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09: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冠伶
論文名稱: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eachers’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in Junior High Schools—Use Yunlin, Chiayi, Tainan Area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郭禎祥郭禎祥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困擾因應策略
外文關鍵詞:Arts and HumanitiesTeaching problemsCoping strateg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3
  • 點閱點閱:4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之差異,及其教學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相關情形。研究對象為雲嘉南五縣市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法為輔,並將所得資料進行質與量之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困擾程度不高。

二、在教學困擾各層面中,以「教育政策」層面困擾程度最高,「社會環境」層面次之。
三、社會價值觀對藝術與人文領域不重視。
四、城鄉差距大,教學資源分配不均。
五、教學設備及場地不足造成教師教學困擾。
六、實施表演藝術的配套措施不足。
七、教科書內容與編排不盡理想。
八、教師專業能力不足。
九、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時數不足。
十、非教學工作活動多,增加教師工作負擔。
十一、不同服務年資、不同學校規模、不同學校所在地區之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困擾有差異。
十二、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遇到教學困擾傾向以積極方式因應。
十三、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的因應策略與「教育政策」及「教學實務」層面呈現負相關。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單位、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及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junior high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The study was design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pproaches. Researcher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teaching problems and its coping strategies betwee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nt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The participants of study were junior high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working in Yunlin, Chiayi, and Tainan Area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had mild teaching problems.
2. Among teaching difficulties, those teachers suffered from “education policy” the most, followed by “social environment”.
3.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has been neglected by social values for such a long time.
4. Because of a serious source ga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rural area, the teaching source is inequality
5. Insufficiency of teaching equipments and location result teachers’ teaching problems.
6. Lack of support measures of promoting performing arts.
7. The insufficient arrangement and content of the textbooks.
8. Teachers do not have enoug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9. Teaching hour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are too few.
10. Trivial works load have worsened the teachers’ reluctance.
11. There is difference of problems on teaching between teaching years, school sizes, and location.
12. Faced with teaching problems, teacher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tend to positive situation.
13. There w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among coping strategies and “education policy”, “ teaching practic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 of this paper,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respectively to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units, teacher cultivation institutions, school administration units, humanity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future study.
目 錄

中文摘要……………………………………………………………Ⅰ英文摘要……………………………………………………………Ⅲ
謝 誌………………………………………………………………Ⅴ
目 錄………………………………………………………………Ⅵ
圖表目次………………………………………………………………Ⅸ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藝術與人文領域之內涵與實施現況……………………6
第二節 教師教學困擾的理論與相關研究………………………11
第三節 教師遭遇教學困擾的因應策略…………………………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32
第三節 研究方法………………………………………………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34
第五節 實施步驟………………………………………………3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39
第一節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背景資料分析………39
第二節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困擾現況分析… 42
第三節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困擾之因應策略
現況分析…………………………………………………57
第四節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訪談及開放性問題
資料分析…………………………………………………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6
第一節 結論……………………………………………………76
第二節 建議…………………………………………………80

參考文獻………………………………………………………………84
中文部分……………………………………………………84
西文部分……………………………………………………89

