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5: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芸慧
研究生(外文):Lin, Yun Huei
論文名稱:知識工作者工作內涵與知識管理工具需求之關係-組織價值命題權變觀點
指導教授:管郁君管郁君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研究所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7
中文關鍵詞:知識工作者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工具工作內涵組織價值命題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3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目前對於知識管理的相關研究多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成功地在企業中導入知識管理,而研究中也多指出「人」是知識管理中最難解決的問題。然而,卻很少研究從知識工作者的觀點出發,了解知識工作者對於知識管理工具的需求,有鑑於多數知識管理議題皆是由企業的角度出發,因此企業屬性對於知識管理仍具相當的影響力。因此,本研究以知識工作者的角度出發,探討不同工作內涵的知識工作者對於知識管理工具的需求程度,並輔以企業的組織價值命題為權變因子,試圖找出知識工作者所需要的知識管理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企業的知識工作者。採用網路問卷及電子郵件問卷調查的量化研究方式,經實證結果發現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內涵及組織價值命題確實影響知識工作者對於不同知識管理工具的需求強度。追求顧客親密性及作業卓越性的企業對支援「定義及分享」、「文件管理」及「資料搜尋」的知識管理工具需求強度較追求產品領導性的企業高;對於支援「定義及分享」的知識管理工具,工作內涵為可攜型的知識工作者需求強度最高,專業型次之,支援型及創造型的知識工作者較低;對於支援「儲存及整合」的知識管理工具,工作內涵為專業型及可攜型的知識工作者對於此功能的需求強度相對高於支援型及創造型的知識工作者。
目錄 ………………………………………………………………………… I圖目錄 ……………………………………………………………………III表目錄 …………………………………………………………………… IV
摘要 ………………………………………………………………………… 0
第一章 緒論 I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
第四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知識管理 4
第二節 知識工作者 9
第三節 組織命題理論 16
第四節 需求的概念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1
第三節 研究變項的操作性定義 22
第四節 研究假說 24
第五節 研究工具 24
第六節 研究對象 24
第七節 問卷設計 25
表3-1 問卷設計表 25
第八節 資料分析 26
第四章 資料分析 28
第一節 問卷之發放與回收及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28
第二節 量表之信度及效度檢定及因素分析 32
第三節 研究變項間的關係 45
第四節 假說驗證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69
參考文獻 …………………………………………………………………70
附錄 正式問卷………………………………………………………………73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3圖 2-1 組織知識管理目的的層次架構圖 ……………………………… 8
圖 2-2組織內不同型態的知識工作者 ………………………………… 12
圖3.1研究架構圖 ……………………………………………………… 22
圖4-1 每日參與問卷填答數量變化曲線………………………………… 29圖4-2 因素陡坡圖 ……………………………………………………… 36
圖4-3 模式驗證檢定流程圖 ……………………………………………… 46圖4-4 定義及分享之交互檢定圖 ……………………………………… 50圖4-5 儲存及整合之交互檢定 …………………………………………… 51圖4-6 決策及溝通之交互檢定圖 ……………………………………… 52圖4-7 文件管理之交互檢定圖 ………………………………………… 53圖4-8資料搜尋之交互檢定圖 …………………………………………… 54

表目錄
表 2-1 支援知識管理各階段的資訊科技 …………………………… 15表 3-1 問卷設計 …………………………………………………………26
表4-1 樣本基本資料 …………………………………………………… 30
表4-2 受測者使用電腦習慣 …………………………………………… 31
表4-3 KMO統計量的判斷原理 …………………………………………… 34表4-4 KMO與Bartlett球型檢定…………………………………………… 34
表4-5 知識管理工具構念之解說總變異量 ……………………………… 35表4-6 知識管理工具構面之共同性 ……………………………………… 34
表4-7 反轉後之因素矩陣 ………………………………………………… 39表4-8 因素 Cronbach’s α係數信度檢測 …………………………… 40
表4-9 各因素及題項之對應表 …………………………………………… 44表4-10 樣本特性分布表 ………………………………………………… 49表4-11 模式總檢定 ……………………………………………………… 50表4-12 雙因子變異數分析邊際檢定 …………………………………… 51表4-13 不同組織價值命題對於知識管理工具之需求強度排列表 …… 58
表4-14 不同工作內涵對於知識管理工具之需求強度排列表 ………… 58表4-15 不同組織價值命題對於知識管理工具之需求強度排列表 …… 59表4-16 不同工作內涵對於知識管理工具之需求強度排列表 ………… 60
表4-17本研究之研究假說實證結果 ……………………………………… 61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1.林東清(2003),知識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2.張玉文、林佳蓉、林季蓉譯,Peter D., Dave U,Gary S. L,Miklos S,John S & Patricia A. H.等著(2001),知識工作者必備手冊I:如何做好知識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3.張玉文、林佳蓉、林季蓉譯,Richard M,Donald A. M. & William J. K. & John D. R.,Alberto T,James B.Q.等著 (2002),知識工作者必備手冊II:如何做好知識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4.周文賢(2004),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智勝文化。

英文參考文獻:

1. Amrit T.(2001) Intergrating Knowledge on the web,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32-39
2. Atreyi K., Fransiska T.,Juliana S.,&Bernard C.Y.T.(2003),The Role of IT in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itiative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6(9), 69-73.
3. Davenport, T.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4. Davenport T.H., Long D.W.D.,&Beers M.C.(1998)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39(2), 43-57.
5. Davenport T. H., Sirkka I., & Beers M.C.(1996), Improving Knowledge Work Proces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37(4), 53-65 .
6. David J.S.(1998) Knowledge Management Solutions – The IT Contribution, New York , ACM Press,19(1),34-39.
7. Dove R.(1998) The knowledge worker,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 Production, 110(6), 26-28.
8. Greengard, S.(1998) How to Make KM a Reality, Work Force ,77(10), 91-94.
9. Marwick A.D (2001) 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y, IBM System Journal, 40(4), 814-830.
10. O’Dell C., & Grayson, C. Jr.(1998) If Only We Knew What We Know: 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er of Internal Best Practic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 154~174.
11. Ruggles R.(1996) The State of the No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actic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 80-89.
12. Roger K., & Ryan W.(2000) Getting serious about result and payoffs: We are what we say, do, and deliv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39(4), 23-31.
13. Sveiby, K.(1992) Strategy of the Knowledge Intensive Firm, New York, Review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14. Tracy, M., & Wiersema F.(1993) Customer Intimacy and Other Value Displin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4~9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