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孔建國(民87)。點燃生命的火炬。輔導通訊,55,P11-14。台北市教育局(民88)。推動生命教育實施計劃。台北:台北市教育局。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7)。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研習資訊15(4),P8-11。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蔡清田。
何英奇(民79)。生命態度剖面圖之編製:信度與效度之研究。師大學報,35,P71-94。但昭偉(民90)。生命教育的生命。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P113-152。吳佳娟(民90)。以兒童讀物進行生死教育之成效分析。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武雄(民88)。推展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高中教育,7,P10-15。吳長益(民91)。死亡教育團體對國小學生死亡態度影響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吳庶深、黃麗花(民90)。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市:學富文化。
吳庶深等合著(民90):生命教育概論。台北市:洪葉文化。
吳清基(民79)。國小課程的發展與評鑑。現代教育,7(19),P95-116。吳淑英(民91)。與生命對談---多元智力主題統整模式與情緒發展理論在生命教育課程之運用。臺北市瑩橋國小。
李子建、黃顯華(民85)。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市:五南。
李遠哲等(民88)。享受生命-生命教育。台北:聯經出版社。
林秀滿(民90)。水生教材園的經營與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佩璇(民89)。學校本位課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載於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研習參考資料。台北三峽:教師研習會。
林佩璇(民90)。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教育研究資訊,9(4),P83-96。林瑞明(民91)。台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維姿(民93)。生命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生失落情緒適應之效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繼偉、潘正德、王裕仁(民90)。學校生命教育現況分析。中原大學:海峽兩岸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邱秀娥(民90)。國民小學教師生命教育相關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柯三吉(民87)。公共策略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
洪榮照(民87)。兒童攻擊行為相關因素與任之行為策略輔導效果之研究。彰師大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洪賢明(民92)。國民中學生命教育實施現況及目標達成滿意度之初探—以新竹市國民中學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紀孟春(民91)。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生生死教育課程教學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范敏雪(民92)。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國小音樂課程對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 ~以一國小五年級的班級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夏林清等譯(Altrichter , Posch & Somekh著)(民86)。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
孫效智(民89)。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收錄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P255-272。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孫效智(民9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第三十五期,P4--29。 孫效智(民93)。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全方位推動。北區生命教育種子師資研習資料PPT。秦麗花(民9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
高博銓(民90)。課程評鑑可提升教育品質。師友,第407期,P30-33。
高博銓(民9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評鑑。教育研究月刊,第101期,P120-129。高雄市教育局(民87)。高雄市生死教育手冊。高雄:教育局。
張美蓮(民85)。我國大學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添洲(民91)。以學生為主體之生命教育教學策略。2002全國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P117-130。
張淑美(民85)。生死學與死亡教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惠津(民90)。一個國小班級師生反省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數學科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湘君(民89)。以童書推行生命教育。國語日報89年5月7日,第12版。
張嘉育、黃政傑(民89)。以課程評鑑永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P205-235。
張嘉育、黃政傑(民90)。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規劃與實施。課程與教學季刊,4(2),P85-110。張輝道(民91)。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對國小學童攻擊行為與自我概念的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民90a)。教育部生命教育年記者會新聞稿。
教育部(民90b)。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許秋霞(民92)。生命教育對高職學生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以福智生命教育理念為主軸。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昭佑(民88)。學校層級評鑑的新趨勢---學校本位的觀點。研習資訊,16(5),P69-79。郭昭佑(民89a)。學校本位評鑑理念在課程評鑑上的應用。國教學報,第十二期,P21-38。郭昭佑(民89b)。學校本位評鑑。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郭昭佑(民89c)。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對九年一貫課程發展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8(6),P16-34。郭昭佑(民91)。從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看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教師成為課程評鑑者核心理念:賦權増能。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台北市。
郭為藩(民76)。自我態度量表。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郭諭陵(民82)。課程評鑑資料的蒐集技術。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25,P60-64。陳伯璋(民87)。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台北:南宏圖書有限公司。
