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文獻
1.Joseph, P. & James H.G.著,夏業量、魯煒譯,2003年,體驗經濟時代,台北:經濟新潮社。
2.王立信,1985年,我國老人自費安養居住型態之探討-翠柏新村個案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內政部編著,2004年5月,醫療保健及照護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出版。
4.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0年,台灣老人十年間居住、工作與健康狀況的改變,台北。
5.李文龍,2003年,抓住3000憶老人商機,台北: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東方線上生活型態研究小組,2004年,熟年世代-台灣50~64歲生活型態族群研究,台南:統一夢公園生活事業公司。
7.林松齡,1993年,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兼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頁265-289。
8.林萬億,2003年,論我國的社會住宅政策與社會照顧的結合,國家政策季刊,第2卷第4期:頁55-82。9.林學宜,2003年,老人住宅環境偏好相關因素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0.邱俊村,2002年,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11.邱慧寧,2002年,影響台灣地區民眾選擇銀髮社區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2.孫曉萍,2004年,仙台市用智慧擁抱銀髮族,天下雜誌,第307期。
13.張明正,1993年,1973年至1985年間台灣地區扶養老人態度之轉變,台灣地區老人寶鑑與生活研究論文集,第一輯:頁3-1∼3-8。
14.郭登聰,1998年,我國老人安療養服務市場化可能性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83期:頁62-73。15.郭登聰,1999年,福利與營利的對話-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另類思考,社區發展季刊,第85期:頁142-155。16.陳妙盡、王德睦、莊義利,1997年,台灣地區老人健康狀況與居住安排,中華民國人口協會。
17.陳政智,2003年,「顧客導向」的服務理念在老人安養機構之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01期:頁421-428。18.陳政雄,1997年,老年人的居住:日本的高齡者住宅政策與居住環境─以東京都為例,建築師,1997/01,頁101-106。
19.陳燕禎,1998年,老人社區照顧-關懷獨居老人的具體作法,社區發展季刊,第83期:頁244-254。20.曾思瑜,2001年,日本福祉空間筆記,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1.曾思瑜,2002年,瑞典、英國、日本高齡者住宅與入居設施體系之比較研究,科技學刊,第11卷第1期:頁 45-62。22.曾思瑜,2002年,北歐高齡者住宅、設施政策與體系建構之研究-以瑞典和丹麥為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41期:頁23-42。23.曾慧枝、林進財、白崇亮,1997年,銀髮族市場區隔與香費型態之研究,交大管理學報,第17卷第2期:頁1-20。24.黃秀玲,1998年,銀髮小家庭居住型態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5.黃琦絢,2004年,從文化傳承論養生文化村之發展,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6.黃榮輝,2004年,非營利機構老人養護中心之經營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7.楊筱涵,1993年,老人福利服務制度對獨居老人生活需求保障之探討-以民雄鄉獨居老人為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28.楊靜芸,2002年,老人安養護機構服務品質影響因素之探討,中正大學社福利所碩士論文。29.葉乃靜,2003年,資訊與老年人的生活世界:以「台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為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論文。30.詹火生、萬育維、郭登聰,1991年,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服務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法展考核委員會。
31.蔡宏昭,1989年,老人福利政策。台北:桂冠。
32.蔡宏進,2000年,老人安養機構申請立案與經營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第89期:頁245∼276。33.蔡啟源,2003年,老人「機構式照護」之評鑑,社區發展季刊,第101期:頁399-415。34.鄭景文,2003年,銀髮族的另一個家-借鏡日本老人住宅產業發展經驗,台灣經濟研究月刊,92年8月號。
35.賴文彬,2003年,台北都會區銀髮族住宅的市場區隔與定位分析,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36.薛承泰,2003年,台灣地區人口特質與趨勢: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幾個啟示,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4期:頁3-22。37.謝高橋,1994年,老人需求與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76期:頁180-189。38.顧志遠,1998年,服務業系統設計與作業管理,臺北:華泰文化。
39.龔文華,2004年,高齡者進住養生文化村意願之影響因素,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二、英文文獻
1.Bruce S. T., 2003, The Sources and Aims of Innovation in Service : Variety Between and Within Sectors, Econ.Innov. New Techn., 12(6), 481-505.
2.Hertog, P den & R. Bilderbeek, 1999, Conceptualising Service Innova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Patterns Research Programme on Innovation in Services (SIID) for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Dialogic, Utrecht.
3.Hertog, P den & R. Bilderbeek, 1998, Conceptualising (Service) Innovation and the Knowledge Flows Between KIBS and Their Client TNO / Dialogic - SI4S-report no.8, Apeldoorn/Utrecht.
4.Junk, V.M., and Dillman, J.J., 1999, The Importance of Retireme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Viewpoint of A Maturing Population, Housing and Society, 17(2), 33-44
5.Miles, I. & Tether B., 2004, Innovation in the Service Economy, http://www.jrc.es/home/report/iptsreport/vol171/english/TEC5E716.htm
6.Tell, Eileen J., Cohen, Marc A., Larson, Mary J., Batten, Helen L., 1987, Assessing Elderly's Preferences for Lifecare Retirement Option, Gerontologist, 27(4), 503-509.
三、網站資料
1.內政部統計處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2.兆如安養機構網站,http://hangan.org.tw/chaoju.htm
3.行政院經建會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資料http://www.cepd.gov.tw/upload/MANP/Plan/376952.1077219553.brief.pdf
4.長庚養生文化村,http://www.cgmh.org.tw/cgv/
5.恆安老人多層級照顧服務網,http://hangan.org.tw/
6.翠柏新村網站,http://www.egv.org.tw/center.htm
7.潤福生活新象館網站,http://www.ruenfu.com.tw/shin/shi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