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23: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瑾緻
研究生(外文):Chen Jiin-jyh
論文名稱:數位相機消費者行為探討-以台北地區居民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in Purchasing Behavior of Customers -Take People in Taipei Area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李經遠李經遠引用關係陳光華陳光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Gin-Yuan LeeQuang-Hua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國際經貿組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7
中文關鍵詞:數位相機來源國效應產品涉入消費者行為
外文關鍵詞:DSC (digital still camera)country-of-origin effectproduct involvementpurchasing behavior of custom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3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消費者行為,並以數位相機產業作為研究對象,期望能對數位相機市場加以分析,並針對數位相機業者提出行銷策略。
在消費實態上,大台北地區消費者,最常購買的數位相機品牌為日本品牌,最常花費的選購時間以八天至二週為最多,最常購買價格是10001~15000元,最常購買地點為電腦及週邊資訊專賣店,購買動機最主要為「方便使用」,主要資訊來源為「網路」。就品牌來源國形象方面,受訪者同意程度最高為「產品品質值得信賴」 ,其次為「產品製造技術水準佳」,再其次為「產品具耐用性」。而對此三項重視程度高的消費者,對日本數位相機購買意願最高,其次是對德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最高。
其次,針對業者提出目標客群、通路策略、促銷策略、產品策略、價格策略建議如下:
就目標客群而言,建議可針對男性、21~30歲消費者推出較高價機種。就通路策略而言,在資訊展時可針對軍公教及自由業者作促銷,並建議台灣業者可多選擇電視廣告為促銷管道。就購買動機而言,消費者對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的購買動機均不相同,因此,應針對不同動機設計促銷活動。就產品策略而言,對品牌屬性、附加功能、外觀造型這三方面產品屬性較重視的消費者,購買價格也較高。因此,建議業者在促銷時,強調這些構面以吸引消費者。就價格策略而言,數位相機市場已從成長期邁入成熟期,價格競爭激烈,建議業者設定價格仍以10001~15000元及5001~10000元為主。
This study wants to analyze the purchasing behavior of customers in digital still camera (DSC) market and give useful suggestion to DSC makers.
In Taipei area, the most common purchasing brand is Japanese brands, the most common purchasing price is around NT$10001~15000, the most common place to purchase DSC is 3C outlets and the most common motive is “convenient to use”, the most common information source is “internet”. Customers usually spend 8 days to 2 weeks to decide the brand and variant. For the image of country- of-origin, respondents believe that it is related to the awareness of “product quality is reliable”, “product has high technology” and “durability of product”. Customers who value these 3 items as important items prefer to use Japanese brand the most, and followed by German brand.
We also have following suggestion to DSC makers:
For target customer, we find out that male, 21~30 year-old customers are willing to spend more money on DSC purchasing. For channel strategy, IT product exhibition is more effective for people working in government service and free lacers. Moreover, TV advertisement is a better channel for Taiwanese makers to promote their product. Beside that, customers have different motives to different DSC brands with different country of original. For product strategy, customers who think brand, additional function and appearance design are more important are willing to pay more to DSC. Therefore, we suggest DSC makers should stress on these product attribute to attract customers. For pricing strategy, DSC market is a mature market and has severe price competitive activity. NT$10001~15000 and NT$5001~10000is accepted for most customers.
