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05: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鈺鈞
研究生(外文):Yu-Jiun Chiou
論文名稱:《慈悲道場懺法》儀式與音樂的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itual and Musical Study of“Cibei Daochang Chanfa”
指導教授:陳碧燕陳碧燕引用關係高燦榮高燦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i-Yen ChenTsann-Rong K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4
中文關鍵詞:梵唄佛教音樂慈悲道場懺法梁皇寶懺梁武懺儀式
外文關鍵詞:Buddhist MusicfanbairitualLiangwuchanLianghuang BaochanCibei Daochang Chanf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9
  • 點閱點閱:11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7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摘要

本文肯定《慈悲道場懺法》儀式對宗教信仰及安定社會的重要性,對儀式結構與儀式精神有清楚之分析。並將此一結論與目前梵唄的呈現的狀況緊密結合,進而發現所有儀節的開展與儀式精神的圓滿都必須仰賴梵唄的協助。然而,不同於一般的世俗的音樂觀念的梵唄,在目前《慈悲道場懺法》儀式中的表現,部分已向通俗化的音樂傾斜。此現象正反應出儀式操作者對佛教傳統與儀式精神認知的改變,以及社會對儀式的精神的輕忽。透過深入訪談,本文呈現出當前台灣佛教界在面對儀式的態度,並舉出例證說明佛教僧團在面對儀式商品化危機所採取的應對方式。最後對積極地對儀式未來提出建言,其中對傳統梵唄的堅持與對儀軌的恭敬才是日後永續傳承的關鍵。
Abstract

Providing clear analyses of the structure and spirit of“Cibei Daochang Chanfa”, this thesis contends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ligious service is vital to religious faith and social stability.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presentation of fanbai, chants of Chinese Buddhist monasteries, this contention further suggests that the unfolding and spirit of this ritual cannot be completed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Buddhist chants.As a genre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secular conceptions for music, parts of fanbai have been vulgarly represented in the Ci Bei Dao Chang Chan Fa. This phenomenon fully demonstrates the ritual conductor’s changing concepts for Buddhist tradition and the spirit of the service, revealing the society’s negligence for the spirit of the ceremony. With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thesis demonstrates the attitude of the Buddhist circle for the current ceremony, illustrated by the responses of the Buddhist monasteries towards the crises of commoditized ceremony. Providing posi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spective ceremony,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at the insistence on traditional chants and the respect for the ritual rules are critical to pass on the legacy.
目錄
緒論 ………………………………………………………………………1
第一章 《慈悲道場懺法》的歷史脈絡與儀式精神……………………9
第一節 《慈悲悲道場懺法》的歷史與發展……………………………9
第二節 《慈悲道場懺法》的懺悔精神與理論…………………………13
第三節 儀式舉辦的目的與場合 ………………………………………18
第四節 儀式的參與者 …………………………………………………22

第二章 《慈悲道場懺法》的儀文結構與內容…………………………28
第一節 儀式的結構與內容………………………………………………28
一、「灑淨」 …………………………………………………30
二、「請聖」 …………………………………………………30
三、「主者舉文」 ……………………………………………30
四、「行本法」…………………………………………………33
五、「回向讚」…………………………………………………42
六、超薦儀軌……………………………………………………42
第二節 儀式的過程 ……………………………………………………43
第三節 首讚與讚佛偈 ………………………………………………49
一、首讚…………………………………………………………50
二、讚佛偈………………………………………………………59
第四節 經文內容 ………………………………………………………63
一、皈依三寶與斷疑……………………………………………66
二、懺悔與發願…………………………………………………67
三、顯果報與解冤釋結…………………………………………68
四、自慶與回向…………………………………………………69

第三章 《慈悲道場懺法》的音樂分析…………………………………71
第一節 儀式中梵唱的種類………………………………………………72
一、讚 ……………………………………………………………72
二、入懺文與出懺文 ……………………………………………74
三、偈 ……………………………………………………………74
四、經文和咒語 …………………………………………………75
五、多元的拜佛曲調 ……………………………………………77
六、宣疏 …………………………………………………………78
第二節 音樂法器種類與運用…………………………………………79
一、《慈悲道場懺法》的法器與運用 …………………………79
二、《慈悲道場懺法》的唱誦拍板 ……………………………88
第三節 慈悲道場懺法中梵唄的功能……………………………………95
一、建構懺悔儀式的空間與氛圍 ………………………………96
二、對懺文的記憶不忘………………………………………… 97
三、收攝耳根,引導清淨專一 …………………………………98
四、深化懺悔 ……………………………………………………99
五、協助儀式進行,導引信眾動作……………………………100
六、音聲供養,果報無邊………………………………………100

