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丁樹範(1996)。《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台北:唐山出版社。
王一鳴譯,Colonel John R. Martin原著(2003),《擊潰恐怖主義:戰略分析》。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王萬里(2002),《台灣與歐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萬里(2002),《台灣與歐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平可夫(1996),《外向型的中國軍隊》。台北:時報文化。
田定忠(1999),《國軍開創電子戰有利戰略態勢之研究》。國軍軍事著作銅像獎。
危芷芬譯,Francis T. McAndrew原著(2001),《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朱延智(2000)。《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澤民(2001),《論”3個代表”》。北京:中央文獻。
朱延智(2000)。《台灣安全》。台北:幼獅出版社。
吳敬璉著(2001年),《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北京:3聯書店。
宋國誠(2002),《21世紀中國卷2 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宋學文(2000),《全球化與非政府組織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英明(2002),《重構兩岸與世界圖象》。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英明(2003),《全球化下的後殖民省思》。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酉潭等譯Georg Sørensen著,(2000),《民主與民主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李育慈、黃俊彥譯,Michael E. Brown等原著(2002),《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李育慈譯’Bruce Berkowitz原著(2003),《戰爭新風貌21世紀作戰方式》。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李育慈譯Andrew Scobell & Larry M. Wortzel等原著(2004),《中共軍力成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李昌平(2001),「3農問題與對策」。《世紀中國》網頁
李啟明(1989)。《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李登科(1986),林文程等主編。《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鳳、楊寶有,《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城市進攻戰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沈傳光(1997),《新戰爭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林中斌,《中共軍事現代化及其對臺灣之意義》,選自(國防外交白皮書)。業強出版社。
林中斌(1999),《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林長盛編(1993)。《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台北:桂冠出版社。
林宗達(2000)。《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出版社。
林宗達(1997)。《解放軍演習報告書》。台北:軍事迷文化出版社。吳建德(1997),《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臺問題之研究》。時英出版社。
吳建德(1996)。《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易君博(1999)。《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
孟樵(2000)。《探索中共21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台北:全
防衛雜誌社。
胡鞍鋼編,《中國走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高一中譯,William T. Tow原著(2003),《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孫一之譯述(1998)。《武經7書》。台北:星光出版社,民國87年。
孫敏華、許如亨著(2001),《軍事心理學》。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鈕先鍾譯 薄富爾著(1996)。《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社。
鈕先鍾編著(1976)。《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台北:燕京文化出版公司。
鈕先鍾編著(1977)。《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台北:燕京文化出版公司。
紐先鍾譯,克勞塞維茨著(1996),《戰爭論精華》。麥田出版社。
紐先鍾著(1996)。《孫子三論》。台北:麥田出版社。
鈕先鍾著(1998)。《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
翁明賢執行編輯(1998),《201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
張林宏等譯,Kim R. Holmes and James J. Przystup主編(1998),《外交與威懾:美國對華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
張亞中(2001),《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亞中(2003),《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亞中、李英明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建邦(1998),《2010中共軍力評估》。臺北:麥田出版社。
陳舟(1997),《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陳東龍(1999)。《中共軍備現況》。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陳培雄(1996)。《毛澤東戰爭藝術》。台北:新高地出版社。
