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07: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詹淑杏
論文名稱:《三言》公案小說所反映的明末社會現象
指導教授:黃文吉黃文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0
中文關鍵詞:三言公案小說明末社會現象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
  • 點閱點閱:76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明代統治中國凡二百七十六年,而晚明是一個急遽變遷的時代,政治上,皇帝沉湎於女色及逸樂。文化上,受到泰州學派和李贄的影響,程朱理學受到了打擊,人們的思想觀念及社會風氣為之大變。經濟上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農地的開墾、手工業的發展,商人到處活躍,專業城市的興起,進而影響了商人地位的轉變及是商關係的變化。
《三言》共有一百二十篇,內容範圍包含廣泛,有愛情類、俠義類、社會類、公案類、神怪類等。其中,公案類小說藉由敘寫民事糾紛和刑事案件,從中反映社會,反映人生。再則,馮夢龍(1574∼1646)所生存的年代是明末清初,《三言》大部分作品雖非其創作,但都是經由他加工潤飾而成,頗能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明末政治、經濟、文化等種種面相。因此,筆者試著由《三言》公案小說來探討明末的社會現象。
為了深入探究案件所呈現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面相。首先依犯罪的類型將案件分成六類,由同一類型的案件來作多面相的探討,同時亦可由不同類型的案件來作輔助說明,如:商人之妻的私通案與謀財殺人案實與經濟的發展,商業的繁榮有相關之處。
時代背景影響作者的創作,故透過作品可見作者創作的時代性。經由《三言》公案小說所呈現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多面相的探討,我們更確切了解馮夢龍所創作的時代背景,同時也更深刻體會在此大環境所產生的作品所代表的意義與內涵,對於《三言》的閱讀,不再以白話通俗小說等閒視之,在其通俗性的背後,更見其深度與廣度。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2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6
第四節 章節安排…………………………………………………… 9

第二章 《三言》公案小說的類別…………………………………… 11
第一節《三言》公案小說產生的時代背景………………………… 11
第二節 私通案……………………………………………………… 14
一、情節梗概……………………………………………………… 15
二、私通案的意義………………………………………………… 17
第三節 詐騙案……………………………………………………… 24
一、情節梗概……………………………………………………… 24
二、詐騙案的意義………………………………………………… 25
第四節 家庭紛爭案………………………………………………… 28
一、情節梗概……………………………………………………… 28
二、家庭紛爭案的意義…………………………………………… 29
第五節 謀財殺人案………………………………………………… 33
一、情節梗概……………………………………………………… 33
二、謀財殺人案的意義…………………………………………… 34
第六節 誣告案……………………………………………………… 37
一、情節梗概……………………………………………………… 38
二、誣告案的意義………………………………………………… 39
第七節 權勢迫害案………………………………………………… 43
一、情節梗概……………………………………………………… 43
二、權勢迫害案的意義…………………………………………… 44

第三章 《三言》公案小說所呈現的明末吏治面貌………………… 46
第一節 明代的官吏形象…………………………………………… 46
一、百姓心中賢能的官吏形象…………………………………… 46
二、百姓心中昏貪的官吏形象…………………………………… 57
第二節 明末的司法與官場文化…………………………………… 65
一、從案件的判決看明末的司法………………………………… 65
二、從案件的內容看明末的官場文化…………………………… 73

第四章 《三言》公案小說所反映的明末婚戀觀及女子形象……… 80
第一節 婚戀觀的變化……………………………………………… 80
一、「門當戶對」轉為「郎才女貌」的婚姻觀………………… 80
二、追求愛情,自主情慾………………………………………… 83
三、肯定情慾……………………………………………………… 86
第二節 傳統女子形象的轉變……………………………………… 96
一、肯定女子的才智……………………………………………… 96
二、娼妓的自我意識覺醒…………………………………………105

第五章 《三言》公案小說所顯現的明末經濟狀況…………………112
第一節 《三言》公案小說中的商人與明末的經濟發展…………112
一、《三言》公案小說中的客商與明末的經濟…………………113
二、《三言》公案小說中的坐商與明末的經濟…………………117
第二節 商人地位的轉變……………………………………………121
一、士商關係的變化………………………………………………122
二、商賈的形象……………………………………………………128
第三節 經濟發展所引起的效應……………………………………134
一、江湖盜的猖獗…………………………………………………135
二、金錢衝擊人心…………………………………………………137
三、因經濟發展所引起的犯罪行為………………………………142

