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11: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詩娟
研究生(外文):Sze-Chuna Chiu
論文名稱:生物科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的相關性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Biology Practice Teachers
指導教授:李淑雯李淑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u-Wen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生物學系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中文關鍵詞: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實習教師
外文關鍵詞:Teacher’s self-efficacyTeaching effectivenessPractice teache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4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生物科實習教師「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並比較生物科實習教師之不同個人因素、培育機構、實習前期與後期,在「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上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教師自我效能自評表」&「教學效能自評表」以普查法進行調查,對象為九十三學年度的中學生物科實習教師220人,其中前測有效受試者181人、後測有效受試者126人。研究結果發現:
一、生物科實習教師之「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在中上程度;且後測得分比前測高。
二、生物科實習教師之「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呈顯著的正相關。
三、「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的後測,男性顯著優於女性生物科實習教師。
四、與教學實習輔導教師互動頻率:「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的前側;「教學效能」的後測,互動頻率「非常頻繁」顯著優於互動頻率「普通」之生物科實習教師。
五、大學就讀學校體制:「教材內容」的前、後測,和「教學時間」的前測,師大顯著優於一般大學之生物科實習教師;培育機構:「教材內容」的後測,師大顯著優於一般大學之生物科實習教師。

未來期望師資培育機構,能多加強「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的訓練,並考量適當的實習期限,和培育優秀適切的實習輔導教師。對於未來的研究,可利用多方面的觀察,如國、高中學生或實習輔導教師等的評鑑,以求更客觀的資料,研究工具也可因應多元環境,作修正與驗證。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due to different individual factors, teacher-training institutes, and practical training earlier period and later period for Biology’s practice teachers. The researcher used the g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on Teacher’s Self-Efficacy” & “Questionnaire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academic year of 2004. The subjects were 220 high school Biology practice teachers, 181 people were valid on per-test, 126 people were valid on post-test.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1. Biology practice teachers’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ated middle to high level; and post-test were higher than pre-test.
2. Biology practice teachers’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re highly related.
3. Male Biology practice teachers was scored higher than female on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ost-test.
4. Teaching-coaching teacher interaction frequency: Very high frequent interacting Biology practice teachers was scored higher than the ordinary frequency of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n pre-test,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n post-test.
5. Th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on pre-teat and post-test, length of teaching on pre-test was scored higher than other universities. The different teacher-training institutes: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on post-test was higher than other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er suggest that the teacher-training institutes can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for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et up proper teaching practice period, educate outstanding coaching teachers. As for further research, we suggest more observations in many aspects, for example: observation of the learn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or comments from coaching teacher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

附錄目錄…………………………………………………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重要性與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師自我效能的相關理論……………………………7
第二節 教師自我效能的研究……………………………… 21
第三節 教學效能的相關理論………………………………34
第四節 教學效能的研究………………………………… 40
第五節 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的相關性…………… 46

第叁章 研究方法……………………………………………4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2
第四節 研究程序…………………………………… 55
第五節 資料分析…………………………………… 56

第肆章 研究結果…………………………………… 57
第一節 生物科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之表現為何…… 57
第二節 生物科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之間的相關性……65
第三節 不同個人因素之生物科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的差異… 67
第四節 實習前期與實習後期生物科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的差異... 72