目錄 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範圍及對象 2
1.3.1 研究範圍 2
1.3.2 研究對象 2
1.4 研究架構 2
1.5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5
2.1 數位相機產品介紹及市場概況 5
2.1.1 數位相機定義 5
2.1.2 數位相機之產品特性 6
2.1.3 數位相機之市場概況 8
2.1.4 台灣數位相機產業概況 9
2.1.5 未來數位相機發展趨勢 11
2.2 產品屬性理論 12
2.2.1 產品特性與分類 12
2.2.2 產品屬性的意義 13
2.2.3 產品屬性的層次和分類 13
2.3 涉入理論 15
2.3.1 涉入定義 15
2.3.1 涉入分類 15
2.3.2 涉入衡量方法 16
2.4 消費者行為 18
2.4.1 消費者行為定義 18
2.3.2 消費者行為之分析 19
2.3.3 消費者行為之理論與模式 19
2.5 來源國形象 23
2.5.1 來源國效應 23
2.5.2 國家形象在產品評估中的角色 23
2.5.3 國家形象的衡量構面 24
2.6 相關文獻探討 25
2.6.1 來源國形象相關文獻彙總 25
2.6.2 相關變數整理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3.1 研究模式與研究變數 31
3.1.1 研究模式 31
3.1.2 研究變數 32
3.2 研究假設 32
3.3 問卷設計 33
3.4 抽樣設計 38
3.4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41
3.5 信度和效度分析 42
3.5.1 信度 42
3.5.2 效度 43
3.6 研究限制 44
第四章 資料分析 45
4.1 數位相機消費者分析 45
4.1.1 性別與消費實態之分析 45
4.1.2 年齡變項 46
4.1.3 教育程度變項 50
4.1.4 職業變項 50
4.1.5 個人所得變項 55
4.2數位相機產品訊息來源分析 58
4.2.1 購買動機變項 63
4.3 數位相機產品屬性評估準則之分析 68
4.3.1 產品屬性之因素分析 68
4.3.2 產品屬性構面與消費實態 72
4.4 數位相機使用者對產品涉入之分析 87
4.5 消費者對來源國形象上之分析 95
4.6 本研究假設驗證彙總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5.1 結論 113
5.2 行銷建議 118
5.3 後續研究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1
中文部分 121
英文部分 122
研究問卷 124


表目錄
表2- 1:台灣數位相機生產廠商一覽表 11
表2- 2:Zalchknowsky 的個人涉入量表 17
表2- 3:消費者行為定義 18
表2- 4:消費者決策過程 22
表2- 5:相關論文 25
表2- 6:來源國形象相關文獻彙總表 25
表2- 7:人口統計變數彙總表 26
表2- 8:產品屬性變數彙總表 26
表2- 9:來源國形象構面彙總表 28
表2- 10:涉入程度衡量變數彙總表 29
表2- 11:資訊來源變數彙總表 29
表2- 12:購買動機變數彙總表 29
表2- 13:消費實態變數彙總表 30
表2- 14:必要性因素結構表 88
表3- 1:消費實態變數的問卷設計 33
表3- 2:購買動機變數的問卷設計 34
表3- 3:資訊來源變數的問卷設計 35
表3- 4:產品屬性變數的問卷設計 35
表3- 5:產品涉入變數的問卷設計 36
表3- 6:來源國形象變數的問卷設計 37
表3- 7:人口統計變數的問卷設計 37
表3- 8:我國男女人口比例 39
表3- 9:樣本性別統計分配 39
表3- 10:樣本年齡統計分配 40
表3- 11:樣本教育程度統計分配 40
表3- 12:樣本職業統計分配 40
表3- 13:樣本個人每月可支用所得統計分配 40
表4- 1:性別與購買價格之分析 45
表4- 2:性別與購買地點之分析 46
表4- 3:性別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 46
表4- 4:受訪者的年齡分布 47
表4- 5:年齡與購買花費時間分析 47
表4- 6:年齡與購買價格 48
表4- 7:年齡與購買地點之分布 49
表4- 8:年齡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 50
表4- 9:年齡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Scheffe檢定 50
表4- 10:受訪者的職業分布 51
表4- 11:職業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51
表4- 12:職業與購買價格之分析 52
表4- 13:職業與購買地點之分布 53
表4- 14:職業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 54
表4- 15:職業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Scheffe檢定 54
表4- 16:受訪者的月收入與選擇品牌 55
表4- 17:月收入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55
表4- 18:月收入與購買地點之分布 56
表4- 19:月收入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 57
表4- 20:月收入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Scheffe檢定 57
表4- 21:受訪者的選擇品牌分布 58
表4- 22:資訊來源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59
表4- 23:資訊來源與購買價格之分析 60
表4- 24:資訊來源與購買地點之分布 60
表4- 25:資訊來源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 61
表4- 26:年齡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Scheffe檢定 62
表4- 27:購買動機與選擇品牌分布 63
表4- 28:購買動機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64
表4- 29:購買動機與購買價格之分析 65
表4- 30:購買動機與購買地點之分析 66
表4- 31:購買動機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 67
表4- 32:購買動機與不同品牌來源國數位相機購買意願之分析─Scheffe檢定 67
表4- 33: KMO 值使用標準 68
表4- 34: KMO 及Bartlett球面性檢定 68
表4- 35:受訪者產品屬性命名、特徵值、解釋變異量、累積解釋變異量 69
表4- 36:影像處理因素結構表 69
表4- 37:品牌屬性因素結構表 70
表4- 38:附加功能屬性因素結構表 70
表4- 39:操作簡單因素結構表 70
表4- 40:外觀造型因素結構表 71
表4- 41:感測功能因素結構表 71
表4- 42:動態攝錄影因素結構表 71
表4- 43:影像處理構面重視程度與選擇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之分析 72
表4- 44:影像處理構面重視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73
表4- 45:影像處理構面重視程度與對日本品牌推薦意願之分析 73
表4- 46:品牌屬性構面重視程度與選擇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之分析 73
表4- 47:品牌屬性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74
表4- 48:品牌屬性構面重視程度與對不同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購買意願之分析 75
表4- 49:影像處理構面重視程度與對不同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購買意願之分析 75
