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1年8月SR9008期行政院國科會科技發展報導,「我國IC產業的發展史與未來展望」,pp.601-602。 2.大陸清科創業投資年報 2004年第6期,2004年12月。 3.工研院IEK簡志勝,台灣IC設計產業的新契機,2005年5月。 4.王智立,FSA亞太地區執行長,中央社報導2004年5月18日。 5.吳思華著,「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臉譜出版,1996年9月。 6.李明軒、邱如美譯,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優勢」,天下文化,1999年1月。 7.李明軒、邱如美譯Michael E. Porter著,「國家競爭優勢」上、下冊,天下文化,1996年8月。 8.李誠偉,「新聞小辭典:瓦聖納協議」,經濟日報,2002年4月。 9.周旭華譯,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策略:產業環境與競爭者分析」,天下文化,1998年1月。 10.施振榮,商業週刊第917期,2005年。 11.高登第、李明軒譯,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論」上、下冊,天下文化,2001年。 12.張俊彥、游伯龍,活力:台灣如何創造半導體與個人電腦產業奇蹟,時報出版社, 2001年。 13.張清溪等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1995年8月。 14.陳正平譯,Geoffrey A. Moore著,「跨越鴻溝」,2001年10月。 15.陳信宏、史惠慈合著「兩岸加入WTO對台灣製造業的衝擊:微觀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當前經濟問題分析序列18號,2001年12月。 16.陳建旭,IC 產業群聚之競爭優勢研究,國立成功大學EMBA論文,2003年5月。 17.陸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兩岸IC設計產業競爭指南(2003)。 18.經濟日報社論:兩岸人才戰鹿死誰手?2005年6月20日。 19.虞孝成等著,為達到出口管制之目的企業建立內部出口控管機制之研究,刊登於ITIS論壇,2003年4月。 20.鉅亨網,第68984期,2005年。 21.電子工程專輯,「IC設計公司調查」2004年4月。 22.滕曉雲(Summer2003)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產業生命與產業結構講義。 23.盧諭緯,「IT資訊科技業--分工到中國」,數位時代,2001年11月。 24.Bahraml,H. & Evans,S. (1995),Flexible Re-Cycling and Highest-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37(3),pp.62-89. 25.Derbyshire Katherine,“Are Plastics the Future of Electronics?”,Semiconductor Magazine,April 2002. 26.SIA web site,“Profile of the U.S. Semiconductor Industry”,2002.
參考網站 1.IEK產業情報網 http://ieknet.itri.orw.tw 2.工研院ITIS產業技術資訊服務網 http://www.it is.org.tw 3.中國半導體行業網 http://www.csia.net.cn 4.台灣創投公會� � http://www.tvca.org.tw/ 5.拓墣產業研究所� http://www.topology.com.tw/ 6.繁體電子工程專輯 http://www.eetc.globalsources.com/ 7.簡體電子工程專輯 http://www.eetchina.com/ 8.蕃薯藤 http://www.yam.com/ 9.Dataquest www.dataques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