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
王宏文,2000,地雷股盈餘管理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江宜璋,1999,失敗公司事件前之風險與報酬分析。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何素素,2002,財務比率分析應用於企業診斷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上市櫃公司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宋文娟,2001,一種質量並重研究方法-德菲法在醫藥管理學研究領域之應用。醫務管理期刊,2(2),11-20。李力行,1987,運用現金流量預測企業財務危機之研究—以上市公司紡織業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聲坡,1996,查帳報告對財務危機預測能力之研究,中與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吳雅玲,1999,中等教育學程中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內涵之德環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吳雅玲,2001,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教育研究,9,297-306。
吳美儀,2003,股份有限公司選任外部董事監察人機制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正治,2005,五把照妖鏡揪出股市地雷。遠見雜誌2005年理財特刊。
呂順隆,2002,財務困難成本之實證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私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孟憲群,2001,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授信評量模型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管所碩士論。林伯峰,1994,上市公司於上市前、後之財務特性變化與財務困難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林伊華,1999,公司績效不佳後採行反應動作之實證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卓怡如,1995,財務危機模型之建立-以上市及未上市公司為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洪金合,2001,性金融商品風險管理及其未來修正方向。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月刊,vol69。
康榮寶,1999,我國交叉持股規範之研究。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委託計畫。
郭志安,1996,以COX模型建立財務預警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統計與精算研究所。
畢曉吉,2004,地雷挖挖挖─每天、每月、每季、投資人都有功課要做。財訊月刊93年10月號 271期。陳肇容,1983,運用財務比例預測財務危機之實驗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陳明賢,1986,財務危機預測之計量分析研究。台大商研所碩士論文。陳春山,1999,資本市場與企業法制改造的策略。經濟情勢及評論第3卷第3期。
陳美菁,2002,台灣上市公司財務危機成本之研究。研討會論文。
陳伯翰,2004,以券商觀點談防範地雷。華南永昌證券風險控管室。專題論述No.23。
許伯彥,2003,財務報表舞弊風險評量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文隆,1993,財務危機預警模式建立與驗證。東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張智欽,1995,財務比率、區別分析與台灣股票上市公司升降類之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淵智,1998,動態靜態財務資訊建構危機預警模式之比較,東吳大學1998年企業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詹允豪、章志銘,2001,庫藏股票制度及母子公司交叉持股問題之探討。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月刊,vol72。
劉自強,1995,資本結構與財務績效不良反應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元智工學院商學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劉敬業,1999,臺灣公開發行公司交叉持股行為之探索。東吳大學會記研究所碩士論文。潘玉葉,1990,台灣股票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鄧志豪,2000,以分類樣本偵測地雷股-新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碩士論文。賴世權,1989,“企業正常或具失敗危機之關鍵性財務指標比較分析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賴麗月,1994,企業失敗的預測─比例危險模型的應用,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企研所。蔡龍學,1992,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式--加速失敗時間模型之應用,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論文。盧美秀、林佳靜、林秋芬、廖美南、張丹蓉,1999。發展專科護理師角色之可行性-德菲爾研究,護理研究,7(4),347-362。簡宏益,1999,「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測模式之建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研士論文。蘇志偉,1996,應用廣義估計方程組於財務危機預測之研究,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蘇文娟,1999,台灣上市企業財務危機預測之實證研究。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嚴傅,1998,地雷股連串引爆,凸顯股市管理漏洞。會計月刊地157期,pp21-24。
龔志明,1999,財務危機預測模型之跨期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二、英文
Altman, E. I. ,1968, “Finane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September, pp589-609。
Andrade, G. and Steven N. Kaplan, 1998, “How Costly is Financial(Not
Economic) Distress? Evidence from Highly Leveraged Transactions that BecameDistressed”, Journal of Finance, v53, 1443-1493.
Beaver,W.H.,1966,”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pp 77-111。
Blum, M. ,1974,“Failure Company Discriminant Ana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1-25.
Dalkcy, N ,1969,The Delphi method: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CA:Rand.
Deakin, E. B. ,1972,“A Diseriminant Analysis of Prdeictors of Business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167- 179.
Delbecq,A.L.et al.,1975,”Group technicques for program planning:A 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NJ: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
DeAngelo, Harry and Linda DeAngelo, 1990, “Dividend Policy and Financial
Distres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roubled NYSE Firms”, Journal ofFinance, v45(5), 1415-1432.
Foster, G., 1986,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
Flagg, James C., Gary A. Giroux and Casper E. Wiggins, Jr., 1991, “Predictingcorporate bankruptcy using failing firms”,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1(1),67-78.
Gilbert,Lisa R.Krishnagopal Menon and Kenneth B. Schwartz.,1990,”Predicting Bankruptcy for Firms in Financial Distree”, Journal of Bus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vol17(1),pp161-171。
John, Kose, Larry H. P. Lang and Jeffry Netter, 1992, “Voluntary Restructuring ofLarge Firms in Response to Performance Decline”, Journal of Finance, v47(3),891-918.
Lau,Amy Hing-Ling,1987,”A Five-State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vol.25 NO.1 Spring,pp127-138。
Ofek, Eli, 1993,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 Response of Poor Performance: An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34(1), 3-30.
Opler, Tim C. and Sheridan Titman, 1994, “Financial Distress and Corporate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e, v49(3), 1015-1040.
Taffler, R.J. ,1984,“Empirical Models for the Monitoring of U.K.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une, 1984,p.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