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一)國內出版
丁渝洲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大前研一,力用中國。台北:天下雜誌出版,2003年。
____,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雜誌出版,2003年。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編,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安局出版,民93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三民書局,民93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三軍大學編,戰略論。台北:三軍大學出版,民73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史編局譯,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危機與契機。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1年。
___,藍色地平線-美日中三角關係。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7年。
___,2001-2戰略亞洲。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1年。
___,2001年亞太安全觀。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1年。
___,中共之海權。台北:史編局出版,民77年。
___,中共的國內轉變與外交政策。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5年。
___,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8年。
___,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8年。
___,防止戰爭。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1年。
___,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2年。
___,東南亞的安全困境。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3年。
___,南亞核子穩定。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2年。
___,戰爭新風貌。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2年。
___,戰略探索。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8年。
___,戰略趨勢與區域安全。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6年。
___,穩定與不穩定的矛盾-南亞的核武。台北:史編局出版,2001年。
___,權力轉移-21世紀的戰略。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2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中共反對和平演變的策略與方法。台北:軍情局出版,民80年。
中華民國大陸工作委員會編,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手冊。台北:陸委會出版,民91年。
中華民國法務部調查局編,中國大陸綜覽。台北:調查局出版,民92年。
卡羅拉.麥克吉福特,美國政治印象中的中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4年。
史景遷,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台北:時報出版社,2002年。
任克敏,中國大陸經改理論與兩岸關係。台北:高立圖書公司,民91年。
朱成祥譯,國家海權論。台北:黎明出版社,民74年。
朱延智,台灣安全。台北:幼獅文化公司,2000年。
朱雲鵬、瞿大文,金磚四國關鍵報告。台北:商業周刊,2005年。
江振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大陸。台北:政大國關中心出版,
民83年。
何思因,美國貿易政治。台北:時英出版社,民83年
___、吳玉山,邁入21世紀的政治學。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89
年。
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吳稼祥,頭對著牆-大國的民主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李大華,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台北:時英出版,2003年。
李文智,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台北:學英文化公司,1997年。
李英明,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揚智出版社,1996年。
___,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
___,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民92年。
李登科編,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台北:政大外交系出版,民86年。
周煦主編,國際新秩序。台北:政大外交系出版,民81年。
杭亭頓編,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出版社,2002年。
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土緒出版社,民87年。
施哲雄編,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洪丁福,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啟英出版社,2002年。
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經濟學。台北:雙葉書廊,1996年。
胡祖慶,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
范錦明,90年代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論文集。台北:歐亞基金會出版,民90年。
徐光明譯,後鄧小平時期的台灣安全。台北:國防部史編室出版,民93年。
袁易、嚴震生、彭慧鸞,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台北:政大國關中心出版,民93年。
馬漢,海軍戰略論。台北:軍事譯粹社出版,民75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3年。
張建邦編,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張啟雄編,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出版,民91年。
張登及,建構中國。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許緩南譯,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陳欣文,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陳儔美編,新世紀的中國。台北:政大國關中心出版,民91年。
章家敦,中國即將崩潰。台北:雅言出版社,2002年。
鈕先鍾,21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___,孫子三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___,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___,歷史與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馮紹雷,一個歐亞大國的沈浮。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2年。
黃筱薌,中共意識型態之演變與運作研究。台北:復興崗出版,民81年。傳凌譯,新戰爭論。台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
楊鈞池、梁錦文等譯,國際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3年。葉自成,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出版社,1997年。
廖蓋隆,攻擊與鬥爭。台北:新視野出版社,1999年。
遠景基金會編,2003年中國大陸整體形勢回顧與前程。台北:遠景出版社, 2003年。
劉德海編,韓國研究導論。台北:中國文化出版社,民90年。
劉應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謝宗林、李華夏譯,國富論。台北:先覺出版社,2000年。