陳福成(2003),《孫子實戰研究經驗》。台北:黎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貴、林志鴻著(1999),《未來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陳儔美(2000),《新世紀的中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章柱譯(1995),《美國特戰奇兵秘辛》。麥田出版社。
許如亨(2001),《解構另類戰爭:心理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下)》。麥田出版公司。
喬良、王湘穗(1999),《超限戰—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曾錦城(1999)。《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台北:時英出版社。
黃俊彥、楊永生譯,James M. Smith原著(2002),《在核生化威脅中尋求國家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黃營衫(1983)。《中國兵家之管理思想-五經七書之策略觀分析》。彰化:專心企業公司。
楊日青等譯,Andrew Heywood著(1999),《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楊永生譯Dr. David S. Alberts & John J. Garstka & Richard E. Hayes & David A.Signori等原著(2003),《理解資訊時代的作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楊紫韓、李育慈譯Sam J. Tangredi原著(2002),《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廖文中(1997),《共軍發展高科技軍備對臺海戰爭之影響》。中華民國高等科技政策研究協會研究報告。
廖淑馨(2001),《美、中、台新世代與兩岸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蔡明訓《波灣戰爭聯軍制空作戰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16曉兵、青波著(1995),《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台北:周知文化。謝豐安、吳福生譯,James M. Smith & William C. Thomas等原著(2002),《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譚傳毅,《戰爭與國防》。臺北:時英出版社。
譚傳毅(1999)。《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攻與防》。台北:時英出版社。
騰祈雲譯John Newhouse原著(2003),《評估威脅》。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軍官必讀手冊,香港軍事文誼出版社。
國防部資訊優勢及資訊時代的聯合作戰(1996),《未來聯合作戰構想》。作戰參謀次長室譯。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美國4年期國防總檢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1997)。台北:史政編譯局。
國家安全叢書(2003),《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家安全局。
淡江大學(1998)。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台北:城邦出版社,。
淡江大學(1998)。《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城邦出版社。
二、 期刊論文:
丁樹範(2000)。<中國大陸國防工業及其軍事力量的意涵>。《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頁1~17。文光(1999)。<對中共未來國防高科技發展戰略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11期,頁57~68。王保華、李雄(1999)。<美軍陸軍數字化部隊的C4ISR系統>。《現代軍事》。頁36~38。
王厚輝、張建昌、于軍(2000)。<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對軍事通信的影響>。《國防大學學報》,第130期,頁88~89。
丘昌泰(2000)。《災難管理學:地震篇》。台北市:元照出版社。
艾以理(2000)。<1999年的中共軍事>。《中共研究》,第34卷第2期,頁57~71。
沈明室(2000)。<評中共『超限戰』>。《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頁52~61。宋學文,吳英明、林德昌編(2000)。<全球化與非政府組織對國際關係的影響>,《非政府組織》。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頁67-91。
李黎明(2000)。<美國對新世紀中共戰爭思維之假設:『不對稱戰爭』概念之發韌>。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頁18~26。冷眸(2000)。<中國提昇全民信息戰戰力>。《廣角鏡月刊》。頁30~34。
林文軒(2000)。<淺析中共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問題>。《中共研究》,第34卷第4期,頁87~96。林文程(2001)。<全民國防的要義及其落實>,《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台南師管區司令部。
林吉郎(2001)。<我國環境管理中的應變政策與機制:以『阿瑪斯』號漏油事件為例的分析>,《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大林: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頁225-29。
林宗達(2000)。<中共與北韓對亞太地區飛彈威脅述評>。《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期,頁51~79。林勤經(2000)。<中共發展信息作戰軍事運用之探討>。《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3-1~3-11。
林勤經。<資訊發展與國軍應有作為>。《國防資訊季刊》。第11期,頁1~7。
林勤經。(2000)<中共發展資訊作戰的軍事運用>。《中共研究》,第34卷第11期,頁109~114。林勤經(2000)。<兩岸資訊戰戰力之比較>。《全球防衛雜誌》,第187期,頁68~73。孟飛(1999)。<中共『新軍事革命』的意涵與形成背景>。《中共研究》,第33卷第11期,頁84~99。孟樵(2000)。<從神舟號升空看中共太空戰(天戰)戰力的發展>。《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頁98~107。林麗香(2000)。<後冷戰時期中俄美軍事合作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4期,頁73~84。季朴枚(1999)。<現代通信技術與信息戰>。《國防》。第9期,頁41~42。
