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大專體總(2001):90學年度大專院校籃球運動聯賽秩序冊。臺北市:作者。
中華籃協(2004):2004-2008年國際籃球規則。臺北市:中華民國籃球協會技術委員會審定。
王人生(1995):從籃球技術的演進看競賽規則之變革趨勢。臺灣體育,81期,59-63頁。王仁堂(1997):籃球規則的演變發展與裁判執法技巧之研究。光武學報,22期,339-599頁。王同茂(1996):籃球中鋒組合防守技術分析與攻守技術教學設計。臺大體育,28期,63-72頁。王金城、陳寶億(1997):籃球投籃得失分平面分佈圖的介紹與使用。大專體育,30期,152-156頁。王明瑞(1993):電腦資訊系統在大型運動會之應用與管理。臺灣體育,66期,21-25頁。王俊人(1997):多媒體軟體使用者界面與互動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王俊強(2001):國內運動組織網站內容建檔分析。國民體育季刊,30卷,2期,137-146頁。王景南(2002):不對稱樣本的模糊迴歸分析在籃球比賽攻防技術之應用。中國統計學報,40卷4期,483-506頁。王麗娟(1998):人力資源資訊系統需求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田文正、王泠(1984):1984年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各國代表隊攻守技術之比較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6輯,35-63頁。
民生報(2000,10月2日):場內場外共創紀錄。A6版。
行政院主計處(2004):政府機關資訊通報。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電子處理資料中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政府如何營造全民運動的環境。國民體育季刊,31卷,3期,4-11頁。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4):中程實施計劃草案。臺北市:作者。
朽木(2005):XOOPS2網站架設與管理2005。臺北市:上奇科技。
朴煥(2000):你真的不知道的臺灣籃運世紀大事。籃球雜誌,162期,39-44頁。李文田(1997):運動教練行為分析─以大學籃球教練為例。國立體育學院論叢,8卷1期,145-157頁。李敏(2001):大眾傳播媒體對體育運動所造成衝擊之初探。中華體育,14卷4期,19-25頁。余章維(2004):田徑運動會資訊管理系統開發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江孟珍(2001):籃球運動員速度與敏捷性訓練法之探討。大專體育,52期,102-107頁。呂謙(2002):運動休閒產業人力資源管理招募之研究。第二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研究所。
何金龍(2000):排球肩上發球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何建德(2002):2001-2004年國際業餘籃球規則修訂之探析。2002年臺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407-410頁)。
李至斌(2002):九十一年全國運動會游泳比賽賽程時間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李淑玲(1992):運動賽會的管理學探討。體育與運動,79期,93-99頁。李英瑋(2001):國內綜合型運動網站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李雲光、江孟珍(2002):2001年東亞運籃球比賽攻守紀錄之分析。北體學報,10期,211-219頁。李麗瓊(1996):以運動商業行銷的觀點來分析大專籃球聯賽經營的可行性。大專體育,25期,125-133頁。沈裕斌(2001):臺灣運動網站之經營研究─從「關係行銷」的觀點出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縣,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吳仁和、林信惠(2002):系統分析與設計─理論與實務應用。臺北市:智勝文化。
吳喜松(2002):2000~2004年國際籃球規則對籃球比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吳清和(2002):媒體與運動。國民體育季刊,31卷4期,83-86頁。吳琮璠、謝清佳(2000):資訊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
吳喜松、陳慧文、相子元(2002):2000-2004年國際籃球規則條文重點與進攻秒數縮短為24秒之詮釋。教練科學,1期,90-99頁。吳崇旗、周靈山(2002):淺析全球化潮流中運動傳播媒體的發展。大專體育,60期,104-110頁。東方介德、李雲光(2004):男子籃球比賽攻守技術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70 期,143-148頁。林永富(2004):奧運會的資訊科技。國民體育季刊,33卷2期,78-83頁。林奇賢(1998):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67期,34-50頁。林柏蒼(2003):php應用伺服整合環境Windows平臺也能跑。網路通訊,142期,86-91頁。
林承謀(1993):參加國際籃協1992年亞洲區國際籃球裁判講習會報告。138-150頁。
林文郎(2000):比賽制度與職業棒球。載於陳鴻雁(主編),體育行政(55-88頁)。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林東清(2003):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啟川、張鼎乾、詹淑月(2002):從運動賽會之舉辦談運動產業的發展。北體學報,10期,195-202頁。施致平(2000):高中籃球聯賽經營策略探討。中華體育,14卷2期,34-42頁。周宣光(譯)(2002):管理資訊系統─管理數位化公司。臺北市:臺灣東華。(Kenneth C. Laudon, & Jane P. Laudon, 2001)