謝翔主編,美國重新發現的中國。台北:明鏡出版社,1997年。
薩公強,中共十年經改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政大國關中心出版,民80年。
魏艾,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蘇帕猜(Supachai Panitchpakdi)、祈福鎝(Mark L.clifford),中國入世-你不知道的風險與危機。台北:天下雜誌社,2003年。
(二)大陸出版
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理論的發展演化及其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上海:財經大學,2003年。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編,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
2004年。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年。
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時事出版社,
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黨校,廿一世紀中國崛起。北京:中央黨校出版,1997年。
尹永欽、楊崢暉,巨變。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
巴忠啖主編,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問題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年。
毛文永、李士濤,中國持續發展戰略。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年。
王文理、屈全繩、劉紅松編,和平演變戰略及其對策。北京:知識出版社,1990年。
王述祖,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大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
王焚奎編,中國經濟轉軌廿年。北京:新華書店出版,1999年。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王逸舟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史正富,現代企業中的勞動與價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有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北京:紅旗出版社,1992年。
朱听昌編,中國週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朱榮林,思路與判斷力。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江堤編,全球化與中國。湖南長沙:湖南大學出版,2001年。
米慶余編,國際關係與東亞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
何新,全球戰略問題新觀察。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吳家駿、汪海波,9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的改革與發展。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3年。
吳敬璉,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北京:新華書店出版,2001年。
___,當代中國經濟改革。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年。
___,漸進與激進-中國改革道路的選擇。北京:新華書店出版社,1996年。
李五一,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李而炳,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李保仁、趙春史,進入21世紀的中國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
李慎明、王逸舟,2005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___編,2004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李繼東、彭璧玉,廿一世紀中國地緣經濟戰略-華南經濟圈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
肖耿,產權與中國的經濟改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杭亭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林毅夫,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___、蔡昉、李同,中國的奇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7年。
版社,1996年。
阿拉斯,與中國接觸-應對一個崛起的大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姜洪,中國的現代化改革與發展戰略。北京:中國經濟出版,1986年月。
洪停杓、張植榮,當代中國外交新論。香港:勵志出版社,2004年。
美札勒米.哈利勒札特,美國與亞洲。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美伊莉莎白編,中國參與CHINA世界。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美威廉奧弗霍爾特,中國的崛起。北京:中央出版社,1996年。
美馬克.施在勒,盟友對和平-解讀美國大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胡希寧、張錦銓編,二十世紀中國經濟思想簡史。北京:中央出版社,1999年。
胡鞍鋼編,中國大戰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___,中國戰略構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倪健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徐靜,裂縫-中國經濟面臨的八大敵人。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年。
時勢出版社編,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時勢出版社,2004年。
殷雄,誰在威脅中國安全。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袁暢,廿一世紀中國戰略大策劃。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
馬凌,魔法無邊的手-市場的力量。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馬晉強,當代東南亞國際關係。北京:世界出版社,2000年。
高尚全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廿年。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月。
高鵬,戰略理論創新問題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2003年。
張五常,中國的經濟革命。香港:壹週刊出版社,1993年。
張幼文、徐明棋,強國經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其仔、陳長櫻,新經濟與中國無緣。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張卓元、黃范章、利廣安,20年經濟改革回顧與展望。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1998年。
張建華編,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1998年。
張軍,中國經濟改革的回顧與分析。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
張植榮,當代中國外交新論。北京:勵志出版社,2004年。
張蔚萍編,兩種戰略和平演變與和平防變。四川:重慶出版社,1991
張曙光、周建明,實力與威脅。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張蘊岭編,合作還是對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梁守德,新形勢與新國際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盛洪,張宇燕,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
許行,中國經濟改革的探索。九龍:開拓出版社,1985年。
