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月美(民90)。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北師課程語教學研究所,台北市。王正銘(民86)。一所體制內小學進行課程改革實驗的歷程:一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王昭湄(民90 )。以兒童文學為起點結合全語文與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師大環教所。王雅貞(民91)。尋找學習區分享活動意義的行動研究。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揚智出版社:台北。
王嘉陵(民92 )。從Giroux的批判教育學觀點反思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教育研究資訊,11〈3〉,3-21。方德隆(民9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課程與教學季刊,4(2),1-24。石明原(民90)。解讀學校本位課程的迷思。師友月刊,409,59-62。古德曼(民85)。全語言教室實務。幼教天地,13,1-7。
成虹飛(民87)。我為何要做行動研究?----一種研究關係的抉擇。「行動研究與偏遠地區教育問題診斷」研討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2-11。
成虹飛、黃志順(民88)。從教師成長看課程改革的意義。應用心理研究,1,69-97。江沛潔(民90)。台灣與大陸幼兒教育課程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李連珠譯〈民87〉。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台北:信誼。〈原作1986年出版〉。
李定國(民91)。國小校長領導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師院國教所,花蓮市。李錫津(民87)。新世紀學校本位之課程實施。載於課程與教學學會編,揚智出版社,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
吳美枝、何禮恩譯(民90)。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原作1990年出版)。
吳明清(民93 )。知變、應變、求變:課程改革能力與教師專業化的初步架構。台灣教育,630,41-49。
吳臻幸(民91 )。權利真的下放了嗎?談課程改革下「教師增權」之配套措施。國教世紀,199,85-90。阮光勛(民90)。桃園縣國小教師對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概況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4(1),63-80。阮碧繡(民82)。美國幼教課程模式發展探析。幼兒教育年刊,6,139-155。沈添鉦(民80 )。簡介「全語文」的語文教學。教師之友,32(4),27-32。何文慶(民91 )。由角色認知談國中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自我調適。北縣教育,42,38-40。周淑惠(民87a)。正式與非正式幼兒教師之教學行為現況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1,229-261。周淑惠(民87b)。幼稚園與教學創新:一個個案經驗的啟示。載於課程與教學學會編,揚智出版社,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
周淑惠(民90)。幼稚園全語文革新之歷程研究。發表於攜手更生校園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
周淑卿(民91 )。誰在乎課程理論?課程改革中的理論與實務問題。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1-16。
周崇儒(民89)。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策略之分析。中等教育,51(5),74-84。
周進洋、陳雪瑜(民86)。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教學錄影帶在反省式思考的功能。科學與教育,1,259-282。
林文生(民87)。以學校為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北縣教育,24,36-41。林文生(民9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機制---台北縣瑞柑國小的經驗。課程與教學季刊,4(2),69-84。林秀容(民87)。淺談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載於課程與教學學會編,揚智出版社,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
林佩璇(民8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台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林佩蓉譯(民88 )。快樂的學習---全語言幼稚園的一天。台北:光佑。〈原作1991出版〉。
林育瑋(民85a)。幼教教師的專業發展。國民教育,36(5),24-34。林育瑋(民85b)。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台北師院學報,9,803-832。
林育瑋、高麒雅、王怡云(民91)。以學校為本位的幼稚園教師成長模式---行動研究。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揚智出版社:台北。
林進材(民88)。促進教師教學效能的途徑。教育實習輔導,4(4),4-6。林峰洹(民87)。從教育改革談教師專業成長。竹縣文教,17,4-6。林朝鳳(民75)。幼兒教育原理。高雄:復文。
邱小萍(民88)。從國小實施鄉土教學活動來看教師角色的轉變。國教輔導,38(4),25-30。邱志鵬(民89)。開放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71,24-32。范信賢(民88)。「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與問題探討」研究概要。研習資訊,16(4),6-17。
范信賢、黃茂在(民92 )。課程改革中教師的關心什麼?─教師敘說的探究。國教學報,15,149-174。洪福財(民8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的小學教師角色。教育實習輔導,5(1),6-13。洪福財(民89)。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五南:台北市。
施良方(民86)。課程理論。高雄:麗文文化。
施麗雅(民91 )。幼稚園全語言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新竹學院幼教所,新竹市。施麗雅(民92 )。進行快樂的學習---北港附幼的全語文教學。教育部鼓勵及補助幼稚園行動研究報告。
徐長安(民91)。從全面品質管理觀點談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以台北縣和平國小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44,38-45。高新建(民89)。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位發展統整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33,12-18。高新建(民90)。基本能力的課程與教學轉化。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237-254。
高翠霞、蔡崇建(民88)。學習風格與教學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29,46-49。師大附幼(民86)。開放的足跡---師大附幼萌發式課程的實踐歷程。台北:光佑。
翁麗芳(民88)。日本幼稚園課程的發展過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489-514。
郭玉霞(民85)。教師在課程實施中所扮演的角色。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53-59。郭至和(民89)。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轉化之個案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3(3),49-72。郭至和(民91 )。誰抓得住我─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和定位。花蓮師院學報,14,1-24。郭諭陵(民83)。課程實施的有效行動。中等教育,45(2),81-86。
張明輝譯(民89)。革新課程領導者的育成。革新的課程領導,228-249。台北:學富文化。
張芬芬(民90)。研究者必須中立客觀嗎:行動研究者的知識論與幾個關鍵問題。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1-32。台北:揚智。
張雁玲(民89)。幼稚園教師在課程發展中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張嘉育(民88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張嘉育(民88b)。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德銳(民90)。共譜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樂章---談同儕教練。中等教育,52(2),134-143。