施子中(2000)。<中共建構『抗美打(奪)台』戰略之理論與實際>。《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4期,頁15~70。姚海曦(2001)。<對中共『200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應有的認識與作為>。《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2期,頁50~60。勁懿(2000)。<『不對稱戰爭原則』原則對台灣軍事戰略發展之探討>。《全球防衛雜誌》,頁24~34。夏云峰、劉洪昌(2000)。<信息作戰應確立以攻為主的原則>。《國防大學學報》,第131期,頁91~94。
馬亞西(2000)。<信息戰爭:一種新的戰爭型態>。《現代軍事》。頁19~20。
馬亞西(2000)。<21世紀遏制信息戰>。《現代軍事》。頁52~53。
高朗、林吉郎、林文程(1997)《我國民防制度之研究》。台北市:國防部委託研究。
徐斯儉(2001),<中國大陸90年代之政治改革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頁1-30。孫強銀(2000)。<信息攻擊手段面面觀>。《現代軍事》。頁30~31。
莫大華。<當前『軍事事務革命』的探討與省思>。《共黨問題研究》,頁69~81。
張大順(2000)。<資訊作戰之研析>。《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論文集》,頁123~180。
張伊寧(2000)。<中國現代軍事思想及其發展>。《國防大學學報》,第134期,頁20~24。
張俊勇、劉恩亮、康永升(1999)。<戰鬥新空間:國際互連網-從科索沃戰爭看國際互連網對未來作戰的影響>。《現代軍事》。頁28~30。
張興業(2000)。<創新與發展我軍戰役理論>。《國防大學學報》,第131期,頁37~43
張錫模(2001)。<全民防衛機制平戰時功能探討>,《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台南師管區司令部。
張寶軍(2000)。<從”愛蟲”侵襲透視”網絡恐怖主義”>。《國防大學學報》,第134期,頁97~98。
張豐琦,<從嚇阻戰略探討兩岸關係>,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3。游豐吉(1999)。<對大陸電信事業發展與改革之研究>。《中共研究》,第33卷第7期,頁26~39。陳水扁(1999)。《台灣之子》。台中市:晨星出版公司。
張中勇(1999)。<中共軍事事務革命與台海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頁115~162。蘇雨生(2001)。<信息戰手段的研究及其啟示>。《國防大學學報》,第141期,頁26~28。
馮杰(2000)。<網絡中心戰與新軍事革命>。《現代軍事》。頁25~28。
黃芝溪(1999)。<論中共不承諾放棄武力犯台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頁6。黃季敏、張建興(2000)。<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之探討>,《第一屆全國災害危機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長榮管理學院。
黃季敏、張建興,<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之探討>,《第一屆全國災害危機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秉訓(2000)。由<『網路國防』概念譚中共資訊戰之因應對策>。《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5期(民國89年5月),頁100~103。陳遠方、楊倩(2000)。<防範電腦病毒>。《紫荊雜誌》,頁62~64。
曾章瑞(1999)。<數位國防-跨世紀數位國防新思維(New Paradigm)>。《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3~291。
曾章瑞(2000)。<中共研究信息戰對我國之影響及因應之道>。《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4-1~4-14。
彭慧鸞(2000)。<資訊時代國際關係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5期,頁1~15。詹中原(1990)。<美國政府之危機管理:組織發展與政策架構>,《美國月刊》,第5卷第5期,頁96-105。萬瑩(2000)。<從核威懾到信息威懾>。《國防大學學報》,第131期,頁35~36。
賈鳳山(2000)。<話說點穴戰>。《現代軍事》。頁61~62。
楊旭華(2000)。<發展人民戰爭優勢努力掌握網絡戰主動權>。《國防大學學報》,第128期,頁57~59。
楊念祖(1999)。<中共軍事戰略的演進與未來發展趨勢>。《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頁83~92。楊念祖(2000)。<中共對信息戰理論之介紹與分析>。《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1-1~1-8。
楊念祖(2000)。<中共海軍現代化兵力建設對台海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第34卷第5期,頁70~98。廖宏祥、張國城(2000)。<共軍對資訊戰硬體建設的準備>。《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2-1~2-26。
廖宏祥(2000)。<台海資訊戰爭的評估與展望>。《全球防衛雜誌》,第189期,頁58~65。蔡志昇(2000)。<中共快速部隊研究>。《中共研究》,第34卷第4期,頁98~112。
滕昕雲(2000)。<論超限戰對超越一切限制和界線之戰爭>的評論。《尖端科技》,頁98~107。
劉承宗、李正屏(2000)。<當前東亞情勢下中共犯台的軍事戰略-一個理性分析的觀點>。《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頁67~77。劉興祥(2001)。<中共對『高技術戰爭』的認知界定與理論發展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5期,頁89~103。歐錫富(1999)。<中俄軍工改革與軍事合作>。《尖端科技》,頁44~53。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與其外交政策的關係>。《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2期,頁59~71。蕭真美(2000)。<十年來兩岸的科技交流>。《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1期,頁47~60。