周業峰(2001):運動網站使用者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周靈山(2001a):大眾傳播媒體與大專籃球運動聯賽之初探。大專體育,52期,81-88頁。周靈山(2001b):國內體育團體運動網站之內容比較─以高中體總、大專體總、全國體總網站為例。運動管理季刊,1期,97-106頁。
周靈山、孫美蓮(2001):公共關係與體育團體。大專體育,54期,82-89頁。周靈山(2004):從世界盃足球賽與雅典奧運會中論析臺灣電視轉播觀賞現況。大專體育,74期,78-88頁。胡文雄(1999):三軍球場的興廢與籃排球賽事。臺灣體育,102期,44-45頁。胡洲賢(譯)(1993):邁可喬丹─我的天下。臺北:希代出版社。(Bob Greene, 1992)
侯致遠(1990):大眾傳播與職業運動互動關係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9卷4期,15-21頁。侯致遠、鄭俊傑(2000):大眾傳播媒體與體育運動現況之探討。載於陳鴻雁(主編),體育行政(113-139頁)。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侯望倫(2002):組織知識管理整合架構設計與探討─資訊軟體業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郭瑞庭(1997):我國資訊科技與體育行政、體育教育以及運動整合之初探。國立臺灣體育學報(下),5期,373-391頁。
莫季雍(2003):運動、傳播煤體與產業。運動管理季刊,4期,4-15頁。馬丕祝(1995):運動比賽法及運動比賽制度與分類。臺灣體育,78卷2期,2-5頁。高中體總(2000):八十九學年度高中籃球聯賽秩序冊。臺北市:作者。
高俊雄(2002):運動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志軒企業有限公司。
高俊傑(2003):籃球競賽制度之探討。大專體育,69期,137-141頁。高俊傑(2004):2003-2004年第一屆超級籃球聯賽例行賽攻守紀錄初探。大專體育,74期,89-94頁。晏才傑、陳五洲(2004):我國運動網站在個人化網路整合服務的現況及未來展望。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4卷2期,79-96頁。袁愈光(譯) (2000):體育運動管理學。臺北市:麥格羅希爾。(Charles A. Bucher, & March L. Krotee, 1999)
凌貞芳、蔡葉榮(1999):我國高中男子甲級籃球聯賽前八強之攻防技術分析。1999年國際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論文輯。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孫民治(2001):球類運動•籃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揚(2002):臺灣運動產業運動行銷管理人才專業能力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期,161-183頁。唐諾(1993):唐諾看NBA。臺北:麥田。
許宏哲(2000):青少年休閒運動之探討。臺灣體育,105期,50-54頁。許樹淵(2003):運動賽會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許樹淵(2000):奧運會資訊的處理與應用。大專體育,50期,11-12頁。許逸雯、周桂英、黃榮松(2004):手球年度訓練計劃監控系統發展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4卷2期,193-201頁。翁志成(1999):學校體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柏坦、閻育東(1998):籃球裁判必讀。中國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張廖麗珠(2002):中國大陸籃球運動職業化之現況分析。中華體育,16卷1期,95-101頁。張霖家(1992):全國社會甲組埠際聯賽男子明星球員選拔之探討分析。大專體育,2卷3期,110-116頁。張妙瑛(1994):大型運動賽會之籌備與管理。八十二年度教育部遴派體育專業人員出國專題研究返國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中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模式研究。教育部委託專題研究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九十二學年度大專院校籃球運動聯賽秩序冊。臺北市:作者。
曹健仲、張延飛(1994):籃球比賽成績的攻防技術代表性項目之編制。體育學報,18輯,113-124頁。
陳五洲(1994):多媒體科技在體育教學上的運用。國民體育季刊,23卷3期,103-109頁。陳信元(1998):華文出版走向世界所面臨的問題。臺北市:第二屆華文出版聯誼會議。
陳昭彥、鮑威任、周資眾、曾銀助(2002):淺論籃球運動訓練計劃之擬定與實施。2002年臺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371-380頁)。
陳威村、陳柏如(2003):美國職業籃球NBA運作之現況分析。大專體育,69期,113-118頁。陳鴻雁(2000):臺灣地區青少年參與休閒運動現況之研究。大專體育,48期,75-81頁。黃仁亨(2003):臺灣地區報紙體育運動新聞。運動管理季刊,3期,?-23頁。
黃金柱(1999):跨世紀體育運動經營管理思潮。臺北市:師大書苑,59-81頁。
黃國義(1985):運動競賽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體育出版社。
黃欣惠(2001):瓊斯盃籃球賽與中華汽車體操賽運動贊助中企業形象之研究─以民國八十九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黃振興(1999):從傳統觀念上改變來提昇全運會辦理的水準。大專體育,46期,15-19頁。黃晉揚(2001):排球資訊系統之演進與探討。中華體育,15卷1期,62-69頁。黃煜(2002):美國職業運動產業發展趨勢分析。國民體育季刊,31卷4期,38-44頁。黃崇焜(1994):從本屆挪威冬季奧運看電腦與資訊整合在比賽運動上的應用。國民體育季刊,23卷2期,26-32頁。黃蕙娟、羅憲元(2003):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之相關研究探討。運動管理季刊,5期,86-93頁。覃素莉(2000):籃球比賽紀錄法之分析。籃球雜誌,162期,31-35頁。葉正(1995):近三年威廉瓊斯杯男籃比賽紀錄分析。臺大體育,26期,39-49頁。葉正(1998):1991-1994年亞洲盃男子籃賽攻守變項之探討。臺大體育,33期,33-40頁。葉麗琴(1996):慢式壘球記錄法之研究分析。臺灣體育,85期,50 -53頁。葉雅正、林啟川、李香枝(2002):運動賽會籌備之經營管理分析─以九十年高高屏全國運動會為例。北體學報,10期,203-210頁。游正忠、邱翼松(2002):男子籃球員攻防技術和能力分析─以高苑學院男籃隊季賽(2001-2002)為例。高苑學報,9卷219期頁。程日利(1989):運動比賽制度的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講義,未出版。