表4- 50:附加功能構面重視程度與選擇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之分析 75
表4- 51:附加功能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76
表4- 52:附加功能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價格之分析 76
表4- 53:附加功能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地點之分析 77
表4- 54:附加功能構面重視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78
表4- 55:影像處理構面重視程度與對不同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購買意願之分析 78
表4- 56:操作簡單構面重視程度與選擇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之分析 78
表4- 57:操作簡單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79
表4- 58:操作簡單構面重視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80
表4- 59:操作簡單構面重視程度與對品牌推薦意願之分析 80
表4- 60:外觀造型構面重視程度與選擇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之分析 80
表4- 61:外觀造型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價格之分析 81
表4- 62:外觀造型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地點之分析 82
表4- 63:外觀造型構面重視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82
表4- 64:外觀造型構面重視程度與對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83
表4- 65:感測功能構面重視程度與選擇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之分析 83
表4- 66:感測功能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83
表4- 67:感測功能構面重視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84
表4- 68:感測功能構面重視程度與對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84
表4- 69:動態攝錄影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85
表4- 70:動態攝錄影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價格之分析 85
表4- 71:動態攝錄影構面重視程度與購買地點之分析 86
表4- 72:動態攝錄影構面重視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87
表4- 73:KMO and Bartlett's Test 87
表4- 74:受訪者對品牌來源國了解構面命名、特徵值、解釋變異量、累積解釋變異量 87
表4- 75:影響性因素結構表 88
表4- 76:感興趣程度因素結構表 88
表4- 77:影響性因素同意程度與選擇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之分析 88
表4- 78:影響性因素同意程度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89
表4- 79:影響性因素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推薦意願之分析 89
表4- 80:影響性因素同意程度與對日本品牌推薦意願之分析 90
表4- 81:必要性構面同意程度與選擇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之分析 90
表4- 82:必要性構面同意程度與購買價格之分析 91
表4- 83:必要性構面同意程度與購買地點之分析 91
表4- 84:必要性構面同意程度與對不同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購買意願之分析 92
表4- 85:影像處理構面同意程度與對日本品牌推薦意願之分析 92
表4- 86:感興趣程度構面同意程度與選擇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之分析 93
表4- 87:感興趣程度構面同意程度與購買花費時間之分析 93
表4- 88:感興趣程度構面同意程度與購買管道之分析 94
表4- 89:感興趣程度構面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94
表4- 90:感興趣程度構面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95
表4- 91:產品製造水準同意程度與對不同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購買意願之分析 95
表4- 92:產品製造水準構面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96
表4- 93:產品品質與對不同數位相機品牌來源國購買意願之分析 96
表4- 94:產品製造水準構面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推薦意願之分析 96
表4- 95:產品操作人性化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97
表4- 96:產品操作人性化構面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97
表4- 97:產品耐用性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98
表4- 98:產品耐用性構面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98
表4- 99:產品服務能力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98
表4- 100:產品服務能力構面同意程度與對不同國家品牌購買意願之分析 99
表4- 101研究假設驗證彙總表 99


圖目錄
圖1- 1:本研究架構圖 2
圖1- 2:本研究之研究程序 3
圖2- 1:數位相機系統方塊圖 5
圖2- 2:全球數位相機銷售量的發展趨勢 8
圖2- 3:2003與2004廠商出貨比率比較 9
圖2- 4:2002~2006年台灣與全球數位相機出貨量之出貨量預估 10
圖2-5:產品屬性之構面 14
圖2- 6:Nicosia 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 20
圖2- 7:Howard-Sheth 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 21
圖2- 8:EKB模式 22
圖2- 9:暈輪效果與彙整效果示意圖 24
圖3- 1:研究架構 31
圖3- 2:抽樣程序 38
圖3- 3:本研究之分析架構 42
1. 王文妤(2003),「來源國效應、國族主義與產品知識差異對購買意願的影響之比較研究─以兩岸大學生評價行動電話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李筱瑩﹙2001﹚,「產品來源國和消費者本國中心主義對消費者產品評價影響之研究」,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 周文賢,李宏達,市場調查與行銷策略研擬─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1992
4. 林羿分(2004),「2003~2004年全球數位相機市場回顧與現況」,資策會MIC
5. 林羿分(2004),「2004上半年我國數位相機產銷產品組合分析」,資策會MIC
