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e11:74e4:2207:41a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18: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祐鋐
研究生(外文):Yu-Hong Lin
論文名稱: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The Participation Status of sport and the factor of impedi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of Taichung County
指導教授:張思敏張思敏引用關係許志文許志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Szn-M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體育學院
系所名稱:體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國小教師休閒運動休閒運動阻礙
外文關鍵詞:Sport activities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the impediment of sport activit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6
  • 點閱點閱:7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9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現況,以及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差異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中縣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調查問卷共計發出810份,回收有效樣本數為652份,回收有效率為80.5%,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因素調查問卷」,所得資料經整理後,以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比、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茲將本研究的發現歸納成結論分述如下:
一、台中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時間在假日及非假日皆有,運動時段以下午最多,每週運動次數以2~3次最多,每次花費時間以1小時以內最多,運動多數和家人一起,地點以自家附近最多。
二、台中縣國小教師最喜歡的休閒運動類型為戶外運動,運動方式前五項依序為散步、爬山、騎腳踏車、羽球、游泳。
三、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依序為「時間層面」「經濟層面」、「場地層面」「個人層面」、「家人層面」。
四、台中縣國小教師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職務、不同服務年資參與休運動阻礙因素,除不同性別外,其餘皆有顯著差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alize the current participation status of sport activities and to analyze the factor and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influ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of Taichua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of Taichung County bases this research on questionnaire study. There are 810 surveys sent and 652 available surveys are returned, and the rate of the available survey is 80.5%, The tool of this research is self-edited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research of the participation status of sport and the factor of influ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of Taichuang County ” The research was analyzed with averag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an number, t-test, one way ANOVA.
I summarize my studies and make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of Taichuang. County.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sport activities in their holiday and non-holiday times. They spend their most time in doing exercise at afternoon, every twice or third times a week, every one-hour per each time, most of them spend their time in doing exercise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usually in their neighborhoods most.
2.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school teacher of Taichuang Coun- ty.most favorite type of sport activities is outdoor sport, the top 5 sport activities as follows: Jogging, Mountain climbing, bicycle ridding, Badminton, Swimming.
3. The most impede factors of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school teacher of Taichuang County. in participating sport activit- ies as follows: “Time”, “Economic”, “Environments ”, “Pe- rsonal”, and “ Families”.
4. The different sex of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school teacher of Taichuang County. in the impediment factor of particip- ating sport activities don’t show obvious difference, and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in different age, the degree of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the length of education in the impediment factor of participating sport activities show obvious differenc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5
第六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運動的意義 7
第二節 休閒運動的分類與功能 15
第三節 休閒運動阻礙理論及相關研究 2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0
第四節 資料處理 4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分佈之情形 47
第二節 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情形 53
第三節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
情形 55
第四節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
情形 56
第五節 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
素之情形 61
第六節 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
情形 66
第七節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
素之情形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78

參考文獻 81

附錄
附錄一 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
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88
附錄二 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
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92
表 目 錄

表2-1-14Neulinger的休閒典範 9
表2-3-1休閒阻礙定義之文獻整理 25
表2-3-2休閒運動阻礙因素相關研究之文獻整理 29
表3-2-1研究樣本抽樣人數統計 37
表3-2-2問卷回收統計表 38
表3-2-3台中縣國小教師背景因素描述統計表 38
表3-3-1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項目分析摘要表 42
表3-3-2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分析摘要表 44
表4-1-1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描述統計表 47
表4-1-2國小教師喜歡從事的休閒運動類型描述統計表 49
表4-1-3國小教師喜歡從事的休閒運動方式描述統計表 49
表4-2-1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描述統計表 53
表4-3-1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t考驗
摘要表 55
表4-4-1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描述統計表 57
表4-4-2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7
表4-4-3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時間層面之事後比較 59
表4-4-4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個人層面之事後比較 59
表4-4-5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家人層面之事後比較 60
表4-5-1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描述統
計表 61
表4-5-2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62
表4-5-3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在場地層面之事後比較 63
表4-5-4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在經濟層面之事後比較 64
表4-5-5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在時間層面之事後比較 64
表4-5-6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在個人層面之事後比較 65
表4-5-7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在家人層面之事後比較 65
表4-6-1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描述統計表 66
表4-6-2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變異數摘
要表 67
表4-6-3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在場地層面之事後比較 68
表4-6-4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在經濟層面之事後比較 69
表4-6-5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在時間層面之事後比較 69
表4-6-6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在個人層面之事後比較 70
表4-7-1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描述統
計表 71
表4-7-2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72
表4-7-3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在場地層面之事後比較 73
表4-7-4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在經濟層面之事後比較 74
表4-7-5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在時間層面之事後比較 74
表4-7-6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在個人層面之事後比較 75
表4-7-7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在家人層面之事後比較 76