程紹同(2004):運動賽會管理:理論與實務。程紹同等著。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志顯(2001):理想的大專體育行政領導者,國民體育季刊,30卷1期,52-54頁。楊苑青(2003):國內運動網站介紹。運動管理季刊,4期,42-51頁。資策會(2005):資策會ACI-FIND公佈網際網路應用調查結果。94年3月17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_disp.asp?id=107
趙培宏(2000):最新籃球規則圖解。中國北京:學苑出版社。
劉玉林(1992):現代籃球技術教學與訓練。中國北京:北京體育學院。
劉仲華(1989):談運動比賽制度與運動比賽。國民體育季刊,18卷4期,117-132頁。劉俊卿(2002):男子籃球隊。中華臺北亞運代表團參加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報告書(68-69)。台北市:中華臺北奧會。
歐陽夢萍(2000,11月2日):中文比賽現場記錄軟體研發成功─大陸臺灣e起上籃。大成體育報,3版。
潘一航(1997):籃球比賽攻防技術之研究分析。大專體育,32期,103-108頁。潘玉龍(2002):八人制拔河運動教練訓練管理輔助系統之開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蔡敏忠(1982):運動比賽制度對全民運動的重要。國民體育季刊,11卷3期,2-3頁。韓傑生(1979):球類賽制詳論。臺北:新士林。
鄭世賢(2001):排球資訊系統(VIS)應用於比賽上的探討。大專體育,54期,144-148頁。鄭志富(1997):教育部「社會變遷與體育革新」座談會第四場─運動賽會的改進。運動賽會軟硬體資源的共享。國民體育季刊,26卷3期,103頁。
鄭良一(1999):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全國運動會概念規劃。國立體育學院論叢,9卷2期,111-125頁。鄭光慶(1998):運動傳播媒體之社會角色與期望。國民體育季刊,27卷1期,24-27頁。鄭毅賢(2001):棒球競賽資訊管理系統之研究開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蔣懷孝(1996):球類競賽制度合理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運動科學教練研究所。樊正治(1987):運動指導法。臺北:正中。
樊正治(1989):運動裁判總論。體育與運動,18卷4期,6-25頁。
盧亮球、黃春萍、成惜今(2000):現代籃球運動攻防戰術及訓練發展新特點的研究。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6卷3期,89-91頁。
賴秋梅(2002):運動場館線上虛擬導覽系統之開發研究--以國立體育學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藍靜怡、馬菁薇(2001):運動新產業仁宇新科技。運動管理季刊,1期,87-90頁。
錢一飛(1998):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參加第十三屆曼谷亞洲運動會報告書,錢一飛,男子籃球參賽報告。
簡秋暖(1997)。體育科系學生閱讀體育運動新聞使用與滿足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謝經庸(2003):職業運動場上的數位傳播技術。國民體育季刊,32卷4期,75-80頁。謝寶煖、周秉貞(2004):政府網站資訊架構之評估。管理與系統,11卷2期,175-198頁。蕭仲偉(2001):企業運用網際網路建置員工招募管理資訊系統之探討-以某電子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羅徵祥(2000):電腦輔助網球發球技能學習系統開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顧武雄(2004):落實企業安全三大要素--防火牆、系統更新、防毒網。網路資訊,155期,81-86頁。
西文
F.I.B.A.(2004).Official Basketball Rules 2004. Published by Internaional Basketball Federation.
McDaniel, S. R., & Sullivan, C. B. (1998). Extending the sports experience: Mediations in cyberspace. In Wenner, L. A. (Ed.), MediaSport. N.Y.:Routledge.
Sabock, R. J. (1985). The coach. U.S.A.: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Inc.
網站
92年全中運網站,網址http://sport92.tn.edu.tw/
92年全運會網站,網址http://sport92.tpc.edu.tw
大專體總網站,網址http://www.ctusf.org.tw/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網站,網址http://www.basketball-tpe.org/
高中體總網站,網址http://www.shssf.edu.tw/
Basketball Coach,網址http://www.basketball-software.com/
FIBA.com,網址http://www.fiba.com
TurboStats for Basketball,網址http://www.turbostats.co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