6. 林源昌(1996),「數位照相機購買行為與市場區隔研究—以新竹地區消費者為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邱皓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南書局
8. 金明吉(2001) ,「來源國效應、品牌形象認知對產品品質認知影響--以資訊科技產品為例」,輔仁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 秦兆瑋(2001),「製造來源國形象、消費者心理認知與知覺價格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影響─以兩岸都會區消費者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高登第譯(2000),Kotler, Philip著,科特勒談行銷,遠流出版社
11. 陳冠維(2001),「數位相機功能需求之研究」,輔大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游純瑜(2002), 「混合產品來源國資訊組合效果之研究-產品種類之干擾影響」,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游純瑜、廖淑伶(2002),"混合產品來源國資訊組合效果之研究:產品種類之幹擾影響。91年度全國管理碩士論文獎研討會。
14. 湯立群、廖淑伶(2002),「來源國屬性與產品資訊屬性一致性之研究:產品類別之干擾效果」,91年度全國管理碩士論文獎研討會。
15. 黃志建(2002),「數位相機(DSC)消費者購買行為與市場區隔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居民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黃俊英(1999),企業研究方法,東華書局
17. 楊勝帆(2004),「數位相機與相機手機商機之轉變;6000萬與1億之拔河功能需求之研究」,拓墣產業研究所
18. 劉恆(2002),「台灣數位相機市場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劉皆德﹙2001﹚,「地主國特性、事業策略對品牌化策略和國際行銷績效之影響」,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蔡高明(1998),「數位相機」,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頁42-53
21. 鄭嘉隆(2004),「2004年數位相機仍被日本廠商所把持」,工研院IEK電子組
22. 蘇家正(1998),「數位相機產品造形意象之研究」,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1. Ahmed, Sadrudin A. and Alain d’Astous (1996), “Country-of-Origin and Brand Effects: A Multi- Dimensional and Multi-Attribute Stud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9(2), pp.93-115.
2. Bilkey, Warren J. and Erik Nes(1982), “Country-of-Origin Effect on Product Evalu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3(1), pp.89-99.
3. Brass, I., Design for Decision,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63
4. Cordell, Victor (1991), “Competitive Context and Price as Moderators of Country of Origin Preference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2), pp.123-128.
5. Demby, Emanuel H., “Psychographics and Form Where It Comes,” Life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William D. Wells Edition, Chicago: AMA, pp22, 1973
6. Engel, J.F.,et al.,Consumer Behavior,7th ed.,Chicago Dryden,1993.
7. Howard, J.A.,Buyer Behavior in Marketing Strategy,Prentice-Hall,1989.
8. 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10th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2000
9. 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2003
10. Kotler,P.,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9thed.,Prentice-Hall Inc.,1998.
11. Kuei-Kuei Lai and Fang-Chen Kao and Chun-Kan Huang, 2003, The Technological Positioning and The Groups of Technological Strategy -Case Study of Digital Still Camera Industry in Taiwan,. Tamsui Oxford of Management Science,Vol.19,No.2,pp.31-60.,
12. Laurent, Gilles and Jean-noel Kapferer(1985), “Measuring Consumer Involvement Profile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12.
13. Nagashima, Akira (1970), “A Comparison of Japanese and U. S.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January, 34, pp.68-74.
14. Nicosia, Francesco M.,”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Implication,Prentice-Hall Inc.,pp.29,1968.
15. Pratt, Jr. W. Rober,”Measuring Pruchase Behavior”,Handbook of Marketing,Robert Ferber Edition,McGraw-Hill Co.,pp.3,1974.
16. Rothman. J.L.,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2thed., Harper & Row, 1989
17.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Consumer Behavior, 2nd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 1991
18. Walter, C. G. &Bergiel, B. J., Consumer Behavior, Cincinnati : South- 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Co., 1989
19. Zaichkowsky Judith L.(1985),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2, 341-352.
20. Zaichkowsky(1986) Judith L. Zaichkowsky, “Conceptualizing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5, p.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