陳文玲(民88)。我變、我變、我變變變──談幼兒園所的改變與轉型。幼教學刊,7,23-25。陳文琪(民90)。全語文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批判思考、寫作表現和學習內發動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學院幼教所,新竹市。陳月妙(民91)。維歌斯基的教育理論。東吳外語學報,17,109-121。
陳伯璋(民9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行動研究。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佩正(民84)。鄉土教學的迷思。國民教育,36(1),42-47。陳美如(民90)。促發課程改革的永續機制:「教師即課程評鑑者」的理論探究。國立政大學報,83,53-90。
陳春吟(民85 )。「整體語言」的簡介與應用。科學啟蒙學報,67-70。陳淑琴(民87)。語文教學的另類選擇---全語言教學觀。國教世紀,179,11-14。陳淑琴、程鈺菁(民88)。全語言自然學習教室模式實驗教學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3,479-494。
陳淑敏(民82)。配合發展的教學之迷思。初等教育研究,5,65-86。
陳淑婉(民86)。一位幼兒教師教學方法轉型歷程之研究------由單元教學法轉型為蒙特梭利教學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陳惠邦(民85)。教育行動研究作為教師進修模式的探討。竹市文教,14,24-28。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嘉成(民88)。以學校為本位的統整課程教學活動設計---以「我們的校園」為例。研習資訊,16(4),65-82。許德田、張英傑(民91)。國小教師數學成長團體運作之行動研究。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台北:揚智。
游淑燕(民82)。國民小學教師課程決定權取向及其參與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曾榮華(民90)。以全面品質管理觀點提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品質。教育研究資訊,9(1),55-75。黃光雄、蔡清田(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
黃政傑(民84)。教育本土化的理念。北縣教育,7,26-29。黃政傑(民88)。課程改革。台北:漢文書局。
黃素玉(民85)。學前教育機構之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國科會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85-2413-H026-002)。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黃瑞琴(民86)。幼兒讀寫萌發課程。台北市:五南。
黃瑞琴(民8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意舒(民90)。全語文基本學習能力與課程觀。國教新知,48(2),27-36。黃嘉雄(民89)。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3,19-25。單文經(民92 )。國民中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認知與態度以及研習的效應。教育研究資訊,11(3),23-46。彭秀珠、廖經華(民91)。尋找教育的桃花源。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台北:揚智。
楊士賢(民89)。開放空間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33,31-34。楊益風(民88)。由九年一貫課程看實施的可能問題。教師天地,101,49-52。楊淑朱(民84)。美國High/Scope高瞻學齡前教育課程在台灣地區的實驗探討------一個幼稚園的實施經驗。幼兒教育年刊,8,1-20。楊智穎(民89)。從建立合作文化談教師專業成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3),126-132。楊智穎(民90)。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問題與展望。教育研究資訊,9(5),39-56。甄曉蘭(民84)。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9,297-318。廖仁智(民90)美國芝加哥教育改革模式發展的現況與問題------學校本位經營成功案例的分析與啟示。教育研究資訊,9(5),17-38。廖鳳瑞(民87)。幼教園所的開放式教育理念與執行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8(4),576-595。
蔡因吉(民91)。一所國民小學校長的課程領導行動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台中師院國教所,台中市。蔡春美(民83)。幼稚園學習區的本質與實施原則------兼談輔導幼稚園改進教學型態經驗。國民教育,34(5,6),2-5。蔡春美、盧美貴、江麗莉、蕭美華(民84)。專業與風格------幼兒教育改革的現況與前瞻。國教月刊,42(3,4),1-11。蔡清田(民90)。實踐「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念的專業行動。教育研究月刊,88,24-34。蔡清田(民91)。學校整體課程經營。五南:台北。
蔡蕙如(民89 )。學習外一章:運用兒童讀物實施全語文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一個課輔班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北師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歐用生(民88)。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歐用生(民89)。轉型的課程領導及其啟示。國民教育,41(1),2-9。劉文通(民83)。進德修業知多少?---「教師專業成長座標圖」初探。教師天地,68,28-29。劉世雄(民90)。學校本位課程決策之分析。研習資訊,18(1),18-28。劉玉燕(民88)。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的發展歷程。載於簡楚瑛策劃主編,心理出版社,幼教課程模式。
劉春榮(民87)。教師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天地,94,4-11。劉威德(民88)。教師教學信念之分析及其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劉雅心(民87)。台中地區幼稚園教師課程決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劉雪芳(民88 )。全語文教師運用故事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北師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鄭晉昌(民81)。我們是如何吸收語文知識------一個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教育研究雙月刊,25,36-47。鄭燿男(民90 )。台南市國中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試辦階段問題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9,117-135。盧美貴(民79)。兒童教育的理念與輔導。師大書苑:台北。
賴盈君(民89 )。國小二年級國語科實施全語取向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嘉大國教所。戴文青(民85)。學習環境的規畫與運用。心理:台北。
戴文青(民90)。「教學日誌」在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上的功能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3,139-196。鍾金明(民85)。教學課程如何有效實施。就業與訓練,14(5),30-34。鍾欣男(民89)。知識管理VS.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師友,402,38-41。
鍾培音(民90)。一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動歷程---以一所小學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高雄市。謝明杰(民91)。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會的實踐行動。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揚智出版社:台北。
薛秋子、徐美連(民91)。說了六年的故事---以行動研究完成自閉兒融合教育的美夢。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下),揚智出版社:台北。
薛曉華譯(民91 )。全語言幼稚園---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光佑。(原作1990出版〉。
簡良平(民90)。學校自主發展課程中課程籌畫的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4(2),25-46。簡楚瑛、林麗卿(民87)。幼稚園課程轉型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1,251-274。簡楚瑛等(民88)。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魏美惠(民84)。從歷史的觀點探討歐美幼教的發展。美歐月刊,10(8),122-133。魏美惠(民91)。九十年度彰化縣私立幼稚園評鑑結果分析研究。國教輔導,41,19-33。羅綸新(民90)。教學檔案與教師專業成長。教學科技與媒體,57,12-21。饒見維(民90)。如何激發課程發展的士氣-----學校本位課程的四個發展策略。研習資訊,18(1),1-6。二、英文部分
