃菁芳(1994):城鄉地區學前學生親子互動與語言能力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富順(1974):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6:1-21。
黃萬益(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146-182。黃毅志(1990):台灣地區教育機會之不平等性。思與言,28(1),93-125。黃毅志(2003):「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49:1-31。黃德祥(1996):教育的心理學基礎。載於王文軻等著教育概念。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71-207。
黃德祥(1999):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章韁腄]198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書局。
陳正昌(1994a):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陳正昌(1994b):從態度層面談教師批判思考的內涵與精神。教育研究雙月刊,57:48-54。陳江水(2003):國中學生家庭環境、人格特質、社會技巧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仕宗(1995):偏遠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陳平和、周新富(1999):低社經地位學生與補救教學。高市文教,65:4-7。
陳建州(2001):重探學校教育弁遉w家庭背景因素影響力變化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娥(1996):國小學習遲緩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奎憙(1995):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2002):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高強華、張鐸嚴編著(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雅莉(1993):城鄉父母對兒童的管教態度與兒童性別、排行、數學學業成就及父親社經地位、母親是否就業之相關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兒童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傳習。11:1-28 。郭素蘭(1984):國小資優兒童與普通兒童在家庭社經背景與父母管教態度上的差異。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2000):九十學年度高中職(含綜合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含登記分發入學)宣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a):九十一年實施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暨國民中學學生學力測驗相關措施。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b):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九十三年實施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暨國民中學學生學力測驗相關措施。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93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校別資料,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ISTICS/EDU7220001/service/basem292.htm。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04):九十三年國民中學學生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試卷。台北:教育部。
張文隆(1997):台中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玉茹(1997):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張杏如(1991):學前學生學習能力測驗第二次修訂及其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7:43-66。
張明輝(1977):影響我國大學入學機會之主要家庭差別因素。教育研究所集刊,20,1-11。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有限公司。
張善楠、洪天來、張麟偉、張建盛、劉大瑋(1997):社區、族群、家庭因素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之關係—台東縣四所國小的比較分析。台東師院學報,8:27-52 。
葉玉珠(1991):我國中小學學生批判思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鄒浮安(1994):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後設分析。教育研究資訊,2(3):38-47。詹棟樑(2003):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報,28(1):7-28。
楊 瑩(1994a):教育機會均等。台北:師大書苑。
楊 瑩(1994b):台灣地區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機會差異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3),1-22。
楊 瑩(1999):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蔡貞慧、周穎政(2000):父母所得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影響。第三屆家庭與社會資源分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6 。
鄭淵全(1998):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弁鄖敶d與衝突典範之探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師院學報,11:421-448 。劉錦志、陳明終(1980):市區和郊區國小學生學業成就與心理特質關係之分析研究。測驗年刊,27:23-32。盧欽銘等(1982):國小數學課程實驗成效試量研究。教育部國教司。
駱明慶(2000):教育成就的省籍與性別差異。第三屆家庭與社會資源分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4 。
謝季宏(1973):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孟穎(2003):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9(2):255-287。簡茂發(1981):我國國小及國中學生的智力發展。教育心理學報,14:125-148。簡茂發(1984):高級中學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6:1-97。
簡茂發、羅芙蓉(1989):國小資優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特殊教育系特殊教育研究學刊,8:225-247。
繆敏志(1990):單親學生學業成就、人格適應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瞿海源(1983):勞動市場與出身對成就之影響。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3:133-153。譚光鼎(1992):中等教育選擇弁鄐妞膍s。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Bachman, J., Green, S., &Wirtanea, I. (1972). Dropping out is a Symptom. Education digest, 37, 1-5.
Brown, A. L, Campione, J. C., & Day, J. D. (1981). Learning to Learn: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Learn from Texts. Educational research,10, 14 -20.
Cherian, V. I.(1991).Parental Interes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Xhosa Children. Psychological report, 69,183-188.
Chopra, S. L.(1969).Cultural Depr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 435-438.
Coleman, J. S.(1968).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38(1),7-22.
Coleman, J. S. (1987). Families and School.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6(6), 32-38.
Epstein, J. L.(1987).Parent Involvement: What Research Says to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2) ,119-136.
Felner, R. D., Brand, S., Dubois, D. L., Adan, A. M., Mulhalll, P. F. & Evans, E. G. (1995). Socioecomic Disadvantage, Proximal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s, and Sociomotion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in Early Adolescence: Investigationof a Mediated Effects Model. Child-development, 66(3), 774-792.
French, J. W.(1959)The Relationships of Home and School Experiences to scores on Achievement Tes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0, 75-82.
Garzarelli, P., Everhart, B., & Lester, D. (1993).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Gifted and Academically Weak Students. Adolescent, 2(109), 235-237.
Kalmijn, M. & Kraaykamp, G. (1996). Race, Cultural Capital, and Schooling: An Analysis of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9, 22-34.
Kan, K. and W. D. Tsai (2001),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Children’s Education, Seminar on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cademia Sinica.
Laosa, L. M. (1982). School, Occupation, Culture, and Family: The Impact of Parental Schooling on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 791-827.
Marjoribanks, K. (1985). Ethnicity, Family Environment and Adolescents, Aspirations: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 329-341.
Mcgue, M., Bacon, S., & Lykken, D. T. (1993). Personalty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Early Adulthood: A Behavioral Genetic Analysi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9 (1), 96-109.
McNiece, R. and Jolliffe, F. (1998). An Investigation into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Study. Educational research, 40, 17-30.
Peng, S. S., Wright, D. & Hill, S. T. (1994). Explana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7(6), 346-352.
Powell, D. R. (1990). Parents as the Child’s a First Teacher :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ED 325231).
Sammons, P. (1995). Gender, Enthic, and 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Attainment and Progres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Student Achievement over 9 years.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1(4), 465-485.
Teachman, J. D. (1987). Family Backgrou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2, 548-557.
Walberg, H. J., & Tsai, S. (1984). Reading achievement and diminishing returns to tim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442-451.
White, K. R. (1982).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3),461-481.
Williams, B. (1987). Implementing Thinking Skills Instruction in an Urban District : an Effect to Close the Gap. Educational luship,44(6),50-53.
Wilson, S. E., Bell, R. W., & Arredondo, R. (1995). Temperament, Family Environment, and Family History of Alcohol Abuse. Alcoholism treatment quarterly, 2, 55-68.
Wiseman, Stephen (1967). The Manchester Survey, in The Plowden Report. 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 A Report of the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 2, 34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