蕭朝琴(1999)。<中共發展高技術『信息戰爭』對台安全之威脅>。《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6期,頁56~62。蕭朝琴(1999)。<中共軍事事務革命對亞太安全之威脅>。《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7期(民國88年7月),頁67~72。謝和興、張克章、陳政鎔(2000)。<安全電子郵件反制攔截機制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頁31~40。
戴政龍(1999),<寓兵於民>《美國國民兵體制之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翟文中(1996),<中共對台封鎖可能作法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9期。魏澤民(2000)。「山雨欲來風滿網: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析論」。《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2期,頁44~60。譚傳毅(2000)。<不對稱戰略的思考:間接施放病毒理論>。《不對稱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頁1~21。
蘇恆宗(2000)。<評析共軍『軍事事務革命』發展概況與能力>。《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頁56~66。蘇�琠v(1999)。<析論共軍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之『大心理戰』>。《中共研究》,第33卷第12期,頁94~102
蘇紫雲(2001)。<行政革新─法制面 危機管理先搶救權責混淆的法令>,《聯合報,民意論壇》。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譯(1996)。《美軍民事作戰準則》(Civil Affairs Operation)。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
中共年報(1997),《中共研究雜誌社》。
中共研究雜誌社(1989)《中共研究》,第23卷第7期。
中共研究雜誌社(1994)《中共研究》,第28卷第2期。
中華戰略學會(1995),中華戰略學會刊。
國防譯粹,第16卷第3期,國防譯粹月刊社。
三、文件:(政府公報、政府採購協定等)
四、報紙:
大公報(2000.2.14)。<中國軍隊加快信息戰的準備>。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37
大公報(2000.4.26)。<台軍演習『決戰境外構想』>。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39074
中央日報(1999.8.9)。<國軍資訊戰操演 深具信心>,版3。
中央日報(1999.11.15)。<東南亞-動亂的季節>,版13。
中央日報(1999.11.22)。<中共黷武擴軍 美須部署圍堵>,版10。
中央日報(1999.12.13)。<亞洲戰略地理的再定義>,版13。
中央日報(2000.6.12)。<亞太戰略結構變遷的先兆>,13版。
中央日報(2000.2.20)。<中共正在發展點穴戰瞄準台灣>,版2。
中央日報(2000.11.22)。<美國會報告中共黷武發展資訊戰力>,版5。
中央日報(2000.12.27)。<中共犯台可能採取的步驟與手段>,版5。
中國時報(1999.1.3)。<美國防部調查報告 中共軍力與戰略展望>,
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38.htm
中國時報(1999.2.27)。<1999年美國國防部提報國會之台灣海峽安全情勢報告>,版4。
中國時報(1999.8.11)。<成立專責機構對抗點穴戰>
http://ip-148-027.shu.edu.tw/news/990811/99081116.htm
中國時報(1999.9.15)。<無硝煙戰爭-兩岸資訊戰悄悄開打>,版14。
中國時報(1999.10.31)。<加速國防現代化 迫台就範>,
http://www.ccit.edu.tw/~g880401/news/9910/1030.htm
中國時報(2000.2.18)。<中共發動信息戰如何反制>,版11。
中國時報(2000.9.13)。<中共資訊戰力增強,威脅台海均勢>,版15。
中國時報(1999.11.4)。<籌謀太空保衛戰,美錢力已赴>,版10。
中國時報(1999.12.17)。<中共會怎麼打?台灣要怎麼防>,版15。
中國時報(2000)。<「電腦防毒,共軍嚴陣以待>,版15。
中國時報(2001.3.12)。<國家安全繫於太空發展策略>,版11。
中國時報(2001.5.2)。<中美網戰激烈、白宮史網飄5星旗>,版11。
中國時報(2001.5.3)。<中美網路戰,多國駭客加入攪局>,版10。
中國通訊社(1999.8.19)。<中國軍隊提高電子信息戰能力>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6
自由時報(1999.5.6)。<對中共發展電子資訊戰力應提高警覺>,版3。
自由時報(1999.8.10)。<全民均應警惕資訊戰爭的來臨>,版3。
文匯報(2001.4.26)。<學者預判中共犯台將會以信息戰為主導>。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ewb@4:25662:3:1:26
文匯報(1999.6.12)。<信息戰與國家安全」>
http://l1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16
中共新華社(1999.11.17)。<「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按未來戰爭需要培養信息人才>。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10
中共新華社(2000.1.7)。<中共國防實力顯著增強>。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13
中華網-軍事頻道(2001.1.7)。<國外載人航天軍事力量發展>
http://military.china.com/zh_tw/critical/25/20010110/83877.htm
台灣時報(1999.8.17)。<中共展開資訊戰威脅我安全>,版1。
台灣日報(1999.11.1)。<中共資訊戰5年後威脅台灣>,版2。
自由時報(1999.11.18)。<網路備戰 中美擺開架式」>,版6。
民眾日報(2000.1.19)。<中國空飄物謎團重重>,版1。
星島日報(2000.3.13)。<「軍隊促訂國防信息安全法>。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53
國家通訊社(2000.3.6)。<國安局官員籲大選前注意中共對我網路的破壞>。
聊望新聞周刊(2000.2.28)。<美國熱衷信息戰>。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80
解放軍報(2000.1.5)。<21世紀軍事熱點展望>。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23