圖 目 錄

圖2-1-14Kelly的休閒典範 9
圖2-1-2休閒運動、休閒活動、體育運動三者關係圖 14
圖3-1-1研究架構圖 36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休閒運動活動專書。台北市: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活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行政院主計處(1994):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台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分析。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青輔會(1997):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行政院體委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體委會。
利志明(2000):談休閒活動的定義、功能及積極涵義。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學系系刊,3,55-62。
吳承典(2003):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沈易利(1995):台中地區勞工休閒運動需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沈易利(1998):台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台中:霧峰出版社。
沈易利(1999):台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4期,319-370頁。
沈易利(2000):台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以北中南地區為例)。台中:霧峰出版社。
卓俊辰(1990):從健康的觀點論體能性休閒活動的重要性與可行性措施。休閒教育研討會專輯,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協會。
林志成、林素卿、陳春蓮、黃金柱、程春美、連惠卿(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際發展對策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東泰(1994):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和態度調查表。教育部社教司委託中華民國民意測驗協會。
孫孟君(1998):身體障礙青少年休閒自由、休閒偏好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
孫碧津(2004):警察人員休閒運動阻礙及幸福感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休憩研究,8(1),15-28頁。
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少熙(2000):台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台北:漢文書店。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張文騰(2004):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張玉玲(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良漢、許志賢(2002):休閒運動阻礙量表編製、信效度分析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0期,157-171頁。
張春興(1983):工作、休閒、娛樂。中國論壇,15(9),47-51頁。
張廖麗珠(2001):運動休閒與休閒運動概念歧異詮釋。中華體育,15(1),32頁。
教育部體育司(1993):教育部補助地方政府籌建運動公園作業要點。國民體育季刊,21卷1期,47-51頁。
許志賢(2002):臺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許義雄、陳皆榮(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連婷治(1998):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陳定雄(1990):以休閒啟發運動興趣,奠定全民運動基礎。全國社會體育會議綜合結論報告。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4期,1-29頁。
陳思倫(1996):休閒遊憩概論。臺北:空中大學。
陳皆榮(1995):不同教育程度青年參與休閒活動態度之影響。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8-1期,413-440頁。
陳振貴(1996):大專生的休閒活動與現代價值觀的確立。訓育研究,35卷1期,67-70頁。
陳惠美(2003):南投縣民眾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陳鴻雁(1999):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陳藝文(2000):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以北部大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陳麗娟(2002):臺中市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陳麗華(1991):臺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程紹同(1994):現代體育發展之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7(4),25-30頁。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頁。
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
黃坤得、黃瓊慧(2000):水上休閒運動之初探。臺灣體育,109,15-18頁。
黃金柱等人(1999):我們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初稿)。臺北:行政院體委會
黃嘉宗(1987):休閒何物-休閒的涵義與概念。高市文教,28,12-14頁。
楊木仁(2002):中老年人健康管理與休閒運動。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3(1),181-194頁。
楊志宏(1990):旅遊選擇與阻礙。台北市: 淑馨出版社。
劉芳遠(2001):社區民眾使用學校運動場地之參與、需求和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以新竹市南寮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劉惠珍(1998):週休二日對消費者休閒旅遊行為影響之研究。第十三屆技職研究會專刊,87-89頁。
潘義祥(1998):論運動性休閒參與之內涵及其價值。東師體育,5,21-28頁。
蔡特龍(2000):休閒運動的推展。休閒活動,1-14頁。台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蔡培村(1992):教師休閒生活動的價值與規畫。教師實習輔導通訊,3,16-24頁。
蔡惠君(2003):成年人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鳳山市五甲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賴家馨(2002):休閒阻礙量表之編製-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賴清財(2000):我國北區軍事院校學生休閒運動需求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縣,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
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謝堂益(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謝鎮偉(2001):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縣,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鍾瓊珠(1997):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台灣體專專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Bloland, P. A. (1987). Leisure as a campus resource for fosteri-
ng studen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
opment, 56, 291-294.
Bright, A. D. (2000). The role of social marketing in leisure a-
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2(1), 12-18.
Crawford, D.W., & Godbey, G.C.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
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IA:Wm.C.Brown.
Jackson, E. L, & Searle, M. S. (1985). Recreation non-particip- ation 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Concepts and models. Loisir et Societe/Society and Leisure, 8, 693-707.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 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 203-215.
Kaplan, M. (1975).Leisure:Theory and Policy.N.Y.:Wiley. Ma- clean.
Kelly, J. R. (1982).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 Hall.
Kotler, P. (1976).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Englewood C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London, M., Crandall, R., & Fitzgibbons, D. (1997). The psyc- hological structure of leisure: Activity, needs, people. Jo- 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9, 252-263.
Maclean, J. R., Peterson, J. A, & Martin, W. D. (1985). Recrea-
tion and leisure:The changing scene. N. Y.: Macmillan Pu- blishing Co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潘義祥(1998):論運動性休閒參與之內涵及其價值。東師體育,5,21-28頁。
2. 楊木仁(2002):中老年人健康管理與休閒運動。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3(1),181-194頁。
3. 黃嘉宗(1987):休閒何物-休閒的涵義與概念。高市文教,28,12-14頁。
4. 黃坤得、黃瓊慧(2000):水上休閒運動之初探。臺灣體育,109,15-18頁。
5.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頁。
6. 程紹同(1994):現代體育發展之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7(4),25-30頁。
7. 陳振貴(1996):大專生的休閒活動與現代價值觀的確立。訓育研究,35卷1期,67-70頁。
8.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4期,1-29頁。
9. 張廖麗珠(2001):運動休閒與休閒運動概念歧異詮釋。中華體育,15(1),32頁。
10. 張良漢、許志賢(2002):休閒運動阻礙量表編製、信效度分析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0期,157-171頁。
11. 廖又生(1996),〈佛教圖書館讀者服務(下)〉,《佛教圖書館館訊》,第8期,【線上資料】,http: // www.gaya.org.tw/journal/m8/8-mag4.htm,2004/12/12。
12. 王元仲(1998),〈圖書館閱覽規章之訂定〉,《佛教圖書館館訊》,第16期,【線上資料】,http: // www.gaya.org.tw/journal/m16/16-main2.htm,2004/12/12。
13. 謝寶煖(1997),〈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涉入之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58期,頁166-195。
14. 盧秀菊(2003),〈強化台灣地區公共圖書館營運〉,《教育部圖書館事業委員會會訊》,第44期,頁1-2。
15. 劉採琼(2002),〈圖書館管理策略的另類選擇:知識管理〉,《書苑季刊》,第53期,頁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