第伍章 討論與建議…………………………………………74
第一節 討論………………………………………………74
第二節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毛國楠 (1995)。國中教師的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8,177-194。
王受榮 (1992)。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怡琦 (2001)。一位高教師效能感之國中教師。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國華 (1997)。國中數理教師實習與檢定制度之研究:生物科實習教師學科基本知能與檢定工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編號:NSC85-2513-S-018-003)。
王湘栗 (1997)。國民小學教師關注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澄霞 (1995)。STS活動中之「學」與「教」。科學教學學刊,3(1),115-137。
江秋玫 (1997)。國小教師專業承諾、自我效能與專業踐行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展塏 (1995)。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形式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郁玲 (1999)。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蘭 (1999)。簡介「教師教學效能量表」及其應用。學生輔導,63,60-69。
吳清山 (1992)。教師效能研究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研究與發展,185-206。台北:台灣書局。
吳菜霞 (1995)。迎接二十一世紀如何增進國中教師專業知能以提升教學效果?。 台灣教育,530,37-39。
吳璧如 (2000a)。幼稚園職前教師效能感之縱貫研究(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編號:NSC 89-2413-H-018-010-S)。
吳璧如 (2000b)。教師效能感之內涵分析。研習資訊,17(5),50-65。
吳璧如 (2002)。教師效能感之理論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2),45-64。
吳耀明 (2004)。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自評和學生評鑑比較。屏東師院學報,21,189-216。
李俊湖 (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彗碧 (1997)。學校情境因素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以國中教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清華 (2002)。國民小學教師之校長教學領導知覺,教師效能感與統整課程實施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莉莉 (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激勵策略與教師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惠民 (1999)。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進洋 (1998)。國中化學科教師教學能力評鑑模式及工具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編號:NSC87-2511-S-017-005)。
周新富 (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 (2001)。國民教育階段教師在教育改革政策下的專業成長需求調查研究。教育學刊,17,23-44。
林亨華 (2003)。國中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澎湖縣為例。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林海清 (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進材 (1999a)。促進教師教學效能的途徑。教育實習輔導,4(4),45-50。
林進材 (1999b)。從教師教學信念與決定談教學實施與效能。中等教育,50(3),9-21。
林進材 (2001)。教學效能研究的取向、典範及趨勢之探析。初等教育學報,14,105-135。
林進材 (2002)。教學效能的研究發展及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104,32-43。
林漢政 (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美 (1997)。國中實習教師的社會支持、教學困擾、教師效能及教師承諾之相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柏翔 (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國良、辛濤、申繼亮 (1995)。教師教學效能感:結構與影響因素的研究。心理學報,27(2),159-166。
施信華 (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志恩 (1999)。教師心革命 教師效能提升之策略。中等教育,50(1),12-21。
柳賢 (1998)。數學科教師教學能力評鑑及模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編號:NSC87-251l-S-017-002)。
段曉林 (1997)。國中數理教師實習與檢定制度之研究:理化實習教師學科基本知能與檢定工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編號:NSC85-2513-S-018-001)。
洪瑞峰 (2000)。台北縣市國小教師效能感與家長參與班級教育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靖惠 (1999)。國中音樂教師「自我效能」與「生涯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志麟 (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志麟 (1992)。教師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與及其研究取向。現代教育,25,103-113。
孫志麟 (1994)。如何增進教師的自我效能。諮商與輔導,106,16-20。
孫志麟 (1995a)。教師效能的研究途徑與評量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5,67-75。
孫志麟 (1995b)。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8,165-192。
孫志麟 (1996)。國小教師自我效能與班級管理取向。政治大學學報,72,121-150。
孫志麟 (1999)。教師自我效能:有效教學的關鍵。教育研習資訊,7(6),170-187。
孫志麟 (2001)。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的關係-實徵取向的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09-140。
孫志麟 (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
徐昊杲 (1996)。我國專科學校技職類科教師其教師效能感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善德 (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世慧 (1999)。國小一般智能優異班教師自我效能模式之驗證暨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論文。
張志鵬 (2001)。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俊紳 (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張淑玲、林福來 (2001)。ㄧ位實習教師的專業社會化歷程。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6(1,2),65-88。
張碧娟 (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芳懿 (1997)。國小教師溝通型態、自我角色知覺與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明堂 (1995)。國小教師任教專長、教學經驗、養成型態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明德 (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淑鸞 (2002)。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專業成長可行模式之探究。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2,211-232。
郭順利 (1998)。班都拉的社會學習論及其在國中生活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6,375-386。
郭萱之 (1997)。中等學校教育學程之課程與教學和職前教師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木金 (1996)。國民小學學校教學配合措施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27-252。
陳木金 (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木金 (1999)。從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領導效能。學校行政雙月刊,3,14-29。
陳武雄 (1995)。教師建設性思考與其教學自我效能、衝突解決方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言 (199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娟 (2004)。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清溪 (2000)。啟智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馨蘭 (1998)。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莉雅 (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馮莉雅 (2002)。國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知覺與學生知覺之比較。國民教育研究學報,9,113-145。
馮莉雅 (2003)。三種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方式之關係研究-教師自評、教室觀察、學生評鑑。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01-228。
馮莉雅、張新仁、吳裕益 (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工具之分析。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8(2),17-33。
黃順利 (1999)。國小教師權威性格、自我效能信念、學生行為信念與體罰態度及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萍 (1994)。教師的自我成長。諮商與輔導,8,7-30。
楊淑萍 (1995a)。自我效能在認知技巧學習和生涯發展上的應用 (上)。諮商與輔導,110,20-25。
楊淑萍 (1995b)。自我效能在認知技巧學習和生涯發展上的應用 (下)。諮商與輔導,111,14-18。
楊雅真 (200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教學效能關聯之探討-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吳勇 (1998)。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動機、參與決定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居治 (2000)。國中生活科技科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月娥 (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決定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威德 (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劉威德 (1995)。國中教師教於自我效能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測驗與輔導,130,2683-2686。
