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5: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蘇毓誠
研究生(外文):Yu-Chen Su
論文名稱:智慧型取車導航系統之設計與實踐-以桃園縣府前公有停車場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nited Parking System for Picking Up Cars in Parking Lot
指導教授:游建華游建華引用關係王鵬堯王鵬堯引用關係李建中李建中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環境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尋路行為停車場無線通訊最短路徑
外文關鍵詞:Wireless CommunicationShortest PathWayfindingParking lo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51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結合雙向無線通訊技術、網路傳輸技術及資料庫管理技術,由自行設計的星狀雙向無線通訊協定和最短取車路徑規劃程式,發展出一套停車場智慧型取車導航系統(United Parking System, 簡稱UPs),並於桃園縣公有府前停車場建置啟用。其主要功能為準確紀錄停車區域、提供最短取車路徑、提供停車場空間資訊。

此系統改變立體停車場的使用模式,以自動化的系統管理,將桃園縣府前公有停車場地下三樓劃分成12處停車區域並設置停車區域記錄器,且於地下一樓出入口處設置三部取車導航電腦,搭配區域的標示牌指示牌,幫助使用者記憶停車區域,提供最短取車路徑規劃以縮短使用者取車時間,降低尋路的困難與迷失的發生。

由現場使用者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211份回收問卷中,有80%以上的使用者認為本系統的建置與使用確實能幫助使用者建構停車場的空間概念、省去記憶停車區域的困擾、降低取車所花費的時間、增加處於停車場之中的安全感。以上結果驗證了本研究所開發的系統已具有實用價值。
The United Parking System (UPs) was developed for drivers to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pick up their cars in the parking lot. By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database technology, we designed a sophisticate wireless networks as well as windows-based navigating terminals (WNT) to help drivers finding their cars in the shortest route without memorizing their original parking locations.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is system are to login driver’s parking area accurately; to offer the shortest path while pick up the car; and to provide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f the parking lot.