陳伯璋(民88)。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P1-13。陳李綢(民80)。個案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明昌(民92)。國小實施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一班六年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芳玲(民87)。生命教育課程之探究。輔導通訊,55期,P29-34。陳春美(民93)。生命教育課程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知覺表現、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美如(民90)。教師做為課程評鑑者:從理念到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4(4),P93-112。陳美如(民92)。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教育研究月刊,111期,P149-151。陳美如、郭昭佑(民91a)。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實徵研究:以楊明國小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第二十五期,P307-339。陳美如、郭昭佑(民91b)。課程評鑑典範的轉移。教育研究月刊,第96期,P95-106。陳英豪(民89)。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序文)。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陳浙雲(民85)。學習,從生命開始。教育資料集刊,第二十六期,P238-261。
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師苑。
陳福濱(民89)。生命教育的倫理基礎。收錄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55-272。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陳錦蓮(民91)。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以福林國小為例。教育論壇,第117期,P43-47。
彭駕騂(民67)。課程的設計與評鑑。台北:台灣書店。
曾志朗(民88)。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的一環。載於李遠哲等著:享受生命—生命教育。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游家政(民83)。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游家政(民89)。學校本位課程評鑑。輯於中華民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方資料集,P229-241。
黃文華(民92)。商職生命教育課程教學成效之探討---以花蓮高商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黃光雄、蔡清田(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3)。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民92)。學校課程評鑑的概念與方法。課程與教學季刊,6(3),P1-20。黃振球(民81)。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大書苑。
黃琝仍(民92)。國小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義良(民89)。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的融合與落實策略。北縣教育,33,P69-78。黃嘉雄(民89)。學校書面課程計劃評鑑規準之初步建構。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高雄:麗文。
黃嘉雄(民93)。釐清泰勒的課程評鑑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1),P27-50。
黃德祥等人(民89)。小學生命教育的內容與實施。生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葛蕙容(民93)。高級中學生命教育教師教學知能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詹明欽(民92)。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
廖英鳴文教基金會(民92)。持續推動生命教育。逢甲人月刊,第131期,P57-60。
劉瑞瓊(民87)。青少年生死態度與自殺危險程度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民83)。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究資訊,2(11),P1-6。
歐用生(民88)。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發表於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主辦「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蔡秀錦(民80)。城鄉學童死亡之概念、焦慮度及焦慮需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蔡清田(民89)。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清田(民92)。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鄭文安(民90)。生命教育融入國小自然科課程與教學之研究:以「種植」和「養殖」主題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黎建球(民89)。生命教育的意義及其內容。載於林思伶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錢永鎮(民87)。生命教育的四個基礎理念。台灣省中等學校倫理教育通訊,第七期。
羅文基(民77)。我看「課程評鑑」。國教研究,第四期,P78-80。
羅瑞玉(民91)。國小階段生命教育課程設計。屏東縣政府(主辦)屏東縣執行教育部九十一年度「青少年輔導計畫」國民小學「團體輔導教師研習手冊」。
蘇錦麗(民81)。淺談大學評鑑與聲望調查,高教簡訊(20)。
二、西文部份
Bradley,L.H.(1985).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 -Hall.
Corey, S.(1953). 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school practices. New York:Teacher CollegePress.
Cronbach, L. J. (1963). Course improvement through evaluation.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64 (8), 672-683.
Dorr-Bremme,D.W.(1985).Ethnographic evaluation:A theory and method.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7(1),P15-36.
Eisner,E.W.(1979).The education imaginations: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 N.Y.:Macmillan.
Eisner,E.W.(1994).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NJ:Merrill/Prentice Hall.
Forsyth,L., Jolliffe,A. & Steven,D.(1999). Evaluating a course: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lecturers and trainers. U.K.:Kogan tage.
Glatthorn, A. A.(1987). Curriculum leadership. Glenview, Illinois:Scott, Foresma Company.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California Sage.
Hill,J.C.(1986).Curriculum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Springfield, IL:Charles C Thomas.
Posner, G. A.(1995).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London:McGraw-Hill.
Sanders, J. R. (1991) Curriculum evaluation research. In Lewy(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409-410). New York: Pergamon.
Schutz,A.& Luckman,T. (1973)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Taba, H.(1962).Curriculum development. N.Y.: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Thorndike,R. L., & Hagen, E.(196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N. Y.: John Wiley & Sons.
Tyler, R. W. (1950).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 instruction. Chicago: The Univ. of Chicago.