蔡麗華 (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宏財 (1998)。國民小學教師全面品質管理信念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英耀、黃正鵠 (1996)。教師自我效能相關因素之研究。教育學刊,12,219-244。
鄭詩釧 (1998)。國民小學班級經營氣氛、教室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戴翠華 (2001)。談自然科「類比」教學表徵之應用。國教天地,143,86-89。
謝文英 (1992a)。提升教師效能 (上)。研習資訊,9(2),30-33。
謝文英 (1992b)。提升教師效能 (下)。研習資訊,9(3),30-33。
謝文英 (1994)。教學品質之提昇 談教師效能。竹縣文教,8,50-61。
謝秀月 (2001)。國小自然教師科學教學實踐知識與科學教學表徵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寶梅 (1995)。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初等教育研究集刊,3,79-96。
簡玉琴 (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淑惠 (2000)。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銘志 (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方亭 (2001)。嘉南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自我效能感及工作壓力與任教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Ashton, P. T.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5(5), 28-32.
Ashton, P. T., & Webb, R. B. (1982).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toward an ecological mode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Ashton, P. T., Webb, R. B., & Doda, N. (1983). A study of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31833).
Armor, D., Conry-Osequera, P., Cox, M., Kin, N., McDonnel, L., Pascal, A., Pauly, E., & Zellman, G. (1976). Analysis of the schools preferred reading program in selected Los Angeles minority schools. Santa Monica, C.A. The rand Corpor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30243).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2), 122-147.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rouwers, A., & Welko, T. (2000).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eacher burnout and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6, 239-253.
Burry, J. A., & Shaw, D. (1988). Defining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 a contitnum: A rash model approa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New Orleans.
Dembo, M. H., & Gibson, S. (1985).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chool improv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6(2), 173-184.
Denham, C., & Michael, J. (1981). Teacher sense of efficacy: A definition of the construct and a model for further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5, 39-63.
Friedman, I. A. & Efrat, K. (2002). Teacher self-efficacy: a classroom-organization conceptualiz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8, 675–686.
Fuller, B., wood, K., Rapoport, T., & Dornbusch, S. (1982).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of individual efficacy.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2, 7-30.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Guskey, T. R. (1981). Measurement of the responsibility teacher for academic successes and faikures in the classroom.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ation, 32(3), 44-54.
Guskey, T. R. (1988). Teacher efficacy, self-concept,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on innovation.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4, 63-69.
Good, T. L. (1979).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0(2), 52-64.
Henson, R. K. (2001).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service Teachers' Self-Efficacy, Task Analysi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Belief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50084).
Ho, Irene T., & Hau, Kit-Tai. (2004). Australian and Chinese teacher efficac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personal instruction, discipline, guidance efficacy and beliefs in external determina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 313-323.
Hoover-Dempsey, K. V., Bassler, O. C., & Brissie, J. S. (1987). Parent involvement: Contribution of teacherefficacy, schoo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school chatacteristic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4, 417-435.
Newmann, F. M., Rutter, R. A., & Smith, M. S. (1989).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 221-238.
Rosenholtz, S. J., & Simpson, C. (1990). Workplace conditions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eachers' commit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3, 241-257.
Rosenshine, B. V. (1983). Teaching functions in instructional program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 335-351.
Tschannen-Moran, M., Hoy, A. W., & Hoy, W. K. (1998). Teacher efficacy: It’s meaning and meas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2), 202-248.
Webb, R. (1982). Teaching and the domains of efficac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Woolfolk, A. E., & Hoy, W. K.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the efficacy and beliefs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81-91.
Woolfolk, A. E.﹐Rosoff﹐B., & Hoy﹐W. K. (1990).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their beliefs about managing studen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6﹐137-14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郭淑鸞 (2002)。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專業成長可行模式之探究。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2,211-232。
2. 陳木金 (1999)。從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領導效能。學校行政雙月刊,3,14-29。
3. 陳木金 (1996)。國民小學學校教學配合措施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27-252。
4. 孫志麟 (1994)。如何增進教師的自我效能。諮商與輔導,106,16-20。
5. 孫志麟 (1992)。教師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與及其研究取向。現代教育,25,103-113。
6. 林進材 (2002)。教學效能的研究發展及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104,32-43。
7. 林進材 (1999a)。促進教師教學效能的途徑。教育實習輔導,4(4),45-50。
8. 吳耀明 (2004)。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自評和學生評鑑比較。屏東師院學報,21,189-216。
9. 吳璧如 (2002)。教師效能感之理論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2),45-64。
10. 吳璧如 (2000b)。教師效能感之內涵分析。研習資訊,17(5),50-65。
11. 吳美蘭 (1999)。簡介「教師教學效能量表」及其應用。學生輔導,63,60-69。
12. 毛國楠 (1995)。國中教師的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8,177-194。
13. 孫志麟 (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
14. 孫志麟 (1995b)。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8,165-192。
15. 孫志麟 (1995a)。教師效能的研究途徑與評量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5,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