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2000)。八十八年社會發展趨勢暨社會參與延伸調查統計結果摘要表。http://www.dgbasey.gov.tw/census~n/Three/summary88.doc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2005)。非營利組織資訊。http://www.npo.org.tw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江明修(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陳定銘(1999)。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中國行政評論,8(3),頁23-27。江明修、梅高文(2002)。非營利組織之法制議題。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
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2000)。捐款監督報告書重點摘要。
http://921.sinica.edu.tw
李小梅、曾芳瑩(1995)。台灣地區社會福利基金會贊助人之行為及其行銷策略之研究,管理科學學報,12(1),頁1-21。何里仁(2003)。公司治理之資訊透明度與績效評核關連性之研究。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呂育一(1992)。台灣非營利組織績效指標之研究:以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官有垣 (2000)。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10(1),頁75-110。官有垣(2002)。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治理-NPO董事會的治理行為。非營利組織夏季論壇(財團法人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2002/07/30)。
施啟揚(1983)。民法總則。台北:三民。
施教裕(1997)。民間福利機構團體因應民營化之現況、問題及策略,社區發展季刊,80,頁37-55。紀惠容、鄭怡世(2001)。非營利組織現行法令之探討與建議-非營利組織主管機關應扮演的角色。「台灣非營利組織法律境修訂」研討會(亞洲基金會主辦,2001/03/08)。
馬秀如(1992)。控制至治理之途,主計月報,562,頁63~75。
馬秀如(1999)。內部控制、內部稽核及內部審核範圍之探討,主計月報,87(5),頁26-33。馬秀如(2003)。公司治理。國立政治大學EMBA 92學年度公司治理課程講義。
徐翠梅(2002)。公司董監在企業監控問題中職務角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專班(EMBA)碩士論文。高永興(2002)。募款倫理與責信—國外個案研究。變動環境下的多元策略—台灣非營利部門資源籌措與運用研討會(CAFO-Taiwan 及亞洲基金會共同主辦,2002/07/16-17)
孫本初(1994)。非營利性組織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為對象。台北市研討會委託研究。
孫碧霞、廖秋芬及董國光 譯(2001)。非營利組織之策略管理。台北:洪葉文化。
吳明儒(2003)。社會福利服務項目。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92年度社會福利預算結構初探。
陳 樹(2003)。公司治理制度下如何有效發揮內部稽核功能。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92年度年會,2003/4/11,台北。
陳怡平(199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部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昆祺 (2003)。我國公司治理與內部稽核運作之研究。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陳美伶(2004)。台灣第三部門簡介。http://www.nyc.gov.tw。
陳振遠(1998)。非營利組織募款策略隻研究-以慈善機構為例。高雄。
陳培倫(2003)。非營利組織收益管理對募款績效之影響-以訊息傳遞觀點。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許崇源(2000)。營利組織責任與透明度提升之研究—德爾菲法之應用。政大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非營利組織財稅環境課程資料。
馮 燕(2000)。九二一災後的全民捐款與公益責信,厚生雜誌,11,頁31-33。
張振山、蕭巧玲 (2003)。公開發行公司如何發揮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內部稽核,44,頁14-19。傅迺婷(2003)。二十一世紀公司治理的探索-台灣、美國比較性的觀點-。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張譽謄 譯(2001)。世紀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台北:五觀。
彭懷真(1994)。為良好的募款法催生。社會福利雙月刊。114,頁10-14。富邦證劵服份有限公司(2002)。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解析(富邦證券叢書系列:1)。台北:上游出版社。
萬益東(1999)。由審計需求者探討內部控制審查品質影響因素之認知。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葉銀華(2002)。台灣公司治理的問題與改革之道。證券暨期貨管理,20(11),頁1-16。鄭怡世(1999)。從非營利組織的觀點談--臺灣捐募法規應有的法律建制。社區發展季刊,85,頁93-104。鄭怡世(2000)。淺論「企業的公益贊助」--社會福利的另類資源。社區發展季刊,89,頁201-214。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惠娟 譯(2000)。非政府組織法的立法原則。台北: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賴森本 (2003)。我國政府現行內部稽核體系的檢視。內部稽核,41,頁17-24。聯合報(2005)。愛如狂朝,如何雨露均霑。聯合報2003/01/07 A3焦點版。
聯合新聞網(2001)。真愛天使•讓愛起飛--2001花旗聯合勸募活動。
http://udn.com
顏怡音(2003)。從內部控制之觀點論公司治理。主計月刊,576,頁49-59。蕭新煌(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現況與特色。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Alexander, J. A. & Weiner, B. J.(1998). The Adoption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by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8:3, 223-241.
Bogart, W. T. (1995). Accountabilit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Winter), 157-170.
Independent Sector (2000a),”On Accountability.”(report 1)
http://www.independentsector.org/programs/leadership/accountability_report.pdf
Jean-Pierre Garittee(2002)亞洲公司治理之迷思。內部稽核,39,11-20。
OECD (2004). Policy Brief: The 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2004.8)
http://www.oecd.org/arporate/principles
McFarlan, F. W.(1999). Social Enterprise, Working on Nonprofit Boards:Don’t
Assume the Shoe Fi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December,65-80.
Patton, M. 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London:Sage
Publication.
Wyszomirski, M. J.(1989). Administrative Agents, Policy Partners, and Political
Catalysts: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on the Interactions of Governmental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eaching Political Science:Polities in Perspective,
16:3,1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