附錄……………………………………………………………………92
附錄一:專家效度人員名單………………………………………92
附錄二: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困擾調查問卷…93
附錄三:訪談大綱…………………………………………………97
一、中文部分
丁金環(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
方德隆(1999)。〈九年一貫學習領域之統整〉。高雄師大編。《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高雄師大。
毛連塭(2000)。〈序言〉。《美國教育改革研究》。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怡文(2004)。《高雄市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統整課程與協同教學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
王秋絨(1991)。《教師專業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台北:師大書苑。
王麗惠(2003)。《彰化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
白青平(2000)。《台北縣市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江婉婷(2004)。《澎湖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行政院(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http://www.ey.gov.tw/planning_old/pe870529 -1.htm。(2004年11月30日)
何育真(2003)。〈從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實施現況探討未來藝術教育的發展〉。《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http://www.aerc.nhctc.edu.tw/1-0/conference/(2004年11月30日)
呂燕卿(1999)。〈國民教育階段藝術學習領域綱要之精神內涵〉。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與學》。173-183,台北縣:台灣省國民學校研習會。
呂佳真(2003)。《高雄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調查與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
李欣儒(2000)。《國中生活科技初任教師教學困擾與解決途徑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
李宛芳(2001)。《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態度之研究—以台東區試辦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林生傳(1990)。〈實習教師困擾與輔導之研究〉。國科會專題報告,NSC79-0301-H 017-02。
林曼麗(2000)。〈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113,71-80。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圖書。
林家君(2003)。《南投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學現況及師資專業發展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
林翠鈴(2002)。《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表演藝術概念認知、實施活動類型與實施困難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袁汝儀(1999)。〈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思考〉。全球藝術教育網。http://gnae.ntptc.edu.tw/yuan/index.html。(2004年12月1日)
高淑芬(2001)。〈國民中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行政運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張全成(1998)。〈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發展趨勢研究〉。《研習資訊》,15(6),9-29。
張育瑄(2003)。《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現況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美艷(2002)。《當前國民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主要議題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張淑雲(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
張雅雯(2001)。《國民中學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情況與成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張碧蘭(2002)。《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莊佩螢(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
許朝信(1999)。《高屏地區國小教師內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郭世育(2002)。《高職特殊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郭禎祥(1993)。〈當前我國國民美術教育新趨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郭禎祥(1999a)。〈廿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106。
郭禎祥(1999b)。〈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120。
郭禎祥(2000)。〈教育改革下的藝術教育藍圖〉。南京:2000基礎教育與師範教育國際會議。
陳文琪(2003)。《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困擾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陳宣伯(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意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陳惠君(2002)。《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實習教師工作困擾與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陳曉玲(2001)。《國民中學實施「藝術與人文」視覺藝術科教學與藝術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陳鴻銘(1995)。《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
陳瓊花(2000)。〈破解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之迷思1,2,3〉。取自全球藝術教育網。http://gnae.ntptc.edu.tw/Chchang/2.htm(2004年10月20日)
曾吉雄(2000)。《國小教師參與開放教育之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
曾守誌(2004)。《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國中導師工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游自達(1987)。《國中實習教師工作困擾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面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黃壬來(2002)。〈全球情勢與台灣藝術教育的改革〉。《藝術與人文教育》,65-98。台北:桂冠。
楊銀興(1993)。〈師範學院結業實習教師工作及生活困擾問題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案研究,NSC0103-H-82B-F-322。
葉興華(1994)。《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管理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金松(2002)。《高雄是國民中學實習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歐滄和(1995)。〈對壓力的因應行為與因應資源之探討〉。《測驗與輔導》,130,2667-2671。
歐慧敏(1996)。《國小學生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蔡璧煌(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
蔡孟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蔡純姿(1997)。《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大輔導學系。
盧富美(1992)。〈師院結業生實習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6,222-271。
盧榮順(1996)。《台北縣師院畢業與師資班結業國小教師工作困擾及任教意願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謝定祐(1992)。《環境教育的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謝金青(2001)。〈「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年試辦成效之評估—以桃竹苗地區試辦國民小學為例〉。《暨大學報》,5(2),65-107。
謝琇玲(民79)。《國中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研究所。
簡文娟(2002)。《九年一貫教改對國中教師的影響與因應之道—以基北區14所自然與生活科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化學研究所。
顏素霞(1993)。〈結業實習生實習困擾之省思〉。《國教天地》,98,44-50。