In this research, the UPs was built and installed at the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of Taoyuan Prefecture Government for a three months long field test. The parking lot has three decks. The third deck was divided into 12 areas each equipped with an Area Data Sender (ADS) for drivers to log their original parking positions. Meanwhile, on each of three main entrances of the lot, a WNT was installed near the Auto-Pay Station (APS). With this design, the driver could see a map that indicated the shortest route from his/her current position (the APS) to his/her own car on the WNT screen when he/she returned to pay fees. An on-site questionnaire was given to the driver who just used this service.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211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were receiv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 80% users consider that the UPs did help them to reconstruct the concept of space in parking lot, to avoid wasting time in finding their car, and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safety while walking in unfamiliar confined spac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UPs is capable to be a great tool for picking up cars in parking lot.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緣起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停車場 5
2.1.1 停車場之分類 5
2.1.2 停車場之設計 6
2.2 尋路行為 8
2.2.1 尋路行為之定義 8
2.2.2 尋路決策過程 8
2.2.3 影響尋路的因素 9
2.2.3 影響性 11
2.2.4 標示系統 11
2.2.5 國內相關研究成果 13
2.3 停車場室內空氣品質 14
2.3.1 空氣污染物 14
2.3.2 空氣品質標準 16
2.4 記憶特性 17
2.4.1 短期記憶 18
2.5 路徑規畫技術 20
第三章 系統原理及架構 21
3.1 系統原理 21
3.1.1 停車區域判定方式 21
3.1.2 即時資料傳遞方式 22
3.1.3 停車區域與路徑指引方式 22
3.2 系統架構 23
3.2.1 系統硬體架構 23
3.2.2 系統軟體架構 26
第四章 系統開發 29
4.1 系統硬體開發 29
4.1.1 硬體使用材料 29
4.1.1.1 中央處理器單元 31
4.1.1.2 無線通訊單元 32
4.1.1.3 網路傳輸單元 35
4.1.1.4 記憶體單元 36
4.1.1.5 讀卡機單元 37
4.1.1.6 電力供應單元 39
4.1.2 硬體整合與製作 39
4.2 系統運作協定設計 42
4.2.1 無線通訊協定設計 42
4.2.1.1 一對多星狀雙向無線通訊協定 43
4.3 系統軟體開發 49
4.3.1 微電腦處理器控制程式設計編寫 49
4.3.2 伺服器程式設計編寫 53
4.4 系統整合 63
第五章 系統性能測試及結果討論 65
5.1 功能測試 65
5.1.1 無線通訊效能測試 65
5.1.2 系統整合性能測試 70
5.2 現場建置系統 75
5.2.1 現場系統架構 76
5.2.2 標示系統 78
5.2.3 取車導航電腦 80
5.2.4 啟動系統 81
5.3 使用者問卷調查 82
5.3.1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 82
5.3.2 停車場使用情況調查結果 85
5.3.3 智慧型取車導航系統使用感受調查結果 91
5.4 系統建置結果 97
5.4.1 使用記錄統計 97
5.4.2 系統穩定度分析 9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1
6.1 結論 101
6.2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3
附錄一 Dr.RF 之開發與使用簡介 106
附錄二 無線通訊效能測試數據 108
附錄三 室內停車場環境品質與取車導航系統使用情形問卷 110
附錄四 桃園縣府前停車場現場實況 112
附錄五 系統異常事件記錄 117
1. 邱莉莉,「停車場整體服務品質研究-以台南市公十一停車場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 吳健生,「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停車資訊導引系統之規劃設計」,中華智慧型運輸系統協會論文集,2000
3. 魏健宏、李穎,「停車場即時供給資訊系統之經營發展分析」,中華智慧型運輸系統協會論文集,1999
4. 蘇毓誠、王鵬堯,「室內停車場環境品質與使用情形研究報告」,國立中央大學環工所,2005
5. 交通部,http://www.motc.gov.tw
6. 經濟部統計處,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default.aspx
7.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8. 黃台生,「停車場建築計畫準則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協會,1992
9. Lynch Kevin 1960,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0. G. Evans, S. Smith and K. Pezdek, “Cognitive Maps and Urban For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48 1982:236。
11. R. Downs, “Mazes, Minds and Maps,” Sign Systems for Libraries, R.R.Bowker, pp.18, 1979.
12. P. Arthur, R. Passini, Wayfinding, People, Sign and Architecture, McGraw-Hill, 1992.
13. 王人弘,「地下街尋路行為與空間概念建構」,中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4. 黃信豪,「捷運車站尋路設計評估架構建立之研究」,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5. 陳格理,「圖書館尋路工作之理念與設計」,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62期,頁119~134,1999
16. Michael J. O’Neill, “Evaluation of a Conceptual Model of Architectural Legibilit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Vol. 23:3, pp.259~284, 1991.
17. Michael J. O’Neill, “Effects of Signage and Floor Design Plan Configuration on Wayfinding Accurac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Vol. 23:5, pp.553~574, 1991.
18. G. Best, “Direction-finding in Large Buildings,” Architectural Psychology, RIBA Publication, 1970.
19. P. Ingwerron,“Research Procedures in the Library:Analyzed from the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8:4 Sept.1982:168。
20. 侯曉玲,「圖書館讀者尋路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為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1. 胡嘉昕,「捷運台北車站空間環境與標示系統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使用者尋路的觀點探討」,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2. 鄭金豐,「以尋路行為認知模式探討捷運車站的標示系統-以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為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3. 黃正義、陳玉琨,「空氣污染制學」,淑馨出版社,1997
24. Ott W.R. ,”Total human exposure”, Enviro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80-886,1985
25.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in Car Parks」,http://www.epd.gov.hk/epd/english/resources_pub/publications/files/pn96_2.pdf
26. 蘇慧貞,「室內空氣品質檢測方法之研究》,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檢驗所 專題委託研究計畫,2003
27. 林達森,「記憶的研究及其對科學教育的意涵」,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教育學程中心通訊,第十期,頁10-14,2003
28. 樂國安,「心理學教授談記憶魔法--艾賓浩斯遺忘曲線」,http://www.iselong.com/English/0000/945.htm
29. 蔡俊智,「移動式機器人在農業環境中之軌跡規劃」,台灣大學農業機械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30. Atmel Corporation, http://www.atmel.com/
31. 貝倫企業有限公司, http://www.hstnet.com.tw/eng/index.html
32. 鵬驥實業有限公司, http://www.pongee.com.tw/
33. 陳暐祁,「新型勞工工作活動模式即時監測系統之研發-應用雙向無線通訊技術」,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34. 劉宗晉,「先進勞工工作活動模式即時監測系統之研發-應用雙向紅外線定位技術」,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35. 阿戎的VB實驗網頁,http://home.educities.edu.tw/vbtester/indexw1024.htm
36. 王佳煌、潘中道,「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5. 陳格理,「圖書館尋路工作之理念與設計」,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62期,頁119~134,1999
2. 2. 王灝(1997),產業文化化的在地發展。水沙連雜誌,10,7-12。
3. 3. 王灝(1998),從產業文化化到文化產業化。水沙連雜誌,11,8-11。
4. 4. 田君美(2000),加速農民轉業,解決臺灣農業問題。經濟前瞻,71,37-40。
5. 7. 李正茂(2002),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農業之影響及因應對策。合作經濟,72,33-41。
6. 9. 李佩芬、胡學彥(2003),地方產業活化對居住環境影響之初探-以台南縣白河鎮蓮化產業為例。中國房地產研究,1,74-88。
7. 10.李泳龍、黃宗誠、吳華權(2002),社區總體營造與地方產業振興之研究-鄉鎮推動產業文化節慶之考察。公共事務評論,3(1),115-134。
8. 12.林享能(2001),如何輔導農業因應兩岸加入WTO後之衝擊。國家政策論壇,1(9),51-68。
9. 13.林享能、邱曉嘉(200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我國農產品貿易之展望。國家政策論壇,2(5),11-30。
10. 19.邱曉嘉(2002),加入WTO對我國農業之影響--以臺南縣、高雄縣及屏東縣為例。國家政策論壇,2(1),116-125。
11. 24.張靜貞(2001),加入WTO對我國農業之影響。國家政策論壇,1(9),34-48。
12. 28.陳希煌(2000),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農業產銷政策未來的走向。立法院院聞,28(9),19-34。
13. 30.陳耀勳(2002),加入WTO後臺灣農業之轉型發展。農政與農情,125,53-56。
14. 31.彭作奎(1999),加入WTO農業之轉型--我們站在農業的轉捩點上。農政與農情,88,35-45。
15. 38.黃欽榮(1996),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民應有的認識與做法。農產運銷月刊,1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