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4: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思妤
研究生(外文):Ssu-Yu Yeh
論文名稱:股票評價模式之研究-以台灣海運業上市公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Stock Evaluation Model –the Case of the Maritime Listed Compani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謝尚行謝尚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ang-Hsing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學門:運輸服務學門
學類:運輸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3
中文關鍵詞:股票評價模式Theil''s U值迴歸分析
外文關鍵詞:stock evaluation modelTheil’s Uregression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7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主要是找出對海運業而言,較佳的股票評價模式,並比較各種評價方法預測誤差的程度。以台灣地區目前上市的八間海運公司為例,散裝航運類有益航、台航、遠森科、新興、裕民;貨櫃航運類有:長榮、陽明、萬海。
87年至93年為本研究之模式建立期,94年至97年為本研究之模式預測期。在模式建立期方面,87年至90年為training data;91年至93年為test data。以Theil’s U值求出海運業中最佳的股價評價模式,其U值最小者為市價/銷售額比法。再由公司面、總體面、產業面找出影響海運業銷售額成長率的因素,以相關分析、迴歸分析建立模式預測的迴歸方程式。
由相關分析中發現,營業費用率、商品勞務出口額、存貨增減額、國民生產毛額、經濟成長率、躉售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等變數與其它變數之相關性顯著,故本研究將之剔除。再由逐步迴歸得知總資產週轉率、流動比率、負債比率為影響銷售額成長率的主要因素,其模式解釋能力高達89.4%。
最後則是利用最佳之股票評價模式,並配合預測之成長率,推算萬海航運、裕民海運等上市公司於民國90年底的實值價值,並與當時之市場價值比較,了解股價為高估或低估後,提供投資者賣出或買進之參考。並再以迴歸分析預測94至97年的成長率。
1. 林光、陳東光、周淑敏,「定期航運業併購後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 CSAV GROUP 在台灣市場為例」,航運季刊,頁 39-50,中華民國航運學會,民國 93年。
2. 林光、李選士、王昱傑,「以財務比率評估海運業財務營運績效之研究」,航運季刊,頁 43-60,中華民國航運學會,民國 92年。
3. 林光,「海運學」,華泰書局,民國 85年。
4. 邱建欽,「台灣地區上市公司股票評價模式之研究–以機電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 89年。
5. 洪美慧,「台灣地區上市公司股票評價模式之研究–以電器電纜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 89年。
6. 郭素菱,「機構投資人與財務報表攸關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民國 90年。
7. 陳志榮,「我國運輸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 90年。
8. 黃培源、蔡永原,企業價值評估–盈餘固定成長模式之研究,《證券管理》,48,頁 9-21,民國 81年。
9. 黃培源,股票價值評估方法,《證券市場發展季刊》,13,頁 98-108,民國 81年。
10. 黃培源,價值導向投資哲學,《證券市場發展季刊》,8,頁 65-70,民國 79年。
11. 溫福煥,「財務績效評估模式建立之研究-以臺灣地區電子業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民國 80年。
12. 謝佩芬,「財務指標與非會計資訊對股價之影響-Ohlson 模型之延伸應用」,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92年。
13. 顏進儒、陳仕明,「近洋航線海運託運人選擇航商行為模式」,航運季刊,頁 73-95,中華民國航運學會,民國 93年。
14. 蘇瑞萍,「我國航運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益本比與股票超額報酬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 90年。
15. 蕭美玲,「海運貨櫃運輸業之企業評價–以長榮及陽明海運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93年。
16. 蕭偉成,「以財務因子分析建置建築投資業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民國 88年。
17. Aswath Damodaran, “Investment Valuation”, 1996
18. Burton Malkiel & John G. Cragg, “Expectations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 Working Paper No. 471, 1980
19. Copeland, T., T. Koller, and J. Murrin,“Valuation–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 NY:John Wiley & Sons”, 2000
20. Fama, E. F. & French, K. R., ”Size and Book-to-Market Factors in Earnings and Returns”,Journal of Finance, No.1 p.131-135,1995
21. Geert Bekaert & Steven R. Grenadier, “Stock and Bond Pricing in an Affine Economy”, Working Paper No. 7346, 1999
22. Jane R C Boyes, “The China effect”,Containerisaton Internaton, 2003
23. John Y. Campbell and Robert J. Shiller, “Valuation Ratios and the Long-Run Stock Market Outlook”, 1997
24. John Y. Campbell and Robert J. Shiller, “The Dividend-Price Ratio and Expectations of Future Dividends and Discount Factors”, Working Paper No. 2100, 1986
25. Lucian Arye Bebchuk, “Using Options to Divide Value in Corporate Bankruptcy”, Working Paper No. 7614, 2000
26. Steven N. Kaplan & Richard S. Ruback, “The Valuation of Cash Flow Forecas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Working Paper No. 4724, 1994
27.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2
28. William C. Vrainard & Matthew D. Shapiro & John B. Shoven “Fundamental Value and Market Value”, Working Paper No. 3452, 199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