郭學堂,中國威脅誰。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陳立,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陳佩、夏立平,新世紀機遇期與中國國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
陸鋼、郭學堂,中國威脅誰。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傅耀祖、顧關福,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喻常森,亞太地區合作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彭之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曾璧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北京:北大理工出版社,1993年。
湯英牛、耿圓妹,治國論-中國現代化的對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程超澤,世紀之爭中國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
華宏勛譯,台海危機。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華輔,中國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上下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
項啟源,改革與發展的經濟理論探索。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年。
黃朝翰,中國與亞太地區變化中的政治經濟關係。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
楚榭龍、耿秦,世界美國和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楊帆等,中國走勢。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年。
楊成緒編,中國周圍安全環境透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
楊巠明,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透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
詹世亮,綜論跨世紀的國際關係。北京:世界出版社,2004年。
廖季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論述。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年。
趙長茂編,宏觀經管理通論。北京:中央出版社,2001年。
趙劍英編,復興中國-中共第三代對中國現代化的新追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1999年。
劉世錦、張軍擴,資本主義新論。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1年。
劉弗丁、王玉如,中國近代的市場發育與經濟增長。北京:高等教育出
劉宏、沈山、石淑華,20世紀中國經濟思潮與社會變革。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年。
劉國光,8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
___、王洛林、李京文,經濟藍皮書200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___、沈立人,中國經濟的兩個根本性轉變。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蔡文中編,911後的國際形勢。北京:華藝出版社,2003年。
蕭深,論中國經濟改革道路轉機接軌。北京:北大出版社,1996年。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
___,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鍾朋榮,10年經濟改革。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二、 期刊
(一)國內出版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42卷3期(民88年3月)。___,「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43卷6期(民89年6月)。
___,「近期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中國大陸研究,44卷8期(民90年8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中美關係惡化下的兩岸情勢發展」。中共研究,33卷6期(1999年6月)。
___,「美中台相互牽動下面臨轉折的兩岸關係」。中共研究,35卷8期(2001年5月)。
___,「美中戰略關係變動下面臨轉機的兩岸關係」。中共研究,35卷5期(2001年5月)。
王欣、趙雲山,「美國對華戰略的變化及其原因」。中共研究,30卷5期(1996年5月)。吳福寶,「夥伴關係重塑中共大國地位之成效分析」。中共研究,35卷2期(2001年2月)。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31卷3期(民89年夏季)。胡聲平,「東亞區域整合與中國立場及策略研究」。全球政治評論,7期(2004年7月)。張如倫,「解析二○○三年中共在東亞之作為」。陸軍月刊,40卷470期(民93年10月)。張雅君,「世紀之交中共的軍事政策與亞太安全:防禦取向模糊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42卷3期(民88年3月)。___,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43卷3期(民89年)。
張廖年仲,「中共與第二次北韓核武危機」。展望與探索,2卷3期(民93年3月)。許志嘉著,「後鄧小平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國際關係學報,15期。陳永康、翟文中,「美國中共戰略夥伴關係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問題與研究,37卷2期(民87年2月)。陳柏賢,「中美俄日四國互動關係探析」。中共研究,31卷12期(1997年12月)。
楊帆,「中共調整國防安全戰略之思考」。中共研究,38卷8 期(2004年8月)。
馭志,「改革開放廿年的中共外交-中共外交政策極其與美、俄關係」。中共研究,33卷5期(1999年5月)。楊志恆,「美日安保之沿革及其對台海安全之影響」。戰略國際研究,2卷2期(2000年4月)。
趙崇明,「中共國際戰略指導原則新安全觀的環境因素」。共黨問題研究,25卷9期(民88年9月)。
劉慶元,「後冷戰時期美國對台軍售意涵」。中共研究,36卷1期(2002年1月)。蔡政修著,「九○年代美國對中共戰略與美中關係演變」。東亞季刊,31卷3期(民89年夏季)。魯威廉,「中共新安全觀與其外交政策的關係」。共黨問題研究,25卷12期(民88年12月)。
(二)大陸出版
丁元竹,「大國崛起」。瞭望新聞周刊,39期(2004年9月27日)。
于國政,「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關係的制約因素分析」。中國外交,(2002年12月)。
王立新,「俄羅斯改革的中國意義」。戰略與管理,(2003年6月)。
王勇著,「以地區合作化解中日結構性矛盾」。戰略與管理,(2004年1月)。
王毅,「全球化進程中的亞洲區域合作」。外交學院學報,76期(2004年6月)。
平祖盞,「中國經濟憂患之成因」。戰略與管理,(2003年2月)。
何帆等,「重新思考美國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戰略與管理,(2003年6月)。
吳敬璉,「大陸經濟體制」。當代中國經濟改革,(2003年11月)。
___,「經濟學家、經濟學與中國改革」。經濟研究,2期(2004年)。
宋濤,「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問題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5期(2004年)。
宋鎮照,「析當前美中兩國亞太政策下的東南亞發展策略」。展望與探索,1卷7期(民92年7月)。李曙光,「中國的經濟轉型成乎?未成乎?」。戰略與管理,(2003年3月)。
李鐵映,「中國經濟改革的雙重探索」。經濟研究,2期(2004年)。
阮宗澤,「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國際問題研究,6期(2004年)。
俞先忠,「經濟全球化下的認識論和盲點」。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7期(2004
年)。
俞邃,「論中俄新型關係」。現代國際關係,6期(2003年)。
紀寶城,「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03-2004」。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4期(2004年)。
胡永泰,「中國入世對國際經濟影響的量化分析」。經濟研究,4期(2004年)。
胡鞍鋼、劉濤雄,「美日印國防實力比較」。戰略與管理,(2003年6月)。
