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休閒運動活動專書。台北市: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活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行政院主計處(1994):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台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分析。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青輔會(1997):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行政院體委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體委會。
利志明(2000):談休閒活動的定義、功能及積極涵義。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學系系刊,3,55-62。
吳承典(2003):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沈易利(1995):台中地區勞工休閒運動需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沈易利(1998):台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台中:霧峰出版社。
沈易利(1999):台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4期,319-370頁。
沈易利(2000):台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以北中南地區為例)。台中:霧峰出版社。
卓俊辰(1990):從健康的觀點論體能性休閒活動的重要性與可行性措施。休閒教育研討會專輯,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協會。
林志成、林素卿、陳春蓮、黃金柱、程春美、連惠卿(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際發展對策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東泰(1994):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和態度調查表。教育部社教司委託中華民國民意測驗協會。
孫孟君(1998):身體障礙青少年休閒自由、休閒偏好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孫碧津(2004):警察人員休閒運動阻礙及幸福感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休憩研究,8(1),15-28頁。
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少熙(2000):台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台北:漢文書店。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張文騰(2004):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張玉玲(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良漢、許志賢(2002):休閒運動阻礙量表編製、信效度分析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0期,157-171頁。張春興(1983):工作、休閒、娛樂。中國論壇,15(9),47-51頁。
張廖麗珠(2001):運動休閒與休閒運動概念歧異詮釋。中華體育,15(1),32頁。教育部體育司(1993):教育部補助地方政府籌建運動公園作業要點。國民體育季刊,21卷1期,47-51頁。
許志賢(2002):臺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許義雄、陳皆榮(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連婷治(1998):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陳定雄(1990):以休閒啟發運動興趣,奠定全民運動基礎。全國社會體育會議綜合結論報告。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4期,1-29頁。陳思倫(1996):休閒遊憩概論。臺北:空中大學。
陳皆榮(1995):不同教育程度青年參與休閒活動態度之影響。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8-1期,413-440頁。
陳振貴(1996):大專生的休閒活動與現代價值觀的確立。訓育研究,35卷1期,67-70頁。陳惠美(2003):南投縣民眾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陳鴻雁(1999):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陳藝文(2000):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以北部大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陳麗娟(2002):臺中市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陳麗華(1991):臺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程紹同(1994):現代體育發展之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7(4),25-30頁。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頁。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黃坤得、黃瓊慧(2000):水上休閒運動之初探。臺灣體育,109,15-18頁。黃金柱等人(1999):我們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初稿)。臺北:行政院體委會
黃嘉宗(1987):休閒何物-休閒的涵義與概念。高市文教,28,12-14頁。楊木仁(2002):中老年人健康管理與休閒運動。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3(1),181-194頁。楊志宏(1990):旅遊選擇與阻礙。台北市: 淑馨出版社。
劉芳遠(2001):社區民眾使用學校運動場地之參與、需求和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以新竹市南寮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劉惠珍(1998):週休二日對消費者休閒旅遊行為影響之研究。第十三屆技職研究會專刊,87-89頁。
潘義祥(1998):論運動性休閒參與之內涵及其價值。東師體育,5,21-28頁。蔡特龍(2000):休閒運動的推展。休閒活動,1-14頁。台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蔡培村(1992):教師休閒生活動的價值與規畫。教師實習輔導通訊,3,16-24頁。
蔡惠君(2003):成年人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鳳山市五甲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賴家馨(2002):休閒阻礙量表之編製-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賴清財(2000):我國北區軍事院校學生休閒運動需求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縣,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謝堂益(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謝鎮偉(2001):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縣,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鍾瓊珠(1997):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台灣體專專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Bloland, P. A. (1987). Leisure as a campus resource for fosteri-
ng studen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
opment, 56, 291-294.
Bright, A. D. (2000). The role of social marketing in leisure a-
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2(1), 12-18.
Crawford, D.W., & Godbey, G.C.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
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IA:Wm.C.Brown.
Jackson, E. L, & Searle, M. S. (1985). Recreation non-particip- ation 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Concepts and models. Loisir et Societe/Society and Leisure, 8, 693-707.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 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 203-215.
Kaplan, M. (1975).Leisure:Theory and Policy.N.Y.:Wiley. Ma- clean.
Kelly, J. R. (1982).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 Hall.
Kotler, P. (1976).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Englewood C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London, M., Crandall, R., & Fitzgibbons, D. (1997). The psyc- hological structure of leisure: Activity, needs, people. Jo- 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9, 252-263.
Maclean, J. R., Peterson, J. A, & Martin, W. D. (1985). Recrea-
tion and leisure:The changing scene. N. Y.: Macmillan Pu- blishing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