第六章 《三言》公案小說所蘊含的文化意義………………………146
第一節 《三言》公案小說所反映的明末市民文化………………146
一、情慾與禮法的關係……………………………………………146
二、晚明的新人格典型……………………………………………158
第二節 《三言》公案小說所顯現的功能…………………………161
一、雅俗文學的融合………………………………………………161
二、因果報應的教化功能…………………………………………166

第七章 結論……………………………………………………………177

參考書目…………………………………………………………………181
壹、專書
一、《三言》及其相關論著
《古今小說》 明•馮夢龍著 許政揚校注 台北:里仁書局 1991年5月
《警世通言》 明•馮夢龍著 許政揚校注 台北:里仁書局 1991年5月
《醒世恆言》 明•馮夢龍著 許政揚校注 台北:里仁書局 1991年5月
《三言二拍資料》 譚正璧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10月
《三言兩拍的精神史研究》 王鴻泰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1994年6月
《三言兩拍與經商管理藝術》 邱紹雄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5年8月
《三言二拍的世界》 陳永正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1999年6月
《馮夢龍生平及其對小說之貢獻》 胡萬川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3年6月
《三言題材研究》 崔桓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年5月
《三言獄訟故事研究》 郭靜薇 台北: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5月
《三言人物研究》 柳之青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年5月
《馮夢龍編作三言的社會經濟基礎》 黃明芳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6月
《三言公案小說的罪與法》 霍建國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6月
《三言中的婚姻與戀愛》 蔡蕙如 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5年6月
《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 柯瓊瑜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6月
《三言二拍一型的貞節觀研究》 劉素里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12月
《細緻與奇巧--《三言》的細節、情節與心理描寫》 陳裕鑫 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6月
《三言公案故事計謀之研究》 倪連好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二、小說史、小說論著
《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 齊裕焜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1990年9月
《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 魯迅 台北:里仁書局 1992年9月
《中國小說史》 李悔吾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4月
《中國古代小說演進史》 李盾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9年10月
《中國公案小說史》 黃岩柏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5年
《明代小說史》 齊裕焜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年6月
《明代小說史》 陳大康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0年10月
《話本小說概論》 胡士瑩 台北:丹青圖書公司 1983年5月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說之部二)》 柯慶明、林明德主編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5年5月
《古代白話小說鑑賞集》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6年1月
《公案小說漫話》 張國風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1990年9月
《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 葉慶炳編著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91年3月
《明清小說叢稿》 孫遜、孫菊園編著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92年9月
《世態人情說「話本」悲歡離合》 歐陽代發 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1993年9月
《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5年1月
《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1995年5月
《古典小說的長河》 張曼娟 台北:台灣書店 1996年10月
《明清小說》 徐志平、黃錦珠著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4月
《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 袁世碩 濟南:齊魯書社 1999年12月
《晚明清初擬話本之娼妓形象研究》 吳佳真 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0年1月
《明代科舉命運觀之研究:以筆記小說為線索》 趙淑敏 高雄: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
《明清公案小說研究》 王琰玲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3年6月

三、詩文集、文學論著
《全唐詩》 清聖祖御定 台北:盤庚出版社 1979年2月
《唐宋詩舉要》 高步瀛選注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89年10月
《二程集》 宋•程頤、程顥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 1983年9月
《皇明經世文編》 明•陳子龍等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年 《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陽明全書》 明•王陽明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66年 《四部備要》本
《震川先生集》 明•歸有光著 周本淳校點 台北:源流出版社 1983年4月
《苑洛集》 明•韓邦奇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焚書》 明•李贄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84年
《雅宜山人集》 明•王寵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太函集》 明•汪道昆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陳確集》 清•陳確 北京:中華書局 1979年4月
《落帆樓文集》 清•沈垚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中國文學講話-明代文學》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7年5月
《中國文學史綱要(4)明清文學》 李修生編著 台北:曉園出版社 1991年8月
《新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冊 中國文學史編輯小組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2年6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0年10月
《古典文學》第二集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0年12月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一屆全國學術研討會》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001年
《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 康正果 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6年1月
《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 顏天佑 台北:華正書局 1984年
《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 林保淳 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0年

