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1: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瀚毅
論文名稱:國際啤酒廠商之台灣市場進入與經營策略
指導教授:陳建維陳建維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貿易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貿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啤酒國際化策略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8
  • 點閱點閱:24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8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本研究希望透過三家外國啤酒廠商進入台灣市場的企業策略,探討其相關的國際進入策略以及如何運用其本身的優劣勢進入海外市場,尤其對於文化面向的國際化進入策略議題有較深入的探討,提供給日後有意或是已經在從事國際化的企業在決定企業策略時一個參考的指標。

本研究發現結論整理如下:
一、國外市場進入策略之發現
1.初期致力與代理商一同和通路商建立關係導向,對於國外市場進入具有長期效益。
2.採全球化消費者文化定位(GCCP),行銷溝通上傾向採微調的因地制宜。採外國化消費者文化定位(FCCP),行銷溝通上傾向要適度因地制宜。採在地化消費者文化定位(LCCP),行銷溝通上傾向採高度因地制宜。
3.以來源國效應作為品質象徵,產品傾向從母國製造或由母國直接進口。

二、當地環境與國外市場進入策略之關聯性發現
1.母國環境與當地環境在文化面向上差異越小的企業,傾向考慮利用當地化消費者文化定位(LCCP)做為主要行銷溝通手法。
2.面對強大在地領導廠商,傾向以集中差異化策略站穩市場地位。

三、公司內部環境與國外市場進入策略之關聯性發現
1.挑選當地代理商合作,除了在地通路方面的考量之外,傾向在組織文化和背景挑選與母公司的企業文化相符。
2.國際行銷中的管理導向對於採取何種消費者文化定位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全球中心導向偏向GCCP,母國中心導向偏向FCCP,多元中心導向偏向LCCP。
目次……………………………………………………………………………I
表次…………………………………………………………………………III
圖次…………………………………………………………………………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章節架構……………………………………………………… 2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 4
第一節 策略…………………………………………………………… 4
第二節 國際化策略………………………………………………… 11
第三節 關係導向的進入策略……………………………………… 28
第四節 國際行銷……………………………………………………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5

第四章 台灣的啤酒產業概況………………………………………… 66
第一節 台灣的文化社會…………………………………………… 66
第二節 政策方面的影響…………………………………………… 67
第三節 台灣地區啤酒之市場狀況………………………………… 70
第五章 個案公司分析………………………………………………… 80
第一節 台灣麒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80
第二節 荷蘭海尼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87
第三節 美商美樂國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96
第四節 個案公司分析結果彙總…………………………………… 103

第六章 研究發現………………………………………………………113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實務建議…………………………………………………… 121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22

參考文獻…………………………………………………………………123
附表一 2004年各國進口啤酒總量和比例……………………………125
附表二 各月別國產與進口啤酒數量表………………………………126









表次
表2-1 策略管理的三個觀點……………………………………………4
表2-2 常見的策略類型…………………………………………………10
表2-3 各種主要進入模式的優缺點……………………………………23
表2-4 策略性資源的內涵………………………………………………37
表2-5 高低背景文化之比較……………………………………………48
表2-6 國際行銷傳統與非傳統學派比較………………………………51
表3-1 不同研究策略的相關狀況………………………………………61
表4-1 台灣文化環境……………………………………………………67
表4-2 台灣地區本土啤酒與進口銷售量和市場佔有率整理表………71
表4-3 民國76年至民國93年進口啤酒市場佔有率………………… 76
表4-4 各地區別的製造材料及口味……………………………………77
表4-5 各主要品牌啤酒品牌形象比較…………………………………78
表5-1 Kirin公司目前進入的國際市場……………………………… 81
表5-2 海尼根國際化的過程……………………………………………88
表5-3 SAB主要國際化活動…………………………………………… 97
表5-4 當地環境考量因素(一)………………………………………104
表5-5 當地環境考量因素(二)………………………………………106
表5-6 三家個案公司內部環境整理表……………………………… 108
表5-7 三家個案公司之進入策略…………………………………… 111
表7-1 三家個案公司所面對的內外部因素和進入策略…………… 117
表7-2 本研究發現彙整……………………………………………… 120