Andrew, S. V. & Huffman-Joley, G. (1991). Five persistent myths about educating teachers and eight strategies for refuting them: reflectiv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language arts methods classroom.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2(2), 82-87.
Berk, L. (2001). A new view of child development. In Chap I. of Awakening children’s minds.
Berk, L. E. (2000). child development (5rd e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Berk, L. E. & Winsler, A. (1995). The 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comparing Vygotsky’s theory with other. In Chap 5 of Scaffolding children’ s learning.
Bloom, P. J. (2000). Image from the field: how directors view their organizations, their roles, and their jobs. Managing quality in young children’s programs: the leader’s rol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ophy, J. S. (1982). How teachers influence what is taught and learned in class-room.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1), 1-13.
Brown, N. H. & Manning, J. P. (2000). Core knowledge for directors Managing quality in young children’s programs: the leader’s rol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ulkin, M. L. (2000). Children’s program administrators and the advancement of an administrative credential. Managing quality in young children’s programs: the leader’s rol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ewes, D. W. (2000). Looking back: how the role of director has been understood, studied, and utilized in ECE programs, policy, and practice. Managing quality in young children’s programs: the leader’s rol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ook, C. M. & Rosenshine, B. V. (1979). Accuracy of teacher reports of their classroom behavior.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9, 1-12.
Fine, G. & Sandstron, K. L (1988). Knowing childre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with minors. London: Sage.
Fullan, M. G. (1992). Successful school improvement. USA Bristol:Open university.
Fullan, M. G. (1993). Change Forces: probing the depth of educational reform. London: the Flamer Press.
Fullan, M. & Pomfret, A. (1977).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1), 335-397.
Goodman, Y. M. (1989). Roots of whole-language mov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0, 113-127.
Liston, D. P. & Zeichner, K. M. (1990).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action research i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16(3), 235-254。
Marsh, M. M. (1992). Implementing an tibias curriculum in 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 In S. Kessler & B. B. Swadener(Eds.), Reconceptulizing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arshall, H. H. (1981). Open classrooms: Has the term outlived its usefulnes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1, 189-192.
Morgan, G. G. (2000). The director as a key to quality. Managing quality in young children’s programs: the leader’s rol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ugebauer, R. (2000). What is management ability? Managing quality in young children’s programs: the leader’s rol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ECD:Australia.
Romberg, T. A. (1988). Change in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ar changes, instructional changes, and indicators of change. New Brunswick, N. J. : Eaglet on Institute of Politic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ERIC Document P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00 278).
Smith, P. G. (1991). A practical guide to whole language in the intermediate classroom.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2(2), 88-95.
Spodek, B. & Saracho, O. N. (1996). culture and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23, 1-13.
Spodek, B. & Saracho, O. N. (2002). Influence on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O. N. , Saracho & B. , spodek(e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Green wick, CN:IAP.
Threatt, S. , Buchanan, J. ,Morgan, B. , Strieb, L. Y. , Sugarman, J. , Swenson, J. , Teel, k. , & Tomlinson, J. (1994). Teachers’ voices in the conversation about teacher research. In S. Hollingsworth & H. Sockett (Eds.), Teacher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reform (Nineth-three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aterman,D. C. (1991). Whole language: why not?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2(2), 115-119.
Zeichner, K. M. (2001).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In P. Reason & H. Bradbury (Eds.), Handbook of Action Research. Thousand Oak,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