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中國時報 93.11.20 C3版
中國時報 93.11.23 C3版
吳明隆(2003)。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何英奇(1987)。大專學生之生命意義感及其相關研究意義治療法基本概念之實證性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0,87-106何英奇(1990)。生命態度剖面圖之編製:信度與效度之研究。師大學報,35,71-94。宋秋蓉(1991) 。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庶深、丁宥允譯(2004)。Charles A .Corr;Clyde M.Nabe;Donna M.Corr著,當代生死學。台北:洪葉文化。
吳淑英(2005)。生命教育方案對國小資優學童生命意義感影響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灣省教育廳(1998)。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劃。研習資訊15(4),8-11。
行政院院主計處發佈資料93年10月
江慧鈺(2001)。國中生生命意義之探討:比較分析與詮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李遠哲等人著(1999)。享受生命---生命的教育。台北:聯經。 李彬(2004)。 生死教育課程對醫學系學生生命態度教學成效之探討—以某
大學一年級學生為例。九三年台灣地區大專院校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研討
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暨體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余淑娟(2001)。國小學童的死亡教育課程設計及其實施成效研究。國立台
南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林綺雲主編(2004)。生死學。台北:洪葉文化。 奇摩新聞網2004.12.31CNN報導
洪杏杰(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生命教育實施現況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洪賢明(2004)。國民中學生命教育實施現況及目標達成滿意度之初探—以新竹市國民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紀玉足(2003)。生死教育對某技職校院學生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
----以商業設計系為例。南華生死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孟春(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生生死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探討。南華生死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潔芳(2004)。大專院校開設生死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探討。九三年台灣地
區大專院校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暨
體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
的理論與實務,1-22。台北:寰宇。 高雄市教育局(1998)。高雄市高中職生死教育手冊。高雄市。高雄市政
府教育局。 郭于華(1994)。死的困惑生的執著。台北:洪葉文化。 許秀霞(2004)。 生命教育對高職學生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以福智
生命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 教育部所公佈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2000)。 教育部統計(2004)。 陸娟(2002)。 生死教育對綜合高中學生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芳玲(2000)。死亡教育。載於尉遲淦(主編),生死學概論 (61-76頁)。
台北:五南圖書 。 陳武宗(1998)。未知生?焉知死?--死亡學與生命的出路。高醫醫訊17卷8期。 陳國雄(2003)。國小生命教育實施現況與困境之探討---國小教師觀點。南
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美總校閱 王珍妮譯(2002)。Alfons Deeken 著,生與死的教育。台北:
心理出版社。 張淑美(1996)。死亡學與死亡教育:國中生之死亡概念、死亡態度、死亡
教育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復文。 張淑美(2000b)。論生死教育在我國實施的需要性與可行性。教育學刊,16,281-304。
張淑美(2001)。中學「生命教育手冊」:以生死教育為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淑美(2003)。生命教育在高雄師大實施的經驗分享與展望。九三年台灣地區大專院校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暨體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陳運星(2004)。生死教育課程之境教設計。九三年台灣地區大專院校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研討會:國立彰範大學社會科學暨體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尉遲淦(2000)。生死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莊鎮宇等(2001)。死亡教育。台灣地區高中職學校生死教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彰化師大。(原著者:Alfons Deeken, Ph.D.)
曾文忠(1995)。從全人發展角度看生命教育的意義內涵。輔導通訊,44,12-16。
黃玉燕譯(1995)。永六輔著,大往生。台北:方智出版社。
湯志勇 (2003)。生死教育融入九年一貫國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國城(2003)。高雄市醫院志工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
台北:正中書局。
游恆山譯(1991)。生存的理由。台北: 遠流出版社。
黃惠秋(2002)。「認識自我」生命教育課程對國中生自我概念及生命意義感
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禎貞(2002)。生命魔法師---國中生死亡教育課程設計與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煥棠(2004)。死亡教育。載於林綺雲(主編),生死學(43-61頁)。台北:洪葉。
董文香(2003)。生死教育課程對職校護生生命意義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碩士論文。 趙可士、沈錦惠譯(2001)。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第四版。
台北:光啟社。 敬世龍(2004)。 台南縣市國民中學生命教育實施現況調查及其可行策略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翟文棋(2003)。生死教育團體方案對高中生的生命意義感與死亡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衛生署統計資料(民93)。
劉明松(1997)。死亡教育對國中生死亡概念,死亡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明昌(1995)。老人對死亡及死亡教育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大,高雄。 蔡彩霞(2003)。符合綜合活動理念的生命教育課程對國三學生建構生命意
義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慧開法師(2004)。在通識教育脈絡下的生死教育。九三年台灣地區大專院 校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暨體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27-149。台北:寰宇。
聯合報 93.12.6 A版
賴怡妙1997)。死亡教育團體方案對臺灣師大學生死亡態度及生命意義感
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蕭志強譯(1998)。小田晉著,生與死的深層心理。台北:方智出版社。 英文部份: Eddy,J.M.,St.Pierre,R.,Alles,W.F.& Shute,R.(1980).”Conceptual
areas of death education”.health educatiom. Frankl, V.E. (1967). Psychotherapy and existentialism : Selected papers on logotherapy. 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Press. Frankl,V.E.(1984).Man’s search for meaning :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New York: Simon & Schuster,Inc. Glass,J.r,& Trent,(1982).”Death education:An adult education
concern”Lileliong Lesrning,5,24-25. Gibson,A.B,Robert,p.c.& Butter,T.Y.J.(1982).Death education:A concern
for the living. Kalish,R.A.(1989).Death education.
Levition,D(1997)。The scope of death education,Death education。
Rabbi, E.A., & Grollman, D. D.(1977). Explaining death to children.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57(5),336-339 。
Yalom, I.D. (1980).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New York: Basic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