四、經史子及其他論著
《尚書正讀》 曾運乾 台北:洪氏出版社 1982年12月
《四書集註》 宋•朱熹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91年3月
《新唐書•高儉傳》 宋•歐陽修、宋祁等撰 台北:鼎文書局
《白虎通疏證》 漢•班固撰 清•陳立疏證 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1978年12月
《明儒學案》 明•黃宗羲 台北:世界書局 1980年
《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台北:洪氏出版社 1986年9月
《明太祖實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8年
《明世宗實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 1965年1月
《明史》 清•張廷玉等編 台北:鼎文書局 1983年11月
《明會典》 明•徐溥等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4年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大明會典》 申時行主編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76年
《呂公實政錄》 明•呂坤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1年8月
《明朝史話》 婁曾泉、顏章炮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7年7月
《明史散論》 李焯然 台北:允晨文化事業公司 1991年12月
《四友齋叢說》 明•何良俊 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4月 《元明史料筆記叢刊》本
《天工開物》 明•宋應星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 《人人文庫》本
《五雜俎》 明•謝肇淛 台北:新興書局 1971年
《筆記小說大觀》五編四冊 台北:新興書局 1974年
《藏書》 明•李贄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74年8月
《萬曆野獲編》 明•沈德符 台北:新興書局 1976年11月
《西台漫記》 明•蔣以化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5年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日之錄集釋》 清•顧炎武撰 黃汝成集釋 台北:世界書局 1991年5月
《閱世編》 清•葉夢珠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9年 《叢書集成》本
《五種遺規》 清•陳宏謀編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66年3月
《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5月
《中國法制史》 李甲孚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年10月
《中國性文化史》 石方 瀋陽: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7月
《悄悄散去的幕紗--明代文化歷程新說》 陳寶良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年8月
《逝去的啟蒙--明清之際啟蒙學者的文化心態》 朱義祿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
《民生的開拓》 劉石吉主編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年
《明清鰴商資料選編》 張海鵬•王廷元主編 合肥:黃山書社 1985年
《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 傅衣凌 台北:谷風出版社 1986年12月
《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討論集續編》 谷風出版社編輯 台北:谷風出版社 1987年2月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余英時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7年4月
《中國人的心理》 楊國樞編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89年3月
《婦女風俗考》 高洪興、徐錦軍、張強編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
《中國娼妓史》 蕭國亮編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10月
《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 鮑家麟編 台北:稻香出版社 1999年

貳、單篇論文
一、《三言》相關研究
〈從《三言》看晚明商人〉 黃仁宇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所學報》第7卷1期 1974年2月
〈論《三言》對通俗文學與文人文學的融合〉 寧稼雨 《南開學報》1987年第5期
〈《三言》市民文學特色〉 汪玢玲、羅叢秀 《東北師大學報》 1989年第4期
〈「三言」與佛教〉 李雪濤 《內明》226期 1991年
〈論《醒世恆言》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新發展〉 周中明 《明清小說研究》 1991年4月
〈重評馮夢龍對《三言》的貢獻〉 周中明 《明清小說研究》1992年第2期
〈《三言二拍》中的情感世界--一種「心態史」趣味的嚐試〉 王鴻泰 《史原》第19期 1993年10月
〈《三言》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的情教觀〉 張璉 《漢學研究》第11卷第2期 1993年12月
〈《三言》中婦女的情欲世界及其意蘊〉 康韻梅 《臺大中文學報》第8期 1994年.4月
《馮夢龍之政事觀》 蔣美華 《醒吾學報》 1994年6月
〈從《三言》的三篇故事看明代的娼妓〉 鄭冠榮 《史化》 1994年6月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探析 吳惠珍 《台中商專學報》第29期 1997年6月
〈馮夢龍對「三言」的搜集整理與編定〉 劉淑娟 《吳鳳學報》 1998年6月
〈《三言》《兩拍》中所見的明代官吏〉 李田意 《古今論衡》 1998年10月
〈三言中的妓院愛情及其意蘊〉 黃崇期 《國文天地》第14卷第10期 1999年3月
〈《三言》、《二拍》與雅俗文化選擇〉 吳建國 《中國文學研究》總第57期 2000年第2期
〈就文體演變論《三言》的敘事特質〉 陳器文 《興大中文學報》第13期 2000年12月
〈重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周建渝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8期2001年3月
〈三言二拍中男女變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 蔡祝青 《婦女與兩性學刊》 2001年6月
〈話說佛蹤道影--三言二拍中的僧道形象〉 朱珮瑩 《問學集》第11期 2002年6月
〈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三言二拍」傳播社會規範與嚮往追求社會資源的矛盾〉 潘健 《明清小說研究》總第66期 2002年第4期
〈論「三言」之夢〉 周廣秀 《明清小說研究》總第66期 2002年第4期
〈臺灣地區「三言」、「二拍」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各大學博碩士論文為範圍〉 黃麗月 《中國文化月刊》第266期 2002年5月
〈試從馮夢龍「情教說」論《三言》之編寫及其思想表現〉 李志宏 《台北師院語文集刊》第8期 2003年6月
〈《三言》中「智慧老人」的探討〉 蘇秋旭 《東方人文學誌》 2004年3月