唐世平,「重塑國家發展規劃決策機制」。戰略與管理,(2003年3 月)。
夏義善,「上海合作組織的特點及其發展前景」。和平與發展季刊,3 期(2001年)。
孫紹正,「中共和平崛起論之研析」。展望與探索,2卷9期(民93年9月)。徐堅,「和平崛起是中國的戰略抉擇」。國際問題研究,2期(2004年)。
徐發郁,「海權的認識與反思」。戰略與管理,3期(2003年5月)。
時殷弘,「中國近期主要對外戰略問題」。戰略與管理,6期(2003年6 月」。
秦暉,「中國轉軌之路的前景」。戰略與管理,(2003年1月)。
馬凱、曹丕書,「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戰略與管理,(2002年)。
康曉光,「中國特殊論-對中國大陸25年改革經驗的反思」。戰略與管理,(2003年4月)。
張文木,「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海權」。戰略與管理,(2003年1月)。
張向晨,「中國加入WTO兩年半的回顧」。戰略與管理,(2004年3月)。
陶文釗,「從國際形勢看我國的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季刊,2期(2003年)。
喬榛、關立新,「經濟高速增長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學習與探索,4期(2004年)。
楊帆著,「新時期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原則」。戰略與管理,(2004年2月)。
楊優,「我國的區域發展與區域政治研究」。學習與探索,4期(2003年)。
趙保勝,「經濟全球化及對策研究」。學習與探索,4期(2003年)。
劉志彪,「經濟國際化的模式與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戰略選擇」。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8期(2004年)。
劉傳、蔡志洲,「宏觀調控狀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7期(2004年)。
閰洪華,「中國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戰略與管理,(2003年2月)。
閻學通,「和平崛起與保障和平」。國際問題研究,3期(2004年)。
薩平望,「推動亞太多邊安全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和平與發展,1期(2004年)。
譚榮邦,「新時期的國際局勢和中國的外交戰略」。中國外交。(2002年12月)。
顧關福,解析全球化時代的大國關係」。和平與展望,2期(2004年)。
三、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編,「2004年兩岸關係及大陸問題研究」〉。文大大陸所研究生論文集,民93年。
王群豪,「後冷戰時期中共之亞太安全戰略」。淡江戰略所碩士論文,民83年。王璽榜,「中共軍事戰略調整與軍備發展之研析」。三軍大學戰略所論文,民87年。
沈世籍,「後冷戰時期亞太安全發展與趨勢」。三軍大學戰略所論文,民87年。
朴壯載,「中國大陸經濟體制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政大東亞所博士論文,民87年。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亞安全合作」。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8年。孫德平,「後冷戰時期中共亞太政策之研究」。三軍大學戰略所論文,民87年。
梁若慧,「後冷戰時期中共的亞太政策」。政大外交所碩士論文,民83年。郭慶汾,「中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研究」。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3年。揭仲,「後冷戰時期中共的亞太戰略」。淡江戰略所碩士論文,民84年。曾昭鑫,「全球化與中共加入WTO政策之研究」。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91年。黃鴻博,「後冷戰時期中共東北亞外交政策之研究」。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4年。趙雲翼,「1978年以來中共經濟改革對中共的影響」。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5年。四、報章雜誌
聯合報,民93年11月30日,版1。
聯合報,民93年12月01日,版13。
聯合報,民94年2月28日,版3。
商業週刊901期,2005年2月28日,頁115。
聯合報,民94年3月6日,版1。
聯合晚報,民94年3月14日,版3。
聯合報,民94年3月15日,版3。
中國時報,民94年3月15日,版4。
自由時報,民94年3月15日,版1、4。
聯合報,民94年5月3日,版13。
聯合報,民94年5月13日,版3。
自由時報,民94年5月13日,版4。
中國時報,民94年5月13日,版4。
聯合報,民94年6月27日,版A15。
五、網站
email<-bot-get->http/1.0903forced.timwout。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qanti/hp/530624.htm。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qanti/hp/531266.htm。
王濤,(和平崛起)人民網。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cc/haixia/551037.htm。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37822/40305/3360642.html。
伊川,(反分裂法)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rfa.org/cantonese/pinglun/2005/03/22/commentary_antisecession/。
李義虎,(反分裂法)人民網。
http://tw.people.com.cn/GB/14811/14871/3263054.html。
林濁水,(反分裂法)自由新聞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r/22/today-o1.htm。
邵宗海,(反分裂法)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taiwan/pages7/taiwan160305a.html。
茅於軾,(和平崛起)新浪網。
http://news.sina.com.cn/c/2004-08-20/18114089616.shtml。
陳有為,(和平崛起)新加坡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us/pages4/sino_us041004.html。
凌德權,《中國和平崛起綱舉目張》。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qanti/hp/530624.htm。
國際先驅導報。
http://www.china.org.cn/。
張石,(從階級鬥爭到發展生產力)學說連線。
http://www.xslx.com/htm/sxgc/sxzz/2002-12-11-11722.htm。
趙心樹,(從階級鬥爭到發展生產力)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readnews.asp?newsid=%7B73136DF3-6E15-4C60-83E6-975FB2A8490F%7D。
隆國強,(從內部封閉到對外開放)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40/2410194.html。
鄭必堅,(和平崛起)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5-05/09/content_2935140.htm。
羅欽文,《中國決心以和平手段完成崛起》。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qanti/hp/531266.htm。
虞雲耀,(從內部封閉到對外開放)學習時報。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xxsb/636475.htm。
貳、西文部分
Robert L. Suettinger The Rise and Desent of“Peaceful Rise”.Suettinger,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12.P-8。
Carola Mcgiffert China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Imagination 2003,pp.6-25.
Ronald L. Tammen and Jacek Kugler 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2000 pp1-5
Richard J. Ellings and Aaron L. Friedberg Strategic Asia 2001-2:Powerand Purpose,pp12-14.
Alan Collins 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 2000, pp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