二、西文部分
Adams, R. D.(1982). Teacher development:A look at change in teach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across tim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3(4). 40-43.
Barrett, T.(1994). Criticizing art, understanding the contemporary. Mountain View, CA.:Mayfield Publishing Co.
Bellings, A. G., & Moos, R. H.(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877-891.
Blackburn, J.(1977).The first year teacher: Perceived need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resul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13 786)
Borg, M. G., & Falzon, J. M.(1990).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Malta. Education Review, 41(3), 4-21.
Broadbent, F. W., & Cruickshank, D. R.(1965).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blems of first year teachers. Brockport, New York: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13 786)
Brock, B. L., & Grady, M. L.(1996). Beginning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9 631)
Carver, C. T., & Scheier, H.(1989). Social support as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 300-314.
Connolly, C., & Sanders, W.(1988). The Successful Coping Strategies-The Answer to Teacher Stres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90723)
Dewe, P. J.(1985). Coping with work stress: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in Education. 33, 27-40.
Dropkin, S., & Taylor, M.(1963). Perceived problem of beginning teachers and related facto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4(4), 384-389.
Efland, A.D.(1999).Mapping the Postmodern:A Vision of 21st Century Art Education. In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Executive Yuan Office in Taichung(Ed).The Prospects of Art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Art Education Congress Proceedings.(109-141). Taichung, Taiwan: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Executive Yuan Office in Taichung.
Estes, G. D.(1990). Assessment component of the California New Teacher Project: First year report. Washington, D. C.: Office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23197)
Gmelch, W. H.(1982). What stress school administrator and how they copy.(ERIC NO. 218760)
Houston, W. R., Marshall, F. & McDavid, T.(1990). A study of the induction of 300 first year teachers and their mentors, 1989-1990.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8558)
Kennedy, J. J., Cruickshank, D. R., & Myera, B. (1976). Problems of beginning secondary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school lo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9(5), 167-172.
Lazarus, R. S., & Folkman, S.(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McCormick, J.(1997).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 Bi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large school syste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35 (1), 18-38.
McFee, J. K.(1996).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national Treads in Multicultural Art Education.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ross-Cultural Research in Art Education, 14(3), 6-18.
Parsons, M.(1999).What we learn through art:Habits of mind and multiplicity. Edited in the Prospects of Arts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Art Education Congress Proceedings. Nan-Tuo: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Changhua:TAEA Press.
Duncum, P.(1999).A Case for an Art Education of Everyday Aesthetic Experiences.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 41(4), 314-329.
Russell, D. W. (1987). Job-related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burnout among classroom teach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2), 269-274.
Salo, K.(1995). Teacher-stress process: How can they be explained?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39(3). 205-222.
Veenman, S.(1984).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54(2), 143-178.
Wey, H. H.(1951). Difficulties of beginning teachers. School Review, 59, 32-37
Wildy, H. , & Wallace, J. ,& Lesley, P.(1996). Decentralizing curriculum reform: the link teacher model of in-service training. School Organization, 16(1),17-28.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王元章、張椿柏,核心代理問題對盈餘管理之影響,財團法人臺灣會計教育基金會,會計審計論叢,2012年12月。
2. 2.王文宇,設立獨立董監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法令月刊,56卷1期,2005年。
3. 1.王文宇,論大型企業之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法學雜誌,200期,2012年。
4. 6.李伶珠、劉毅馨,他山之石-借鏡美國薪酬委員會運作與薪酬資訊透明化,會計研究月刊,第306期,5月號,2011年5月。
5. 7.邵慶平,股東會與董事會的權限分配一對董事報酬決定權的觀察與分析,興大法學,第一期,2007年5月。
6. 8.林國全,從強制設置薪酬委員會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202期,2012年3月。
7. 9.林國全,董事報酬請求權─評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五○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
8. 10.林抒真,淺談薪資報酬委員會之設立,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9卷第26期,2011年6月。
9. 11.林郁馨,公開發行公司經營者薪酬決定機制之實證分析—兼論薪資報酬委員會新制,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4期,2014年3月。
10. 13.郭大維,論董事報酬決定機制之建構─從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九三五 號民事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198期,2011年。
11. 14.胡韶雯,由公司治理導向論董事、監察人報酬之決定—兼評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第935號民事判決、高等法院花蓮分院98年撤更(一)字第1號民事判決,法令月刊,61卷10期,2010年。
12. 15.陳俊仁,超越興利防弊功能之迷思─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地位之再建構,月旦法學雜誌,第172期,2009年9月。
13. 16.陳怡珮、林翠蓉、侯啟娉、張力、謝佩娟,家族所有權、公司治理與風險承擔關係, 輔仁管理評論(國科會優良期刊),第19卷第2期,2012年。
14. 17.陳錦村、葉雅薰,公司改組、監督機制與盈餘管理之研究,會計評論,第34 期, 2002年。
15. 18.張心悌,公開發行公司高階經理理人報酬決定與監督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58期,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