二、公案小說及明清小說研究
〈什麼是公案小說〉 卜安淳 《古典文學知識》 1990年第1期
〈公案小說的創作藝術〉 卜安淳 《古典文學知識》 1992年第6期
〈公案小說與古代司法〉 卜安淳 《古典文學知識》 1992年第5期
〈論明清小說作家創作的矛盾二重性〉 吳波 《松江學刊》 1993年第1期
〈清代公案小說之撰著風格〉 王爾敏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期 1994年3月
〈明代擬話本小說之文化理念與歷史哲學的發生--擬話本作為平民社會倫理小說的成因〉王毅 《文學遺產》 1999年第5期
〈明末清初話本小說對科舉制度之批判〉 徐志平 《嘉義技術學院學報》第65期 1999年8月
〈中國古代小說中愛情觀念的變化--以唐傳奇和明清話本為例〉 安正壎 《明清小說研究》 2002年第1期
〈論明清時事劇與時事小說〉 朱�琱牷@《明清小說研究》 2002年第2期
〈擬話本研究:回顧與評述〉 宋若雲 《中國文史哲研究通訊》第12卷第3期 2002年9月
〈奸、邪、淫、盜:從明代公案小說看僧侶的形象〉 林璀瑤 《歷史教育》第9、10期合刊 2003年12月

三、明代相關研究及其他
〈明代江河船戶〉 吳智和 《明史研究專刊》第1期 1978年7月
〈明代的縣令〉 吳智和 《明史研究專刊》第7期 1984年6月
〈晚明文化特質初探〉 陳寶良 《中州學刊》 1990年第1期
〈晚明文化新論〉 陳寶良 《江漢論壇》1990年第6期
〈晚明文士與市民階層〉 夏咸淳 《文學遺產》 1994年第2期
〈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 鄭培凱 《九州學刊》第6卷第2期 1994年7月
〈明代錦衣衛與司法審判〉 那思陸 《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 1996年4月
〈明代後期的君主〉 黃培 《簡牘學報》第16期 1997年1月
〈明代中晚期(嘉靖-萬曆)士人科舉心態之探討-就《明代登科錄》的吏治觀論之〉 蔡惠琴 《輔仁歷史學報》第9期 1998年6月
〈晚明商潮中儒士的價值取向及其心態〉 陳愛娟 《安徽史學》1999年第4期 
〈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的問題〉 張彬村 《新學史》第10卷第2期 1999年6月
〈明代中期吳中商業活動及其文藝現象〉 范宜如 《中國學術年刊》第22期 2001年5月
〈明代流民與資本主義及商品經濟的發展〉 文仲瑄 《史苑》第61期 2001年6月
〈明代的司法與社會--從明人文集中的判牘談起〉 巫仁恕 《中國法制史學會會刊》第2期 2001年12月
〈明代三法司與司法審判〉 那思陸 《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10期 2002年5月
〈明代的婚姻制度〉 徐泓 《大陸雜誌》第78卷第2期 1976年2月
〈中國人的愛慾問題〉 曾昭旭 《聯合文學》第4卷第11期 1988年9月
〈北宋婦女的再嫁與改嫁〉 陶晉生 《新史學》第6卷第3期 199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