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維揚,“TFT-LCD產業 重大投資之產業關聯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行研究計畫,2001。
〔2〕吳佳純,“我國 TFT-LCD 監視器產業之競爭優勢分析”,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班,2004。
〔3〕黃銘章,“2005年第二季台灣大尺寸TFT-LCD產銷預測暨2005年第一季產銷分析”,Digi Times Research-FPD report,2005-05。
〔4〕Smith, G.,“Benchmarking Success at Motorola,”Copyright Society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of Canada, March, 1993.
〔5〕勞勃•史雷特著,袁世珮譯,“複製奇異-傑克•威爾許打造企業強權實戰全紀錄”, 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2。
〔6〕若松義人、近藤哲夫/著,林慧如譯,“豐田智慧:充分發揮人的力量TOYOTA Human Power”,經濟新潮社,2005
〔7〕楊錦瑤、陳建雄、陳高山著,“導入6 Sigma觀念與實務”,華宇企管叢書,2004。
〔8〕經濟部,“台灣FPD產業產值觀察報告”,經濟部電子報,2005。
〔9〕國科會科學技術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我國平面顯示器產業發展現況”,市場報導,2005。
〔10〕財團法人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台灣與全球光電產業及技術調查”,光電科技產業動態調查報告,2005。
〔11〕沈觀葆,“ TFT-LCD 平面顯示器製程設備介紹”,機械月刊29(9):96-116,2003。〔12〕酈怡德,“談啟動世代交替的LCD監視器”,台灣工業銀行IBT綜合研究所研究報告,2002。
〔13〕Mitsuaki Hirata, “"Super-V" TFT-LCD Technology”, www.sharp-world.com/sc/library-e/techn_top/joumal/pdf/6.pdf, 2005
〔14〕LG Co, “LG LCD TV Technology”, http://www.nbs-set.com/doc/LCD-TFT tech info and specs.pdf, 2005.
〔15〕Takeshi Shima,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an Auto charge-
Compensated Sample and Hold Circuit”,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VOL. 30, NO. 8, 1995.
〔16〕黃啟桓,“從資訊家電展望台灣LCD產業的未來發展”,工業材料,162:100-104,2000。〔17〕吳向前,“TFT-LCD產業大投資”,數位時代雜誌四月號,2002。〔18〕“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TFT-LCD面板製造業”,一銀產經資訊,2003。
〔19〕蕭安政,“從應用及製程面談如何選擇TFT LCD玻璃基板”,電子月刊,2004。〔20〕顏丹青,“彩色濾光片(CF)介紹”,化工月刊- 029,2004。〔21〕王信陽,“彩色濾光片的技術發展藍圖”,光電產業及技術情報-05,2003。
〔22〕洪煥毅,“液晶純化技術之介紹與發展”,化工資訊與商情-05,2004。〔23〕曾詩存,“平面顯示器用偏光膜製程與表面加值處理技術”,塑膠資訊,2003。〔24〕鮑友南,“TV用液晶顯示器之背光模組技術”,機械工業-08,2003
〔25〕謝崇凱,“TFT LCD液晶顯示器驅動晶片介紹”,新電子科技雜誌-01,2003。〔26〕梁素真,“TV市場成為下一波LCD產業主要成長動力”,工研院IEK電子組,2004-04。
〔27〕廖顯杰,“2004年TFT LCD產值台韓日比較”,工研院IEK電子組,2005。
〔28〕王丕承,“Six Sigma超品質策略”,能力雜誌535期,2000-09。〔29〕Thomas Pyzdek,“The Six Sigma HandBook”,McGraw-Hill,2001。
〔30〕Peter S. Pande, Robert P. Neuman & Roland R. Cavanagh,“The Six Sigma Way”,McGraw-Hill,2000。
〔31〕舒伯•喬賀瑞/著,葛迺駿譯,“我懂了!六標準差:邁向高獲利的新境界The power of Six Sigma: an inspiring tale of how Six Sigma is transforming the way we work”,經濟新潮社,2001。
〔32〕Peter S. Pande and Robert P. Neuman and Roland R. Cavanagh/合著,樂為良譯,“奇異、摩托羅拉等頂尖企業高績效策略-六標準差”,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1。
〔33〕D.Ulrich, S.Ken and R.Ashkenas/合著,戴至中譯,“合力促進再造奇異”,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2。
〔34〕楊錦榮,“基地廠庫導入六標準差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管院國防管理研究班,2002。
〔35〕朱承先,“導入Six Sigma 的六大成功要素”,能力雜誌,第568 期,2003。〔36〕陳延越,“國內企業推行6-Sigma品質管理系統之研究”,元智大學碩士論文,2002。〔36〕鍾朝嵩著,“全面品質管理,和昌出版公司”,2000。
〔38〕吳嘉晟、鄭大興著,“製造業六標準差應用手冊”,新文京開發,2003。
〔39〕青木保彥,三田昌弘,安藤紫/著,6-sigma 研究小組譯,“6-Sigma導入戰略”,和昌出版社,2002。
〔40〕格雷.布魯/著,丁惠民譯,“六標準差管理立即上手Six Sigma for managers ”,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3。
〔41〕林鴻宇,“六個標準差專案遴選準則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42〕劉建宏、關季明,“Six Sigma專案選取在實務應用時的探討”,品質月刊,第38卷第5期,2002。〔43〕M.L.George著,樂為良譯,“精實六標準差”,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2。
〔44〕Forrest W. Breygogle III and James M. Cupello and Becki
Meadows合著,賴榮仁譯,“六個希格瑪的管理(Managing Six Sigma) ”,哈佛企管顧問公司,2001。
〔45〕鄭宜賓,“L C D用玻璃基板-市場與技術”,I T I S產業評析,,2000。
〔46〕黃銘章,“六代線玻璃基板將現短缺?”,Digi Times Research-FPD report,2005-05。
〔47〕謝秀琴/戴賢輝/謝世豪,“T F T- L C D無鹼玻璃基板材料介紹”,化工資訊1 3卷第7期。
〔48〕蕭安政,“平面顯示器用玻璃基材的規格、主要成型技術之比較、量產困難點及其因應對策”,工業材料160期。〔49〕許國銓,“TFT-LCD玻璃基板製造技術”,工業材料169期〔50〕台灣康寧顯示玻璃(股)公司Six Sigma Green Belt 內部訓練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