解放軍報(2000.1.26)。<解析20世紀的作戰理論>。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33
解放軍報(2000.3.12)。<我們怎樣面對不見硝煙的戰爭>。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51
解放軍報(2000.4.26)。<創新戰役戰法>。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31
解放軍報(2000.5.16)。<網路戰帶來的思考>。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70
聯合報(1999.5.27)。<共軍一顆電磁脈衝導彈,我軍全面防衛瞬間癱瘓>版15。
聯合報(2000.4.14)。<中共攻台戰略4大支柱>。
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004/2000041411.html
五、網站:
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_o.html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未來中國研究http://www.future-china.org/index_o.html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
自由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http://www.sef.org.tw/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網址為http://www.mac.gov.tw/index1.htm
國防部網站:http://www.mnd.gov.tw
http://www.internet-directory.com/china/
http://www.orinet.cn.net/
http://www.geocities.com/CapitolHill/7288/index.html
http://www.china.or.cn/indexC.html
http://www.chinesebooks.net/genhome.asp
http://www.nfa.gov.tw/nfa_sys/nfa_sys1/nfa_sys1.htm
http://www.fema.gov/
http://www.pladaily.com.cn/big5/gfjy/2001/05/21/20010521017067_gfhbj.html
貳、英文部分
一、Books
Adams , James(1998).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Campen , Alan D., Douglas. Dearth. and R. Thomas Goodden(1996), ,Fairfax , Virginia :AFECA International Pres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oint Chiefs of Staff(1996).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Dunningan, James, and F. Digital Soldiers(1996). , N.Y.: St. Martin’s Press.
Johnson, Dana J., Scott Pace and C. Bryan Gabbard (1998) ,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and Corporation.
Khalilzad, Zalmay M., and John P. White(1999).< Strategic Appraisal: The Changing Role of Information in Warfare >,Santa Monica, California:Rand Corporation.
Ko Maruyama(1999).,Tokyo: Japan Defense Research Center.
Ko Maruyama(2000). ,Tokyo: Japan Defense Research Center.
Libick, Martin(1996).,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Sept.
Libicki, Martin, and David J. Rothkopf(1998).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s.
Libicki, Martin(1997).,Washington, D. 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Press.
Lilley, James R. and David Shambaugh(1999).,New York: M.E. Sharpe,Inc.
Matthews, Loyd J(1998). ,Carlisle, Barracks, Pennsylvania : U.S. Army War College Strtegic Studies Institute Carlisle Barracks.
O’hanlon,Michael(2000).,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
Osborne,William(1996).,Maxwell AFB, Alabama : Air University Press.
Pillsbury, Michael(1997). ,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Pillsbury, Michael(2000).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Puska, Susan M(2000). , Carlisle, Barracks, Pennsylvani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Ryan, Henry, and C. Edward(1998).,Washington, D.C.: 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turart, Schuwartzstein(1996). ,Washington D.C.: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tokes, Mark A(1999).,Carlisle, Barracks, Pennsylvani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Thrasher, Roger D(1996). New York: Thunder’s Mouth Press.
U.S. Command(1997). Washington D.C. :Monroe press,.
van, Lavi(1998).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are, Willis H (1998). ,Santa Monica, California:RAND Corporation.