圖次
圖2-1 三種策略之間的關係……………………………………………7
圖2-2 一般性競爭策略…………………………………………………8
圖2-3 四種國際策略……………………………………………………17
圖2-4 國際市場的考量因素……………………………………………19
圖2-5 進入策略之選擇-交易成本之觀點……………………………26
圖2-6 OLI理論架構…………………………………………………… 27
圖2-7 競爭者定義模型…………………………………………………30
圖2-8 產業結構圖………………………………………………………36
圖2-9 以資源為基礎的策略分析架構…………………………………41
圖2-10 關係租圖…………………………………………………………44
圖2-11 國際產品發展策略………………………………………………54
圖2-12 研究架構…………………………………………………………57
圖3-1 個案研究的方法…………………………………………………62
圖3-2 2004年主要進口啤酒國家百分比………………………………63
圖4-1 啤酒市場區隔與購買據點………………………………………74
圖4-2 最常喝啤酒的地點………………………………………………75
圖4-3 啤酒購買的考量因素……………………………………………75
圖4-4 2004年主要進口啤酒國……………………………………… 76
圖4-5 台灣地區各主要啤酒市佔率………………………………… 77
中文文獻
1. 于卓民 (2000),國際企業環境與管理,台北:華泰。
2. 于卓民、巫立宇、吳習文、周莉萍、龐旭斌 (2003),國際行銷學,台北:智勝文化。
3. 李正和 (2002),台灣地區投信公司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4.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出版。
5. 吳景勝(2001),國際行銷,台北: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6. 林彩梅 (1990),多國籍企業論,台北:五南。
7. 林英星、張福榮合譯,Warren J. Keegan, Mark C. Green著 (1998), 國際行銷學(Principle of Global Marketing),台北: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8. 尚榮安譯(民90),個案研究方法,台北:弘智文化。譯自Robert K. Yin(1984)。
9. 范碧珍,台灣消費者飲酒習性調查,突破雜誌,總251/第179期。
10. 郭文彬 (2000),公賣局啤酒資源條件競爭優勢個案分析—資源基礎理論之應用,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論文。
11. 游杭柳 (2001),國際市場進入模式分析:以日本啤酒公司進入台灣市場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2. 詹定宇、張朝清(2000),進口啤酒行銷通路發展之研究—三家領先品牌為例,產業管理學報,第二卷第一期。
13. 詹定宇、畢威寧(2004),啤酒廣告中之文化探索:以在台灣銷售的亞系、歐系及美系品牌為例,廣告學研究,第二十二集。
14. 榮泰生 (2002),策略管理學,台北:華泰。
15. 蘇哲仁、林家五合譯,Alex Miller, Gregory G. Dess著(1999),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初版,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五南發行。


西文文獻
1. Aaker, D.A. (1984),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2. Alden, D. L., Steenkamp, Jan-Benedict, E. M., & Rajeev, B. (1999), “Brand Positioning Through Advertising in Asia,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 The Role of Global Consumer Culture”, Journal of Marketing, 63(1):pp.75-87.
3. Anderson, E. and H. Gatignon (1986),“Models of Foreign Entry: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Fall
4. Arthur, A. T., Jr. and A.J. Strickland III (2001),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Cases, 12th ed., McGraw-Hill, New York.
5. Barney J. (1991)”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s”,Journal of Management(17:1),March.
6. Christopher A. Bartlett and Sumantra Ghoshal (2000), “Going Global: Lessons from Later Mover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pp.132-142
7. Collis, D. J. and C. A. Montgomery (1995),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118-128.
8. Dunning, J. H. (1988), “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19, Iss.1, pp.9-31
9. George S. Yip (1989) “Global Strategy...In a World of Nations?”,Sloan Management Review , Fall, Vol. 31 Issue 1
10. Han, C. M. (1989) “Country Image-Halo or Summary Construct?”,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26,May.
11. Hofer, C.W. and D.E. Schendel (1978),”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St. Paul, Min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2. Jeffrey H. Dyer & Harbir Singh (1998), “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23
13. Keegan, W. J. and M.C. Green (2005),”Global Marketing”, four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
14. Margaret A. Peteraf and Mark E. Bergen (2003), “Scanning dynamic competitive landscapes: A market-based and resource-based framework”,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Oct.
15. Niraj Dawar and Tony Frost (1999), “Competing with Giants Survival Strategies for Local Companies in Emerging Marke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19-129
16. Porter, Michael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ic: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Free Press.
17. Sanjeev Agarwal and Sridhar N. Ramaswami (1992), “Choice of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 Impact of Ownership, Lo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Facto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First Quarte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