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詩話、詩評、工具書:
1.丁仲祜編《歷代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6月4版。
2.王實甫《杜甫年譜》,台北:西南書局,1978年9月初版。
3.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9月出版。
4.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4月1版,2001年11月5刷。
5.王鍾陵主編,《藝術美學大百科》,四串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1版1刷
6.李子玲《聞一多詩學論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8月初版。
7.呂自揚《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高雄:河畔出版社,1980年6月初版,1990年2月新3版)。
8.許清雲《皎然詩式輯校新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3月初版。
9.梅運生《鍾嶸和詩品》,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2月初版,1993年9月初版2刷。
10.陳伯海《嚴羽和滄浪詩話》,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4月初版。
11.陳增杰《唐人律詩箋注集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1版1刷
12.張健《滄浪詩話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66年7月初版,1992年8月初版4刷
13.彭會資主編《中國古典美學辭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1版1刷。
13.傅庚生《杜詩散繹》,香港:建文書局,1971年9月
14.黃景進《王漁洋詩論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6月初版
15.楊倫《杜詩鏡銓》,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5月初版。
16.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7刷
局,1972年1月初版,1990年10月再版
17.劉中和《杜詩研究》,台北:益智書局,1968年9月初版,1976年9月三版。
18.劉熙載《藝概》,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
19.南朝‧梁‧鍾嶸撰,清‧汪中選注《詩品注》,台北:正中書局,1969年7月台初版,1997年2月11日
20.鍾嶸《詩品》,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10月。
21.宋‧嚴羽撰,清‧胡鑑注,伍世熙校《校正滄浪詩話注》,台北:廣文書。
二、詩選集‧文學或美學史
22.《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6刷
23.郭茂倩《樂府詩集》,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12月
24.吳功正《唐代美學史》,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1版1刷
25.孟瑤《中國文學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74年8月初版,1976年8月2版
26.宗廷虎、李金苓著《中國修辭學通史‧隨唐五代宋金元卷》,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1版,2001年2月2刷。
27.胡問濤,羅琴校柱《王昌齡編年校注》,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1版1刷
28.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3月1版,2001年4月3刷。
29.柳存仁等著《中國大文學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4月1版1刷
30.傅璇琮《唐人選唐詩新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2月初版
31.《唐詩三百首詳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編印,1983年1月19版
33.趙昌平《唐詩選》,香港:中華書局,1991年10月初版,2000年7月再版
32.陳鉄民、侯忠義《岑參集校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9月初版
34.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律出版社,1996年1月1刷,1999年7月2刷
35.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年4月初版,1982年8月學1版
36.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未載明出版資料
37.劉大杰《中國文學發達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0年10月台11版
38.盧善慶《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1版1刷
三、學術論著
39.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10月初版,1988年4月2刷
40.王興華《中國美學論稿》,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1版1刷
41.方祖燊《談詩錄》,台北:東大圖書,1989年6月初版
42.古風《意境探微》,石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1刷。
43.朱光潛《美學再出發》,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未載明出版年月
44.朱光潛《談美》,開明書局1958年8月台1版,1979年10月13刷
45.成復旺《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89月1版1刷
46.李澤厚《華夏美學》,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9月初版,1999年10月2刷
47.李澤厚《美學百題》,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48.李澤厚《美麗歷程》,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9月初版1刷,2000年11月初版二刷
49.李浩《唐詩的美學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1刷
50.肖馳《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1版1刷
51.邱燮友《品詩吟詩》,台北:東大圖書,1989年6月初版,1991年8月二版
52.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圖書,1989年5月1刷,88年5月初版3刷
53.孫昌武《詩與禪》,台北:東大圖書,1994年8月
54.許總《唐詩體派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55.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開明書局,1968年2月初版,1979年11月8版
56.陶文鵬《唐未詩美學與藝術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1版,2003年8月2刷
57.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設計篇‧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65年10月1版1印,1979年4月1版4印
58.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75年1月初版,68年12月三版
59.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8月初版
60.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61.傅紹良《盛唐文化精神與詩人人格》,台北:文津,1999年6月1刷
62.傅璇琮《唐詩論學叢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9月初版
63.曾祖蔭《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台北:丹青圖書,1987年4月初版
64.譚潤生《北朝民歌》,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2月
65.霍然《唐代美學思潮》,高雄:麗文文化,1993年初版
66.日今道友信編,李心峰等譯《美學的方法》,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0年6月1版1刷
67.《詩論》,台北:正中書局,1962年9月,台初版,1979年4月,台8版
四、期刊論文:
68.王文進,〈南朝塞詩的類型〉,《中外文學》,第20卷,第七期69.江冰,〈盛唐之音:一個時代的終結-略論唐代文人的精神狀態〉,《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
73.傅璇琮,〈盛唐詩風和殷璠詩論〉,《唐詩論學叢稿》,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9月
71.岑子和,〈邊塞詩義界之相關問題的一個思索〉。
72.侯迺慧,〈唐代邊塞詩黃昏回歸主題的情感結〉,文史哲學報,第50期,1999年6月,頁39~58,台灣大學文學院
70.杜曉勤,〈從永明體到沈未體-五言律體形成過程之考察〉,《唐研究》第二卷,1996年
74.劉建國,〈王維、李頎、高適、岑參的七言歌行與盛唐的時代精神〉,中國韻文學刊,1997年第2期。
75.《文學與美學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中文系主辦,199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