第四章 《慈悲道場懺法》音樂展演的地區差異 ……………………103
第一節 海潮音、鼓山調與音聲教化的爭議 …………………………104
第二節 拜佛曲調的通俗化 ……………………………………………106
第三節 音樂素材的選擇反應道場的主張 ……………………………109
第四節《慈悲道場懺法》教化功能的落實 …………………………114
結論 ……………………………………………………………………120
參考文獻 ………………………………………………………………122
附錄 ……………………………………………………………………125
參考文獻
藏經
《大正新脩大藏經》,日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中華佛教文化館大藏經委員會。
《大藏新纂卍續藏經》,白馬精舍印經會。
《慈悲道場懺法》,《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五冊。
《明嘉興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台南:台南持明印經會,1989。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台北:世樺出版,2001。

專書
《慈悲道場梁皇寶懺隨聞錄》,《諦閑大師遺集》,華南佛學院出版。
祥雲法師,《佛教常用「辦器、器物、服裝」簡述》,台北:普門文庫,1985。
林子青,《中國佛教規儀》,台北:長春樹書坊,1988。
慧廣法師,《懺悔的理論與方法》,高雄:法喜出版社,初版,1989。
傅偉勳主編,《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市:東大書局,初版,1990。
胡耀,《佛教藝術》,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初版,1992。
葉露華,《中國的佛教規儀》,台北:南海菩薩雜誌社,初版,1994。
釋聖嚴,《律制生活》,台北:法鼓文化,三版,1996。
江燦騰,《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市:南天書局,初版,1996。
佛光大辭典編輯委員會,《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蔡俊抄,《禪林集讚》,台北市:新文豐,1998。
張運華,《中國傳統佛教儀軌》,台北:立緒文化,1998。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1998年佛學論文集:佛教音樂》,台北縣:佛光,初版,1999。
全佛編輯部,《佛教的法器》,台北市:全佛文化,初版,2000。
釋大睿,《天台懺法之研究》,台北市:法鼓文化,初版,2000。
聖凱法師,《中國漢傳佛教禮儀》,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初版,2001。
賴信川,《一路念佛道中土》,台北市:法鼓文化,初版,2001。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2000年佛學論文集:佛教音樂》,台北縣:佛光,初版,2001。
周裕鍇,《禪宗語言》,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基金會,初版,2002。
《佛教唸誦集》,南京市:金陵刻經處,2002。
《佛教必備課誦本》,台北市:宏願出版社,2002。
袁靜芳,《中國漢傳佛教音樂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

論文
林久惠,《台灣佛教音樂早晚課主要經點的音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高雅俐,《從佛教音樂文化的轉變論佛教音樂在台灣的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吳藝苑,《慈悲水懺與中國佛教懺悔思想》,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張杏月,《台灣佛教法會--大悲懺的音樂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韓子峰,《天臺法華三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趙海涵,《天臺宗智者大師懺儀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賴信川,《魚山聲明集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陳玉美,《天台智顗《法華三昧懺儀》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家禛,《大悲懺法之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白金銑,《慈悲水懺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2。
林美君,《從修行到消費:台灣錄音佛教音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士碩士班論文,2002。

期刊
徐立強,〈《梁皇懺》初探〉,《中華佛學研究》,第二期,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8,頁177∼206。
袁靜芳,〈中國北方佛曲十大韻〉,《1998年佛學論文集—佛教音樂》,台北:佛光,1999。
釋永富,〈談佛光山梁皇法會之儀軌與梵唄〉,《宗教音樂》,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陳碧燕,〈聖凡之界?中國佛教寺院之制度音樂與及管理組織〉,《香光莊嚴》,第六十三期,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2000,頁138-155。
陳碧燕,〈梵唄與佛教音樂〉,《香光莊嚴》,第七十二期,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2003。
高雅俐,〈音樂、展演與身份認同:戰後台灣地區漢傳佛教儀式音樂展演及其傳承與變遷〉,台北:2004國際宗教音樂學術研討會,2004。

網站
梁皇寶懺簡介 http://www.ibps.org/newyork/Big-5/activites/nov.htm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index.htm
廣東光孝寺 http://www.gzgxs.org/docc/Activity.asp
電子佛典學會 http://www.cbeta.org/index.htm
中國荔枝網 http://www.lichee.net/../res/showone.asp?id=413
龍眼小檔案 http://www.chaofood.com/health/health_detail.asp?sendid=3953
我佛慈悲 http://buddha.bfnn.org/index.html
佛教城市 http://www.buddhismcity.net/activity/zone/211/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