Wortzel, Larry M(1999). ,Carlisle, Barracks, Pennsylvania :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Zheng, Yongnian (1999).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C Reforms at Twenty: Retrospect and Prospects," Taipei, Taiwan, International Reception Hall, The Grand Hotel, Apr. 8-9, 1999.
Liu Yawei(2002)..
David S. Rapp and David S. Albert(2000)., in David S. Albert and Daniel S. Papp (eds.) Information Age Anthology: Nat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Age(Washington D.C.: Library of Congress), p.6.
2. Periodicals
Cheng-Yi Lin(2000).“The Security of Taiwan in the Year 2000:A Taiwanese Perspective”, Taiwan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 organized by the Division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Taipei, pp.1-1~1-19。
Cohen,Eliot A(1996).“A Revolution in Warfare”, Foreign Affairs, Vol.75, No.2. Mar.-Apr., pp.45~60.
Feigenbaum, Evan A(). Who’s Behide China’s High Technology “Revolu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 24, No 1, pp.95~126.
Hayes, Richard E., David S. Alberts.()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Deterrence-Appendix B.
The Realm of Information Dominance: Beyond Information War, ” in
http://www.fas.org/irp/threat/cyber/Docs/iwd/appb.html
John, Arquilla, and David Ronfeldt(1993). “Cyberwar is Coming,”Comparative Strategy, Vol. 12, pp.141~165.
Bowdish ,Randall G()., ”Information-Age Psychological Operation”。 Brohm , Gerard P. ,”C4ISR:The Enabler of Information Dominance”。
FitzSimonds , James R(). ”The Cultural Challe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ster , Anthony,”On Hackers, Crackers and Phreakers”。
Garrett , Anthony R.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and the Future of Mission Orders”。
Hawkins , William R., ”Imposing Peace :Total vs. Limited Wars, and the Need to Put Boots on the Ground”。
Henry , Ryan C. and Edward Peartree , ”Military Theory and Information Warfare”。
Jone , Craig S. ,”The Perception Management Process”。
McConnell , J. M. and Edward J. Giorgio,” Build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yer by Layer”。
Nobel , Johan J Ingles-le. ”Cyberterrorism Hybe”。
Podlesny , Robert E,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Are Key Vulnerabilities”。
Sengupta , Prasun K, ”C3I Networks for the Digitised Battlefield”。
West , Leslie,”Network-Centric Warfare Realizes its Promise”。
FM100-5, Operation. (1993). U.S. Army.
Kerr,Thomas J.(1983) Civil Defense in the U.S.: Bandaid for a Holocaust?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Round ,W. Oscar and Roudolph , Earle L.,Jr.(1995). "Defining Civil Defens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trategic Forum, No.46.
Michael Mazarr, Jeffrey Shaffer and Benjamin Ederington(1997).The Military Technical Revolution: A Structural Frame Work (Washington: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eies,1993);Benjamin S. Lambeth, “The Technology Revolution in Air Warfare,” Survival, Vol.39, No.1, p.74;
William F. Perry(Novermber/December,1996). Defense in an Age of Hope, Foreign Affairs, Vol. 75, No.6. p.1.
3.Internet
Binnendijk, Hans, & Ronald N. Montaperto, eds.,(1998). 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http://www.ndu.edu/ndu/fnss/books/china/chinacont.html session 2, Harding’s point.
Jacob W. Kipp(June 1995). The Russian Military and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A Case of The Oracle of Delphi or Cassandra,
http://leav-www.army.mil/finso/Geo/ pubs/mors.htm Jake W.
Randall Whitaker(November 1995).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http://www.informatik.umu.se/- Rwhit/RMA. htm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1997(Section VII- Transforming),
http : //WWW.fas.org/mans/ docs/qdr/sec7htm .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1997(Section III- Defense Stratege), http : //WWW.defenlink mil/pubs/qdr/sec3.html .
Alvin and Heidi Toffler, War and Anti-War: Survival at the Dawn of 21st Century(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3),pp.64-80. http://www.huaxia.com/HuaxiaZhou Kan/Yi/GBK/70523.html
Lewis,BrianC.,“Information Warfare,”in
<http://www.fas.org/irp/eprint/snyder/infowarfare.htm.>
Libicki, Martin, “The Futur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http://www.fas.org/irp/threat/cyber/docs/infose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